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刘振坤  陈飞  范洪军 《江苏地质》2021,45(2):177-188
海上油田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复杂,优势渗流通道砂体与隔夹层分布特征决定了剩余油分布,是剩余油主控地质因素。如何准确刻画与表征储层内部的优势渗流通道砂体及隔夹层,明确剩余油分布特征,认清油田调整挖潜的剩余潜力,是油藏描述面临的主要问题。针对南海珠江口盆地西江油田(XJ油田)高含水期面临的优势渗流通道砂体认识不清以及隔夹层分布难以刻画的地质问题,探讨形成海相砂岩油田高含水期精细油藏描述的关键技术。基于“差异放大”理念的精细地层细分与对比技术,解决了精细地层格架建立困难的问题;“波形与属性结合”的优势砂体刻画技术明确了储层砂体的分布范围与空间叠置关系,为识别优势渗流通道砂体与认识渗流特征提供依据;“非均质性分级表征”的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将储层内部控制剩余油分布的优势渗流通道砂体、隔夹层、储层渗流差异表征在地质模型中。在精细地质模型及数值模拟的基础上定量表征剩余油空间分布特征,为剩余油挖潜和调整方案的实施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2.
针对胜坨油田注水开发后期油田剩余油分布零散、开采难度大等问题,运用微构造研究、测井二次解释等精细油藏描述技术综合分析油藏平面、纵向上剩余油分布规律,为胜坨油田剩余油挖潜提供了资料依据,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3.
精细油藏描述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欢庆  石成方  曹晨 《地质论评》2015,61(5):1135-1146
从国内外研究现状人手,详细介绍了目前精细油藏描述研究的现状。国外研究的重点已由常规的野外露头分析、实验分析、数值模拟向地震反演储层预测、微地震方法储层表征、人工智能神经网络等新技术新方法转变,研究对象也由传统的砂岩和碳酸盐岩向致密油致密气储层转变。研究方法中综合性、地震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进一步加强。天然裂缝储层表征等专项研究进步很大。国内已经从最初的简单模仿学习国外油藏描述研究方法,发展形成了一整套较为成熟的精细油藏描述程序和方法,研究内容也比较全面完善,几乎涵盖了储层地质研究的各个方面。结合研究自身实践,将精细油藏描述研究总结为高分辨率层系地层学指导下的地层精细划分与对比、沉积成因分析基础上的储层构型分析、储层定量分类评价、储层流动单元研究和储层地质建模研究等5个关键问题。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精细油藏描述研究存在的问题,认为目前精细油藏描述定量研究还需要加强,各种地震和测井等新技术手段有待加强,实验技术、多点地质统计学建模等方面还需发展完善。储层在开发过程中的变化研究等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最后针对上述问题指出了该项研究8个方面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精细油藏描述是20世纪90年代提出并逐渐发展起来的,其主要的目的是随着油藏开采程度的加深和生产动态资料的增加所进行的精细储层地质特征研究和开发动态特征描述,最终提供三维可视化、数字化储层预测地质模型.鄂尔多斯盆地靖安油田是继安塞油田之后在陕北地区发现的又一个储量亿吨级、产能近百万吨的整装低渗透大油田.主力层长6开发9年来,大力推广和应用精细油藏描述技术,有力地确保了该区的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5.
胡状集油田胡12块沙三中层状、中渗、严重非均质性油藏目前处于"高含水、低采出"阶段。研究表明主力油层严重水淹,改变了储层渗流特征,形成优势渗流通道,导致注入水产生无效循环,驱油效率下降,开发效益变差。为了改善开发效果,研究优势渗流通道形成的门槛,是识别与评价优势渗流通道,并进一步刻画其空间分布,探讨其对剩余油分布控制的关键。利用胡12块沙三中87小层概念地质模型,通过油藏数值模拟方法,模拟计算了87小层优势渗流通道产生的时机(下限或门槛),并进一步利用实际注水井组的已知生产、监测及地质资料分析获得优势渗流通道的认识与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获得的认识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建立在87小层精细油藏描述、表征和概念建模基础上的油藏数值模拟研究是优势渗流通道研究的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6.
结合实际工作中微构造分析方法在准噶尔盆地储层油藏描述研究中的应用,认为它们在油藏描述中的重要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主要在弥补大层段、大等值线间距绘制下难以发现的砂体顶面或底面的微细变化,会发现与原地层构造总趋势一致而局部又不尽相同的微幅度构造或微体差异、在背斜构造-岩性油藏中,通过微局部分析确定更准确的含油边界、经过精细储层微构造分析排除假断层。结合多个区块的生产特征,具体分析了各类微构造对开发的影响,得出了在油藏开发前期和后期尽可能把采油井优先布在正向微构造上,把注水井尽可能布在负向微构造上的认识。对研究区的砂岩、砾岩多个区块储层微构造与油水井生产动态特征分析后进一步提出:油层微结构对油水井生产动态的影响作用是显著的,但不具唯一性。最终得出开发阶段为了精细刻画储层内部单砂体,用微构造分析的方法精细成图是体现研究深度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油气田开发阶段的构造地质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针对东部复杂断块油田滚动勘探开发的需要提出的小断层数量与可能分布位置的定量预测及其导流性研究,对油藏渗流系统的评价具有重要作用.油层和储层顶面的微幅度构造研究,对油水运动规律和油田开发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的预测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储层中裂缝的分布影响着低渗透油田开发井网的部署及注水开发的效果,对裂缝参数的定量描述与井间预测以及分组裂缝渗透性的综合评价是低渗透油田合理高效开发的关键.古构造应力场控制了储层构造裂缝的形成与分布,现今构造应力场影响着各组裂缝目前的保存状态及其渗透率各向异性,同时还是确定合理注水压力、射孔方案和压裂改造设计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柴达木盆地七个泉油田E_3~1储层参数测井解释难题,综合运用岩心、测井、分析化验以及生产动态等资料,建立了储层参数精细解释模型。首先开展岩心深度归位以及测井资料标准化处理,保证测井资料的可靠性;然后对储层主要岩性砾状砂岩、细砾岩、砾岩、细砂岩、泥质粉砂岩、泥岩进行了定量识别,建立了泥质含量、孔隙度、渗透率以及含油饱和度测井精细解释模型;最终确立了研究区油水层测井解释标准,为后续剩余油挖掘以及地质建模提供了准确的储层参数。  相似文献   

9.
相控建模技术在羊二庄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羊二庄油田的明馆储层非均质性严重,高含水、高开发后期的剩余油分布比较复杂,第一次油藏描述中应用传统的确定性建模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剩余油挖潜的需要.采用RMS相控建模软件,通过构造建模、沉积微相建模、储层物性建模,建立羊二庄油田三维可视化相控地质模型,并实现了与数模软件的无缝接口.  相似文献   

10.
准确评价开发潜力、确定合理的开采技术政策是特低渗油藏精细表征的根本目标.以准噶尔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典型陆相特低渗油藏为对象,通过地质、测井、储层建模、油藏工程多学科研究,形成了砂体结构-储层属性-开发潜力-体化系统表征技术方法.依靠高分辨率层序结构识别及精细层序划分,以及多井对比、地质综合解释与开发动态校验等技术揭示了...  相似文献   

11.
复杂断块油藏的开发实践表明,低序级断层控油作用明显,对低序级断层的精细刻画是研究不同类型断块油藏开发技术的基础和关键。随着开发程度的提高,断块油藏面临越来越复杂的地质条件,如断层、地层剥蚀、超覆等多种地质现象并存,地层接触关系及断裂系统复杂,给现有地震资料条件下低序级断层识别及组合带来极大的困难。针对这一难题,通过探索,形成了基于地震正演分析与井震结合的低序级断层识别与精细刻画技术:综合利用井震结合重建地层对比模式指导井上小断点的准确识别、井断点地震反射特征与地震正演结合建立断层地震识别标志、井引导地震属性分析断层平面组合规律、井震多层位精细解释刻画断棱断面及多层叠合验证空间组合关系。在“断层、剥蚀、超覆”共存的孤东二六区沙河街组,通过该方法的应用,重组了其复杂断裂系统,解决了长期以来的油水矛盾,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2.
松辽盆地北部油田精细构造识别和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精细构造研究是随着高分辨率开发地震技术和油田的深度开采而产生的。由构造应力作用形成的微幅度构造、以沉积作用为主形成的储层微型构造,都属于精细构造的研究范畴,但二者在成因、识别方法上有所差异。大庆油田在高含水开发后期,利用高分辨率三维开发地震技术,对微幅度构造进行研究;进而在地震剖面上,识别出以前不识别的微幅度构造,尤其是通过滑动相关、倾角扫描和关联维等方法识别井间小断层;利用测井资料,研究储层微型构造,又通过微型构造图和趋势面剩余分析方法,通过对单层的层面起状程度和形态。这些对打井找油和剩余油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朱筱敏  潘荣  朱世发  魏巍  叶蕾 《地学前缘》2018,25(2):141-146
全球常规油气及非常规油气资源极为丰富,其中致密油气是非常规油气资源的主要类型,是当前非常规油气勘探的重点,也是未来接替常规油气资源的重要领域。致密储层具有油气资源量大、分布面积广、成岩作用强、单井产量较低、储层非均质性强等特点。在富含油气资源的致密储层中,具有良好物性的“甜点”是提高产量的有利勘探目标,其“甜点”主要包括两类,一类为异常高孔带,另一类为裂缝发育带。目前,致密储层的研究现状主要包括致密储层划分、地质特征、形成机理和有利储层预测等。近年来,“甜点”的形成机理和预测成为当前致密储层勘探开发的重要科学问题。因此,致密储层微观孔喉结构表征、致密储层裂缝发育识别表征是目前致密储层研究的热点领域及未来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BZ油田沙河街组低渗储层埋藏深、钻井少、地震资料品质差、相带变化快,储层展布特征认识不清,直接制约油田开发调整及滚动挖潜。针对这一难点,在储层特征、地震资料品质分析基础上,结合井震标定、正演模拟分析,探讨了90°相位转换技术在BZ油田沙二段低渗储层预测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BZ油田沙二段1—4小层砂层组厚度与地震资料分辨最佳厚度匹配较高,90°相位转换地震剖面中地震零相位反射界面与砂层组岩性界面对应关系好,正演波形能够定量刻画砂层组纵向厚度;基于90°相位转换技术,在砂层组厚度定量表征基础上,运用地震沉积学方法和统计学方法,实现了BZ油田沙二段主力含油层段砂体厚度的定量预测,新增调整井实钻储层厚度与钻前预测基本一致。该研究成果有效指导了BZ油田沙二段低渗油藏整体开发方案的部署和实施,也可为类似区块勘探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以松辽盆地北部扶余油层致密油层为例,论述致密油沉积富集模式及勘探开发成效。针对扶余油层致密砂岩油藏纵向小层多、层间跨度大,平面砂体错叠分布、单层厚度薄、连续性差、非均质性强等特点,应用丰富的钻井、三维地震资料进行开发试验区精细地质解剖,提出了扶余油层小层级叠置型致密河道砂体发育模式及叠置砂体预测技术,以期为致密油地质及工程双“甜点”的规模区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松辽盆地北部扶余油层发育3种叠置类型砂体,即:主力层河道、主力层薄层河道和薄层分流河道型,深化了前期河道砂体控制致密油富集的宏观认识。黏滞介质叠前时间偏移技术,能够提高成像效果的垂向分辨率,可实现FI、FII油层组的垂向高分辨率解释。利用高分辨率地震成像及Z反演技术,提高了3~5 m河道砂岩储层预测能力,很好地刻画了叠置砂体平面展布和纵向位置,有效指导了松辽盆地北部扶余油层陆相致密油勘探与开发井位部署。针对不同叠置砂体,选取相应开发技术,最大限度提高致密油动用率。大庆油田通过多年的“甜点”区的地质深化认识和砂体识别及开采技术攻关,在勘探和开发上均取得很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16.
郎静  梁峰  候伯刚 《物探与化探》2006,30(2):123-128
针对研究区隐蔽油气藏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依据现代油藏精细描述的基本内容和方法,提出了勘探难点,给出了解决对策。首先,以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运用层序地层学方法精细划分地层,准确确定描述单元;其次,采用优势频带相干处理和倾角、方位角、断棱综合检测等微小断层识别技术,精确落实薄储层内微幅隐蔽构造;最后,结合钻井、测井、试油等资料,综合地质分析,通过楔型正演模拟、井约束地震反演、地震波形分类、分频解释、属性分析与优化、全三维解释、三维可视化和模式识别等技术的综合应用,对歧南西斜坡目的层段进行了储层精细预测和描述,明确了沙三段滩坝砂及沙一段特殊岩性体的空间展布规律,圈定出不同层序内有利岩性圈闭带的分布。综合油藏精细描述结果,在歧南西斜坡部署了一批预探井,均获高产工业油气流。由此形成的隐蔽油气藏精细描述技术系列,对今后类似的油气藏勘探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文中针对大庆油田特高含水期精细调整挖潜,需要精细精确刻画储层的要求,充分利用大庆长垣油田密井网条件下储层精细描述成果及高密度三维地震资料,建立了处理-解释一体化高保真地震处理、大密度合成记录精细标定及地层切片优选方法;针对不同类型砂体分布特点,给出了利用地层切片采用"砂中找泥"和"泥中找砂"的单一河道识别分析方法,形成了"地震趋势为引导,井点相控"的井震结合储层精细刻画方法;实际应用证明对剩余油的分析认识更具针对性,应用点坝识别成果指导了D区水平井方案设计,取得了较好的钻遇效果。  相似文献   

18.
姚光庆  姜平 《地球科学》2021,46(8):2934-2943
复杂油气储层非均质性强、“甜点”成因控制因素复杂,面对精细表征与预测要求,储层研究需要在研究思路与方法体系上有所改进.基于盆地沉积学发展起来的“源-汇”系统分析为复杂储层系统研究提供了新思路.经过多年实践,本文提出了储层系统研究的“源-径-汇-岩”(source-route-sink-rock,SRSR)系统分析思路与方法,强调开展基于沉积物(岩)的四个子系统研究,即“源——沉积物物质组成与来源”、“径——沉积物搬运过程与路径”、“汇——沉积物汇聚堆积环境与变化”、“岩——沉积物埋藏成岩过程与成岩相”.介绍了各个子系统要素构成,认为四个子系统共同决定宏观和微观非均质性,共同决定储层质量.在源汇分区、沉积相分区及成岩相分区基础上,用甜度RSI指标划分区域储层“甜点”等级,并在乌石凹陷低渗储层评价中加以应用,取得良好效果.储层SRSR系统分析是复杂“甜点”储层成因研究的新思路,是复杂非均质储层精细表征的技术遵循,为开展复杂常规储层、致密储层、非常规泥页岩储层定量化评价预测提供了新的理论和方法支持.   相似文献   

19.
商明  乔文龙  曹菁 《新疆地质》2003,21(3):312-316
由于储集层岩石结构和孔隙结构的特殊性,使得其在开发上不同于一般碎屑岩油藏,特别是砾岩储集层的普遍严重非均质性,给油田(藏)开发带来极大的难度.在系统总结国内外主要砾岩油藏基本特征和开发历程的基础上,对克拉玛依砾岩油藏开发效益进行了评估.指出克拉玛依砾岩油藏在开发中所应用的技术并不比国外差,但经济效益与国外同类油藏相比明显偏低,这主要与克拉玛依砾岩油藏的油层厚度小、储量少、原油粘度高、天然驱动能量低和由其决定的单井产量低等因素造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