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地质勘查单位野外地质工作后勤保障标准的制定和推广有助于提高野外地质工作水平、保障野外作业人员的健康安全。通过对编制地质勘查单位野外地质工作后勤保障标准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基本原则及编制过程中应采用的研究方法等进行了论述,提出了编制该标准基本框架的适用范围、标准结构、标准内容、术语定义及与相关标准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基于北斗导航定位、遥感卫星以及基础地理空间信息承载与综合显示平台而建立的野外地质调查作业管理与安全保障系统,采用组件化、平台化的系统体系结构,具备强大且灵活的可扩展性和可集成性。该系统可实现野外地质调查区域基础遥感影像、GIS和DEM数据等的分层显示、北斗通讯和导航信息的实时显示、通讯历史记录和定位信息的查询、野外地质调查人员的通讯与定位等;同时可实现野外地质调查人员与各级管理部门的互联互通,管理部门对野外作业人员的作业态势、作业进度可进行综合查询,对野外作业人员的外勤安全、遇险救援提供决策支撑。该系统在部分野外地质调查示范单位运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由于传统地质勘查工作使用GPS及套合综合资料的方法较为落后,笔者通过近年对奥维地图的使用,利用该软件实现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等信息的高精度套合,将其应用于野外地质勘查并进行了研究探讨,以提高野外作业效率。  相似文献   

4.
为全面提升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的综合管理能力和水平,针对野外工作管理与服务需求,基于我国北斗卫星技术、GMSS技术、网络技术、网格技术、3G音视频技术、云计算技术以及上述技术的集成与协同技术研究,建立了野外地质调查管理服务应用系统和平台。通过数字地质调查系统(RGMAP)和中国地质调查信息网格平台的统一整合与集成,实现野外作业人员与驻地和野外工作站及大区中心的互联互通,形成野外地质调查生产管理、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远程服务网格结点体系和格架,为野外地质调查人员和管理人员提供现代地质调查工作管理与服务的新模式。在区域地质调查中,实现了野外填图人员与室内相关专家实时地开展业务交流,实时地提高了野外填图技术人员对各种地质现象的识别与准确全面描述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主要介绍了基于北斗卫星的野外地质调查系统在丛峦叠障、植被覆盖茂密的中南地区野外地质调查中应用的情况,包括野外作业管理、人员安全保障以及遥感异常查证等。试验结果显示,利用该系统基本可实现野外地质调查人员的实时地理位置显示、历史轨迹回放、态势分析以及路线规划等;试验区内系统的通讯基本通畅,可以实现终端与终端、终端与指挥机之间的双向短报文通讯;利用北斗系统的定位功能,可实时记录异常查证点信息,对室内解译的遥感成果进行及时调整和修改,提高了野外地质调查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6.
随着"数字核工业"重点战略任务建设的全面展开,中国铀业有限公司负责承建的"数字铀矿山"工作也在稳步进行。数字铀矿山建设包括数字铀矿勘查和数字铀矿采冶两部分,其中数字化勘查业务依托于铀矿地质云平台,总体目标是实现从野外数据采集到数据入库管理、从数据分析到三维成矿预测、从预测评价专题图件到地质勘查精准部署的流程化。铀矿地质云平台应用示范系统以数字化铀矿勘查为服务对象,集成二连盆地主要研究区地质勘查成果资料,采用符合开放地理空间信息联盟(Open Geospatial Consortium,简称OGC)标准的开源技术,实现铀矿多元信息数据的分布式管理和共享。通过开展铀矿地质云平台数据建设,研究铀矿大数据采集、汇聚、清洗与分析挖掘技术,建立天然铀大数据标准规范体系和与业务深度融合的大数据应用服务体系,为未来全面构建核工业铀矿地质云平台,实现数字铀矿山的高效共享和精准服务,做好前期技术及功能的探索性工作。  相似文献   

7.
东北地区野外地质工作地点分散,通讯不畅;进入陌生区危险性大;流动性大,管理不便。将北斗卫星技术引入东北地区野外地质调查,建立基于北斗卫星系统的野外-驻地-中心三级网络,不仅可以实现无人区和无通讯信号工作区野外地质调查人员与外界的通讯,还可以进行有策略的多路线业务互动。存放于北斗卫星服务系统中的安全预警预案数据库,可以有针对性地对有安全诉求的终端所在区域推送安全须知和突发事件处置方案。野外作业人员通过北斗卫星蓝牙接入模块,在通讯信号覆盖不到的区域也可以第一时间获取到重要的通知、公告等信息。系统在东北地区的示范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随着“数字核工业”建设的全面铺开,数据资源成为铀矿地质勘查业务中不可或缺的核心生产要素。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基于开源软件架构,研发了基于统一架构、研产一体的“数字化铀矿勘查服务平台”,该平台是基于各类实用型软件功能和丰富的勘查数据资源开展数据共享与应用,在铀矿地质勘查工作中提高勘查效率和准确性的一种服务型软件系统。为了满足铀矿地质勘查不同类型的数据及服务需求,建立了一套较为健全的数据资源和服务体系,提供了一批基础地质、铀矿勘查物化探等相关数据资源,并严格划分数据权限和用户权限,实现根据数据所有权划分审批权限的功能。同时,在国家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的要求下,开展了数据安全策略研究,以保障平台安全稳定运行。面向四代勘查项目,面向铀矿地质勘查领域,初步构建了“快速存储、方便查询、灵活调用、共享发布、动态更新、分析应用”的数据资源管理、共享和应用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9.
通过北斗卫星定位系统终端在东昆仑试验区不同海拔高度、天气条件、地貌构造及移动状态下的示范应用,总结归纳了该定位系统在野外地质调查中的应用特点及不足,并对未来北斗卫星定位系统的应用进行了分析。试验应用结果表明,北斗卫星定位系统在提高地质调查效率、保障野外地质调查人员人身安全、野外作业管理以及野外应急服务等方面均可发挥重要作用。系统目前存在的定位精度不尽如人意、定位信号受地貌构造、天气和移动方式影响不甚稳定的现象,是其今后发展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综合应用国产遥感卫星和北斗导航定位卫星技术,研发符合野外工作需求和特点的地质调查服务与管理系统。该系统通过野外调查手持终端实现了对野外地质调查人员的定位跟踪和实时通讯,保障野外人员的生命安全;通过野外工作态势分析、作业路线管理和空间信息展示平台实现了对野外地质调查工作的一张图管理、指挥调度和应急救援。系统针对野外地质调查工作的管理特点,基于网格模式设计,建立了作业管理中心节点、遥感数据服务中心节点、专业应用中心节点、大区中心节点、野外工作站节点及移动节点等6大类节点,除作业管理中心节点及遥感数据服务中心节点唯一外,其余均为多节点设计,并建立了各类节点的建设标准,利于后续推广应用。该系统在提高地质调查业务工作效率、加强野外地质工作安全保障及提高地质工作信息化管理水平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张阿根 《探矿工程》2019,46(1):5-12
上海市地质工作历经60多年发展,从传统地质勘查到现代城市地质调查,汇集了海量地质数据,创新了地质成果表现形式,拓宽了服务领域,为特大型城市规划、建设和安全管理提供了坚实基础。上海城市地质工作从承担地勘项目到主动融入市政府综合管理平台,已成为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未来,上海城市地质工作将通过精深勘查和精细化管理,进一步注重影响城市安全的环境地质问题,努力为上海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再创新的业绩。  相似文献   

12.
大数据时代铀矿勘查数字化和发展方向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大数据的概念和铀矿大数据的目标任务,总结了数字铀矿勘查系统应用情况,归纳了野外地质工作数字化数据流程及结构、机助制图等地质数据处理关键技术,指出了数字铀矿勘查系统主要特点,对野外数据采集中语音输入识别、铀矿大数据智能化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探矿工程是一个逐步缩小工作范围、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逐渐加密的取样工程.地质勘查是分阶段、有层次进行的,按工作面积由大到小分为5个层次.文章探讨了每个工作层次的工作平台、主要工作内容、野外工作量和预期目标.根据投资经验统计,一个中小型矿床的勘查从选区申请立项到详查结束,用于纯地质勘查上的费用大体需要1330万元(选区-预查阶段130万,普查-详查阶段1200万元).认为项目建设与找矿前景评价应抓住3个关键:建立专家群体(快速选区)、建立和完善研判准则和流程(快速研判)、建立精干队伍野外调研(快速评价).建议组建3人快速勘查组半年完成野外预查:2个月完成地质、化探调查,2个月完成靶区验证.  相似文献   

14.
正九恒—位置服务云平台基于北斗卫星定位技术和卫星通信技术自主研发,可支撑单位(企业)生产调度、安全生产管理和野外安全保障,促进生产作业管理的标准化、信息化,提高野外生产作业安全保障、突发事件应急救援能力。一、组成由网络中心(服务器、网络环境)、调度指挥中心(指挥大屏、远程会商)、软件(位置服务平台、手机APP和野外终端软件)、  相似文献   

15.
《探矿工程》2010,(11):18-18
内蒙古国土资源厅消息 内蒙古自治区地质勘查基金管理中心第五检查小组抵达通辽市,对通辽市科尔沁区地热井项目进行了野外验收。  相似文献   

16.
《中国煤炭地质》2010,(5):66-66
<正>矿井地质工作是煤矿生产、建设开发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贯穿于煤矿设计开发、安全生产直至报废的全过程。矿井地质勘查研究、控制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煤矿生产发展。随着我国经济建设飞速发展,煤炭资源的勘查与开发逐步向深部进军,不断涌现出新的挑战性难题,如高水压、高瓦斯、高地温、高地压等,在煤炭地质勘查与矿井地质工程中提出了许多新的研究课题,并涌现出了众多的新成果。现代化的新理念、新工艺和新技术不断渗透到煤炭科学技术领域,并具体应用到矿井地质工作的实践中,有力地促进了煤炭生产和煤矿安全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7.
由中国地质调查局下属的发展研究中心开发的数字地质调查系统主要应用于固体矿山,其目的旨在帮助地质人员实现从矿产资源野外调查到地质成图、矿体圈定、矿床建模、储量估算、报告生成全过程的数字化。本文应用该系统的矿产资源调查野外数据采集子系统,成功实现了对赛什塘铜矿区数十年地质资料(包括槽探、坑探、钻探)的方便快捷的管理,通过固体矿产勘查储量估算子系统实现对矿区部分矿体的三维显示、储量估算和储量报告的生成。  相似文献   

18.
吕霞  李健强  龚爱华  刘畅  李丰丹 《地质通报》2015,34(7):1323-1332
目前中国地质调查网格结点体系已基本形成,初步实现门户的自治,结点资源与门户资源的共享与协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云GIS、大数据、北斗等技术在网格平台中的开展、应用,从网格平台基于云架构体系升级入手,阐述了基于云架构非结构化地质数据存储与管理、快速搭建地质调查业务系统中间件和野外地质调查工作管理与安全保障服务等一系列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实现,为网格平台的下一步发展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9.
针对目前地质勘查中刻槽取样工作存在的问题,从地质大调查的需要出发,研制了便携式地质刻槽取样机,介绍了其主要技术指标、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野外生产试验简况。  相似文献   

20.
安徽省是我国矿产资源丰富的省份之一,是重要的煤炭、有色金属、建材及钢铁生产基地,矿业经济在安徽省的经济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为进一步加强探矿权管理,鼓励、支持社会资金参与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促进矿产资源管理健康有序发展,创新地质勘查开发新机制,实现安徽省地质找矿新的重大突破,特对安徽省重要矿产地质勘查项目区块(探矿权)设置进行研究。在安徽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和地质勘查规划的总体框架下,对安徽省重要矿产勘查区、预留区、成果保护区的地质背景和成矿条件进行研究,进一步细化和实施地质勘查规划,突出重点矿种和重点成矿区带勘查工作,科学合理地划分勘查区块,设立矿产勘查项目区块(探矿权),为地质勘查及探矿权设置和整合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