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通过对中国富氦天然气资源现有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整理、分析,总结了中国富氦天然气研究的发展现状及进展,提出了未来中国氦气资源的研究方向。中国对氦气资源的研究历程可以划分为4个阶段:认知阶段、利用阶段、基础研究阶段及提取技术研究阶段。从分布规律看,中国富氦天然气分布具有小型盆地满盆含气、大中型盆地局部含气的特点,赋存层位以奥陶系、二叠系、古近系和新近系为主。组分特征表明,富氦天然气中氦气的含量普遍小于1%,仅渭河盆地部分样品氦气含量较高,最大值可达4.942%。氦同位素特征表明,中国氦气以壳源为主,壳幔混合为辅。分析认为,影响壳源氦分布的主控因素为氦气源岩,而影响幔源氦分布的主控因素为深大断裂。建议今后中国应以壳源氦研究为重点,针对不同区域不同成因的氦气,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2.
氦同位素地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综述了氦同位素研究在地球物质的循环、地震预报,环境监测、年代学、矿床成因、地质流体及大地构造等方面的进展。近来不断发现具有接近于幔源氦同位素比值的地质注以体、天然气及火成岩等,它们起源于地壳深部及地幔,对应的构造活动(包括地震)可能涉及到幔源深度。异常的氦同位素组成还可用于监测核试验、环境污染等新领域。并概念了我国氦同位素的研究在天然气的起源、火山喷气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3.
氡、氦等气体地球化学在地震科学研究中的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系统回顾了氡、氦的气体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在地震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情况。在分析氡、氦等地下气体在地壳中浓度变化的影响因素基础上,总结出氡、氦等地下气体浓度变化具年变(或日变)规律,且受多种因素诸如其自身的地球化学行为、气候条件、地质构造及区域应力场等的综合影响。归纳了近30年来在氡、氦的理论和实验研究以及氡异常的形成机理研究方面所取得的进展。氡、氦等地下气体在地震监测预报及基础研究方面日益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对其自身的认识还远远不够,提出了今后应在氡、氦等地下气体的异常迁移、实验研究、资料处理过程中对干扰因素的排除以及开展深部气体运移与地震活动的关系等方面开展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土样浸泡测氦法实质上是一种化探方法。 自然界中的氦由~3He、~4He组成。地球上的氦主要是~4He,它是天然放射性元素衰变过程中产生的α粒子与周围介质的两个电子结合而生成的。氦的形成速度极为缓慢,每克铀每年只能生成1.16×10~(-7)毫克的氦。 氦在地壳中存在形式有三种: 1.束缚氦:存在于矿物品格中或岩石、土壤的封闭裂隙中。 2.自由氦:存在于裂隙或连通的孔隙中。  相似文献   

5.
王建谱 《铀矿地质》1989,5(1):29-34
介绍最近改进的LBH-A型氦探测仪的原理、特性、应用技术及应用领域等方而。该仪器是我国第一代能自动计数、控时、报警、接通高压和交直流两用的离子泵型测氦仪。具有探测灵敏度高,读数稳定,测量精确,轻便以及适于野外工作等特点。通过野外取样、样品分析、含量计算及资料处理等系列技术方法的研究,获得了该仪器的一套基本可行的应用技术。该仪器的改进成功地为地质找矿、地震预报、检漏等领域增添了一种先进设备和相应的应用技术。  相似文献   

6.
HE-602型氦质谱计是核工业部北京铀矿地质研究所,于1978年底研制成功的专用测氦质谱计。该仪器灵敏度高,精确度好,体积小,重量轻,是目前适用于野外氦气测量的主要测量仪器。氦气测量是一种寻找铀矿资源的新技术,是根据氦的放射成因及其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通过对不同介质(如水、土壤、壤中气、岩石样品等)中氦浓度的测量,寻找断裂构造带,进行区域地质研究和构造填图;圈定铀成矿远景区,探测深部铀矿;勘查地热资源以及预报地震。  相似文献   

7.
氦为元素周期表中的零族元素,因其化学性质不活泼,不参与各种化学反应过程,因此它们的同位素组成的变化几乎不受复杂的化学反应过程影响。已有研究表明,氦在地球大气圈、地壳、上地幔和下地幔各圈层具有不同的同位素比值,变化范围可达3个数量级,因此,氦同位素作为地质过程和物质来源的天然示踪剂倍受重视。  相似文献   

8.
Helix SFT惰性气体质谱仪分析矿物包裹体中氦同位素组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军杰  李剑  刘汉彬  张佳  金贵善  张建锋  韩娟 《地质学报》2015,89(10):1826-1831
氦同位素组成在地球大气圈、地壳及地幔各圈层具有不同的元素丰度和同位素比值,变化范围达数个量级,而且氦作为惰性气体中质量最轻的元素,其稳定性好,迁移能力强,因此将其同位素作为地质过程和物质来源的天然示踪剂倍受重视,被广泛地应用于地学研究的各个领域,而能否对于岩石样品中氦同位素组成进行准确分析,成为了氦同位素作为示踪剂的一个关键问题。本文利用Helix SFT惰性气体质谱仪对岩石矿物包裹体内的氦同位素组成测定方法进行了研究,建立了样品的压碎及气体提取纯化装置,通过进一定体积的标准氦气,计算出仪器的灵敏度,在此基础上对整套系统的静态本底进行了测定。对仪器本身的离子倍增器的接收效率进行了探讨,使其可以准确对3 He进行准确测定。以大气中氦同位素为标准并进行多次测定,获得了氦同位素测量的质量歧视校正因子。通过对实际样品黄铁矿包裹体中氦同位素组成的测定,获得了稳定性很好的同位素比值数据,其精度可达99%。通过建立合理的压碎装置,利用该仪器对氦同位素组成分析的独特优势,可以满足对于岩石矿物包裹体中氦同位素组成的精确测定,满足其在地质科研领域的应用研究需要,进而对基础科学研究起到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9.
成矿流体氦、氩同位素地球化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成矿流体氦、氩同位素地球化学胡瑞忠(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阳550002)关键词地壳现代流体成矿流体氦、氩同位素近年的研究表明,在许多大陆地热体系和古代成矿流体中,尽管氢、氧同位素显示其中的水具有大气成因的特点,但其他证据显示其中的气体组分(如...  相似文献   

10.
安徽月山矿田硅、氦、氖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安徽月山矿田硅、氦、氖同位素组成研究表明 ,月山岩体是玄武质岩浆结晶分异和同化混染的产物 ,矿床的硅来自岩浆熔 流分离作用形成的岩浆热液 ,成矿流体中的氦来自地壳和地幔两个端员。成矿过程中发生了富含放射性成因氦的演化大气降水与岩浆热液的混合。  相似文献   

11.
胡志中  杨波  杜谷  任静  王冠 《岩矿测试》2012,31(1):24-28
(U-Th)/He定年是一种有效的低温热年代学定年技术,现已被广泛应用于地质研究的各个领域,而矿物中4He同位素的有效提取和含量准确测定是该技术的关键。磷灰石和锆石是(U-Th)/He定年最常用的矿物,其4He提取条件及铀钍含量测定方法都较为成熟;而其他矿物(如磁铁矿、橄榄石、针铁矿、石榴子石等)的研究则相对较少。文章介绍了当前国内外(U-Th)/He研究中采用的4He同位素提取方法———真空炉加热法和激光加热法,激光加热法因具有低4He背景值和耗时短的优点而成为主要的提取方法。以磷灰石样品测试为例,介绍了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建立的采用激光加热法和四极杆质谱提取4He同位素及其含量测量过程、含量计算和校正方法。指出未来(U-Th)/He测试技术除继续改进现有分析方法外,应加强对更多不同矿物的测试研究。  相似文献   

12.
(U-Th)/He测年技术:α离子射出效应及其校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u-Th)/He测年技术是近年来低温热年代学研究领域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分支,被应用于磷灰石、锆石、榍石、石榴子石等多种矿物,并且磷灰石(U-Th)/He在目前已知的所用低温热年代学指标中具有最低的封闭温度和较强的热敏感性,此外矿物的(U-Th)/He分析还可用来反演样品所经历的热历史,因此该技术在地质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对(U-Th)/He方法研究程度的提高,影响测年结果的各种因素也被相继发现和认识.从(U-Th)/He测年的基本原理出发,详细介绍了矿物内 α离子的射出效应及其对氦年龄计算的影响与校正,进一步说明了矿物成分环带、晶体形状、比表面积等因素对于氦年龄校正的作用,并详细阐述了已有的针对这些因素的不同校正模型的原理、特点、发展历程以及前缘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U-Th)/He定年——低温热年代学研究的一种新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U-Th)/He定年方法在技术和低温热年代学应用上的优势吸引人们以此开展构造、地形地貌演化等的研究;与裂变径迹、K Ar、Ar Ar等定年方法的比较,该方法是有效的;人们研究了温度及矿物粒径对He扩散的影响,确定了校正方法。(U-Th)/He的封闭温度低于其它体系(磷灰石的仅为75℃±);有质谱仪只需数十毫克样品就能获得 U、Th、He含量;有较裂变径迹法快速、省样、省力的优点;该技术虽还有待完善,但仍不失为开展低温热年代学和低温热演化研究的潜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The accuracy and validation of geo- and thermochronological dating hinges on the availability of well-characterised age reference materials. The Mesoproterozoic gabbroic anorthosite FC1 from the Duluth Complex, Minnesota is a reference material for zircon U-Pb and a suggested reference material for apatite fission-track dating. We evaluate FC1 as (U-Th)/He reference material, and determine its apatite U-Pb, and zircon and apatite (U-Th)/He age. Our dating results constrain the thermal history of FC1, showing that fast cooling occurred between ~ 1099 and 1040 Ma from ≥ 600 °C to ~ 200 °C. The zircon (U-Th)/He data from air-abraded grains give a robust isochron age of 1037 ± 25 Ma (2s) without overdispersion. The within-grain homogeneity of U and Th, the availability of FC1 zircon, and the absence of radiation-damage effects on the (U-Th)/He age support its use as reference material. Unabraded zircon grains give lower and more dispersed ages, highlighting the usefulness of air abrasion to control for α-ejection in (U-Th)/He dating. Our apatite (U-Th-Sm)/He single-grain ages vary between 180 and 300 Ma. Their wide dispersion argues against the use of FC1 apatite as (U-Th-Sm)/He reference material and makes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ir low-temperature thermal history complicated.  相似文献   

15.
Laser microprobe (U-Th)/He geochronology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A new analytical method had been developed to enable high-spatial-resolution (U-Th)/He dating of accessory minerals. It involves the use of a focused ArF excimer to ablate pits in a polished grain surface, with the evolved gases spiked for isotope-dilution measurement of radiogenic 4He. These data are converted to concentrations by precise measurement of each pit using an optical interferometric microscope. U, Th, and Sm concentration measurements are made using one of several alternative microanalytical techniques (e.g., wavelength-dispersive electron microprobe analysis or laser-ablation,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By way of illustration, we present both conventional and laser microprobe (U-Th)/He dating results for a Brazilian monazite sample. Laser microprobe data (28 measurements on two crystal fragments) yield a weighted mean (U-Th)/He date of 455.3 ± 3.7 Ma (2SE). This result is statistically indistinguishable from the mean conventional (U-Th)/He date for three separate grain fragments: 449.6 ± 9.8 Ma (2SE). The agreement of conventional and laser ablation dates should encourage a wide variety of applications of the technique, including: (1) detrital mineral dating for provenance and unroofing studies; (2) the dating of broken, included, highly zoned, or irregular grains which are not easily corrected for α-ejection; and (3) measuring 4He loss profiles that can be inverted to determine cooling histories.  相似文献   

16.
利用镜质组反射率和磷灰石与锆石的(U-Th)/He年龄一起模拟了川东北地区三叠纪以来的构造-热演化特征。结果表明早三叠世的热流值在51~66mW/m2,自晚三叠世至白垩纪随盆地性质由前陆盆地演化为陆内坳陷盆地,热流缓慢降低直至现今的44.5mW/m2。但在晚白垩世—古新世时期受燕山晚期构造运动的影响,热流有一个微弱增高的现象。同时,磷灰石和锆石的He年龄揭示了川东北地区大致在晚白垩世期间开始隆升且抬升剥蚀量较大。因此,磷灰石和锆石的(U-Th)/He年龄可以揭示后期详细的冷却历史。  相似文献   

17.
(U-Th)/He年代学及其地质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U Th He年代学是近十余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高精度低温热年代学定年技术。本文在简单介绍这一技术的基本原理、实验室测试方法的基础上 ,介绍了这一方法在古地形演变、造山带抬升剥露时代和速率及年轻样品高精度年龄等方面的几个研究实例。  相似文献   

18.
磷灰石(U-Th)/He定年方法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磷灰石He封闭温度是目前已知定年体系中最低的,能够反映低温价段(40~90℃)的热历史信息,该方法现已成为低温热年代学领域研究的重要手段.本文概述了磷灰石(U-Th)/He定年方法的原理、校正、实验流程、应用以及存在的问题.其中,重点介绍了近几年国内外(U-Th)/He定年中辐射损伤研究的进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辐射损伤的原理:捕获模型的提出及应用;②辐射损伤对磷灰石(U-Th)/He定年的影响;③新模型的提出:辐射损伤累积-退火模型;④辐射损伤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一种约束盆地低温热历史的裂变径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裂变径迹(FT)技术是根据矿物中铀裂变产生的辐射损伤特性进行分析的低温热年代技术。随着对FT退火行为和实验退火模型研究的深入,使得这一技术成为约束沉积盆地低温热历史的重要手段。Laslett等、Crowley等和Ketcham等先后提出3个重要的磷灰石FT实验退火模型,其中以Ketcham等的退火模型研究最为深入,它分析了磷灰石类型、时间、温度和化学成分对其径迹退火的影响,使用c轴投射径迹长度和Dpar等参数,形成了描述磷灰石FT多元动力学退火的数学模型。锆石FT与U-Th/He技术、Ro值、地表温度和地层年龄等,均是约束磷灰石FT热历史重建的重要约束条件,HeFTy(2009)是进行低温热历史模拟的主要软件之一。  相似文献   

20.
由于复杂的构造沉积史和缺乏有效古温标,华北克拉通北缘燕辽裂陷带中—新元古界热史研究很薄弱,造成古老烃源岩成熟演化过程一直存在争议.研究利用锆石(U-Th)/He热定年技术探讨了燕辽裂陷带自中元古代以来的构造-热演化史,并分析了中元古界两套烃源岩成熟演化期次.燕辽裂陷带中—新元古界单颗粒锆石(U-Th)/He年龄均小于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