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王为 《第四纪研究》2004,24(4):476-476
香港海岸岸线曲折,海湾小而深入,砂坝泻湖是其主要的一种海岸地貌类型。香港港湾砂坝海滩的沉积物主要来源于河流带来的物质。由于香港(岛区)为山地丘陵地貌,河流短小,集水盆面积不大,储流时间短,径流大小紧随降水量变化而变,加上沉积物数量有限,所以砂坝体积细小,对海岸环境变化反应甚为敏感。因此,香港砂坝泻湖海海岸的演化过程比较容易反应出人类活动的影响。香港又是近代城市化最快的地区之一,人类活动对海岸演化过程的作用明显。根据历年地图、航片的对比,以及实地的测量,可以反映出香港砂坝泻湖海岸潮汐通道的冲淤变化与人类活动的相关关系。图1香港银矿湾排洪道修建前后潮汐通道的冲淤变化香港地区大屿山岛南岸的银矿湾是  相似文献   

2.
在香港新界大屿山危险的海墙下用水平定向钻进技术铺设两条外径305mm的天然气管线48.3km。管线中有一部分要在南中国海下跨过,与大屿山城市天然气铺设工程相连,供香港赤蜡角的新国际机场之用。彻林顿公司在21天工期内,钻进并向前扩孔两次,得到为回两根管线的508display memory  相似文献   

3.
西藏沙丁、荣布地区三叠系—老第三系沉积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区从三叠纪到老第三纪,发育的岩石地层主要有确哈拉群(T3)、希湖群(J1-2)、拉贡塘组(J2-3)、多尼组(K1)、竟柱山组(K2)和牛堡组(E2-3)。在沉积相上,经历了从深水沉积到浅水直至陆相沉积的演变,发育有冲积扇、河流、湖泊、三角洲(潮汐)、障壁海岸、浅海、深海和火山碎屑流沉积。古地理分析表明,研究区晚三叠世古地理轮廓是一个从东南向西北和东北方向由浅水碳酸盐台地及深水陆层海底扇沉积共同发育的沉积盆地;早中侏罗世,演变成为一个由深水砂质浊积岩和细屑浊积岩组成的水下席状体沉积;进入中晚侏罗世,其古地理表现为一个陆屑浅海有障壁海岸;到了晚白垩世,研究区表现为以含煤沉积为特征的三角洲相沉积。  相似文献   

4.
鄂尔多斯地区早古生代岩相古地理*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鄂尔多斯地区早古生代沉积了一套以海相碳酸盐岩夹碎屑岩为主的沉积建造,沉积厚度巨大,沉积类型多样,可以划分为海岸沉积、碳酸盐岩台地沉积、台地边缘沉积和深水斜坡—海槽沉积4大沉积类型以及数个亚相和微相,并对各个沉积相带的沉积特征和时空展布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在此基础上,编制了早古生代岩相古地理图1套。岩相古地理研究表明,早寒武世仅在鄂尔多斯西南缘环陆发育了一套泥砂坪、泥云坪沉积;中寒武世海侵扩大,广大的鄂尔多斯中东部逐渐由砂泥坪发展为局限—开阔台地沉积,在其西缘发展为台地边缘—深水海槽沉积;晚寒武世开始海退,中东部主体演变为局限台地云坪沉积,而西侧的深水斜坡—海槽则继续发育。早奥陶世鄂尔多斯主体为一古陆,仅在东南缘形成环陆泥云坪和云灰坪相沉积;中奥陶世的大规模海侵使鄂尔多斯大部地区形成了广阔的浅水陆表海沉积,在陕北凹陷发育膏盐湖沉积,向外依次发育局限台地和开阔台地沉积,中奥陶世晚期西南侧开始发育台地前缘斜坡—深水海槽沉积;晚奥陶世的加里东运动使鄂尔多斯整体抬升为陆,仅在西南缘的狭窄海域接受沉积,由碳酸盐岩台地很快过渡为深水斜坡—海槽沉积,并在南缘发育生物礁建造,形成陆缘海型镶边台地沉积。  相似文献   

5.
沉积学研究热点与进展:第19届国际沉积学大会综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第19届国际沉积学大会资料,分析了当前国际沉积学研究热点和研究进展,指出除了资源沉积学研究持续走热外,全球气候变化沉积记录、深水沉积与事件沉积和碳酸盐与微生物沉积成为当前沉积学3大热门研究领域。全球气候沉积记录领域的进展表现在气候的沉积记录载体研究,特殊地质时期或地域气候效应及早期气候宏观变化规律研究;深水沉积与事件沉积领域的进展包括水力跳跃、深水实地监测等重力流沉积过程研究,地震、海啸、洪水、火山等事件沉积学及重力流沉积预测及油气勘探;碳酸盐与微生物沉积领域的进展包含冷水碳酸盐沉积和微生物对碳酸盐沉积的控制。对比表明,中国沉积学研究在环境上关注河湖等陆相多,风成、冰川和海岸等研究较薄弱;性质上以资源沉积学等应用研究为主导,沉积动力过程等基础研究薄弱;热点领域上对深水沉积和非常规油气领域关注多,但多局限于沉积现象描述与油气勘探开发实践。笔者指出,注重碎屑物沉积动力过程和源—渠—汇系统分析,及时引进深水和冷水碳酸盐沉积理论、发展生物地质学,充分利用大量科探和油田钻孔资料开展全球气候研究,是近期中国沉积学突破的可能方向。  相似文献   

6.
我国深水异地沉积研究三十年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深水异地沉积研究在我国已有30年历程,它经历了70年代浊流沉积研究探索阶段、80年代重力流沉积研究蓬勃发展阶段和90年代深水牵引流沉积研究阶段。70年代浊流沉积研究刚刚起步,以资料积累和深化认识为主,成果欠丰;深水牵引流沉积研究则仅有少量探索。80年代深水重力流沉积研究已从单一类型延伸到多种类型,从陆源碎屑重力流沉积扩展到碳酸盐和火山碎屑重力流沉积,从海洋发展到湖泊,从一般性描述转入沉积模式、控制因素及含矿性的探讨,出现了突飞猛进、硕果累累的可喜局面;而深水牵引流沉积研究也有了实质性进展。90年代重力流沉积研究继续保持稳步发展态势,而深水牵引流沉积研究有了更大的进展,取得了令世人注目的重要成果。展望未来,深水异地沉积研究任重而道远,相信我国沉积学学者在这一领域研究必将迎来前所未有的盛世。  相似文献   

7.
被动陆缘深水重力流沉积单元及沉积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磊  王英民  徐强  黄志超 《地质论评》2012,58(5):846-853
被动陆缘深水沉积盆地是深水油气勘探和沉积学研究的热点领域。本文基于尼日尔三角洲西部深水区与珠江口盆地白云深水区的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开展深水重力流沉积单元和沉积体系研究。主要取得3个方面的认识:①尽管两个地区所发育的重力流沉积体系差异较大,但基本沉积单元是相同的,均由块体搬运沉积体系、深水水道和朵体组成。②尽管不同被动陆缘深水沉积盆地所发育的深水重力流沉积单元基本相同,但由于重力流供给、海底地形、陆坡均衡面以及可容空间和沉积过程等因素的差异,深水重力流沉积体系以及沉积体系叠置样式存在较大的差异。③进行深水沉积单元的识别和表征研究的同时,应加强深水沉积体系控制因素研究,而不能简单地套用某种深水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8.
韩文明 《沉积学报》2013,31(4):699-705
本文针对深水储层预测中的两个隐蔽而且关键的问题,即电测曲线无法识别深海-半深海泥与深水重力流沉积泥岩,以及深水重力流沉积体内部砂岩和泥岩地球物理响应特征非常接近,常规测井与地震联合预测方法无法描述深水重力流沉积体内部砂岩特征,作者提出了新的深水储层预测方法。该方法利用常规地震属性能够清楚识别和刻画深水重力流沉积体的优点,首先提出深水沉积研究面-线-点的新思路。第一步从地震资料入手,自下而上提取一系列地震属性,确定不同时期深水重力流沉积体的平面分布,建立深水沉积模式;第二步创新多元井震精确时深标定法解决了深海泥和深水重力流沉积泥无法进行电性区分的问题,即将地震剖面上深水重力流沉积体的顶底时间界面通过合成记录标到测井曲线上,进行单井相研究、沉积单元划分和不同沉积微相单元钻井砂地比的精确计算等基础工作;最后优选地震属性,拟合出不同沉积微相单元地震属性和砂地比的最佳关系公式。进而将深水重力流沉积体地震属性平面图按不同的沉积微相单元转化成该沉积体的砂地比平面图,实现对整个深水沉积体系砂体的精确预测。  相似文献   

9.
被动陆缘深水沉积盆地是深水油气勘探和沉积学研究的热点领域.本文基于尼日尔三角洲西部深水区与珠江口盆地白云深水区的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开展深水重力流沉积单元和沉积体系研究.主要取得3个方面的认识:①尽管两个地区所发育的重力流沉积体系差异较大,但基本沉积单元是相同的,均由块体搬运沉积体系、深水水道和朵体组成.②尽管不同被动陆缘深水沉积盆地所发育的深水重力流沉积单元基本相同,但由于重力流供给、海底地形、陆坡均衡面以及可容空间和沉积过程等因素的差异,深水重力流沉积体系以及沉积体系叠置样式存在较大的差异.③进行深水沉积单元的识别和表征研究的同时,应加强深水沉积体系控制因素研究,而不能简单地套用某种深水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10.
尼日尔三角洲深水勘探研究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深水勘探开发钻井和工程难度大、经济投资成本高的特点,针对深水区复杂油气藏,本文首先在深水研究区从深水重力构造形成机制和深水沉积储层研究入手,创新了深水研究区成藏规律认识。在深水重力构造研究方面,发现其由陆向海的演化模式,按演化和特征分成3种类型,建立深水沉积和重力控制下的构造模式;在深水沉积研究方面,以刻画深水沉积特征为基础,分析了海平面升降影响和重力流密度对深水沉积的控制作用,建立了两种深水沉积模式;然后通过研究重力构造、深水沉积与油气成藏三者的关系,确立了重力构造对深水油气成藏的主控作用,以及深水沉积储层与油气富集规律的关系,建立了深水油气成藏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断层为线索,落实构造,追踪油气,以沉积为单元,计算储量和资源量,进行深水高效勘探评价的新方法。并将上述思路应用到深水复杂油气藏勘探研究中,取得了较好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1.
香港及其邻近海域的表层沉积物以粘土质粉砂为主,测得的全新世沉积物最大厚度为17.8m,全新世平均沉积速率为0.81mm/a;维多利亚港因后期的潮流作用改造,全新世沉积很薄。第四纪沉积层中有5次海进及5次海退过程,体现了第四纪以来香港及其邻近海域的环境演变过程。香港海域的沉积环境与珠江密切有关,珠江不仅塑造了香港的5层陆相地层,同时为现代香港水域的潮流通道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用ICP-MS技术测定了位于珠江口西岸香港西贡滨珊瑚在1991~2002年(分辨率达到0.5a)的稀土元素(REE)含量。实验结果显示香港滨珊瑚REE具有Ce负异常、重稀土富集这种典型的海水相分布模式。香港滨珊瑚中REE含量处于目前已见报道中的高值范围,与巴布亚新几内亚珊瑚的REE含量相当。通过与不同地区的比较,香港珊瑚高REE含量很可能就是毗邻的珠江水体高REE的直接反映,而且同南海北缘半封闭边缘海的性质有关。香港珊瑚REE的来源主要为珠江口及其相邻的陆缘沉积物。此外,1991~2002年香港珊瑚REE含量年际下降趋势十分明显,Ce负异常和重稀土富集的程度也呈加剧的趋势,分布模式向海水相转化。REE含量与海平面的年际变化之间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0.7~-0.9),而且重稀土与海平面的相关系数优于轻稀土。上述结果揭示了热带滨珊瑚对近期全球变暖、极冰融化和海水膨胀所引起的海平面快速上升的响应。  相似文献   

13.
对珠江口和南黄海近海海域10个站位的表层沉积物中67种元素进行分析,试图揭示两海域近海表层沉积物中主要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包括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并通过两海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初步探讨近海沉积环境特征。通过总结两海域表层沉积物中元素含量及分布特征,可以发现,近海海域总体上以陆源沉积为主,除Ca和Sr之外,大多数元素表现出明显的亲陆性。珠江口海域和南黄海海域沉积物元素含量的对比研究显示,前者相对富集As、Cd、Hg、Sb、Sr、Ca、Rb、C,后者相对富集Al2O3、Zr、Hf、Sc、Rb、Ga、Cs、V、Co、Cr、Cu、Mn、Ni、K2O、Na2O、B、Ba、I等。与上地壳相比,Ag、As、Bi、Hg、Li、N、Pb、Sb、Se、Cl、Br、I在两海域表层沉积物中均发生明显富集;Mo、Sn均呈现分散趋势;Sr、CaO在南黄海海域明显贫化,K2O、Na2O、Ba则在珠江口海域表现出贫化;其他元素与上地壳元素丰度相近。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珠江口海域航道治理、桥梁工程、港口建设等大型水上工程建设项目越来越多,水工建筑物安全的重要性和对台风浪灾害破坏的敏感性是大型工程重点关注的要素之一,采用台风浪数学模型分析计算极端天气条件对港珠澳大桥岛桥结合部人工岛设计波浪要素的影响。分析统计1949—2014年影响广东省沿海地区的登陆台风资料,采用随机模型分析珠江口地区300年一遇的台风气压降和登陆最大风速参数;建立珠江口水域的台风浪数学模型;选取不利台风登陆路径,采用300年一遇台风参数组合计算极端天气条件下珠江口内东西人工岛的设计波浪要素,对原设计波要素进行复核。可为其他海洋工程项目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主要阐述了香港作为世界最大集装箱海港的各种优势,同时指出为保持这种优势应注意的一些事项。  相似文献   

16.
采用河网区非稳态水量数学模型,计算珠江东四口门1985-1995年的入海水量(净泄流量);在此基础上,利用1985-1995年在珠江东四口门每年至少3次(丰、平、枯)的实测水质资料(CODMn、BOD5、无机氮、水溶性磷酸盐、石油类等),计算1985-1995年间每年丰、平、枯三季从东四口门下泄到伶仃洋的污染物总量。利用经率定、验证的伶仃洋近海区二维非稳态水量、水质数学模型对珠江三角洲陆源污染通过东四口门下泄的污染物量、陆源污染物以及香港水域排污对伶仃洋水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香港全新世地层中发现有6种沉积构造类型,包括:1)隐构造淤泥层(SM型)、2)砂质粒序层(GS型)、3)层理状沉积层(L型)、4)贝屑粒序层(GSh型)、5)无序贝屑层(USh型)和6)均一粉砂层(SS型)。其中,后5种类型与风暴潮有关。沉积物的粒度分布有7种类型。其中,双峰型粒度分布与风暴潮对海底沉积物的悬浮和再分配密切相关。贝壳的破碎度可指示沉积物受改造的程度。沉积构造受改造的程度主要取决于沉积速率和生物扰动。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storm surge caused by Typhoon Hato, which severely affected Macau, Hong Kong, and other coastal cities in China on 23 August 2017. A typhoon and storm surge coupling model demonstrated that the maximum storm surge height reached nearly 2.5?m along the coast of Macau, while that in Hong Kong was slightly below 2?m. Furthermore, a field survey of urban flooding revealed evidence of a 2.25-m inundation in downtown Macau and a 0.55-m inundation on Lantau Island, Hong Kong, which were likely exacerbated by a combination of storm surge, heavy rainfall, and surface water runoff over a complex hilly terrain. Significant wave overtopping and runup also occurred in beach and port areas. A typhoon track analysis confirmed that several comparably strong typhoons have followed similar ESE to WNW trajectories and made landfall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in the last few decades. Although Hato was not the strongest of these storms, its forward speed of about 32.5?km/h was remarkably faster than those of other comparable typhoons. Higher levels of storm signal warnings were issued earlier in Hong Kong than in Macau, raising questions about the appropriate timing of warnings in these two nearby areas. Our analysis of the storm’s pattern suggests that both regions’ decisions regarding signal issuance could be considered reasonable or at least cannot be simply blamed, given the rapid motion and intensification of Hato and the associated economic risks at stake.  相似文献   

19.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逐步发展,粤港澳地区扩建工程呈现出规模大、地层复杂等特点,尤其是在临海软土区的工程,往往会伴随着复杂的工程地质问题。以深圳机场T4航站楼地基处理工程为背景,针对拟建T4航站楼场地周边地铁工程盾构后出现的空洞危害,采用适宜的地质雷达探测了空洞的大致形状及方位,结合场地条件分析其形成原因主要为施工工艺、衬砌混凝土材料、盾构设备及场地地应力影响。采用袖阀管注浆处理了空洞危害,并现场检验了空洞处理效果,发现该方法可有效地处理临海深厚软土层的空洞危害,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类似地区的空洞处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述了上海地区深部淡水古河道含水层的分布及其可能向长江口海区及杭州湾地区的分布,探讨了各个含水层在海区的可能产出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