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扶余油田中区泉四段基准面旋回划分及对单砂体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基准面旋回原理,研究了扶余油田中区泉四段沉积时期三角洲相储层的中期、短期基准面旋回,共划分出4个中期基准面旋回以及3种类型的短期基准面旋回,并分析了各级基准面旋回的结构特征及叠置样式;总结了基准面旋回控制下的6种砂体叠置模式,分析了A/S值变化对单砂体叠置模式的影响;在统计研究区密井网控制下的单砂体宽度和厚度的基础上,拟合了短期基准面旋回控制的三角洲平原及三角洲前缘单砂体宽厚比定量预测模式,在该模式及单砂体识别标志的指导下,完成了研究区单砂体的定量识别。研究发现:研究区三角洲平原单砂体主要以低弯度的曲流型分流河道砂体为主,三角洲前缘单砂体主要以分叉树枝状砂体为主。  相似文献   

2.
对准噶尔南缘郝家沟剖面下侏罗统三工河组的沉积相与层序地层特征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确认三工河组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辫状河三角洲包括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和前辫状河三角洲亚相。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又可进一步划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席状砂和河口坝等微相类型。三工河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除一些层位的辫状河道沉积物颗粒较粗外,主体沉积物以砂岩、粉砂岩和泥岩为主,为砂质辫状河三角洲。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基准面旋回划分原理,将三工河组划分为2个中期基准面旋回,下部中期基准面旋回又可划分为4个短期基准面旋回,上部中期基准面旋回发育不完整。  相似文献   

3.
通过钻井、岩芯和测井等资料的分析,清水河组清一段划分出1个长期基准面旋回、2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和5个短期基准面旋回。MSC1中期基准面旋回主要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MSC2中期基准面旋回为湖泊相沉积,局部地区夹有辫状三角洲沉积,极易形成岩性油气藏。区域性隔层发育在非对称型长期基准面旋回的上部,有利的储集体主要分布于中期基准面上升的早期。  相似文献   

4.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山西组高分辨层序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梁积伟  李文厚 《沉积学报》2006,24(2):251-258
依据4个露头剖面、35口井的岩心和302口井的测井资料,按照基准面旋回的原理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山西组进行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作为晚古生代长期基准面下降旋回的组成部分,山西组构成一个中期基准面旋回(MSC2),自下而上划分为五个短期旋回(SSC1、SSC2、SSC3、SSC4、SSC5);探讨了各短期旋回的层序结构、叠加样式和空间变化;建立了研究区山西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格架。通过对基准面旋回期间体积分配和相分异的分析,讨论了短期基准面旋回过程中有利储集砂体的沉积相类型和控制因素;指出中期基准面旋回的早期的短期基准面上升半旋回形成最有利储集砂体,沉积微相为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和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应用单因素综合作图法,研究了储集砂体的空间展布。  相似文献   

5.
角洲砂体是中国陆相盆地最重要的油气储集层之一,建立层序地层格架内三角洲砂体骨架露头地质模型,对于三角洲砂体分布预测有重要意义。对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多个延长组曲流河三角洲露头剖面开展了深入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正确识别出以长61下部下切河谷底面以及对应整合面为界面的三级基准面旋回,构建了三级基准面旋回格架内三角洲砂体骨架原型模型,建立了三级基准面旋回内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河流)样式响应模式图。该项研究表明,三级基准面旋回过程中,不同基准面升降速率下分流河道发生规律性的下切、充填、迁移、漫溢及河型改变,控制了层序地层格架内三角洲砂体的类型、形态、规模和连通性。这对于认识三角洲砂体的分布规律,分析三角洲砂体形成岩性地层圈闭的条件有重要帮助。深入开展多种地质背景下层序格架内三角洲砂体分布规律研究,有助于实现三角洲砂体分布“成因上可解释、时空上可预测”的层序地层学研究目标。  相似文献   

6.
西湖凹陷是我国东海盆地的一个次级凹陷,在凹陷断陷期的末期阶段发育的平湖组是一套含煤岩系,同时也是西湖凹陷的主力烃源岩。在对西湖凹陷地震、钻测井及岩心资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在平湖组中识别出3个长期基准面旋回,其中发育了10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平湖组发育煤层的主要沉积环境有潮汐影响的三角洲平原、潮汐影响的三角洲前缘的分流间湾和潮上带及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分流间湾。平湖组发育的3个层序是煤层发育的主要部位,其中长期基准面旋回LSC2是煤层最发育的层段。可容纳空间的大小控制着煤层在西湖凹陷平湖组短期基准面旋回中的发育位置:在高的可容纳空间背景下,煤层主要发育于短期基准面下降半旋回的中上部;在低的可容纳空间背景下,煤层主要发育于短期基准面旋回的最大可容纳空间处。  相似文献   

7.
吉林大情字井地区三角洲体系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情字井地区青山口组第三段沉积时期发育陆相水退三角洲体系,由于不同相带层序类型的差异,造成三角洲平原与三角洲前缘测井曲线形态差异极大,以测井曲线标志层分析为主的小层对比较难实现全区对比的统一。岩芯分析表明,三角洲平原由于可容纳空间最低,沉积物以过路冲刷作用为主,受基准面升降的控制作用不明显,形成以上升半旋回为主的短期旋回组合;三角洲前缘受基准面升降的控制作用明显,在基准面下降期间形成相对完整的进积层序。通过分析不同相带层序组合与基准面的变化关系,总结出4种不同级次旋回的组合类型,以此确定不同相带不同级次旋回的对比关系,建立划分方案,实现旋回对比。研究认为,不同相带可容纳空间的不同导致研究区不同区域基准面旋回样式的差异是造成旋回对比困难的主要原因,通过不同相带的环境—沉积分析,总结不同相带旋回组合样式,以此确定对比关系是不同相带旋回进行对比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运用沉积学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与方法,基于岩心、录井、测井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对兴县地区山西组进行了基准面旋回研究,识别出1个中期旋回(MSC1)和5个短期旋回(SSC1~SSC5),建立了山西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并在格架范围内划分了煤系发育的沉积体系和微相。研究表明,区内山西组为河控三角洲沉积体系,沉积微相以泥炭沼泽、(水下)分流河道和(水下)分流间湾为主,煤层主要形成于三角洲平原或者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间湾淤积变浅的泥炭沼泽环境。基准面旋回对聚煤演化及煤层的空间分布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总体上煤层主要形成于中期基准面旋回上升半旋回的中上部和下降半旋回的底部,而前者之上发育的短期基准面上升半旋回的顶部,即最大可容空间附近更易形成厚煤层。  相似文献   

9.
根据钻井和测井资料,以不整合和沉积作用转换面为界,将沙湾组-塔西河组划分为6个长期基准面旋回.通过分析,短期基准面旋回主要有4种样式,分别由辫状河道、决口扇、辫状河三角洲分支河道和河口坝4种沉积微相组成.根据短期旋回的叠加样式及关键界面对测井曲线的标定结果,建立古近-新近系中期基准面旋回的测井解释模型,将其划分为11个中期基准面旋回.通过分析发现,基准面旋回控制油气成藏和油气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0.
淮南煤田二叠系是以三角洲-滨岸平原相为主的沉积。本文运用地层基准面原理,通过岩心、测井资料的综合分析,对淮南煤田二叠系进行了不同周期地层基准面旋回分析,识别出短期、中期、长期三种规模的地层旋回。通过对比分析,建立了该区高分辨层序地层格架。研究表明,聚煤作用出现于基准面旋回的一定位置上,叠置在长期基准面下降时期的中期基准面旋回后期是成煤的最有利时期   相似文献   

11.
山东东营凹陷东部浊积扇油藏成藏条件与模式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岩性油气藏已成为东营凹陷油气勘探重点。东营凹陷东部在沙三、沙四段沉积时期发育了大量厚层烃源岩, 为圈闭成藏提供了充足的油气资源。勘探证实, 东营凹陷东部发育三角洲前缘滑塌浊积、深水浊积扇等砂体类型, 同时发育断裂型、砂体型、不整合面型等多种输导体系和良好的泥岩盖层。生、储、盖条件在时间、空间上具有良好的组合关系, 为形成砂岩透镜体岩性油气藏和构造-岩性油气藏提供了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12.
渤海湾埕岛东部古近系层序地层及沉积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于埕岛东部古近系油藏主要受岩性控制,油藏隐蔽性强,而层序地层学是确定隐蔽油气藏有利勘探区的一种最好方法,因此在该区开展层序地层学研究非常关键。目前该区带勘探程度低,沉积相带、砂体面貌认识不明,为加强该区块勘探开发,在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基准面旋回级次的划分,在渤海湾埕岛油田东部古近系较大规模的地层旋回中,识别出构造基准面旋回和长期基准面旋回,将主力层系古近系东营组长期旋回又进一步划分为4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建立了古近系东营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通过研究得出,东营组内部不同的层序(中期旋回)及同一层序的不同部分,在研究区的分布具有不同的特征,其总体的分布均遵循沉积物的体积分配原理。东营组旋回在不同时期沉积体系有所不同,在基准面上升期主要发育较深水湖—浊积扇沉积体系,基准面下降早期发育扇三角洲体系,中期以辫状河三角洲体系为主,晚期则以低弯度河流—冲积平原相体系覆盖全区。以上研究对分析该区油气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指导该区的油气勘探部署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东营三角洲-浊积扇高频层序叠加样式与岩性圈闭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王居峰 《沉积学报》2005,23(2):303-309
东营三角洲砂体及与之伴生的各类浊积扇体是东营凹陷沙河街组三段重要的储油砂体。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分析基准面旋回变化对三角洲发育演化的控制作用,将三角洲发育过程中的高频层序叠加样式划分为3种类型。通过分析短期基准面的升降变化对与三角洲有关的岩性圈闭形成与分布的影响,指出短期基准面上升期形成的坡移浊积扇圈闭厚度大,分布广,储集物性好,是三角洲发育区岩性油藏勘探的主要目标。该类扇体的分布主要受基准面旋回变化、同生断裂及沉积古地貌等因素所控制,垂向上主要位于中期基准面由下降到上升的转换位置,平面上主要分布于同生断层下降盘及其之间的古地貌低洼处。  相似文献   

14.
东营凹陷古近系岩性圈闭识别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东营凹陷岩性油气藏的勘探特点,在三级层序格架内识别出体系域,研究了主要岩性体的成因类型、分布特征及其时空配置关系,通过岩性油气藏储层模型的建立和地震预测模型参数的研究,提高了岩性圈闭预测评价和描述的精度.地质和地震预测技术研究的有机结合揭示了在高频可容纳空间变化条件下岩性体沉积作用的有序性及其边界条件,构成以地质规律为指导的岩性圈闭识别技术系列.  相似文献   

15.
准噶尔盆地莫北凸起侏罗系三工河组沉积演化及微相构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将准噶尔盆地莫北凸起侏罗系三工河组划分为10个短期基准面旋回、2个中期基准面旋回。按照短期基准面旋回期次分析了该区沉积演化特征,在三工河组沉积期,研究区经历了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曲流河三角洲前缘及滨浅湖的交替演化过程。不同的演化期,其微相构成具有很大的差别,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主要由辫状河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及河道间微相构成,河口砂坝及远砂坝不发育;曲流河三角洲前缘沉积微相有曲流河水下分流河道、支流间湾、河口坝、远砂坝及席状砂,以水下分流河道微相为主,河口坝较发育,远砂坝、席状砂次之;滨浅湖沉积微相由砂泥坪及滩坝构成。通过分析认为,在中期基准面下降到上升的转换位置,辫状河水下分流河道叠置连通广泛分布,为本区最有利的构造油气藏储集砂体;中期基准面上升和下降的中期,曲流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及河口坝砂体发育,孤立状分布,为形成岩性油气藏的有利储集砂体。   相似文献   

16.
东辛油田沙三中亚段发育大量与三角洲前缘滑塌相伴生的坡移浊积扇、滑塌浊积扇、远源浊积岩以及洪水成因的水下碎屑流,发育岩性油藏及岩性-构造油藏。纵向上,湖退体系域早期准层序组PS7~PS5是最主要的油气富集层位,其次为湖侵体系域PS8;平面上,各准层序组西部油气富集程度好于东部,含油储层主要为滑塌浊积扇及部分远源浊积岩,其次为坡移浊积扇。油气分布主要受宏观沉积相带、构造、微观储集物性和成岩作用等多种因素控制,距油源远近控制油藏纵向有利层位,砂体成因类型控制着平面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17.
运用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和方法,综合钻井、测井和三维地震资料,在柴西乌南-绿草滩地区古近系下干柴沟组下段识别出两个层序界面,将其划分为1个长期基准面旋回(三级层序)LSC1和4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四级层序)MSC1、MSC2、MSC3和MSC4。在等时地层格架约束下,详细分析了研究区储集层、盖层及储盖组合的发育规律与基准面旋回的内在联系,指出本区古近系下干柴沟组下段具有较大的油气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18.
以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延长组为例,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对延河等露头沉积特征进行深入研究。研究认为不整合面、冲刷侵蚀面、岩性岩相转换面和湖泛面为重要的层序界面,并划分出1个超长期基准面旋回,5个长期基准面旋回及17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延长期东、西两岸发育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东北部主要为曲流河、曲流河三角洲体系;西南主要发育辫状河及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有利储集砂体主要为水下分流河道成因、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复合成因、河口坝成因和滑塌浊积扇成因等4种类型。研究认为,随湖平面变化,在基准面升降过程中,可容纳空间(A)与沉积物补给量(S)的比值(A/S)影响不同物源方向沉积体系的分布,并建立了沉积演化分布模式。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地质、地震、测井等资料,对东营凹陷胜北断层下降盘坨76块沙四上亚段扇三角洲沉积体层序地层单元进行了精确划分对比,将其划分为4个准层序、18个层组和29个单层。在扇三角洲沉积体系中,准层序及层组边界在地层记录中的表现形式随地理位置而变化;在完全由一种相构成的准层序、层组基准面旋回中,孔隙度和渗透率是A/S值变化的函数,在准层序及层组内部随A/S的变化,储层物性及其含油饱和度呈现一定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0.
泌阳凹陷基于层序地层格架的油气成藏模式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泌阳凹陷层序地层研究表明,油气藏与层序地层体系域关系密切:南部陡坡带上倾尖灭油气藏主要位于低位和高位体系域中;中央凹陷带岩性透镜体油气藏主要是低位特殊地质体和高位白云岩缝洞储层构成的油气藏;北部缓坡带与层序地层密切相关的是地层不整合油气藏及断层-不整合油气藏,断层-岩性、断鼻等油气藏在高位体系域较发育。此外,北部斜坡区存在低位三角洲以及湖扩体系域地层超覆油气藏和高位滑塌岩性体油气藏。结合泌阳凹陷层序地层特点和各种类型油气藏分布规律,总结了泌阳凹陷基于层序地层格架的油气藏成藏模式。油气成藏模式表明,深凹区环盐湖带是当前岩性-地层类隐蔽油气藏勘探的重点领域。这类隐蔽油气藏主要有低位特殊地质体、低位三角洲、湖扩体系域地层超覆、高位白云岩缝洞油气藏、高位浊积体、高位断层-岩性等潜在的岩性-地层油气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