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享有“中国水晶龙头企业”美称的江苏东海华宇实业有限公司,继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特许生产商后,又积极创新发展,不断研发新品,2009年4月又被授权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特许生产商,获准生产、经营特许商品三大类28项。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协同创新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应用中的作用进行探讨,提出要以科技成果产业化为目标,积极推进技术合作模式和商业模式的创新,不断丰富协同创新的内涵,有效地实现协同各方利益共享,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发展与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国内铁路勘察设计市场逐步放缓,相关产业竞争日益激烈,勘察设计企业为突破基础业务处于饱和状态的发展瓶颈,更加注重多元化发展。在确保主营业务健康、有序发展的同时,积极响应国家全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推进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号召,调整业务结构,大力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并重点投入和开展新产品研发相关工作,为确保产品产业化业务良性、持续、稳固发展提供了核心支撑条件。本文结合勘察设计企业自身特点,阐述了其开展新产品研发工作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勘察设计企业建设新产品研发相关的组织机构、管控体系、研制与运维平台实施方案,以及研发过程的管理方法和有效手段,为同类企业更好地做好新产品研发工作,将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拳头产品,为有效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近日,苏州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苏州设计")被授予江苏省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基地(设计研发类)。据介绍,苏州设计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对工业化"装配式框架轻板"结构进行系统研究和设计推广,对以钢筋混凝土预制装配式结构为代表的工业化建筑设计和应用拥有丰富经验。同时,苏州设计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注重研发投入,积极将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2011年,经江苏省科技厅批准成立江苏省(赛德)绿色建  相似文献   

5.
朱立新 《地质论评》2019,65(1):6501149-6501150
正新一届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形成了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建局方略,强力推进地质调查科技创新工作,实现了重大理论创新、关键技术突破和核心装备研发,支撑解决资源环境重大问题取得突破性成果,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党的十九大描绘了新时代的宏伟蓝图。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和科技强国是新时代的新要求。在地质工作转型发展的重要关键节点,我们需要认真谋划新时代地质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6.
正2010年7月以来,中国勘察设计协会第五届理事会在王素卿理事长的领导下,团结带领理事会全体同志,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着力发挥"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职能,积极推动行业改革和创新发展,做出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五年来,协会积极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推动企业创新发展,为行业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勘察设计》2011,(11):93-93
近日,"2011·中国首届保障性住房设计竞赛"在京举行了隆重的颁奖,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在本次设计竞赛中凭借其"公共租赁住房整体解决方案"荣获大赛一等奖,并获得最佳公租房设计单项奖;该院的"标准化设计工业化建造的公共租赁住房"方案也凭借其创新性的探索荣获二等奖。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作为我国现代建筑产业最具实力的综合性科技研发企业,多年来凭借其独特的资源和技术优势,始终致力于积极推动我国住宅工业化发展,其住宅产业化研发团队,集技术研发、标准编  相似文献   

8.
水文测验工作在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它包含了泥沙、降水、土壤含水量、冰情监测等各方面。文中通过对水文测验重要性进行分析,针对水文测验中存在的水文环境改变、水文基础设施落后和测验人员专业素质低等问题,提出在今后发展中,政府应通过加大科技研发力度,研发先进仪器,积极营造和谐工作环境等措施加大水文测验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9.
正南京长江都市积极争做科技创新发展的探索者、组织者、引领者,聚焦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和智慧建筑等城乡建设发展新领域,致力于从传统建筑设计企业向科技创新与工程设计相结合的综合性、科技服务型企业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勘察设计》2023,(2):38-39
<正>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冶长天”)成立于1957年,是集工程咨询、工程设计、技术研发、装备制造、工程总承包和项目管理为一体的综合性国际工程公司,拥有采矿、选矿、烧结、球团和直接还原等方面的核心技术,是中国冶金工程建设领域具有领先优势的工程建设总承包商和设备供应商。中冶长天深度布局科技创新与技术研发,依托高层次的研发组织优势和研发平台优势,打造和巩固了科研技术核心竞争力,有力支撑了烧结、球团工程与装备产业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周斌 《水科学进展》2017,28(3):472-478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重点专项是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后首批启动的重点专项之一。该专项立足中国水资源安全形势和国内外科技发展现状及趋势,以提升国家水资源安全保障的科技支撑能力为目标,通过全链条创新和全景式布局,凝练了现阶段中国水资源安全领域亟需解决的重点研究任务。深入分析了"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重点专项的总体布局、科学目标、主要任务和立项情况,剖析了2016年和2017年项目立项和申报中存在的现象和问题,讨论了下一步支持的重点任务方向,对于加强重点专项项目的立项、申报和管理,保障总体目标实现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发展才是硬道理。当今的中国CAD软件产业,软件厂商惟有不断加快发展步伐,跟上国际技术发展潮流,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广州中望龙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望)深蕴其中生存之道,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创新技术与服务,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勘察设计行业进入成熟期,创新对于勘察设计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勘察设计企业在高度关注技术创新的同时,也需要重视管理创新。本文试从组织管理、运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三个方面对新时代勘察设计企业创新管理的可能做法进行探讨。组织管理创新组织管理创新的主要目标是提升组织效率,即如何通过组织的变革持续提升管理效率、技术创新效率、生产效率。因此,在管理组织、技术研发组织、生产组织方面可以进一步推进创新实践。  相似文献   

14.
正卫慧,三峡集团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智慧工程研究院院长、党支部书记。她积极推动新兴技术与业务应用场景深度融合,探索工程数字化、数据资产化、资产服务化、服务价值化新路径;积极组织大场景无人机倾斜摄影、高精度三维点云激光扫描、数字孪生等关键技术研究,开展三维智能设计、三维查勘、数字化建管平台及智慧运维等数智化产品研发。在她的带领下,三峡集团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在数智化新技术应用和研发、重大项目试点示范、产业化市场开发等方面实现体系性突破,走上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快车道。  相似文献   

15.
按照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我院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积极推动业务结构调整和服务升级,优化资源配置,加强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2011年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营业收入超过24亿元,同比增长近50%,同时利润突破亿元大关,实现了"十二五"开局之年的开门红。  相似文献   

16.
正推荐语王翠坤始终关注技术创新、智慧城市以及建筑行业转型升级。她带领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创新发展为主线,加速推进科技研发工作,以探索城市建设数据流转为动力,助力智慧城市建设,以促进绿色建材发展为重点,强调"健康建筑"理念。面对2020年的新形势、新格局,知机识变、落实行动、强化创新,为推动企业行稳致远和中国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7.
《地质论评》2015,61(3):6103546-6103546
<正>随着政府职能转移,2015年开始,中国地质学会新增院士候选人推荐(提名)工作和6所高等院校的专业认证工作。中国地质学会秘书长朱立新表示,学会将以更积极的姿态和更广阔的视野搭建服务地质科技工作者的平台,为推动地质科技发展和人才进步,助力地质科技领域创新驱动发展。(1)加强能力建设,提升学会社会化服务的综合能力。切实做好学术交流,发挥地质科技创新和进步的引领支撑作用。坚持进军科技创新和经济建设主战场、成为国家创新体  相似文献   

18.
在深化企业改革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程中,一个企业要谋求发展和壮大,必须积极营造适合自身的内外环境。在新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面临新的考验和挑战,如何改进与创新,是我们共同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中国勘察设计》2023,(2):30-31
<正>武汉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武汉市政院”)始建于1954年,是集市政工程咨询、勘测、设计、监理、检测及技术研发于一体的综合型甲级设计企业。作为拥有省、市级科技创新平台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武汉市政院积极创新发展模式,不断拓展以海绵城市、综合管廊、地下空间、综合交通、水环境等设计咨询为重点的绿色产业,并全面涉及轨道交通、特大桥梁、城市规划、燃气热力等市场,为城市的科学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0.
杨智  邹才能 《地质学报》2022,96(5):1635-1653
石油工业发展呈现进军深层深水非常规、突出天然气发展、重视地质工程一体化的新局面,地质学科研究呈现常规和非常规油气地质并行协同发展、〖JP2〗超级盆地常规和非常规油气一体化整体研究的新趋势。未来石油和天然气仍是能源消费和安全的关键需求,常规和非常规油气地质融合创新将是学科发展的主要挑战。常规—非常规油气地质学的产生,主要缘于重新构建油气地质理论框架、重新认识超级盆地资源体系、重新研发适用配套关键技术、重新塑造能源转型战略角色、重新记录勘探开发示范模板等需求。常规—非常规油气地质学是研究常规—非常规油气“共生富集”盆地中大油气区形成机理、有序共生、差异富集、采出规律、发展战略的地质学科,如鄂尔多斯、四川等盆地,同步关注常规油气和非常规油气两种资源,围绕主力烃源层系,重点评价“烃源性、储集性、含油性、流动性、可采性与经济性”六特性及其匹配关系,创新研发源控论及源储共生系统评价、常规—非常规油气共生盆地物理及数值模拟、地质工程一体化评价、平台式“工厂化”生产模式等核心技术,研究重点是“常规油气和非常规油气的整体研究、同步发现、极限开采和协同发展”。常规油气和非常规油气有序“共生富集”,“共生”是客观自然规律,“富集”是主观人为认知,客观规律可以主观认知,有序协调客观和主观的统一性,超前创新研发理论技术,可以更好发掘剩余油气资源的潜力和价值。从常规圈闭型油气藏与目的层到非常规连续型甜点区与甜点段油气,再到常规—非常规有序“共生富集”油气,理论认识和核心技术的创新发展,将引领和支撑油气资源不断实现高效发现和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