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准噶尔盆地腹部陆梁油田储层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陆梁油田油气主要分布于白垩系吐谷鲁群、侏罗系的西山窑组和头屯河组;储层岩性主要为中细砂岩,砂岩分选性好-中等,结构成熟度较低。白垩系吐谷鲁群和侏罗系储集岩的孔隙组合类型主要为粒间孔、粒间孔 高岭石晶间孔,少量粒内溶孔 高岭石晶问孔。影响储层储集性能的主要因素:(1)沉积环境.(2)古气候,(3)成岩作用,(4)构造运动,(5)粘土矿物。  相似文献   

2.
准噶尔盆地四棵树凹陷石油地质特征及勘探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庄新明 《新疆地质》2006,24(4):429-433
准噶尔盆地南缘西段四棵树凹陷自晚三叠世以来经历了3个发展演化阶段.凹陷内发育侏罗系煤系地层和古近系安集海河组暗色泥岩二套烃源岩层,其中侏罗系是主力烃源岩;新近系塔西河组、沙湾组、古近系安集海河组、紫泥泉子组、白垩系吐谷鲁群及侏罗系头屯河组砂岩、砂砾岩储集层为主要勘探目的层;新近系塔西河组、古近系安集海河组、白垩系吐谷鲁群、侏罗系三工河组泥岩为区域性盖层;主力烃源岩生烃门限深度(Ro=0.6%)约在5 000 m左右,生烃高峰和排烃高峰期在喜马拉雅期,与凹陷内圈闭的形成期相匹配.该凹陷艾卡构造带东部、托斯台构造群及北天山推覆体之下隐伏背斜构造带是油气勘探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3.
新疆油田风城作业区重32井区侏罗系齐古组属特稠油油藏,采用注蒸汽吞吐法开采。由于其地层胶结差,原油粘度高,地层能量低,在热采过程中出现严重的出砂现象,导致产量下降。以新疆油田公司风城作业区重32井区超稠油油藏的动、静态资料为基础,,分析储层出砂的主要机理,开展现场防砂试验,并对不同试验进行方案优选,选取适合的防砂方案。  相似文献   

4.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油田套管腐蚀破损严重地影响着油田生产,白垩系洛河组的Na2SO4型地层水与套管之间的电化学、生物化学反应是主要原因。笔者研究发现全盆稳定分布的洛河组沙漠相砂体具有均质性、渗透性强的特点,为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和排泄提供了良好的通道和空间,形成的强渗流场加速了套管腐蚀破损速度,并通过分析证实本地区仅依靠提高固井质量来防止套管腐蚀破损是不够的,必须通过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突破性大量应用才能解决这一难题。  相似文献   

5.
准噶尔盆地南缘四棵树凹陷下部成藏组合为白垩系吐谷鲁群及以下地层构成的多个储盖组合。该区发育3套烃源岩,资源量大,工作程度低。储集层发育较好,侏罗纪齐古组及白垩纪清水河组为优质储层。圈闭以构造类型为主,面积较大。断裂切割了烃源层及储层,侏罗—白垩系的不整合面为油气运聚的良好通道。油气成藏匹配关系较好。区域盖层分布广、厚度大,具良好勘探前景。凹陷中部褶皱带为油气勘探突破区,北东挠褶带为油气勘探评价区,山前断褶带及下盘隐伏构造带为油气勘探接替区。  相似文献   

6.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中生代油砂分布特征及开发前景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油砂的分布层位、厚度和品质等特征的研究表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油砂主要分布在乌尔禾—夏子街、白碱滩、黑油山、红山嘴地区的三叠系克拉玛依组、侏罗系齐古组和白垩系吐谷鲁组等中生代地层中。对该地区油砂开发前景进行分析,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油砂储量约1.32亿t。油砂分布范围广、含油砂层多(3~14层),厚度较大(1.5~26.15m),含油率较高(3%~18%),油砂品质好,大面积出露地表,可进行露天采掘,具有一定工业开采价值。同时油砂开采会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国内目前油砂开采技术不成熟,成本较高,油砂开发基础设施缺乏,这些都是急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准噶尔盆地南缘深层下组合(下白垩统吐谷鲁群泥岩之下的储盖组合)勘探潜力大,但勘探程度较低。独山子背斜位于四棵树凹陷的东部,在该背斜浅层的新近系沙湾组砂岩发现了准南最早的油田,而对其深层油气成藏的潜力尚有待研究。深探井独山1井钻探至上侏罗统齐古组(J_3q)储层,在6410~6418m上侏罗统齐古组岩心发现大量沥青沿着断裂面及其周围裂缝定向分布。通过有机地球化学分析,发现独山1井J_3q储层沥青抽提物的Pr/Ph值主要分布在0.12~3.48之间,δ~(13)C值多数集中分布在-29.9‰~-25.3‰之间;部分沥青抽提物的γ-蜡烷谱峰明显且存在异构体;规则甾烷C_(29)明显占优势且重排甾烷丰富;烃类是侏罗系和下白垩统烃源岩产生原油的混合产物。通过储层沥青产状、R_b、拉曼光谱及烃类包裹体GOI指数、储层定量颗粒荧光等实验分析,发现独山1井深层下组合存在两期油气运移,但未形成规模油气聚集。四棵树凹陷侏罗系和下白垩统烃源岩在新近纪开始大量生烃,且构造圈闭发育,有利于晚新生代油气成藏,但独山1井位于独山子背斜南翼斜坡油气运移路径上,因此未形成规模油气藏。因此,落实构造圈闭是深层油气勘探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8.
车莫古隆起位于准噶尔盆地腹部,在其主要发育期,古隆起南北两侧分别存在昌吉和盆1井西两个沉积凹陷,分布有白垩系、侏罗系和古近系等多套烃源岩。目前已在古隆起所在区域的南部发现了永进油田,在其北部发现了征沙村、沙窝地和莫西庄等油田或含油气构造,油层主要分布在侏罗系和白垩系,其中沙窝地、莫西庄和征沙村3个构造主要目的层为侏罗系三工河组,永进构造目的层为侏罗系头屯河组、三工河组、西山窑组和白垩系吐谷鲁群。为了揭示研究区原油的油源特征以及车莫古隆起对油源及成藏过程的影响,比较系统地分析了研究区原油及相关层位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油源对比;根据流体包裹体和烃源岩演化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分析了油气成藏特征,并结合构造地质资料讨论了车莫古隆起形成与演化对研究区油气源特征、油气藏形成过程及分布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研究区不同构造或同一构造不同层位的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均存在一定的差异,根据饱和烃和芳烃生物标志物组成特征将研究区原油划分为五类,这五类原油在区域分布特征、油气来源及烃源灶位置等方面均存在差别。车莫古隆起的形成与演化、生油凹陷的展布特征及主要烃源岩的成熟演化历史共同决定了研究区不同油田或含油气构造烃源灶位置的分布及其转...  相似文献   

9.
新疆准噶尔盆地中、晚侏罗世多重地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沙湾县玛纳斯河红沟侏罗系剖面开展了生物地层学、同位素年代地层学、旋回地层学和磁性地层学等的综合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头屯河组的时代为中侏罗世中晚期到晚侏罗世早期,包括巴通阶的最顶部、卡洛维阶和牛津阶的中下部;其底界年龄约为166.2 Ma,顶界线年龄约为160.8 Ma,沉积时间约5.4 Ma。齐古组顶部年龄值为155.3 Ma,沉积时间约5.5 Ma,包括了牛津阶的上部和基默里奇阶的中下部,其顶部与东部冀北、辽西地区髫髻山组顶部大体相当,比土城子组层位低。喀拉扎组的时代为晚侏罗世基默里奇期晚期,而其上覆地层吐谷鲁群的时代为早白垩世早期,两者之间存在一个相当大的不整合,缺失了晚侏罗世提塘期以及可能包括早白垩世最早期的地层,有超过了7 Ma的地层缺失量。侏罗系与白垩系的界线为此不整合面,侏罗纪/白垩纪之交的地层未保存。  相似文献   

10.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风城油砂分布特征及成矿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风城地区蕴含着丰富的油砂资源,地表出露油砂形成多座规模不等的油砂山丘,面积约8km2,油砂主要存在于白垩系吐谷鲁组,连片集中、厚度大。风城下伏地层油砂分布面积大,层位稳定,产状缓,也主要分布在白垩统吐谷鲁组、上侏罗统齐古组中,含油率高、油质较好。该区油砂资源主要来源于玛纳斯湖凹陷二叠系烃源岩,这套烃源岩中生成的油气沿着该地区发育的断裂和不整合面向上运聚。断裂、不整合面及砂体的分布叠置构成了运移系统,有效的砂体既是运移通道又是储集体,最后建立了该区远源次生的油砂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1.
准噶尔盆地侏罗纪含铀岩系的层序划分与对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对比分析准噶尔盆地侏罗纪含铀岩系的特征,在盆地北部、东部、南部筛选了3个钻透中下侏罗统西山窑组(J_2x)和八道湾组(J_1b)的钻孔,以岩性组合、沉积特征和测井曲线为基础,结合层序地层学原理和前人研究成果,对其含铀岩系进行了划分与对比。选择12个铀矿化异常孔编制了层序沉积连井模式图,讨论了层序充填及演化特征。结果表明:盆地不同位置地层层序差异较大,北缘从侏罗系下统三工河组到侏罗系上统齐古组(J_1s—J_3q)发育了3个三级层序和7个体系域。盆地东缘从侏罗系下统八道湾组到上统齐古组(J_1b—J_3q),发育了5个三级层序和12个体系域,整体经历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湖侵过程,4个次级的湖侵湖退使湖平面达到最高位。南缘从侏罗系中统西山窑组到上统齐古组(J_2x—J_3q)发育了3个三级层序和7个体系域,经历一次构造隆升作用造成了大规模湖退事件和一次完整的湖侵事件。八道湾期至齐古期至少经历了两次完整的湖退、湖侵事件,整体上经历了一个先退积、后进积、再退积的过程。头屯河期湖退过程中形成的扇三角洲、辫状河砂体是主要的铀储层,也标志着一次重要的构造隆升事件。研究区岩相主要有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湖泊三角洲和扇三角洲5种沉积相类型和10种沉积亚相,含铀岩系亚相主要有辫状河道、扇三角洲平原、湖泊三角洲平原。西山窑组(J_2x)含煤建造上下发育2个区域性平行不整合面,界面之下发育大规模湖泊三角洲相的粘土层圈闭了上下两侧的砂体,是寻找砂岩型铀富集的有利区带。这些认识,不仅提高了准噶尔盆地侏罗系层序地层的对比划分的精度,而且对盆地控铀要素和形成环境研究及全面开展铀矿找矿工作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针对准噶尔盆地南缘中、上侏罗统沉积体系演化控制因素不清、沉积模式不明等问题,通过对多条露头剖面精细解剖、详尽写实沉积特征描述等手段,分析了其垂向序列、砂体叠置方式、水动力条件、沉积体系演化及控制因素。研究表明准南中、上侏罗统自下而上分别发育辫状河沉积、曲流河沉积和扇三角洲沉积,古气候与构造造成的水动力条件的变化是控制这种沉积演化的主要因素。其中头屯河组底部发育辫状河沉积,古气候温暖湿润,形成堆叠型砂体叠置方式;中部发育辫-曲转换沉积,古气候开始初步干旱,形成紧密叠置型砂体;上部发育曲流河沉积,降雨量较少古气候干旱,形成孤立河道型砂体。齐古组发育季节性曲流河沉积,古气候较为干旱,在湿润期降雨量较充足时发育侧向迁移型砂体,干旱期则发育侧向连片型砂体。喀拉扎组发育扇三角洲沉积,古气候整体炎热干旱,构造活动剧烈,碎屑水道在扇三角洲平原构成垂向切割型砂体,而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则构成侧向切割型砂体。  相似文献   

13.
The Hala’alat Mountains are located at the transition between the West Junggar and the Junggar Basin.In this area,rocks are Carboniferous,with younger strata above them that have been identified through well data and high-resolution 3D seismic profiles.Among these strata,seven unconformities are observed and distributed at the bases of:the Permian Jiamuhe Formation,the Permian Fengcheng Formation,the Triassic Baikouquan Formation,the Jurassic Badaowan Formation,the Jurassic Xishanyao Formation,the Cretaceous Tugulu Group and the Paleogene.On the basis of balanced sections,these unconformities are determined to have been formed by erosion of uplifts or rotated fault blocks primarily during the Mesozoic and Cenozoic.In conjunction with the currently understood tectonic background of the surrounding areas,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are proposed:the unconformities at the bases of the Permian Jiamuhe and Fengcheng formations are most likely related to the subduction and closure of the Junggar Ocean during the late Carboniferous-early Permian;the unconformities at the bases of the Triassic Baikouquan and Jurassic Badaowan formation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late Permian-Triassic Durbut sinistral slip fault;the unconformities at the bases of the middle Jurassic Xishanyao Formation and Cretaceous Tugulu Group may be related to reactivation of the Durbut dextral slip fault in the late Jurassic-early Cretaceous,and the unconformity that gives rise to the widely observed absence of the upper Cretaceous in the northern Junggar Basin may be closely related to large scale uplift.All of these geological phenomena indicate that the West Junggar was not calm in the Mesozoic and Cenozoic and that it experienced at least four periods of tectonic movement.  相似文献   

14.
研究的侏罗系—白垩系包括侏罗系头屯河组、齐古组、喀拉扎组和白垩系清水河组。清水河组的叶肢介、介形虫和孢粉化石组合研究的新成果表明:其地质时代为早白垩世早期(Berriasian)。齐古组下部的同位素年龄为164.6Ma±1.4Ma。此年龄值与国际地质年表对比,几乎与Callovian的底界年龄(164.7Ma±4.0Ma)相当。依据此年龄值和沉积厚度、沉积速率推算,齐古组的主要时代应为中侏罗世卡洛期(Callovian),其下部跨入巴通期最晚期;喀拉扎组的时代可能为牛津期最早期(early Early Oxfor-dian)。上列事实反映出在侏罗系与白垩系之间几乎缺失全部晚侏罗世的沉积,由此可以推断本区在晚侏罗世曾发生过一次较强烈的构造运动。  相似文献   

15.
侏罗系齐古组为准噶尔盆地重要的含油气层系,其层序发育较完整,沉积相类型丰富。综合利用岩芯、测井、录井及相关测试资料,在沉积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对车排子车60井区齐古组沉积微相进行了系统研究。确定研究区齐古组主要为砾岩、砂岩、细砂岩、粉砂岩和泥岩构成的一套碎屑岩多旋回沉积组合,为典型的辫状河三角洲相沉积,其物源主要来自于北西和正北方向。平原辫状分流河道微相砂体为储集层骨架砂体,储集性能较好,前缘分支河道微相砂体及河口砂坝次之,为油气运移聚集的有利相带。该研究成果为油田开发方案的调整和动态分析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收集到的挪威中部陆架最新地质基础资料和油气田资料为依据,归纳总结该区的烃源岩、储集层、生储盖组合及油气运移特征,分析其勘探潜力,为相关公司介入本区的油气勘探提供依据。综合研究结果认为,挪威中部陆架烃源岩主要为下侏罗统re组三角洲平原相泥页岩及煤层和上侏罗统Spekk组海相泥页岩,其中上侏罗统Spekk组海相泥页岩是主力烃源岩;储层主要为白垩系—新近系浊积砂岩和中侏罗统裂谷期Fangst群滨浅海相砂岩,其中主力储层为中侏罗统裂谷期滨浅海相砂岩;发育裂谷期下生上储(正常)和上生下储两种组合模式;油气通过裂缝、疏导层及断层等作短距离汇聚,通过地层不整合面或连通砂体作长距离运移。该区油气成藏条件优越,资源潜力巨大,储量约为73×108桶油当量,待发现油气田约36个,随着油气勘探的逐步展开,挪威中部陆架必将还有重大油气发现。  相似文献   

17.
新疆准噶尔盆地侏罗系齐古组凝灰岩SHRIMP锆石U-Pb年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报道了准噶尔盆地获得侏罗纪齐古组凝灰岩精确的SHRIMP锆石U-Pb年龄164.6 Ma±1.4 Ma(MSWD=1.3)。该年龄值几乎相当于国际地质年表中Callovian阶的底界年龄(164.7Ma±4.0Ma)。根据地层沉积速率推算,齐古组上界年龄值应为161.8Ma,接近Callovian阶的上界(161.2Ma±4.0Ma);其上的喀拉扎组上界年龄大致在160.0 Ma左右,此年龄值应位于牛津阶(Oxfordian)的下部。另外,下白垩统下部清水河组的时代为早白垩世早期(Berriasian)。由此得出:齐古组的主体时代为中侏罗世卡洛期(Callovian),其下部跨入了巴通期最晚期(late Late Bathonian);喀拉扎组的时代可能仅为牛津期最早期(early Early Ox-fordian),反映白垩系与侏罗系之间的不整合几乎缺失了整个上侏罗统,由此推断晚侏罗世曾发生过一次较强烈的构造运动。  相似文献   

18.
从地震资料入手,根据某些古凸起部位石树沟群内部存在的削截、上超、下超等不整合反射,将彩南地区石树沟群划分为3个地震层序。通过区域追踪以及钻井和露头资料的综合分析,发现这3个地震层序分别与头屯河组、齐古组和喀拉扎组3个岩石地层单元相对应。头屯河组顶界的不整合系构造抬升剥蚀所形成,属构造成因,齐古组顶界的不整合系丘形侧积作用所形成,属沉积成因。地震相分析表明这3个层序(组)为3期物源来自北北东向克拉美丽山的洪积扇沉积,其地层发育和沉积相特征受构造、物源和古气候3大因素的控制。在地震资料所揭示出的石树沟群内部和顶界不整合面附近及某些丘形、透镜形沉积体中,存在多种可能的地层圈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