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地质灾害受地质环境条件控制,其发生、发展又与人类工程活动关系密切。利用GF-2高分辨率卫星数据,对营口地区地质灾害信息进行遥感识别与提取,并辅助野外验证,在查明地质灾害类型、规模、空间分布特征的基础上,圈定崩塌21处,泥石流16处和塌陷1处。利用ARCGIS空间分析法进行地质灾害与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人类工程活动等孕灾因素间的因果关系研究,结合区域上典型灾害点遥感特征分析,总结区域地质灾害形成条件,揭示地质灾害发育规律。对国产高分影像地质灾害识别应用进行了有益探索,为本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IKONOS卫星影像在甘肃省红会煤矿区塌陷群识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的调查中有着广泛地应用,特别是高分辨率卫星影像。本文采用IKONOS高分辨率卫星影像,通过正射校正、影像融合后,获得高精度的遥感影像,作为解译地质灾害的遥感数据源,可以快速、准确地识别红会煤矿区的塌陷群,并能够清楚地识别塌陷及其细节特征,分析其影响因子、规模和危害程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地表塌陷积水和煤堆的识别与区分是煤矿开采区环境保护的重要工作内容。本文利用HJ-1A卫星CCD遥感影像数据,以神东矿区为例,在深入分析矿区煤堆、塌陷积水、其它水体和工矿用地等地物的光谱特征基础之上,通过波段反射率差异和归一化水体指数(NDWI)构建了矿区内煤堆和塌陷积水的遥感提取与识别决策树模型。模型分析表明,塌陷积水的NDWI指数范围为[0.02,0.13],与部分裸土/工矿用地容易混合,需要利用红光通道阈值进行剔除。煤堆与其他非水体地物都有较明显的区分但与塌陷水体较为一致,需进一步通过红色通道阈值加以区分,当阈值为0.14时研究区提取结果最佳。研究区内共提取出煤堆373个,面积4.96 km2,塌陷积水11个,面积0.51 km2。通过与2.5 m空间分辨率的SPOT卫星目视解译验证表明,本文利用HJ-1A CCD影像数据识别总精度可达97.77%,构建的决策模型适用于矿区内煤堆及水体信息的自动提取。  相似文献   

4.
遥感技术在煤矿开采区详细地质灾害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煤造成的地质灾害日趋严重,常规手段难以对其定量化调查研究.利用IKONOS卫星影像高分辨率的特点,以白银煤矿区为例,分析该区的地质灾害特点和遥感影像特征,建立了塌陷和地裂缝的遥感解译标志,并运用3S技术手段,对该区地质灾害进行定性和定量化分析,为该地方政府决策和当地的环境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采煤诱发地表裂缝是地面塌陷最直观的表现形式之一,也是造成煤矿区环境恶化的主要因素。准确掌握地表裂缝的展布规律是煤矿区地面塌陷治理的基础。以宁夏金凤煤矿011805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卫星遥感影像与无人机遥感影像在地表裂缝调查、解译识别中的优缺点,总结工作面地表裂缝发育规律。研究表明,无人机航拍影像中裂缝整体视觉清晰,可充分反映出宽度大于5cm的地表裂缝的形态、长度、位置等发育特征,且解译出的地表裂缝发育规律更接近实际;无人机遥感不仅提高了煤矿区地表裂缝调查的精度和可靠性,也为地表裂缝各项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6.
彦立利  高健峰  王建  郝晓华 《冰川冻土》2020,42(4):1400-1406
高分一号(GF-1)卫星的成功发射开启了国产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的新时代, 为探讨国产高分卫星在冰川边界识别中的有效性, 在缺少短波红外和热红外波段的情况下, 将GF-1影像、 建立的波段比值Band1/Band4, 数字高程模型和坡度相结合, 采用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 经过反复试验, 确定影像分割和合并尺度, 进而确定冰川边界的知识规则, 最终实现冰川边界的识别。以研究区第二次冰川编目数据集作为参考数据, 采用混淆矩阵的方法对识别结果进行验证, 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为90.05%和0.79。同时将识别结果与人工修订冰川边界进行对比, 可以发现除少量冰舌末端冰川外, 该方法可以有效地对冰川进行识别。建立的知识规则显示仅仅利用蓝色波段和DEM就可以有效地提取裸冰区, 波段比值、 坡度和纹理特征更有助于冰舌的提取。该研究表明GF-1卫星数据可以有效识别冰川范围, 为冰川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和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7.
新疆乌什县北山1:50000填图试点项目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北边缘和西南天山交接部位,海拔较高,地形切割较深,属于典型的高山峡谷区。利用ASTER、SPOT6、GF-2等多源遥感数据,基于典型岩性光谱吸收特征,进行岩性差异信息增强与提取研究,总结出一套基于多源遥感数据进行岩性单元边界划分的方法。以ASTER数据、ASTER与SPOT6协同数据、ASTER与GF-2协同数据等为基础影像数据,并选择最佳波段组合进行RGB彩色合成,从而增强影像差异,结合已有研究区地质资料,初步圈定不同影像单元边界;继而利用矿物丰度指数、SMACC端元丰度提取等方法识别研究区内主要岩性的分布位置和范围;最后结合野外实际调查数据,依据实际地质背景和影像质量进行筛选,获得最终的岩性单元解译图。研究结果为该区进一步进行地层优化划分及对比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8.
新疆苇湖梁煤矿塌陷区遥感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苇湖梁煤矿已有50多年的开采历史, 长期的地下开采造成了严重的地面塌陷。本文将新疆苇湖梁煤矿塌陷区作为研究区, 以2013年的IKONOS高分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 以ArcGIS为支撑平台, 采用人机交互的解译方法对塌陷区的相关信息进行提取, 结合实地调查验证的方法, 分析研究区内地质灾害的特征。通过遥感调查发现: 研究区内发育规模较大、位于塌陷区周围的拉伸区的地裂缝约有64条;塌陷坑(群)约有94个, 主要分布于南北塌陷槽及两侧;塌陷回填区总面积达0.92 km2, 并在回填区发现了3个新塌陷坑。本文充分发挥了遥感技术宏观性强、速度快的特点, 调查结果反映了塌陷区灾害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9.
"高分二号"(GF-2)卫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民用卫星进入亚米级的"高分时代",多光谱数据与全色数据的融合不仅保留了多光谱的色彩优势,也提高了多光谱影像的空间分辨率,GF-2卫星提供的海量遥感影像在促进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在地质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简述GF-2 1A级数据处理的基础上,详细判读了断裂、褶皱、环形构造等构造特征和地层岩性信息,以及岩脉等细微构造。结果表明GF-2数据可以有效应用于地质调查,对于地质构造识别及地质体空间属性确定有较强的实用价值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张齐民  闫世勇  吕明阳  张露  刘广 《冰川冻土》2021,43(5):1594-1605
冰川表面运动提取在冰川动力学与物质平衡变化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当前我国自主遥感卫星数据在冰川运动监测应用中存在的不足,选用GF-3卫星FSI模式下获取的2019—2020年间覆盖亚洲高山区典型冰川的SAR数据,借助并行化偏移量跟踪算法获取了研究区冰川表面流速分布。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偏移量跟踪算法极大地提高了运行效率;全局形变拟合估计、地形偏差校正及滤波降噪后,冰川运动分布形态更加直观,精度可达0.5 m;通过与准同期Landsat-8影像提取的冰川流速对比以及对非冰川区位移残差的统计分析,验证了GF-3影像在监测不同区域冰川流速结果方面的可靠性及适用性;GF-3影像凭借其良好的空间分辨率,在规模较小、运动缓慢的冰川运动提取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能够更好地体现冰川运动细节信息及其差异性。该研究有助于分析气候变化背景下青藏高原地区冰川的运动规律及其时空演变特征。  相似文献   

11.
冯博  段培新  程旭  卢辉雄  李瑞炜  张恩  汪冰 《现代地质》2022,36(6):1594-1604
为深入研究和探讨高分五号(GF-5)航天高光谱遥感技术在铀矿地质找矿中的应用效果和潜力,基于龙首山成矿带航天高光谱数据,开展高光谱数据处理和蚀变信息提取工作,创新实现了GF-5高光谱波段修复,通过构建标准光谱库和诊断光谱,运用MNF算法、PPI算法,结合SAM光谱角填图技术,完成蚀变矿物端元提取和光谱匹配,实现研究区钠长石、方解石、石英、绿泥石、赤铁矿和高岭土蚀变矿物的提取,综合区域铀矿成矿地质背景,通过开展地面波谱测量和野外调查,在验证蚀变准确度的基础上,剖析航天高光谱蚀变信息和成矿规律,构建了区域找矿定位模型,圈定找矿预测区3处,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效果,为国产GF-5高光谱遥感在地质找矿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西藏桑耶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中南部,区内切割强烈,地势陡峻,属于高山峡谷区。为提高区域地质调查野外工作效率,在调查中率先开展了遥感解译研究。在充分收集已有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GF-2卫星数据进行预处理和影像增强,结合野外验证建立了各地质要素的遥感解译标志,实现了区内不同地层岩性、侵入岩、断裂和褶皱等地质要素的提取,最终编制了研究区1:5万遥感地质解译图,为区域地质调查提供了数据支撑。结果表明: 各地质要素在GF-2数据上均有良好反映,完全满足1:5万尺度的遥感地质解译和编图的需要,充分显示出该卫星数据在区域地质调查等工作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Big landslides are one of the main natural hazards in Kyrgyzstan, which are concentrated in the foothills of the high mountain ranges along the Eastern rim of the Fergana Basin. Because of the high number of landslides and their occurrence over large areas there is a strong need for effective and objective landslide hazard assessment at a regional scale. In Kyrgyzstan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data represent the only source of multitemporal information about surface conditions covering large areas. Against this background the goal is the development of a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and GIS-based system for quantitatively oriented and spatially differentiated hazard assessment. During the presented pilot investigations in the area of the Upper Maili Suu river basin a methodological framework has been developed incorporating remote sensing and GIS techniques for various levels of information extraction. So far, methodological investigations have been focused on the potential of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data from different optical (Landsat-(E)TM, ASTER, MOMS-2P) and radar (ERS-1/2) systems for the creation of an improved knowledge basis for hazard assessment. This includes landslide identification, generation of topographic inform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geological setting. The derived primary information have been analyzed in a GIS environment to gain an improved process understanding as a main prerequisite for successful hazard assessment. The results show that currently available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data are suitable for landslide investigation in Kyrgyzstan. Full exploitation of their information potential requires combined analysis with other thematic information based on methods of interactive and automated information extraction.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尾矿库遥感调查与环境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矿山尾矿库存在巨大的潜在危害,是不可轻视的环境风险源。为实现对山东省尾矿库的遥感监测与分析,利用我国遥感14号、24号、5号和高分2号等卫星高分辨率遥感图像,对全省矿山尾矿库进行全面的遥感解译,摸清了现有尾矿库的类型、数量、位置、规模及使用状态。截至2015年12月,山东省共有尾矿库585座,以铁矿和金矿尾矿库为主,主要集中在胶东地区(烟台、青岛和威海),经野外实地验证,遥感调查结果全部正确; 从尾矿库占用和破坏土地、尾矿废水污染、粉尘污染以及地质灾害隐患等方面分析了尾矿库对环境的影响,建议相关部门予以高度重视,及时排查尾矿库的隐患。  相似文献   

15.
再论中国煤炭地质综合勘查理论与技术新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近年来大量专题科研成果和勘查工程实践.系统总结形成了适应中国煤田地质特点和煤炭工业要求的煤炭地质综合勘查理论与技术体系。该体系可概括为一个创新思路、两大支撑理论、五大关键技术、一套标准规范:提出了集资源勘查、矿井建设、安全生产、环境保护为一体的”煤炭地质综合勘查”新思路:聚煤规律研究和构造控煤作用研究取得突出进展,为当代煤炭地质综合勘查技术体系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建立并完善了由煤炭资源遥感技术、高精度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快速地质钻探技术、煤炭资源信息化技术、煤矿区环境遥感监测技术等五大核心技术构成的地质综合勘查技术体系;编制技术规范与标准14项,为构建中国煤炭地质综合勘查体系提供了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卫星遥感技术为主要手段,通过遥感地质解译和野外调查验证,结合常规地质资料综合分析,对云南昭通地区煤层的聚集、赋存规律进行了总结,最终圈定了12个含煤远景区,为该区进一步开展煤炭资源勘查提供了靶区。本次在高山峡谷区成功应用遥感技术进行煤炭资源调查评价,为今后在类似地区开展煤炭资源调查评价提供了宝贵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7.
利用遥感技术可以经济、有效地获取地质找矿信息。基于多光谱遥感数据的蚀变信息提取已在地质填图和找矿工作中广泛应用,近几年,中国高分五号(GF-5)高光谱数据以其较高的光谱分辨率为地表蚀变矿物的精细化识别提供了基础数据。文章结合Landsat-8 OLI多光谱和GF-5高光谱数据,对内蒙古苏莫查干敖包萤石矿及周边开展蚀变信息提取,分析有利成矿区域,并进行野外验证,进一步发掘外围矿产资源潜力并探究遥感地质勘查的可信度。笔者基于Landsat-8多光谱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提取了铁染、羟基类蚀变,并对其异常等级进行了划分;基于GF-5高光谱数据运用最小噪声分离(MNF)算法、纯净像元指数(PPI)算法、混合调制匹配滤波(MTMF)填图方法,在研究区内提取出白云母、绿泥石、高岭石、磁赤铁矿和褐铁矿5种矿物。将两者蚀变信息提取结果叠加,笔者发现苏莫查干敖包萤石矿区及外围存在热液蚀变特征,具备金属成矿潜力,野外验证发现研究区除萤石外,还伴生有铅锌多金属矿。因此,笔者认为多光谱和高光谱遥感数据结合的蚀变信息提取在地质矿产资源勘查领域具有一定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8.
基于GeoEye-1卫星数据的矿山开发环境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芳 《地质力学学报》2014,20(3):317-323
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及其引发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进行分析, 可以及时、准确地为科学管理与决策提供依据。以山西娄烦多金属矿区为例, 通过遥感数据的处理与提取, 分析调查区相关环境问题, 提出加强和改进矿山环境现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山东省济宁市煤矿矿集区地面沉陷现状遥感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省济宁地区煤矿资源丰富,但煤矿资源的开采利用造成了严重的地面沉陷。本文旨在调查济宁市煤矿矿集区地面沉陷的现状。在调查过程中主要采用最新获取的GeoEye-1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并结合历史资料分析研究区内地面沉陷造成的危害。通过遥感调查发现研究区内有地面沉陷积水坑47个,积水面积达2828hm2。地面沉陷已造成了20个村庄的搬迁,破坏土地约2667hm2,严重影响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本文使用遥感手段开展地面沉陷调查工作,充分反映了研究区地面沉陷灾害的实际情况,也充分体现了遥感技术快速、宏观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