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水力压裂技术是油气藏尤其是页岩气开发中的核心技术,利用数值模拟方法进行压裂优化和产能预测又是水力压裂成功的关键。本文首先介绍了水力压裂技术的发展历程。然后从计算模型(二维模型、拟三维模型和全三维模型)和数值模拟方法(基于连续介质和基于非连续介质)两方面对油气藏开发领域的水力压裂计算模拟技术进行较全面的总结。最后,从以下3个方面指出现今研究的不足并提出了进一步的研究建议:(1)全三维模型的完善-全三维模型应当与真实的工程参数和监测数据结合,用于校正模型本身,而校正后的全三维模型又可预测和优化新的现场水力压裂作业; (2)数值模拟方法的选用-已有的水力压裂数值模拟方法种类繁多,需要针对各种方法的适用范围、计算效率和模拟效果等,进行全面的比较和优化; (3)页岩储层中天然裂缝网络的数值模拟-天然裂隙网络加剧了页岩储层力学性质的各向异性,同时水力裂缝沟通天然裂缝活化扩展是有利于储层的增渗增产,对压裂缝网的形态、尺寸和连通率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数值计算过程中综合考虑页岩储层中天然裂缝与水力裂缝的相互作用,将是未来水力压裂模拟的热点。  相似文献   

2.
王璜  王贵玲  岳高凡  甘浩男 《地质学报》2020,94(7):2124-2130
水力压裂技术是成功实现干热岩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手段之一,数值模拟技术能够精准预测水力裂缝扩展。针对典型花岗岩,借助黏性单元法,分别模拟了致密花岗岩和天然裂缝存在情况下的水力裂缝扩展特征,得出以下结论:致密花岗岩的水力裂缝形态单一,天然裂缝的存在增加了压裂后裂缝的复杂性;致密花岗岩水力裂缝拓展主要分为憋压和拓展两个交替往复的阶段,当存在天然裂隙时,水力压裂过程会变得复杂;天然裂缝存在时,水力裂缝的缝长和缝宽分别为致密花岗岩的5. 7倍和1. 7倍;缝网的形成需要借助复杂的压裂工艺实现。研究结果可以为增强型地热系统(EGS)储层水力刺激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旬邑油层复杂、水力压裂措施效果不理想的问题,在统计分析水力压裂历史数据的基础上,利用数理分析方法研究单因素和多因素对措施效果的影响权重,并运用回归方法建立旬邑水力压裂措施效果预测模型。研究发现旬邑地区长6天然裂缝多,且为高角度裂缝。对前期压裂进行分析,储层电阻率、孔隙度、声波时差对压后产量均无明显统计规律;但随含油饱和度增加,压后日产油量增加、日产水量减小,压后日产油量和产液量随施工总液量、加砂量和施工排量增加而增加,但与平均砂比成反比例关系。采用大规模压裂有利于提高增产效果,在此基础上建立压裂生产动态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4.
王素玲  姜民政  刘合 《岩土力学》2011,32(7):2205-2210
水力压裂三维裂缝形态及延伸的预测是评价水力压裂效果的主要因素,采用了损伤力学与断裂力学相结合的方法,描述了裂缝表面岩体的力学行为,建立了裂缝面上的损伤判据与损伤演化方程。根据岩石力学与渗流力学,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了低渗透储层岩体的流固-损伤耦合方程,并采用Newton-Raphson与线性搜索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求解,获得了低渗透油层水力压裂三维裂缝的动态扩展过程及最终形态,揭示其力学本质。通过算例验证了理论及计算方法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影响裂缝扩展的主要因素,其结果可为水力压裂设计提供较为可靠和准确的预测手段,以提高油层水力压裂措施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水力压裂是一项广泛应用于低渗煤层的卸压增透技术,为了深入研究煤岩受力、天然裂缝、泵注排量对水力裂缝扩展规律及空间结构的影响,采用大尺寸真三轴水力压裂试验系统、压裂液中添加示踪剂等方式,在真三轴条件下对大尺寸煤岩进行了水力压裂试验,通过剖切压裂试样描述了水力裂缝扩展和空间展布规律,分析了裂缝宽度与应力之间的关系,并初步探讨了煤岩水力裂缝网络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1)水力裂缝自割理处起裂并沿割理扩展、沟通割理,进而形成复杂的裂缝网络结构;(2)水力裂缝受应力条件作用明显,当最大水平主应力和垂向应力相近,且远大于最小水平主应力时,易形成复杂的裂缝形态;(3)煤岩天然裂隙的存在是形成裂缝网络结构的前提,泵注排量对裂缝网络的形成也有重要影响;(4)煤岩裂隙在局部区域影响水力裂缝转向、分叉,但最终水力裂缝在扩展过程中逐渐转向至最大主应力方向;(5)水力压裂过程中,裂缝宽度的变化不仅与煤岩所受应力有关,还受到压裂液排量、天然裂缝等因素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以为煤岩裂缝网络的形成机理、现场施工参数的选取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水力压裂是一项广泛应用于低渗煤层的卸压增透技术,为了深入研究煤岩受力、天然裂缝、泵注排量对水力裂缝扩展规律及空间结构的影响,采用大尺寸真三轴水力压裂试验系统、压裂液中添加示踪剂等方式,在真三轴条件下对大尺寸煤岩进行了水力压裂试验,通过剖切压裂试样描述了水力裂缝扩展和空间展布规律,分析了裂缝宽度与应力之间的关系,并初步探讨了煤岩水力裂缝网络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1)水力裂缝自割理处起裂并沿割理扩展、沟通割理,进而形成复杂的裂缝网络结构;(2)水力裂缝受应力条件作用明显,当最大水平主应力和垂向应力相近,且远大于最小水平主应力时,易形成复杂的裂缝形态;(3)煤岩天然裂隙的存在是形成裂缝网络结构的前提,泵注排量对裂缝网络的形成也有重要影响;(4)煤岩裂隙在局部区域影响水力裂缝转向、分叉,但最终水力裂缝在扩展过程中逐渐转向至最大主应力方向;(5)水力压裂过程中,裂缝宽度的变化不仅与煤岩所受应力有关,还受到压裂液排量、天然裂缝等因素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以为煤岩裂缝网络的形成机理、现场施工参数的选取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张帆  马耕  刘晓  冯丹 《岩土力学》2019,(5):1890-1897
水力压裂是一项广泛应用于低渗煤层的卸压增透技术。为了深入研究煤岩受力、天然裂缝、泵注排量对水力裂缝扩展规律及空间结构的影响,采用大尺寸真三轴水力压裂试验系统、压裂液中添加示踪剂等方式,在真三轴条件下对大尺寸煤岩进行了水力压裂试验。通过剖切压裂试样描述了水力裂缝扩展和空间展布规律,分析了裂缝宽度与应力之间的关系,并初步探讨了煤岩水力裂缝网络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1)水力裂缝自割理处起裂并沿割理扩展、连接割理,进而形成复杂的裂缝网络结构;(2)水力裂缝受应力条件作用明显,当最大水平主应力和垂向应力相近,且远大于最小水平主应力时,易形成复杂的裂缝形态;(3)煤岩天然裂隙的存在是形成裂缝网络结构的前提,泵注排量对裂缝网络的形成也有重要影响;(4)煤岩裂隙在局部区域影响水力裂缝转向、分叉,但最终水力裂缝在扩展过程中逐渐转向至最大主应力方向;(5)水力压裂过程中,裂缝宽度的变化不仅与煤岩所受应力有关,还受到压裂液排量、天然裂缝等因素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以为煤岩裂缝网络的形成机制、现场施工参数的选取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采用真三轴物理模型试验机、水力压裂伺服系统、声发射定位系统以及压裂液中添加示踪剂等方式,在真三轴条件下对大尺寸页岩水平井进行了水力压裂物理模拟试验,通过裂缝的动态监测和压裂后剖切等分析了裂缝的扩展规律,并对页岩压裂缝网的形成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1)水力裂缝自割缝处起裂并扩展、压开或贯穿层理面,形成相对较复杂的裂缝形态;(2)裂缝中既有垂直于层理面的新生水力主裂缝,又有沿弱层理面扩展延伸的次级裂缝,形成了纵向和横向裂缝并存的裂缝网络;(3)水力裂缝在延伸过程中会发生转向而逐渐垂直最小主应力;(4)水力裂缝在扩展过程中遇到弱层理面时的止裂、分叉、穿过和转向现象是形成页岩储层复杂裂缝网络的主要原因,而弱结构面的大量存在是形成复杂裂缝的基础。其研究结果可为页岩气藏水平井分段压裂开采等提供有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姜婷婷  张建华  黄刚 《岩土力学》2018,39(10):3677-3684
通过室内水力压裂物理模拟试验系统,对大尺寸原煤进行了水力压裂模拟试验,根据水力裂缝的空间展布形态分析了煤岩储层水力裂缝的延伸规律,揭示了网状裂缝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水力裂缝易在弱层理处分叉和转向,发育的层理和裂缝系统等结构面为压裂形成裂缝网络提供了前提条件。泵压曲线呈现出的频繁波动是煤岩内产生网状裂缝的一个显著特征。水力裂缝的起裂与延伸有4种基本模式,裂缝网络的形成多为这4种基本模式的组合。地应力差异系数和泵注排量对煤层水力裂缝形态有较大影响。较小的地应力差异系数更利于网状裂缝的形成;较高的压裂液排量易形成相对简单的裂缝形态,导致压裂改造效果较差。该试验方法和试验结果可为现场水力压裂参数设计和优化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了分析煤岩水力压裂裂缝扩展规律,采用真三维水力压裂物理模拟实验平台进行煤样真三轴水力压裂物理模拟实验,模拟不同地层应力、渐进角条件下煤样水力压裂过程。实验表明:天然裂隙和割理是影响煤岩裂缝扩展的重要因素,导致裂缝扩展规律复杂多样化;当水平应力差系数值kh1时,水力压裂裂缝趋于沿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扩展,当kh值1时,水力压裂裂缝趋于沿天然裂隙方向扩展,当kh值=1时,水力压裂裂缝扩展方向处于不定状态;渐近角对水力压裂裂缝扩展的影响程度总体上小于天然裂隙、割理和水平应力差,实验结果与煤矿井下压裂裂缝观测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1.
王伟元  肖义越 《地质科学》1980,15(2):186-193
油层岩石具有在其空隙中储存流体(油、气、水)的性质,称为油层的孔隙性。油层的孔隙性是油层最重要的物理性质之一,油层孔隙性的好坏标志着油层本身储油能力的大小。为了衡量油层孔隙性好坏,把岩石的孔隙度作为油层孔隙性的定量指标。岩石的孔隙度是指岩石中孔隙的容积与该岩石体积的比值(以百分数表示)。  相似文献   

12.
河北省一个铁矿钠质交代岩石的多元统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承祚  张彦波 《地质科学》1976,11(2):169-183
河北省的一个接触交代型铁矿是一个富铁矿床。铁矿与燕山期中性岩浆侵入杂岩有成因联系,中性岩浆侵入杂岩包括角闪闪长岩-闪长岩和二长岩-闪长岩两个岩石系列。与铁矿关系最密切的岩体侵入在中奥陶统马家沟碳酸岩地层中。  相似文献   

13.
青藏高原隆升的构造热演化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沈显杰 《地质科学》1986,(2):101-113
对“地球的第三极”青藏高原近代隆起成因的探讨,是地球科学中重要的地质命题之一,长期以来,中外地质学家对隆起的时代、幅度、速度、形式和过程,作了大量探讨和论述,并发表了一批隆起速率和起迄年代的数据。  相似文献   

14.
云南川西地区地震地质基本特征的探讨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玶  汪良谋 《地质科学》1975,10(4):308-326
云南川西地区是多震的地方(图1),从公元前116年到1974年6月,据记载共发生M≥4.75级的地震481次,其中6≤M<7的99次,7≤M<8的14次,M≥8的3次。震源深度一般小于30公里,均为浅源地震。本区强震多发生在深大断裂带上,而且都有一定的地质标志可循,与近代地壳运动、板块构造在成因上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张启锐 《地质科学》1986,(4):403-410
回归分析是地质数据处理中应用最广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尤其是其中的线性回归模型应用最广泛。模型中的变量,包括因变量和自变量,均被看作是线性的,但实际计算时,这些变量却可以看成是原始观测值的一种非线性的变换。  相似文献   

16.
苏北地区上前寒武系发育一套厚约五千米以上以海相为主的未变质地层。由于其岩性和生物组合的特殊性及其所处地理和构造位置的重要性,被视为解决我国南北方上前寒武系衔接和对比的关键地区之一。近年来,本区上前寒武系在生物地层、岩石地层、同位素地质等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但对它们在我国上前寒武系所处的位置仍持有不同意见。至今,尚未见到有关的古地磁文章发表。  相似文献   

17.
塔里木河南岸地下水资源,卡要为受塔里水河控制的具有高矿化背景的地下水,在塔里木河洪水的淡化影响下,形成了一定范围的地下水淡化带.这种淡化水对油田供水具有战略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油田建设的发展.通过对塔埋木河南岸地下淡水资源的分布特征与成因分析.为塔河南岸地下淡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8.
陈友明  王秀兰 《地质科学》1978,13(2):189-193
白云石和方解石是分布很普遍的造岩矿物,尤其在沉积地层中更属常见。镁方解石是现代碳酸盐沉积物和某些海洋生物介壳的一种常见矿物。一般说来,区分白云石与方解石是比较容易做到的。但是,要确切地回答一块白云岩样品是由典型的白云石(Ca/Mg克分子比值接近于1)还是由富钙白云石矿物(Ca/Mg克分子比值大于1)构成的,则比较困难。  相似文献   

19.
岩体的开挖改变了岩体的边界条件,扰动了岩体的原始应力场,并使岩体产生变形。岩体的这种变形综合地反映了岩体的结构和地质构造环境,变形的量值及其变化规律直观地反映了岩体的稳定性。量测分析岩体的变形对监视预测岩体的失稳和不支护安全运营的期限、确定岩体加固处理的方法等都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岩体变形的量测在地下洞室、边坡等岩体工程的勘探、施工和运营中都广泛地开展着。  相似文献   

20.
关于火山熔岩分类命名的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岩浆岩的分类、命名是研究岩浆岩岩石学的基础,愈来愈为岩石学者所重视。在24届国际地质会议上确定了深成岩的分类、命名方案,并已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火山岩的复杂性,在分类、命名方面,至今尚无统一的口径。因此,火山岩分类方案多如雨后春笋,岩石名称杂乱,对岩石学的发展颇为不利,故迫切需要建立一个国际统一的分类、命名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