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裂谷是分布在宽阔隆起上的地堑、半地堑,像一些狭长的裂缝,裂陷向两侧扩展,始终受边界断裂的控制。国际上研究较多的裂谷系有北美中陆裂谷系,第聂泊一顿涅茨裂谷系、奥斯陆裂谷系、北海裂谷系、贝加尔裂谷系、欧洲新生代裂谷系、瓦林设裂谷系、潘诺盆地构造、北美西部盆—岭构造、中国东部裂谷系、中国山西裂谷系、东非裂谷系、红海—苏伊士湾裂谷系、死海裂谷系、西非中非裂谷系、巴西东部裂谷系以及板块构造与裂谷,裂谷演化,裂谷与地幔的关系,裂谷的构造模式与沉积模式,裂谷动力学,裂谷与地热等等。  相似文献   

2.
延长数百至数千公里的线状构造带,其中地壳以扩张占优势,并有地幔物质上升的称为裂谷。裂谷形成作用表现为地壳的变薄,直到完全断裂和产生洋壳。裂谷带为被正断层所限定的延长的深地堑,其中充填有巨厚的碎屑和火山沉积。对于裂谷带来说,碱性岩浆活动是典型的;表现为在地堑中是碱性或拉斑玄武岩的溢出,在其两侧则是超基性、超碱性和酸碱性成分的中心式岩俸的侵入。某些研究者认为裂谷形成作用主要在显生宙,甚至只在新生代发生。而在更老的时期——里菲、早元古和太古——只产生似裂谷构造,  相似文献   

3.
滇西昌宁-孟连带存在一个古生代大洋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古特提斯昌宁-孟连带的海域性质和规模历来存在争议和分歧.一些研究者认为,昌宁-孟连带存在一个古生代大洋,有一套完整的洋盆沉积序列(腊垒群,D-P).另外一些研究者则认为昌宁-孟连带是一个陆间裂谷,等等.通过对本区三套硅质岩系(腊垒群、南皮河群、拉巴群)的岩石学、古生物学及地球化学研究认为:拉巴群和南皮河群无疑是大陆边缘沉积,而腊垒群为砂岩、泥岩和硅质的互层沉积,在硅质岩沉积中见由放射虫化石组成粒序层和侵蚀现象,缺乏潜穴或生物扰动.硅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是:Fe2O3  相似文献   

4.
大陆裂谷是大陆岩石圈局部拉张伸展的狭长地带,常伴有高热流,广泛分布的区域性隆起和岩浆作用等现象。新生代大陆裂谷玄武岩(CRB)的全球分布图显示大多数数据来源于东非裂谷、盆岭省和南极洲。数据库数据研究表明,东非裂谷、盆岭省和南极洲CRB的地球化学特征虽然存在一些差别,但总体上类似。与盆岭省CRB相比,东非裂谷和南极洲CRB富集Ta和Nb,亏损Ba和Pb,可能与岩浆混染程度较高及源区有俯冲带物质进入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5.
彭素霞 《地质与勘探》2012,48(2):250-258
[摘 要]本文主要在先前一些研究者对北祁连山加里东造山带的构造、海相火山岩和块状硫化矿床研究所获成果和认识的基础上,重点从造山带的前寒武纪基底的物性特征,来分析和讨论所见不同时代地层中的变火山岩类的物源区及形成机制,进而提出一些区域找矿思路。所得结论主要包括:(1) 北祁连山加里东造山的真正基底应是从阿拉善或华北地块分裂出来的一套绿岩类型火山沉积建造,并以古元古宙的北大河群和龙首山群为代表;(2)北祁连造山带的基底从克拉通向大陆裂谷构造体制转换大致发生在早-中元古宙的分界时限(约1777Ma),并普遍以一套大陆裂谷型双峰式火山岩组合为典型特征;(3)不同时代或不同构造体制下形成的火山岩,各有其不同的物源区和成岩模式。具体说,在元古宙 绿岩类型的火山岩的源区可能是克拉通早期由原始玄武质下地壳转变来榴辉岩或基性麻粒岩相,进入大陆裂谷构造体阶段,便转换为一种幔-壳双层岩源区模型,而晚期的次火山岩类的源岩明显是已经过先期大量改造或改变了中上地壳物质作为物源;(4) 按大陆裂谷成矿体系并结合以往一些区域调查资料,提出托莱山西段的小龙口-九个青羊地段可能是个与海相火山岩有关的块状硫化物矿床潜在远景找矿地段。  相似文献   

6.
大陆裂谷盆地钾盐矿床特征与成矿作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刘成林 《地球学报》2013,34(5):515-527
全球板块运动对表生成钾控制明显, 即从古生代到中新生代, 从巨型稳定克拉通陆表海盆成钾, 到中生代特提斯海域海盆成钾, 再到新生代的大陆裂谷盆地成钾, 地球表生成钾模式发生了重大转变; 成钾物质来源从海水补给为主, 转变为非海相(以火山活动带来深部物质和陆表水)与海相混合型, 甚至以非海相深部物质补给为主。全球裂谷成钾时期正好处于Pangea超大陆解体及新特提斯洋闭合时期, 成钾的裂谷型蒸发岩盆地也主要位于这两个构造域内, 这些进一步表明裂谷成钾是地球板块构造运动演化历史的必然结果。典型的裂谷盆地钾盐矿床有: 大西洋裂谷形成初期沉积的刚果(布)白垩纪钾盐矿、欧洲大陆莱茵地堑第三纪钾盐矿、非洲大陆埃塞俄比亚达纳基尔钾盐矿等; 同时, 还有众多裂谷盆地蕴藏有富钾卤水矿, 如死海裂谷富钾卤水、东非大裂谷一些富钾盐湖、美国加州索尔顿海高温富钾热卤以及中国江陵凹陷富钾热卤等。这些钾盐矿的共同特点是: 盆地内发育火山岩和温热泉, 具有深源补给的明显特征; 尽管裂谷盆地规模一般很小, 但形成的钾盐规模最大可达数十亿吨。总结世界大陆裂谷盆地钾盐矿床特征、物质来源与成矿作用, 提出了大陆裂谷型小盆地成钾模式。其裂谷成钾过程可分解为“二个阶段”, 第一阶段, 地表盐湖-太阳能作用, 第二阶段, 埋藏-岩浆热能作用; 成钾作用有三个, 即蒸发沉积作用、沉积后淋滤改造作用和埋藏变质改造作用。中国中新生代裂谷型盆地比较发育, 进一步研究大陆裂谷盆地成钾作用, 可以为此类盆地找钾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7.
超大型金属矿床研究现状和某些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近年来超大型金属矿床理论研究现状,探讨了超大型铜、铅、锌、金和铂族等有色贵金属矿床的成矿构造背景,认为该类超大型矿床产出的主要全球构造背景为板块俯冲带和大陆裂谷,并论述了不同构造背景中超大型矿床的成因类型、矿床特征、控矿构造和矿床空间展布规律以及裂谷构造垂向分带和不同地史时期裂谷与超大型矿床的关系,对当前研究工作中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Kamp.  AB 曲燕 《世界地质》1991,10(1):141-142
Suess(1891)所确定的东非裂谷系由东裂谷(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坦桑尼亚)和西裂谷(乌平达西部、坦桑尼亚西部、扎伊尔东部和马拉威)组成。东裂谷的形成在埃塞俄比亚始于晚始新世、在肯尼亚中部始于中新世、而在肯尼亚东部和坦桑尼亚北部则始于晚中新世至上新世。西裂谷比东裂谷年青,其形成均晚于中新世,并且,西裂谷的地壳拉张程度及伴随的火山活动均较强。一条活化的大陆韧性剪切带(转换断层)将西裂谷不连续的北部边界连接起来,并向东南一直到东裂谷;另一条韧性剪切带沿Rukwa裂谷以左旋方式取代了西裂谷。凹裂谷地堑不如东裂谷发育,表现在宽度上仅约50km(cf.70km),并缺乏内部地堑。尽管东非裂谷系是一个连续的整体,但仍可鉴别出四个主要火山岩套,其划分基于  相似文献   

9.
作为威尔逊旋回萌芽阶段的典型陆内裂谷,东非裂谷是研究板块构造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天然场所。新生代东非裂谷东支Turkana坳陷受前寒武系基底先存构造及中生代裂谷活动的影响,分析其演化及动力学机制,对进一步深入认识大陆裂谷演化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低温热年代学、钻井及野外露头资料,结合地震资料解释和断层活动性分析,重新厘定了Turkana坳陷新生代裂谷演化时序,将新生代裂谷演化过程分为4个阶段,裂谷演化具有"南早北晚,先宽后窄,向东迁移"的特点。通过探讨裂谷发育的成因模式,认为新生代裂谷演化整体上受控于先存构造和地幔柱的联合作用,地幔活动迁移影响着火山及裂谷活动的迁移,并导致了裂谷发育模式和动力学机制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大陆裂谷是大陆内部的拉张地带,与地幔软流圈的隆升有关。大规模玄武岩浆侵位是大陆裂谷发展的重要特征。新生代大陆裂谷玄武岩(CRB)的时空分布表明,CRB绝大部分出现在更新世,暗示更新世可能是全球拉张最明显的时期。大数据研究表明,CRB与洋岛玄武岩(OIB)、大陆溢流玄武岩(CFB)的地球化学特征虽然存在一些差别,但总体上类似。与CFB和OIB相比,CRB的LILE和LREE更加富集,可能与岩浆混染程度较高及部分熔融程度较低有关。与OIB相比,虽然它们都是深源的,但是,CRB的源区深度可能略浅一些,而混染程度略高一些。  相似文献   

11.
Chiyu.  W 《地学前缘》1995,2(3):29-44
本文论述了盆地演化认识中的几个主要问题。一是陆缘裂解过程,华南边缘传统上认为是被动裂谷边缘的一个例子,其东部沉积物记录了压实的历史,它明显不同于被动裂谷作用模式,而是显示早第三纪大规模上隆和侵蚀的特征;而且,该地区覆盖在下地壳楔形体上面,具有比周围地壳明显要高的地震速度和密度,指示岩浆底侵作用。这些证据说明,与被动裂谷作用模式相比,华南边缘与主动裂谷作用模式较为一致,它是由早第三纪华南边缘东部底下地幔柱形成的主动裂谷。另一个问题是关于页岩的浅部破裂作用机理。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微裂隙的形成需要高孔隙压力,它限于深埋、低渗透率的岩石。然而,最近从北海观察表明,在第三纪页岩中,整个盆地范围内的破裂型式从未达到大于几百米的埋藏深度。这说明泥质源岩经历了水压破裂和浅部脱水,在破裂前可能达到深埋后生作用所需要的深度,实质上渗透率的改变是由于源岩的浅部破裂作用可能根本上改变了烃类的初次运移时间和效率。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东北晚中生代经历了区域性的裂谷期、后裂谷热沉降期和反转期。从西向东可以分成海拉尔—二连、孙吴—松辽、三江三个裂谷带。裂谷期形成了100多个断陷,其中大多数是断面东倾的半地堑,从西向东倾角有从大变小的趋势。后裂谷仅中带发生了幅度巨大的沉降。裂谷期的变形作用及其裂谷期和后裂谷期的沉降特点表明裂谷区发生了区域性的单剪拆离伸展作用。反转期发生冲断褶皱作用,变形从东向西应变减小。  相似文献   

13.
辽吉古裂谷地质演化与成矿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华北太古宙大陆内2.3Ga开始裂解的辽吉古元古代裂谷,于2.2~1.7Ga期间完成拉伸裂陷、沉积堆积、底辟侵入、挤压褶皱、隆升拆离、逐渐消亡的全部演化过程。辽吉古裂谷的矿产丰富,其成矿作用与裂谷的地质演化紧密相关。裂谷拉张裂陷堆积阶段为成矿作用提供了成矿物源,在不同的古构造和古地理环境下形成不同的含矿建造(矿源层);裂谷构造体制转换的挤压造山阶段,在变质、变形、岩浆活动等构造热事件影响下,由不同矿源的物质基础或在不同的成矿就位场所,形成不同成因的矿床类型组合;在非造山岩浆活动阶段,岩浆和热液的作用可使某些矿床进一步富集。在裂谷演化结束稳定之后,由于中生代的濒西太平洋构造带横跨辽吉古裂谷,印支-燕山期的构造岩浆活动对裂谷的成矿作用不可忽视,古元古代的含矿建造或已形成的矿床都有不同程度的印支一燕山构造岩浆活动热事件的叠加改造。此外,印支-燕山构造岩浆活动也在早期成矿物质的基础上新生成一些金(银)矿床。  相似文献   

14.
南北向地堑(或称裂谷、正断层系)是青藏高原最显著的地貌特征之一,在高原南部可见有六条代表性的近南北向的地堑,其从两向东依次是亚热裂谷、塔口拉-隆格尔裂谷、当若雍错-许如错裂谷(古错-文部裂谷)、定结-申扎裂谷、亚东-羊八井裂谷和错那裂谷等,已有的研究显示,这些南北向地堑的形成从18 Ma(最早可能23 Ma?)延续到现代.  相似文献   

15.
Termit盆地位于尼日尔东南部,属于西非裂谷系的北延部分,是发育于前寒武系—侏罗系基底之上的中、新生代裂谷盆地。该盆地早白垩世—古近纪经历了"裂谷—坳陷—裂谷"的构造演化过程及"陆相—海相—陆相"的沉积演化过程,表现为晚白垩世大规模海侵、早白垩世和古近纪两期裂谷叠置的特点。基于构造作用影响裂谷盆地层序发育的观点,分析了Termit盆地下白垩统裂谷阶段内的层序地层充填样式。根据裂谷作用的强弱,将早白垩世裂谷阶段划分为裂谷初始期、裂谷深陷期及裂谷萎缩期3个阶段。裂谷初始期层序断裂活动弱,构造沉降小,长轴物源体系较为发育,陡坡带为加积至退积型河流或三角洲沉积,缓坡带发育加积型河流或三角洲体系。裂谷深陷期层序断裂活动强烈,构造沉降大,陡坡带形成退积型水下扇或滑塌扇沉积,缓坡带发育退积型三角洲体系,盆地中心为泥岩充填。裂谷萎缩期层序断裂活动减弱并趋于停止,陡坡带为进积型扇三角洲沉积,缓坡带发育进积型三角洲体系。研究表明:裂谷作用对层序地层充填样式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以构造作用为主线的裂谷盆地层序地层分析方法,能有效预测沉积体系和储层分布。  相似文献   

16.
攀西(康滇)古大陆裂谷带,自发现以来仅仅几年就名扬中外,并得到了广泛的承认。在古大陆裂谷带中,康滇(攀西)裂谷可与著名的奥斯裂谷媲美,地质构造标志明显,演化阶段清晰这一特点,可使它成为研究古大陆裂谷带的典例之一。 然而,对于康滇裂谷带研究中的有些认识问题还有待商榷。比如,晚二叠世峨眉山玄武岩是裂谷成穹期的产物还是成谷期(即裂谷期)的产物,这是极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以峨眉山玄武岩为主体,包括富铁质层状基性超基性杂岩在内的暗色岩套是裂谷构造  相似文献   

17.
塔里木盆地西南部南华纪裂谷体系的发现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系统的地震资料解释,首次在塔西南地区发现南华纪裂谷体系。该裂谷平面上呈NW-SE走向的长条状,长约450km,宽约70~110km。剖面上为一箕状盆地,西南边界为一大型正断层,是裂谷沉积的同沉积断层,裂谷沉积向西南逐渐加厚,向东北逐渐减薄,沉积中心靠近裂谷的西南边界,构成一大型半地堑构造。其中,南华系是一套典型的生长地层,是裂谷沉积的主体;震旦系为裂谷晚期-后裂谷期沉积。塔西南南华纪裂谷是罗迪尼亚超大陆裂解过程中形成的,其油气勘探价值非常值得期待。  相似文献   

18.
论中国东北大陆裂谷系的形成与演化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嘉麒 《地质科学》1989,7(3):209-216
自中生代末期以来,东北地区形成了以松辽地堑为主体,联合下辽河裂谷、伊通-依兰裂谷、抚顺-密山裂谷以及邻近断陷盆地的大陆裂谷系,并向南北两端延伸,在亚洲东部构成一条大的裂谷带。这个大陆裂谷系的形成和发展是由中央向两侧展开的,与板块俯冲、弧后扩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喜马拉雅造山带由印度与欧亚大陆板块的陆陆碰撞而形成。为何在挤压造山的碰撞前缘形成代表垮塌的藏南裂谷系存在巨大的争议。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对裂谷的地壳结构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各裂谷带的起始活动年代自西向东逐渐年轻。本研究选取喜马拉雅东部较为年轻的错那裂谷,利用密集台阵接收的远震数据,通过P波接收函数方法,揭示错那裂谷的精细地壳结构,进而通过地壳结构分析裂谷的形成。结果显示错那裂谷为全地壳尺度结构,裂谷下方莫霍面发生明显错断,且壳内结构侧向不连续发育显著。本研究表明裂谷的形成可能关联更大尺度的区域构造运动,单一的重力垮塌是否能形成地壳尺度的裂谷需要进一步研究。综合前人对藏南裂谷系区域的超钾岩和埃达克岩研究以及深部地球物理观测结果,推断因俯冲的印度板片撕裂导致软流圈物质上涌弱化了错那裂谷区域下地壳,并且结合研究区内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研究显示中上地壳也存在弱化现象。因此,结合本研究结果推测全地壳尺度裂谷的形成需要不同深度的地壳弱化。  相似文献   

20.
论福建省闽中裂谷带成矿系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闽中裂谷带有一套与裂谷构造演化密切相关的矿床组合。裂谷演化的各阶段都伴随着特定的成矿作用,形成了相庆的矿床类型裂谷张开和大洋形成阶段形成层控型块状硫化物矿床;裂谷事碰撞阶段形成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后裂谷阶段形成岩浆热液矿床。各类(式)矿床的常是构造化各阶段伴随的多种成矿作用叠加和改造的产物,表现为成矿的多阶段和物质的多来源。因此将裂谷构造环境及其化各阶段成矿作用和种类矿床作为一个整体,称之谓闽中裂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