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邹成杰  李景阳 《贵州地质》1996,13(2):187-189
本文主要论述预测岩溶洞穴分布位置和高程的新方法。预测工作是通过对少量钻孔已知洞穴的分析,应用调和分析法进行的。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岩溶洞穴垮塌的岩石力学原理及塔里木盆地奥陶系实钻资料的分析,基本明确了洞穴埋藏垮塌的控制因素是岩石抗弯强度、洞穴尺度、洞穴距风化暴露面的距离等,并得到了洞穴垮塌深度的定量图版。该图版对于钻前预测现今埋藏于地下的碳酸盐岩洞穴是否已经垮塌、洞穴埋藏演化史精确恢复以及对裂缝—洞穴型储层的评价预测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塔河油田奥陶系古岩溶洞穴识别及预测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李宗杰  王勤聪 《新疆地质》2003,21(2):181-184
在塔河油田奥陶系中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碳酸盐岩储层的主要储集空间为裂缝和溶蚀孔、洞,其中岩溶洞穴是最主要的储集空间,研究岩溶洞穴的展布具重要意义.应用钻井、测井、地震等资料分析了岩溶洞穴的识别标志,并利用地震反射结构和振幅变化率技术预测了岩溶洞穴在塔河油田某区的展布.  相似文献   

4.
南昆铁路岩溶洞穴预报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南昆铁路隧道地质条件复杂,岩溶等地质灾害严重,岩溶洞穴的预报是铁路建设中主要技术难题之一。为此,结合南昆铁路建设,开展了溶洞地貌预测方法和地下洞穴综合物探技术的试验研究,取得突出成果,为铁路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石笋高精度高分辨率年代学和古气候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气候变化突变事件的发现和对未来环境变化的预测,提出了取得高分辨率古环境记录的要求。本文介绍了中国洞穴石笋年代学和古气候最新研究的进展以及目前我们用MAT-262质谱仪对洞穴石笋的TIMS铀系定年法对贵州荔波董歌洞、龙泉洞、衙门洞、贵州都匀七星洞洞穴次生碳酸盐石笋进行年代学研究的一些成果。  相似文献   

6.
岩溶管道(洞穴)形态空间的数学描述及分形计算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文兴 《中国岩溶》1997,16(2):113-119
本文给出了岩溶管道(洞穴)的数学模型,使岩溶管道(洞穴)研究从形象描述进入到数学描述。同时,笔者以杭州瑶琳洞为例,应用经简化后的数学模型进行分维计算,求出反映洞穴空间形态复杂程度的分形维数,为岩溶洞穴的定量研究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塔河油田于奇西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类型以岩溶缝洞型为主,工区中大型洞穴较发育,但由于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和岩溶作用,使储层的储集性能遭受破坏,相当部分的洞穴储集空间被充填。洞穴型储层油气产量的高低主要受控于洞穴的充填程度,其中仅中低充填程度的洞穴储集性能较好、油气产量较高。因此,识别、评价预测充填程度较低的岩溶缝洞型储层成为该区寻找高效富集区的关键。本文以洞穴储层发育模式为指导,针对于奇西地区已钻遇洞穴特征,设计不同大小的缝洞体和不同充填程度的地质模型,以波动方程正演模拟为基础,基于属性分析优选出对洞穴大小和充填程度敏感的属性。洞穴充填程度和敏感属性值存在线性关系,通过相关性分析拟合出反映二者关系的曲线量版,以此预测洞穴的充填程度。运用该方法在于奇西地区预测的充填程度结果与实际较吻合,说明该方法在识别未充填和部分充填洞穴型储层中具较好的可靠性,对于奇西洞穴型储层有利区的寻找具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试论湖南境内喀斯特洞穴发育及成矿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指出湖南境内喀斯特洞穴,因大地构造发展的差异,使洞穴发展不平衡。据洞穴发育时代,分为六个成洞期,并对地洼区洞穴形态,成洞条件,洞穴类型等做了论述。同时对地洼洞穴矿床特征,成矿机理,矿床分类及洞穴矿床演化规律进行了探讨,指出地洼区洞穴发育及洞穴成矿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9.
程寿全 《中国岩溶》1992,11(3):240-244
洞穴大气中二氧化碳收支取决于下列几个因素:(1)游客呼出量;(2)洞外流入量;(3)洞内流出量;(4)洞内自然生成量;(5)洞穴次生本底量。据此,本文建立了洞穴大气二氧比碳含量的增长模式,并对贵州几个未开放洞穴二氧化碳含量及日变化规律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0.
朱晓燕 《中国岩溶》2017,(6):867-867
全球气候变化,特别是极端气候频繁出现是全世界不得不面对的严峻事实,但其机理研究以及趋势预测相对滞后,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需求极其迫切,而借鉴古气候地质记录是研究历史气候变化规律、预测未来气候发展趋势的有效途径。石笋、冰芯、黄土、湖泊、珊瑚、树轮、泥炭以及历史文献考古等多领域的研究,取得了瞩目的成绩,特别是中国洞穴石笋研究在国际学术界独领风骚,极大地推动了古气候环境领域的整体研究。另外,在洞穴石笋多指标记录、洞穴滴水监测(洞穴滴水监测进一步明确了δ^(18)O的信号传递以及碳转移过程)、  相似文献   

11.
王华  杨琰  张会领 《地球学报》2005,26(Z1):205-208
桂林地区曾是古人类活动活跃的地区,据可以断代的古人类洞穴遗址统计,发现桂北地区大部分的洞穴遗址其年代的下限都在距今约7000a 左右,此后古人类离开了洞穴,史前文化也随之发生了重要改变。影响古人类演化的因素鹅很多,究竟是什么原因驱使古人类离开洞穴,改变生活习性,这一问题一直都是困扰考古学界的难题。本文通赤研究桂北地区洞穴遗址的堆积特点,结合洞穴沉积-堆积物的特征及其孢粉记录的古气候信息,探讨了季风气候变化对桂林地区古气候变化的影响作用和气候演变历史,揭示了桂林地区全新世以来的季风气候变化时间序列和突变事件以及对古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距今7000a 左右为中全新世气候适宜期,东亚夏季风强盛,气温升高,桂林地区的降雨增多,一方面由于地下河水位升高,淹没了穴居洞穴,其次是由于降雨增多,导致洞穴湿度增大,从而迫使古人类搬出洞穴。  相似文献   

12.
塔里木盆地早海西期多期次风化壳岩溶洞穴层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0  
洞穴层是识别多期次岩溶旋回的标志,是岩溶旋回连接沉积旋回及周期性海平面变化的纽带。本文通过古地貌恢复,将从钻井剖面中识别的洞穴层归位到早石炭世古地貌剖面中,根据洞穴层总是沿稳定古潜水面发育的特点划分对比洞穴层。通过洞穴层的形成条件、充填结构分析,推断洞穴层发育序次、洞穴层与其同时期形成的沉积地层的时空对应关系,并据此对洞穴层进行盆地范围内跨地区对比、总结斜坡及岛屿两种不同的洞穴层发育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在早海西期,塔北、塔中、和田古隆起中、下奥陶统碳酸盐岩陆块内部发育了3个期次的风化壳岩溶洞穴层,其序次为下老上新,它们是在早石炭世间歇性海平面上升过程中形成的,其同时期形成的沉积地层分别为下石炭统东河砂岩段、生屑灰岩段、下泥岩段中上部。洞穴层内部多旋回“坍塌角砾-地下河沉积”组合是斜坡内陆区潜流面的迟后上升效应,洞穴层与洞穴等时层的时空对应关系对于大型古岩溶事件的断年及洞穴层的分布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用自组织人工神经网络预测碳酸盐岩中岩溶洞穴规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三维T.kohonen自组织人工神经网络预测碳酸盐岩中岩溶洞穴规模。所选研究实例的预测成功率达100%。结果表明,该方法性能良好,可望成为岩溶定量研究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正全球气候变化,特别是极端气候频繁出现是全世界不得不面对的严峻事实,但其机理研究以及趋势预测相对滞后,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需求极其迫切,而借鉴古气候地质记录是研究历史气候变化规律、预测未来气候发展趋势的有效途径。石笋、冰芯、黄土、湖泊、珊瑚、树轮、泥炭以及历史文献考古等多领域的研究,取得了瞩目的成绩,特别是中国洞穴石笋研究在国际学术界独领风骚,极大地推动了古气候环境领域的整体研究。另外,在洞穴石笋多指标记录、洞穴滴水监测(洞穴滴水监测进一步明确了δ~(18)O的信号传递以及碳转移过程)、石  相似文献   

15.
对岩溶洞穴成层性观念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刘金荣 《中国岩溶》1995,(Z1):107-116
本文对岩溶地区洞穴成层性的传统观念提出了质疑,并进行了一定的再思考和讨论。笔者认为,岩溶地区垂向上发育的岩溶洞穴,不存在着以前传统的洞穴成层性观念。不同高程的岩溶洞穴,是不同时代发育形成的、相互交叉、相互叠置的混杂体。不能牵强地将垂向发育的洞穴和河流冲积阶地进行联系对比,也不能笼统地以洞穴化学堆积物、古脊椎动物、古人类化石的年代来代表洞穴发育的年代。用洞穴内机械堆积物的年代资料也要特别慎重。尽管鉴别、区分这些洞穴发育形成的年代比较困难,但仍是可以认识和区分的。  相似文献   

16.
塔河油田岩溶峡谷区发育大型岩溶洞穴型储集层,勘探效果较好。基于三维地震资料、钻井资料,并结合地震属性提取技术,对地下岩溶洞穴系统、古地貌、古水文系统进行精细刻画,探讨洞穴形成机理,进而总结洞穴发育模式。研究结果表明: (1)峡谷上游段地表水垂向侵蚀作用强烈,峡谷失去了排水功能演变为干谷,下游段水动力条件减弱。(2)峡谷区岩溶洞穴类型划分为暗河洞穴、峡谷—断裂双控型洞穴。暗河洞穴主要发育在峡谷上游段,与峡谷呈“映射”关系。峡谷—断裂双控洞穴发育于峡谷两侧,垂向上具有多层性特征。(3)综上探讨峡谷区岩溶洞穴形成机理,认为较充足的水源补给条件以及水流强烈的垂向侵蚀溶蚀作用控制了暗河洞穴发育,多期次排泄基面下降以及断裂系统共同控制峡谷—断裂双控洞穴的发育。结合现代恩施地区洞穴系统特征,提出了峡谷地区洞穴发育模式,为下一步洞穴储集层预测和勘探实践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7.
塔河油田岩溶峡谷区发育大型岩溶洞穴型储集层,勘探效果较好。基于三维地震资料、钻井资料,并结合地震属性提取技术,对地下岩溶洞穴系统、古地貌、古水文系统进行精细刻画,探讨洞穴形成机理,进而总结洞穴发育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峡谷上游段地表水垂向侵蚀作用强烈,峡谷失去了排水功能演变为干谷,下游段水动力条件减弱。(2)峡谷区岩溶洞穴类型划分为暗河洞穴、峡谷—断裂双控型洞穴。暗河洞穴主要发育在峡谷上游段,与峡谷呈"映射"关系。峡谷—断裂双控洞穴发育于峡谷两侧,垂向上具有多层性特征。(3)综上探讨峡谷区岩溶洞穴形成机理,认为较充足的水源补给条件以及水流强烈的垂向侵蚀溶蚀作用控制了暗河洞穴发育,多期次排泄基面下降以及断裂系统共同控制峡谷—断裂双控洞穴的发育。结合现代恩施地区洞穴系统特征,提出了峡谷地区洞穴发育模式,为下一步洞穴储集层预测和勘探实践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8.
赵鹏  赵建 《山东地质》2004,20(6):26-30
济南南部山区是山东喀斯特洞穴发育地区之一,所统计的34个中,长度在50~500m的较大洞穴有7个。从洞穴发育的基本特征看,较大的洞穴多呈单通道水平廊道状,洞内保留有许多典型的溶蚀小形态(如窝穴、波痕类),但洞内沉积物较为单一,主要是一些崩积物、残积物和渗流水造成的碎屑物,碳酸钙化学沉积物相对较少,溶洞多表现为一种单调的干洞特点。从成因上看:较大洞穴属于具有潜流成因的次生渗流带洞穴;较小洞穴有裂隙状的渗流带洞穴、差异风化成因的壁龛式洞穴等。这些洞穴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9.
洞穴地球微生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洞穴内生长的微生物为切入点,着重论述了近年来洞穴地球微生物的鉴定技术,如Biolog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克隆文库测序法、遗传指纹图技术、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和温度梯度凝胶电泳、荧光原位杂交法、稳定同位素探针法以及各种技术的利弊,总结了洞穴地球微生物在微生物多样性及其在洞穴堆积物形成作用方面所取得的进展,预测了洞穴地球微生物今后的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20.
洞穴,是人类最古老的栖身地。人类关于洞穴的探索和想象,从未停止。任洞穴中,可以找到如同母体般的安全和温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