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太湖流域营养盐产量演变和趋势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于革  沈华东 《第四纪研究》2008,28(4):667-673
认识流域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的演变和趋势是湖泊污染控制和治理中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将在分析和论证太湖流域营养盐自然本底、人类活动作用急剧增加的近50年来太湖流域营养盐的变化情况、以及全球气候变化和流域经济发展未来30年太湖流域营养盐变化趋势等三方面的基础上,对太湖流域营养盐产量变化做出评估和预测。研究表明,在未来气候变化概率分析和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基础上,太湖流域未来30年营养盐流域产量将比现代(2000s)增加25%~33%,这将增大太湖水体污染的压力。  相似文献   

2.
佘孟信 《地下水》1995,17(4):149-151
太湖流域地处长江三角洲,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和我国产业最集中、经济最发达的区域之一,有诸如上海、苏州、无锡、常州、杭州、嘉兴、湖州等重要的大中城市,人均产值近万元,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流域总面积36565km~2.随着该流域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众多的不良环境问题.大范围的地面沉降即是经济发展后,过量开采地下水所产生的灾害性环境问题.上海市、江苏省苏锡常地区和浙江省杭嘉湖地区的地面沉降都非常突出,其所带来的危害是多方面的.本文仅就地面沉降给水文资料带来的误差以及如何改正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3.
太湖流域设计暴雨修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胡艳  林荷娟  刘敏 《水文》2016,36(5):50-53
太湖流域属平原河网地区,河网密布、水流流向往复不定,不存在流域出口控制断面,太湖流域设计洪水一般根据设计暴雨采用流域产汇流模型间接推求。因此,设计暴雨成果将直接影响流域防洪规划、工程设计、风险图编制等多项工作,其可靠性关系到流域的防洪安全,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开展了太湖流域设计暴雨修订计算,与太湖流域防洪规划设计暴雨成果对比分析,并针对设计暴雨过程推求采用的不同空间分配方法,进行成果的合理性评估。  相似文献   

4.
太湖流域跨江、浙两省和上海市,流域面积约36000平方公里,为长江下游三角洲平原地区,气候湿润,土地肥沃,水网密布,滨江临海,是我国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之一。太湖居流域之中,湖区面积约2250平方公里,环湖进出水道有200余条,对全流域水量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太湖水位的高低变化,标志着全流域水情的变化。为研究太湖流域水利规划,1964年夏,原水电部上海勘测设计院组织人员,进行环湖水文调查。在调查中发现吴江有一“水则碑”,经过深入调查,获得了太湖流域在近800年间几次重要的历史洪水资料,从而为太湖流域规划治理和防汛预报等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一、水则碑的调查概况吴江水则碑位于太湖下游吴江县东门外长  相似文献   

5.
西北内陆河流域的水资源利用及生态环境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汉 《中国地质》2001,28(3):29-31
内陆河流域是我国西北最具有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水资源及脆弱的生态环境是制约这一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本文在分析西北内陆河流域水资源状况及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实现水资源合理利用及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太湖流域污染负荷模型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大量参数试验和调查的基础上,通过研究太湖流域各种点源和非点源污染负荷的排放去向、产生量和处理系数,建立了太湖流域污染负荷模型。该模型的计算结果为太湖流域水质模型的模拟提供了污染源的各种污染负荷完整的输入资料,不再需要繁杂地整理和准备太湖流域水质模型必须输入的各种污染负荷数据。可以通过图形直观地显示太湖流域各种污染源的污染物产生量和处理量,使整个流域上难以直接量测的各种污染负荷得到量化。  相似文献   

7.
土地利用和覆被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有着显著的影响,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有利于揭示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驱动机制,同时为制定合理的区域碳排放政策提供参考.本研究采用1980年、1995年、2000年和2005年4期遥感影像解译的土地利用数据,借助IPCC第四次报告推荐的计算方法和对应参数,选择我国东部亚热带和温带的两个典型大湖——太湖流域和呼伦湖流域1980~2005年碳收支情况进行估算,结果表明:1)1980~2005年太湖流域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主要表现为农田的逐年减少和聚居地的持续增长,而呼伦湖流域则主要表现为由于林地向草地的转化和草地向其他土地的转化所导致的林地面积的减少和其他土地面积的增加.2)在碳源/汇方面,太湖流域和呼伦湖流域均表现为碳汇,对于太湖流域来说,林地和农田是主要的碳汇,聚居地是碳支出的主要贡献者,2000年以来呼伦湖流域固碳能力出现比较明显的下降,林地和草地的变化是导致碳储量变化的主导因素.3)通过两个流域碳储量变化情况的比较,发现人类活动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较为显著;此外,植被类型差异以及成林时间也是影响固碳能力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潘彩英 《水文》2006,26(5):91-92,71
针对目前太湖流域片水文测站隶属所在省(市)的管理体制的不足,提出流域机构与相应省(市)对流域内重要水文测站共同建设、共同管理的模式,是对水资源实行流域和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的探索。这一模式将在流域防汛抗旱、水资源调度和水环境保护等工作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太湖流域降雨与太湖水位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杭惠  刘曙光  季同德 《水文》2021,41(1):85-89,41
太湖流域快速城镇化、水利工程建设等人类活动对流域水文过程产生了较大影响。基于1981~2018年太湖流域日降雨、太湖水位实测资料,分析了流域降雨与太湖水位涨幅关系,旨在揭示变化环境下该地区降雨与水位关系的变化特征及可能的驱动因素。研究表明,2000年以来太湖水位抬高趋势明显,但同等时段降雨量条件下对应的太湖水位涨幅有所下降,且降雨量越大,太湖水位涨幅减小的越明显;流域各时段降雨与太湖水位涨幅相关关系约0.9,流域10d雨强每增加50mm,太湖水位涨幅约16cm。该研究成果可为太湖水位的中长期预报,尤其是对入汛前、入梅前等关键时间节点的太湖水位调控、雨洪资源利用等流域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吴浩云 《水文》2000,20(4):54-57
通过对太湖流域1931年、1954年、1983年和1991年等4次典型梅雨降雨1流域水性、洪水运动和洪涝灾害损失的对比分析,指出梅雨降雨是造成太湖流域降雨总量大、水位高和洪涝灾害严重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太湖流域营养盐沉积200年的历史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革  桂峰 《沉积学报》2006,24(6):849-856
介绍边界条件设置为工业时代以前太湖流域处于自然农耕状况下,对太湖的总氮和总磷沉积反演200年的数值模拟研究。模拟反映了自然状况占1990s湖泊富营养化观测资料的湖区总氮约7%,占总磷约12%。模拟总氮和总磷浓度与太湖沉积钻孔沉积样推算的水体含量的数量级和变化范围相当,太湖流域的营养盐空间来源模拟也能够与流域自然地理变化吻合,表明模拟能够捕捉到流域营养盐历史变化特征,对湖泊营养物质来源、沉积和空间分布的流域环境历史变化响应具有良好模拟能力。   相似文献   

12.
太湖流域典型年梅雨洪涝灾害比较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吴浩云 《水文》2000,20(4):54-57
通过对太湖流域1931年、1954年、1983年和1991年等4次典型梅雨降雨、流域水情、洪水运动和洪涝灾害损失的对比分析,指出梅雨降雨是造成太湖流域降雨总量大、水位高和洪涝灾害严重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太湖流域梅雨时空演变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勇  王银堂  陈元芳  胡健  冯小冲 《水文》2011,31(3):36-43
了解和掌握太湖流域梅雨特性,对预测未来流域水文水资源情势变化,制订流域水资源利用和防洪决策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1954~2009年共56年的梅雨特征量资料,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OF)、非参数统计方法和Morlet连续小波等方法全面分析了太湖流域梅雨空间分布、长期变化趋势、丰枯变异和周期振荡等时空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56年来,太湖流域梅雨主要有两种分布型态,梅雨特征量中,梅期长度与梅雨空间差异度具有显著增长的趋势,出梅日期、梅雨期长度、梅雨量、梅雨强度和梅雨集中度均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具有明显的突变特征,太湖流域梅雨量在经历了5个阶段的丰枯变化之后,预计在2010年之后将进入偏丰期。  相似文献   

14.
1950-2003年太湖流域洪旱灾害变化与东亚夏季风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太湖流域1950-2003年洪旱灾害等级序列及相应气候指数,采用改进的Mann-Kendall检验、小波分析等方法,研究流域洪旱灾害与东亚夏季风的变化及其相互联系.结果表明:太湖流域在20世纪80、90年代洪灾加剧,原因在于东亚夏季风在70年代末以来呈减弱的趋势,使梅雨期长度和雨量增加.近50a太湖流域洪旱灾害频谱结构发生变化,从以年代际振荡成分为主减弱为以年际变化为主,即变化周期在逐渐变小,同时东亚夏季风指数也发生了类似的变化.流域洪旱灾害与东亚夏季风之间的联系,在70年代以后强于70年代以前,二者反位相关系以1975-1985年左右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气候变化下长江中下游水稻灌溉需水量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择长江中下游单季中稻为研究对象,结合45个气象站1961~2010年逐日气象资料,基于统计降尺度模型(SDSM),生成HadCM3气候模式A2和B2两种情景下各站点参考作物腾发量和降水数据。基于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推荐的作物系数法,并考虑有效性降雨和不同地区深层渗漏量,分析历史和未来的水稻灌溉需水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过去50年,除了太湖流域以外的长江中下游大部分区域的参考作物腾发量和水稻需水量都呈显著下降趋势,而显著下降的水稻灌溉需水量主要位于鄱阳湖流域;未来两种情景下,参考作物腾发量、水稻需水量和水稻灌溉需水量均值都呈下降趋势,但水稻灌溉需水量降幅最小;水稻需水量和水稻灌溉需水量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变化趋势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水稻需水量大幅减少的区域由太湖流域向汉江和洞庭湖流域扩展。未来水稻灌溉需水量减少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太湖流域、汉江流域东部和洞庭湖流域北部,并随时间推移呈扩大趋势。  相似文献   

16.
1999年梅雨期太湖暴雨洪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锁宝  马蕴芬等 《水文》2001,21(4):56-59
1999年梅雨期,太湖流域遭受了特大暴雨袭击,太湖出现超历史高水位,部分地区受淹,防污形势十分严峻,利用太湖地区实测雨量,水位,蒸发及环太湖巡测流量资料,分析了1999年梅雨期太湖洪水特征,进出水量及进退水速度等,对进一步合理运用太湖地区水利工程,反思和完善庆湖流域防洪规划及综合治理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上海黄浦江口设计潮位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浦江是太湖流域的主要排水河道,经黄浦江下泄入长江口的年径流量约占太湖流域的70%~80%。黄浦江流经上海市,而黄浦江防洪标准较低,防洪堤标准不到百年,对我国最大城市的上海,防洪问题的研究是一项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8.
胡艳  林荷娟  甘月云  武剑 《水文》2014,34(6):93-95
2013年"菲特"台风影响期间,上海地区普降大暴雨。在降雨、风暴潮增水和上游来水的共同影响下,黄浦江、长江口、杭州湾潮位全线超警,特别是黄浦江上游部分测站最高潮位超历史记录,严重制约了流域排洪和区域排涝。为分析台风影响期间太湖流域上游来水对上海地区的影响,通过现场调查、统计分析和模型模拟等方法,计算分析台风影响期间太湖流域产水量、外边界进出水量、湖库河网调蓄量以及洪涝灾害严重地区的淹涝量等,从而计算太湖流域上游进入上海地区的水量,为上海地区的防洪减灾工作提供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19.
太湖流域61年来降水时空演变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浩云  王银堂  胡庆芳  刘勇 《水文》2013,33(2):75-81
基于太湖流域1951~2011年长系列降水资料,采用正交函数分解法、Spearman和Mann-Kendall非参数统计检验法、连续小波分析方法等,从空间分布、趋势性、周期性和突变性等方面系统剖析了61年来太湖全流域及各水利分区降水的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太湖流域降水表现为两种空间分布类型,一类是年降水量振幅高值中心位于以市岭站为中心的浙西山区以及湖西区的长兴~宜兴一线,第二类表现为年降水量以湖区为分界呈南北相反的分布型态。61年来,太湖全流域和各水利分区年降水量、汛期降水量及年最大30日降水量均不存在显著的变化趋势,但具有较明显的丰枯周期。本文研究结果可为流域开展洪水资源利用、制订调度方案、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高效氰戊菊酯和苄氯菊酯均属于强疏水性有机物,其随着排放过程极易进入沉积环境中。本研究通过采集巢湖流域和太湖流域的426个沉积物样品,通过实验测定两种菊酯的浓度作为生态风险评价中的暴露浓度。采用毒性当量法(TU)、底栖生物物种敏感性分布法(SSDbenthic)、水生生物物种敏感性分布法(SSDaquatic)三种方法评价沉积物中两种菊酯类农药的生态风险并对三种评价结果进行相应对比,其中毒性当量法采用急性半致死浓度(LC50),SSD依据水体中慢性毒性数据计算5%危害浓度,最终根据商值法(HQ)评价高效氰戊菊酯和苄氯菊酯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三种评价方法均显示两类菊酯类农药对巢湖流域以及太湖流域产生一定的生态风险。同时三种方法呈现一致性即高效氰戊菊酯对水生生物的毒性高于苄氯菊酯,其中基于底栖生物的物种敏感性分布生态风险毒性当量评价的生态风险水生生物的物种敏感性分布评价的生态风险。其评价结果为巢湖流域及太湖流域沉积物中高效氰戊菊酯和苄氯菊酯生态基准的建立提供了依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