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廖诗进 《地质学报》2021,95(12):3790-3798
在东秦岭西官庄-镇平断裂带陈阳坪地区进一步发现稀有金属矿产后,为了解铍铷矿床特征,对陈阳坪花岗伟晶岩型铍铷矿石矿物电子探针特征及矿区地质等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本区发现伟晶岩脉11条,铍铷矿体4条,矿体长105~1100 m,厚4.26~7.00 m,BeO品位:0.035%~0.0445%,Rb2O品位:0.046%~0.123%.矿石有用矿物为钾长石、白云母、绿柱石、石榴子石等,钾长石晶体裂隙中可见绿柱石,为含铍的重要矿物;白云母集中于花岗伟晶岩中带,铯榴石不均匀出现于伟晶岩边部、构造裂隙、钾长石颗粒间隙,为含铯铷矿物.据矿石矿物电子探针分析,矿石中的铷主要赋存于钾长石、白云母矿物.产于晋宁期花岗伟晶岩中的铍铷稀有金属矿,矿体受伟晶岩脉控制,晋宁期的岩浆活动为本区铷矿、稀有元素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经后期构造及岩浆热液活动使岩体中的铍、铷元素活化富集形成稀有金属矿床.在矿区东部及南部也存在类似地质构造特征,陈阳坪地区花岗伟晶岩的研究成果对豫西南铍铷等稀有金属矿产取得进一步找矿突破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勐养花岗闪长岩体位于滇西腾冲地块梁河县南勐养镇一带。用LA-ICP-MS技术测得花岗闪长岩锆石U-Pb年龄为115.2±1.0Ma,该年龄被解释为花岗闪长岩的形成年龄,表明该区花岗闪长岩体的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花岗闪长岩中SiO_2含量为62.39%~67.97%,Na_2O+K_2O为6.26%~7.80%,K_2O为1.98%~4.11%,具有贫钾(K_2O/Na_2O值为0.45~1.11)、低P2O5(0.09%~0.38%)的特征;MgO为1.78%~1.98%,Mg~#为34.90~48.40,属于准铝质-弱过铝质钙碱性系列。微量元素具有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U、Th、Rb、Ba)、亏损高场强元素(Tb、Nb、Zr、Hf)的特点。该花岗闪长岩具有I型花岗岩的特征,同时兼有S型花岗岩之特点,具有明显的岩浆混合作用特征。岩石具有岛弧或活动陆缘岩系的微量元素分布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和微量元素构造判别图解揭示,勐养早白垩世花岗闪长岩形成于碰撞后岩浆弧环境。花岗闪长岩为幔源岩浆与高黎贡山群古老地壳部分熔融的岩浆混合的产物。该区早白垩世花岗闪长岩是腾冲地块早白垩世侵入岩与班公湖-怒江-泸水-瑞丽洋盆的闭合、洋壳向南西俯冲及板块间的碰撞造山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滇西那俄铍矿床是近年评价的小型稀有金属矿床,矿体主要为石榴子石钠长石化花岗伟晶岩脉,赋存于二长花岗岩中。矿体长100~1 150 m,厚度0.43~3.70 m,w(BeO)为0.007%~1.790%,w(Ta2O5)为0.003 2%~0.053 3%,w(Rb2O)为0.041%~0.317%。有用组分以铍矿为主,共伴生钽、铷矿;少数矿石以钽矿为主,共伴生铍、铷矿。矿石矿物以绿柱石、铌钽铁矿、白云母、钾长石为主,区内最明显的找矿标志是含绿柱石伟晶岩,其次是含石榴子石钠长石化伟晶岩。电子探针分析显示:绿柱石属于无碱绿柱石-低碱绿柱石,分子式为Be2.8928~2.9481AI1.9766~2.0225Si6O18;云母中w (Li2O)为0.500 1%~2.427 9%,w(Rb2O)为0.730 3%~2.304 2%,属白云母—多硅白云母—富锂多硅白云母;钾长石中含有较高的w(Rb...  相似文献   

4.
云南省铍矿床主要类型为伟晶岩型、岩浆热液脉型、蚀变花岗岩型和云英岩型等4类,其中,以前3类最为重要,占云南省铍资源总量的95%以上。铍矿床在成因上与壳源高分异花岗岩关系紧密,空间上主要分布在滇东南个旧、都龙地区和滇西高黎贡山、香格里拉地区。矿床的形成时代在滇东南地区为晚白垩世,在滇西地区为渐新世。滇东南铍成矿作用是对燕山晚期华南西部岩石圈伸展的响应,而滇西铍成矿的动力学背景则是印度大陆与欧亚大陆碰撞造山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贡山-腾冲-盈江、龙陵和马关-麻栗坡3个找矿远景区,在这3个远景区应以寻找伟晶岩型铍矿为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5.
云南双江县勐库地区的花岗质岩脉,可分为英云闪长岩脉、花岗闪长岩脉和二长花岗岩脉,均属于临沧花岗岩的一部分。这些花岗质岩脉具有高Na_2O、Al_2O_3和低K_2O和TiO_2特征,A/NCK=0.58~1.17,属于准铝质-过铝质岩石;稀土配分曲线为右倾的轻稀土富集型,稀土元素总量较低,中等-强烈的Eu负异常;Rb、Th、Sm为明显的正异常,Ba、Zr元素负异常。其中花岗闪长岩脉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229±0.76Ma(n=18,MSWD=4.5)。通过对比,勐库地区的花岗质岩脉与区域上临沧花岗岩基的岩石学特征及侵位时代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
笔者研究了北祁连中段毛藏寺花岗闪长岩体的岩石学、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毛藏寺岩体主要岩石类型为花岗闪长岩,锆石SHRIMP U-Pb测年获得花岗闪长岩结晶年龄为(456±3)Ma。花岗闪长岩的SiO_2含量较高,介于65.1%~73.0%,较低的Mg#值(18~32),K_2O/Na_2O介于0.82~1.37,A/NKC=0.9~1.1,总体为高钾钙碱性准铝质花岗岩;岩石微量元素组成具富集LILE元素,亏损HFSE元素,轻重稀土分异明显[(La/Yb)N=11.1~34.1],具弱负Eu异常。综合地球化学特征和区域构造演化表明,花岗闪长岩岩浆源区为下地壳变玄武岩石,形成于同碰撞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7.
铍矿是中国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矿产资源,其中以花岗伟晶岩型最为重要.南岭是中国重要的稀有金属、钨、锡多金属成矿带,以往发现的铍矿主要以矽卡岩型、云英岩型为主,花岗伟晶岩型铍矿较少.通过详细的野外和室内岩矿鉴定工作,笔者在南岭成矿带中亚带花岗伟晶岩中发现了粗晶状绿柱石,并确定其具有一定的规模,弥补了南岭地区铍矿类型单一的问题,为调查研究华南铍矿提供了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嘎仙矿床为大兴安岭北段与岩浆作用有关的大型低品位镍钴硫化物矿床,成矿作用主要与花岗质岩浆作用有关。文章主要对矿区内矿体下盘的花岗岩类(花岗斑岩、长石斑岩、伟晶状花岗岩、黑云母花岗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定年,获得花岗斑岩的谐和线年龄(125.3±1.1)Ma~(127.5±4.5)Ma,长石斑岩的谐和线年龄为(128.1±2.2)Ma,伟晶状花岗岩的谐和线年龄为(127.9±2.3)Ma,黑云母花岗岩的谐和线年龄为(127.9±1.4)Ma,说明这些花岗岩类主要形成于中生代早白垩世。通过对矿化超镁铁岩、科马提岩、镁铁岩(辉绿岩、玄武岩)、长英质岩(闪长岩、长石斑岩、斜长花岗岩、花岗斑岩、伟晶状花岗岩、黑云母花岗岩)及围岩(大理岩)的主量、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测试分析,结果表明,与吉峰科马提岩成分相比较,矿化超镁铁岩具有较高的w(SiO_2)(40.53%~54.96%)、w(TiO_2)(0.24%~0.86%)、w(Al_2O_3)(3.58%~10.47%)、w(FeO)(5.30%~8.80%)、w(CaO)(7.35%~13.66%)、w(Na_2O)(0.01%~0.76%)、w(K_2O)(0.02%~0.66%)和w(P_2O_5)(0.06%~0.61%);镁铁岩(包括辉绿辉长岩、玄武岩)铝含量较高,w(Al_2O_3)=16.34%~17.74%;长英质岩类也富铝质(Al_2O_3/(CaO+Na_2O+K_2O)=1.34~1.63),多数岩石属于钙碱性系列。闪长岩与镁铁岩相比,具有较高的硅、铝、钾、钠,较低的铁、镁和钙,微量元素具有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高场强元素相对亏损的右倾模式;稀土元素具有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特征,超镁铁岩类成分点位于N-MORB与OIB范围之间,而镁铁岩和长英质岩类成分点位于E-MORB和OIB之间。镁铁岩落入火山弧玄武岩范围,长英质岩落入火山弧花岗岩+同碰撞花岗岩范围,同属于造山后花岗岩的范围,因此镁铁质岩的形成应属于俯冲-碰撞环境,而长英质岩的形成应属于造山后伸展环境。根据各岩类所含成矿元素和亲流体元素分析,认为含矿热液来自矿区西部的深部,并且构建了嘎仙矿床的成矿模型,即超镁铁岩先期侵位,后期经历了区域的变质变形,最后发生燕山期大规模花岗质岩浆活动及成矿流体的蚀变矿化。  相似文献   

9.
塔吉里霞隆花岗闪长岩体位于冈底斯构造岩浆岩带西段,拉萨地块中西部。岩石w(SiO_2)=63.38%~72.56%;w(Al_2O_3)=13.85%~15.73%;Alk(K_2O+Na_2O)=5.12%~6.79%;w(K_2O)/w(Na_2O)=0.67~1.32;A/CNK=0.90~1.02,属Ⅰ型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稀土总量∑REE=128.34×10~(-6)~167.25×10~(-6),LREE/HREE=6.94~10.73,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配分曲线呈右倾型;δEu=0.69~0.86,弱负铕异常。岩石具有富集Rb、Th、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而亏损Ba、U、Nb、P等高场强元素的特征,岩石显示出岛弧火山岩亲缘性。锆石U@b定年结果表明,塔吉里霞隆岩体主要侵位于126.3±1.1Ma,属早白垩世晚期。塔吉里霞隆花岗闪长岩显示出壳幔混合源特征,班公湖-怒江洋壳岩石圈的南向俯冲和随后发生的板片回转可以较好的解释岩体成因。  相似文献   

10.
岩浆碳酸岩与沉积碳酸盐岩造岩元素的鉴别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收集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众多的沉积碳酸盐岩和岩浆碳酸岩的硅酸盐全分析资料,统计结果表明:岩浆碳酸岩的Si、Al、K、Na和Ti的一般含量与沉积碳酸岩无明显不同.而P_2O_5的含量和上述元素的比值,两者却显然不同。若将上述比值两两组合,并用直角坐标图表示,发现二者分布在完全不同的区域。由此可见,P_2O_6含量:SiO_2/(K_2O+Na_2O),SiO_2/Na_2O,Al_2O_3/(Na_2O+K_2O),Al_2O_3/Na_2O比值和稳定同位素一样,可以作为鉴别岩浆碳酸岩和沉积碳酸盐岩的标志之  相似文献   

11.
冀东分水岭岩体位于马兰峪隆起西段,为复式岩体,其岩性为花岗闪长岩和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呈带状环绕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分布,锆石U-Pb定年揭示其年龄分别为157.4±2.7Ma和162.0±4.0Ma。花岗闪长岩的SiO_264.50%~65.56%,K_2O+Na_2O 7.24%~7.70%,K_2O/Na_2O 0.58~0.67,A/CNK0.91~0.97,呈高硅富钾,属准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为I型花岗岩;而黑云母二长花岗岩SiO_273.25%~74.56%,K_2O+Na_2O 7.22%~8.58%,K_2O/Na_2O 0.86~1.04,A/CNK 1.09~1.24,较花岗闪长岩更富硅、钾,为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属成熟度不高的A型花岗岩。两者稀土配分曲线呈右倾型式,具稀土总量较低,轻重稀土分馏明显,微量元素均亏损Nb-Ta、Zr-Hf,显示以壳源成分为主,具幔源混染特征。花岗闪长岩具弱Eu正异常,且富集Sr,源区深度较大;而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具Eu负异常,亏损Sr,源区有少量斜长石残留。岩体形成与太平洋板块俯冲构造背景密切相关,为中生代构造转换体制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
对黑龙江东部海音山林场地区花岗闪长岩开展锆石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以确定其形成时代,源区性质和构造背景。花岗闪长岩锆石年代学研究表明其形成于早白垩世(128±1 Ma和126±1 Ma)。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显示,花岗闪长岩富SiO_2(67.31%~70.19%)、Al_2O_3(13.72%~15.52%)、K_2O(3.01%~4.06%)、Na_2O(2.92%~3.81%),贫CaO(2.03%~3.04%)、FeO和MgO,属于高钾钙碱性岩系列。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Rb、Ba、K)、轻稀土元素(LREE),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如Nb、Ta、Ti、P)。岩浆源区为镁铁质下地壳的部分熔融所形成。结合区域同时代岩浆岩的研究成果,认为海音山花岗闪长岩形成于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俯冲下的火山弧环境。  相似文献   

13.
吴建亮  尹显科  王波  刘文  雷传扬  李威  张伟 《中国地质》2019,46(6):1356-1371
班公湖一怒江缝合带在中生代的构造岩浆演化是青藏高原基础地质研究的热点之一。在该缝合带南部的北冈底斯地区发育有大量的中生代火山岩及相关岩浆岩,其岩石成因与成岩地球动力学背景长期以来存在较大的争议。本文以班公湖一怒江缝合带西段阿翁错地区的中基性脉岩为研究对象,对该地区广泛发育的脉岩的形成时代、岩石成因、构造环境以及动力学背景进行了探讨。研究区辉绿岩脉以低硅(SiO_2=50.03%~51.13%)、低铝(Al_2O_3=15.52%~16.03%、低钛(TiO_2=1.22%-1.31%)、富镁(MgO=9.19%~10.37%)、富钠(Na_2O=3.10%~3.58%,Na_2O/K_2O=1.73~1.87)为特征;闪长岩脉以相对高硅(SiO_2=55.58%~56.22%)、低镁(MgO=4.69%~4.64%)、低钛(TiO_2=1.01%~1.06%)、高铝(Al_2O_3=17.74%~18.72%)、富钠(Na_2O=1.55%-5.03%,Na_2O/K_2O=1.81~3.61)为特征,属于钠质低钾钙碱性系列岩石。二者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均表现为右倾型,具弱的Eu负异常,重稀土元素总体上变化不大。微量元素上均表现出以富集Rb、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LREE)元素,亏损Nb、Ta、Ti高场强元素(HFSE)为特征。年代学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闪长岩脉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99.2±1.2) Ma,辉绿岩脉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08.4±2.9) Ma,属于早白垩世晚期向晚白垩世过渡期间,其岩浆源区遭受了一定程度的地壳物质的混染,后经历了不同程度的铁镁矿物和斜长石的结晶分离作用。构造环境分析显示研究区中基性岩脉形成于伸展构造环境下,其产状受区域应力场控制,其动力学背景可能与班公湖一怒江特提斯洋南向俯冲消减过程中板片断离导致的软流圈上涌,诱发岛弧和岛弧后方的地幔岩浆发生补充性对流循环而形成的伸展构造背景有关。表明研究区至少在99.2 Ma时,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俯冲消减已经完成,由早期构造挤压环境转向晚期构造伸展环境。  相似文献   

14.
大庄铌稀土矿床赋存于双山碱性岩体中。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岩体中SiO_2含量53.68%~57.80%,Al_2O_3含量19.17%~22.61%,Na_2O+K_2O含量10.95%~16.40%,A/NK比值1.38~1.83,分异指数(DI) 91.23%~96.33%,具有高分异、富硅和富碱特征,是典型的A型花岗岩。少量的霞石伟晶岩脉和晶洞的出现,说明含矿碱性正长岩的形成与岩浆—热液阶段有关。铌矿的富集与萤石、钠长石化密切相关,含矿碱性正长岩比无矿碱性正长岩分异程度高,该矿床属岩浆分异型矿床类型。矿床可利用的独立矿物主要为褐钇铌矿,富含钇族稀土元素,钽的含量较低,具有其独特性。矿石伴生稀土∑REE含量为791.24×10~(-6)~1 831.70×10~(-6),有一定的综合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为了确定双峰山花岗闪长岩的形成时代、岩体成因及形成环境,对其开展了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以及Sr-Nd同位素的研究。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双峰山花岗闪长岩的形成时代为334.8±2.1 Ma(MSWD=1.2)。岩石具较高的SiO_2(55.42%~65.53%)、Al_2O_3(14.84%~17.53%)和Na_2O+K_2O(7.42%~8.32%)含量,K_2O/Na_2O值为0.16~0.29,为钙碱性、准铝质Ⅰ型花岗岩。岩石富集Rb、K、Nd、Zr、Hf元素,相对亏损Nb、Ta、P、Sm、Ti元素。Nb/La值(0.41~1.01)、Hf/Th值(0.80~1.15)接近典型岛弧岩浆岩。(~(87)Sr/~(86)Sr)_i值(0.706 0~0.709 5)和εNd(t)值(-0.22~+0.52)显示出壳幔相互作用的特点。结合区域地质研究表明,双峰山花岗闪长岩源于中元古代晚期形成的玄武质下地壳,是早石炭世玄武岩浆底侵作用下发生部分熔融的产物,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是辉铜山-帐房山蛇绿岩所代表的弧后盆地北向俯冲的响应。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了北山地区独龙包南花岗闪长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与全岩地球化学,以确定其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及构造环境。花岗闪长岩中的锆石呈短柱状或近等轴粒状,具典型的振荡环带,Th/U值介于0.42~0.75之间,指示岩浆成因。对岩浆锆石的定年结果显示,独龙包南花岗闪长岩形成于303.4±2.1 Ma。该期花岗闪长岩的Si O2含量为63.73%~69.12%,Na_2O=3.69%~4.03%,K_2O=2.23%~2.73%,全碱(Na_2O+K_2O)为6.08%~6.44%,Al2O3含量较高(14.83%~15.89%),K2O/Na2O为0.58~0.74,A/NCK=0.91~0.99;该区花岗闪长岩富集轻稀土(LREEs)和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Rb、Th、U、Pb,亏损重稀土元素(HREEs)和高场强元素(HFSE)Nb、Ta、P、Ti,且轻重稀土元素分馏较强,(La/Yb)N变化于4.77~6.35,具有弱的负铕异常,δEu为0.79~0.94。上述特征表明,该期花岗闪长岩属于准铝质钙碱性I型花岗岩,岩浆源区为下地壳,受到地幔物质的混染,形成构造背景为陆缘弧。结合邻区特征,得出红石山—百合山—蓬勃山蛇绿岩带代表的洋盆于晚石炭世可能发生了南北双向俯冲。  相似文献   

17.
辽东黄花甸地区古元古代花岗质岩浆作用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胶-辽-吉古元古代造山/活动带的辽东黄花甸地区出露大量古元古代花岗质岩石,前人将该区的花岗质岩石统称为花岗质混杂岩。本文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综合研究,将该套花岗质混杂岩解体为时代及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类花岗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其中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具有块状、条痕状、片麻状的不同构造类型,均显示富SiO_2(72.37%~77.44%)、贫Al_2O_3(11.69%~13.21%)、富K_2O(3.97%~5.11%)的特征,Na_2O/K_2O=0.64~1.08,TiO_2含量在0.18%~0.34%之间,MnO、MgO和P_2O_5的含量较低,分别为0.01%~0.07%、0.12%~0.32%和0.01%~0.06%,铝饱和指数A/CNK集中分布在1.33~1.45之间,A/NK在1.49~2.60之间,属于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微量元素Sr、Ba、Ti、P强烈亏损,具有明显的Eu负异常,具有A型花岗岩的特征。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锆石大部分为具有清晰震荡环带结构的岩浆锆石,从3个样品获得LA-ICP-MS锆石U-Pb谐和年龄分别为2185±29Ma、2183±13Ma、2166±10Ma,据目前所获得南辽河群碎屑锆石年龄(1.95~2.15Ga),本文认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侵位时代要早于南辽河群地层沉积的时间,构成了南辽河群地层沉积的基底。花岗闪长岩呈岩枝状侵入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里尔峪组地层中,富SiO_2(72.54%~74.31%)、Al_2O_3(15.01%~16.17%),全碱(K_2O+Na_2O)平均7.77%,相对富钠(Na_2O/K_2O=1.27~2.82),贫钙、镁,MgO平均为0.26%,CaO平均为1.59%,Mg#值平均为54.0,铝饱和指数A/CNK集中分布在1.61~1.78之间,A/NK在1.49~2.60之间,属于过铝质钙碱性系列,具明显的Eu正异常,Y/Yb低,Sr/Y高,而且强烈亏损Th、Ta、Nb、Ti等高场强元素,富集Ba、K、Rb、Sr等低场强元素,具有埃达克质花岗岩的特征。花岗闪长岩的锆石大部分为具有清晰震荡环带结构的岩浆锆石,从2个样品获得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995±18Ma、1995±13Ma。可以推断花岗闪长岩的侵位时代为2.0Ga左右。本文认为具有A型特征的黑云二长花岗岩是陆块内部拉伸减薄-裂解过程中下部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具有埃达克质特征的花岗闪长岩是俯冲过程中所形成火山弧或活动大陆边缘岩浆活动的产物。以上研究表明胶-辽-吉古元古代造山/活动带可能经历了在2.2~2.15Ga左右的拉伸裂解过程和2.0Ga左右俯冲挤压的构造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8.
绿柱石是一种重要的含铍矿物,化学组成为:3BeO·Al_2O_3·6SiO_2,各成份含量的理论值为:BeO14%,Al_2O_319%,SiO_267%,其中部分铍常被钾、钠、锂、钙、铁等金属元素置换。 一般分析项目有:SiO_2、BeO、Al_2O_3、TiO_2、Fe_2O_3、CaO、MgO、Li_2O、K_2O、Na_2O、Rb_2O、Cs_2O、H_2O~±,有时还分析Nb_2O_5、Ta_2O_5。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铍作为最轻的碱土金属,由于其特殊的密度、刚度与熔点等物理化学特性,使其成为具有优异功能和结构的材料,对其开展成因机制和勘探开发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经济价值。【研究方法】本文系统梳理和总结国内外典型铍矿床的特征、成因及勘探工艺,采用相似类比等方法,从时间和空间尺度总结成矿规律,提出铍矿的勘查、开发和利用建议。【研究结果】铍矿床可分为内生型和外生型。外生型铍矿床可分为与风化作用或变质作用有关的矿床类型;内生型矿床根据岩浆系统的碱铝属性,可分为过铝性、偏铝性、过碱性成矿系统,根据流体演化阶段,可分为岩浆型、伟晶岩型、岩浆热液型。【结论】从成矿时代来看,无论过铝性、偏铝性还是过碱性系统的铍成矿作用均集中于中生代,燕山期更是铍矿的主要成矿期;从成矿构造背景角度,岩浆型铍矿常产于后碰撞环境,岩浆热液型铍矿则产于大陆边缘,而伟晶岩型铍矿基本产于造山带。铍是新兴材料之一,在未来节能减排、碳中和计划中将发挥重要作用,应加强铍矿综合利用和回收技术的研发。  相似文献   

20.
中国铍矿成矿规律   总被引:23,自引:10,他引:13  
中国是世界铍资源大国,本次工作统计到中国铍资源产地241处。铍矿床可分为内生型和外生型。根据岩浆系统的碱铝属性,内生铍矿床可分属于过铝性、偏铝性、过碱性成矿系统;根据流体演化阶段,再分为岩浆型、伟晶岩型、岩浆热液型等3个类型;然后根据赋矿环境进一步分为伟晶岩型、花岗岩型、石英脉型、矽卡岩型、云英岩型等多个矿化形式。过铝性系统的矿石矿物主要为绿柱石;偏铝性系统的矿石矿物主要为硅铍石、羟硅铍石、日光榴石等;碱性系统的矿石矿物主要为硅铍钠石、斜方板晶石、硅钡铍矿、硅铍石、羟硅铍石、硅铍钇矿等。不同赋矿环境产生不同类型的铍矿床,对应不同的矿物组合、矿化分带、矿石结构。统计结果表明,中国铍矿床主要产于过铝性的成矿系统,偏铝性、碱性成矿系统的铍矿床较少。多数铍矿床形成于中生代,主要产于新疆阿尔泰、川西、南岭等成矿带。碱性成矿系统的铍矿床多分布在板块边缘的深断裂或裂谷,过铝性成矿系统的铍矿床主要形成于褶皱造山带,具有一定的定向分布特征。过铝性-偏铝性成矿系统的铍成矿作用可用表示不同岩浆演化阶段和成矿环境的成矿模型描述。笔者建议:在阿尔泰和川西成矿带,重点考虑花岗伟晶岩型锂铍铌钽资源的综合找矿工作;在华南地区,注意与钨锡共(伴)生的铍资源的综合利用;着重在地质找矿和科研工作程度较低的地区,包括在东南沿海、大兴安岭地区寻找火山岩型和岩浆热液型铍矿床;加大西部铍资源空白区的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