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使用红外光谱学分析、岩相学观察和电子探针测试等手段,对软玉籽料当中的不透明部分"礓"进行了岩石矿物学研究。结果显示,软玉籽料中的"礓"主要组成矿物是透辉石和粗粒透闪石,个别含有白云母。根据矿物组成的差异,可将软玉籽料中的"礓"分为透闪石型、透闪石-透辉石型、透辉石型3类。软玉籽料中"礓"的表面特征与组成矿物的种类无关,仅与矿物颗粒的大小和分布结构有关。软玉籽料玉质部分的颜色对"礓"的组成矿物、表面特征、分布位置等没有直接影响。软玉籽料中"礓"的形成应与透闪石在形成过程中的交代残留有关。  相似文献   

2.
近期,珠宝市场上出现了一种商业名称为"翠花玉"的呈紫色、绿色和白色的玉石,容易被误认为是和田玉.为了查明其矿物组成及宝石学特征,笔者选取了3块样品,对其进行了常规宝石学测试和偏光显微镜下的观察,并用X射线粉晶衍射法和电子探针测试等分析方法,重点对"翠花玉"样品的矿物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翠花玉"样品为多矿物集合体玉石,为交代成因产物,主要矿物组成为透辉石、透闪石、萤石、石英、斜长石、方解石,其中透闪石多呈网脉状分布.绿色部分折射率为1.61(点测),紫色部分折射率为1.43(点测),平均密度为3.03 g/cm3左右.样品颜色主要由紫色的萤石和绿色的透闪石致色.  相似文献   

3.
陆建有 《云南地质》1998,17(3):276-279
翡翠,色彩艳丽、质地细腻、晶莹剔透,自古以来深受人们喜爱。未经加工的翡翠称为“璞”,即原料,翡翠原料具有独立的个体,大小不一,形态各异,但却貌不惊人。其诱人的色彩被表皮严严实实地包裹着,一点也看不清。要了解玉石内部颜色的深浅、分布、玉肉的粗细、裂纹的多寡,必须通过表皮的特征进行分析研究,予以确定。这种方法称为“相玉”。通过长期的实践,总结出从岩石矿物的结构构造特征,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相玉。  相似文献   

4.
和田玉的物质组分和物理性质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和田玉属软玉类玉石,是透闪石矿物的集合体,也可称透闪石玉.白玉、青白玉和青玉是和田玉的主要品种.经电子探针分析,和田白玉、青白玉和青玉基本上由透闪石组成;透闪石主要由SiO2、MgO和CaO组成,含少量Al2O3、FeO、TiO2和MnO.玉石颜色主要与Fe2+、Ti4+、Mn2+的含量有关;具致密块状构造,扫描电子显微镜下显示毡毯状和显微交织结构,部分可见到显微粒状结构.和田玉中还含有少数杂质矿物.  相似文献   

5.
贵州省境内近期发现了新玉石矿,玉石以白-浅绿色为主,偶见糖色、青色,多呈蜡状-弱油脂光泽。通过对采自该矿玉石样品的镜下观察,配合FTIR及XRD等大型仪器分析,确定其主要为透闪石矿物所组成的矿物集合体,与新疆和田玉基本一致。SEM观测结果揭示,该矿软玉中透闪石矿物主要呈纤维状、柱状和片状变晶结构,晶粒(片)粒度小,结构致密。其中具纤维状交织结构的软玉质地最为细腻,质量较好,与新疆和田玉相似度较高。  相似文献   

6.
"韩国料"是目前软玉市场上出现的一个"新品种"玉石产品。对一批典型的"韩国料"样品进行了常规宝石学测试、偏光显微镜薄片观察、红外光谱以及X射线粉末衍射等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该"韩国料"样品的主要矿物组成为透闪石,其常规宝石学特征以及红外光谱均与软玉的吻合;依据现行的国家标准,其鉴定名称可命名为"软玉"或"和田玉"。同时,有部分测试结果可作为该"韩国料"样品的产地鉴别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7.
辽宁桓仁软玉的宝石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林维峰 《岩矿测试》2012,31(5):794-797
利用常规检测及薄片观察、红外光谱、化学分析法,对产自辽宁桓仁的一种灰白色玉石的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及宝石学性质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测得其折射率为1.60,相对密度为3.08,摩氏硬度为6.5±。偏光显微镜下显示玉石的主要组成矿物为透闪石及普通角闪石,杂质矿物为透辉石、磷灰石、碳酸盐矿物、蛇纹石等,呈不等粒变晶结构、叶片状变晶结构及交代结构。玉石的组构特征导致其透明度较差,颜色不均匀,具黑色斑点及绿色团块状包体。红外光谱特征与标准的透闪石特征非常相近,证明该玉石为透闪石玉(软玉),其化学分析结果与和田玉及岫岩软玉结果相近。普通角闪石的存在(已黑云母化)一定程度影响了玉石的品质。  相似文献   

8.
对市场上一种名为宁强"珊瑚玉"的玉石新品种进行了矿物学、玉石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宁强"珊瑚玉"是珊瑚骨骼孔隙被碳酸盐矿物充填所形成的化石,主要组成矿物为方解石,所含的其他矿物较少.宁强"珊瑚玉"密度2.71~2.72 g/cm3,点测折射率1.50,玻璃至油脂光泽,半透明到不透明,质地细腻,光泽温润,颜色丰富,纹理变化多样,是优质的玉石材料.但由于"珊瑚玉"硬度较低,较难进行复杂的加工,比较适合用于加工素面首饰工艺品,着力表现其自身的生物结构和纹理特征.  相似文献   

9.
利用偏光显微镜、X射线衍射、电子探针、扫描电镜、红外光谱等测试方法,对广西大化新发现的透闪石玉进行了宝玉石特征、矿物组成及结构构造的研究,结果表明大化透闪石玉的主要矿物组成为透闪石,主要结构与和田玉基本一致,其宝石特征已经达到玉石级并已制作成雕件饰品加工销售。  相似文献   

10.
和田玉籽料细腻润泽,产量较少,在玉石界十分抢手,近年来价格迅猛上涨。玉器市场中籽料仿制品比比皆是,真假难辨。因此有必要揭露其作假手法,提高鉴赏能力。1和田玉籽料的特征根据产出环境和成因类型和田玉分为山料、山流水和籽料。棱角分明、无磨圆、无皮壳的山料,经过风化和搬运作用,滚落于河流之中;在河流中经长期的冲刷和磨蚀,最终形成籽料。籽料的特点是浑圆状、卵石状,磨圆度好;表皮颜色多样,以红褐色为主,可见秋梨皮、虎皮和枣红皮等色。与籽料相比,山流水多为次棱角状,磨圆度差,有薄的皮壳。  相似文献   

11.
新疆喀拉喀什河金刚石找矿指示矿物原生表面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丽娟  赵磊  李学军 《新疆地质》2000,18(2):154-158
新疆喀拉喀什河水系的重砂矿物中发现了高铬铬铁矿、镁铝榴石、镁钛铁矿和铬透辉石等金刚石找矿指示矿物。结果表明,这些重消矿物不仅发育因河流和风力搬运作用形成的次生表面特征(如贝壳状断口、V形撞击坑等),个别矿物还残留有金刚石找矿物原生表面特征,如丘状突起、三角和菱形熔坑等表面(SS),且为轻微磨损类。这些残留有刻蚀表面(SS)的矿物形成于金伯利岩浆最后侵位阶段,结合该区水动力条件,推测它们被搬运蚀表面  相似文献   

12.
在工程建设与自然环境中,土体因失水而产生收缩、开裂的过程受多重因素的影响,且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十分复杂。其中,环境温度在土体开裂的起始与结束中,起至关重要的影响;同时,鲜见关于土体内部黏土、砂粒配比对于裂隙发育影响的研究。故本研究设置了不同环境温度、含砂率条件,展开一系列室内蒸发试验,通过记录试验过程中土体内部水分散失以及表面裂隙发育、发展情况,利用相关图形分析软件,对裂隙率、裂隙网络的几何形态进行定量分析,进而探究不同温度、含砂率对土体干缩、开裂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砂粒的存在,导致土体内部的结构发生改变,部分输水通道被堵塞,从而延长了自由水的运移路径,水分蒸发速率随着含砂率的增加而降低。(2)砂粒的存在将导致土体表面提前产生开裂,此现象受含砂率的影响较小,与是否含砂有关。(3)土体内部含砂率越高,裂隙发育纵深越小,延伸长度越短,同时裂隙的宽度与含砂率呈反比。(4)相同含砂率条件下,环境温度越高,水分蒸发速率、土体表面形成的裂隙宽度越大,且在一定程度上促使表面裂隙提前产生。  相似文献   

13.
黄河三角洲上的冰成隆丘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黄河三角洲上发育了大量的冰成构造,非常引人注目,冰成隆丘便是其中的一种。冰成隆丘外观上呈丘状,以圆丘状者多见,少数呈长丘状、不规则台状、塔柱状、土堆状及火山状;规模不等,小者高数厘米,大者数十厘米,最大长度可达 1m以上;表面平滑或具有裂缝或有火山口状坑穴,或有大量豆状瘤状或根状构造。有的内部具有穹隆状层理,有的具有复杂的变形层理。冰成隆丘一般产在边、心滩上或河床上,共成因有三种:一是冰融水滴积;二是冰融陷拱隆;三是冰洞滴积。黄河特殊的水文、水动力及气侯条件使得冰层中有时含有 (大量 )泥砂或冰层之上被泥砂覆盖,当这些冰层融化时,其中或其上的泥砂便会随冰融水一道滴向地表,在地表的相应部位形成冰成隆丘;当冰层中有孔洞时,且其上又沉积了一层泥砂,那么当冰层溶化后,在孔洞的部位便会因拱隆而开成隆丘;如果边、心滩上的侵蚀坑穴中的冰层中心或其它部位有融化形成的孔洞或裂缝,那么冰层之中或之上的泥砂便会随冰融水一道沿孔洞或裂缝滴落到坑穴中,形成冰洞漏积隆丘冰成隆丘是一种暴露和低温 (± 0℃ )条件下的产物。其成因与黄河复杂的冰-水-泥砂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4.
我国河南南阳市郊独山所出产的独山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玉"之一,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唯一发现达到宝石工艺要求的黝帘石化斜长岩质(少数为斜长黝帘岩或细粒斜长角闪岩等)玉种。独山玉属复杂的多矿物集合体,色杂是其重要特征之一,弄清各色(品种)独山玉矿物组合特征对全面研究独山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查清了独山玉中的矿物种属及其相应的生成顺序,首次确认了独山玉中榍石、电气石和葡萄石的存在。此外,还对各色(品种)独山玉的外观特征、主要和次要矿物、结构等做了详尽的描述,特别是对其中的矿物组合特征做了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经过多年的区域地质调查和第四纪环境演变的分析, 对庐山芦林盆地大校场谷口剖面松散沉积物中变形砾石进行岩石显微构造学的研究。发现变形砾石内部存在特殊的微裂隙组构, 呈现出错裂-横裂-劈裂-爆裂-复裂-应力矿物等的复杂组合, 其结构面特征反映出显微构造形迹的力学性质是互为转变的。通过物理模型分析和试验变形比对等综合材料证明, 变形砾石是遭受了既密集、又分散、还具有同时发生作用的长时期的多边界外力条件及平衡力系, 内部形成破裂其应力传递过程和性质改变与变形形迹转变及其做功连续扩展, 是由低于疲劳极限的具有脉动性作用微弱应力造成的。地球陆表过程和地质环境要素及其动力学机制的研究认为, 只有第四纪晚期地质事件的低温、低应力及其分散密集的多颗粒平衡力系的缓慢长期及间歇脉动作用的边界条件才能满足、符合及形成这种特殊的岩石变形构造, 为中国东部山地可能遭受第四纪冰冻环境及冰川作用提供了新的科学证据。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溶解性有机质(DOM)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组分对药物和个人护理品(PPCPs)类污染物吸附过程的影响,以卡马西平(CBZ)为目标污染物,以石英砂代表无机矿物,用商用腐殖酸(HA)制备DOM并进行超滤分级,然后开展吸附实验,并采用荧光光谱和红外光谱表征等手段,研究了DOM不同分子质量组分对石英砂吸附CBZ的影响及机制。结果表明,以3 000和10 000的超滤膜进行分级后的不同相对分子质量HA结构有明显差别,大分子质量HA中苯环等疏水性结构以及羟基的含量较多,芳香构造化程度高,多为分子量较高、稳定性较好的疏水性有机物,但中、小分子质量HA结构差异不大,含有更多羰基、羧基等含氧官能团,主要是一些分子质量较小的亲水物质; DOM不同分子质量组分对CBZ在石英砂上的吸附有明显影响,其中大分子质量组分促进吸附,而中、小分子质量组分抑制吸附,原因在于大分子质量组分可疏水结合于矿物表面,增加介质表面的活性吸附位点,同时其芳香性或脂肪性结构可与CBZ的疏水基团发生疏水作用共吸附或累积吸附于介质表面,从而促进CBZ的吸附;而中、小分子质量DOM的极性官能团可与CBZ酰胺部分通过极性作用结合,对CBZ分子有增溶作用,从而抑制吸附。  相似文献   

17.
运用FTIR、SEM和EDS等分析方法对浙江昌化地开石次生矿中俗称"昌化田黄"的风化层矿物组成、微观形貌及化学成分变化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风化层的主要矿物组成为高岭石族矿物,含有铁质及钙镁质副矿物。与未风化新鲜层相比,风化层的组成矿物因溶蚀作用及颗粒间隙铁质矿物充填作用连结成片,晶体边界模糊不清。部分样品风化层表面附着Fe、Mn质矿物,Fe、Ca等元素含量普遍高于未风化层。风化表层与未风化新鲜层显微结构显示出明显的差异,沿风化剖面由表及里Fe、Ca元素含量逐渐降低,二者为"昌化田黄"经历次生风化作用的显著表征。而次生风化层中石英矿物的出现以及含Mn质矿物的表层附着,可为"昌化田黄"与寿山田黄的产地鉴别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嫩江现代河流沉积体岩相及内部构形要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俊玲  任纪舜 《地质科学》2001,36(4):385-394
嫩江是松辽盆地北部一条多河型河流。本文以黑龙江省富裕县塔哈乡大马岗嫩江现代河流沉积露头为例,运用Miall结构要素分析法对嫩江现代河流沉积体岩相类型、层次界面及内部构形要素进行了系统研究,表明大马岗沉积体主要由块状层理细砾相、大型及小型低角度槽状交错层理细砂相、同沉积变形层理细砂相、波状交错层理细砂相、薄层状粉砂质泥与细砂互层相、微波状层理粉砂相、块状层理泥质粉砂相、水平层理泥相、块状层理粉砂质泥相等16种岩相构成,不同岩相空间分布变化差异较大。在大马岗沉积体内部识别出1~5级层次界面,划分出具有成因意义的7种构形要素:河道、砾质坝、侧向加积沉积体、单一侧积砂层、纹层砂席、砂底形及越岸细粒沉积,这种构形要素的划分丰富了Miall的分类方案。  相似文献   

19.
铜陵矿集区浅层隐伏岩体预测及其形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庆飞  邓军  黄定华  张强 《矿床地质》2004,23(3):405-410
作者通过分析不同地形.地质界面间的差值域分布特征,对浅层隐伏岩体进行了数值模拟和产状预测。模拟结果显示铜陵矿集区有可能存在着一个顶点朝下的圆锥状岩浆构造,从整体上看,该隐伏岩体在深处收缩为一个点源,从该点源往上分布范围逐渐扩大,岩体也开始发生分叉现象,使靠近或出露于地表的分支岩体在产状上更接近于小型岩枝。推断它有可能是连接深.浅部之间的岩浆“汇”,该岩浆“汇”将来自更深部岩浆源的含矿物质和热能转送到更浅部的各分叉岩枝内,并因此成为铜陵矿集区成矿物质的重要来源和能量来源。  相似文献   

20.
KAr analyses on whole rock and minerals are reported for the Kokoumi anorogenic pluton and alkaline volcanics of the Benue valley, west of Garoua (northern Cameroon), which belong to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Cameroon Line’. The two formations yield similar ages of 39 and 37 Ma, respectively. These values likely correspond to the time of emplacement. They are in agreement with the interpretation considering the ‘Cameroon Line’ as a huge lithospheric crack tapping a hot deep asthenospheric zone. To cite this article: R. Montigny et al., C. R. Geoscience 336 (200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