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四川盆地白垩纪沙漠石英沙颗粒表面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石英具有较大的硬度和较高的化学稳定性,因而其颗粒表面特征能很好地反映沉积环境。而通过扫描电镜研究石英颗粒表面微细特征是分析沉积环境行之有效的方法。虽然多数人认为四川盆地白垩纪地层存在沙漠沉积(打儿凼组和夹关组),但仍有人对沙漠沉积的存在持怀疑态度,并认为是河流成三角洲沉积。过去关于其沉积环境的判别主要是根据沉积结构和构造,并未对其石英沙颗粒表面特征进行过系统分析。笔者对采自四川盆地白垩系不同层位地层的样品进行了石英沙颗粒表面特征系统分析。结果表明,石英沙颗粒表面特征分析可以成功地将石英沙区分为风成和水成沉积。因此,本文从石英沙颗粒表面特征方面进一步肯定了四川盆地白垩纪古沙漠的存在。  相似文献   

2.
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纪古沙漠沉积地层主要为冲积扇、湖泊、河流、三角洲及沙漠沉积体系.风成沉积和沙漠沉积、风成沉积体系和沙漠沉积体系等概念有必要予以区分.基准面变化是沙漠和河流、湖泊等其他陆相地层对比的基础.鄂尔多斯盆地志丹群划分为上下两个三级层序单元,反映了两期古沙漠由风成沉积强盛期到衰退期的演化,且每个层序可划分为低位、...  相似文献   

3.
龚政  吴驰华  伊海生  张华  沈立建 《地质学报》2015,89(11):2053-2061
石英具有硬度大和化学稳定性高的特点,其颗粒表面特征能很好的反映沉积环境,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石英表面微细特征是判别沉积环境行之有效的方法。思茅盆地白垩系曾一度被认为是陆相水成沉积,笔者通过野外识别及室内基础研究发现,景谷地区下白垩统曼岗组具有风成沉积特征,需对该套地层开展石英颗粒表面特征的系统研究来进一步确定其沉积相,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曼岗组石英颗粒表面具有明显的风成特征,磨圆度高,普遍发育典型的蝶形撞击坑、新月形撞击坑、毛玻璃化表面,存在沙漠漆,极易与水成特征相区别;而其较强的溶蚀作用与沉淀作用则显示了当时干旱炎热的气候条件。在风成沉积确定的基础上,笔者再结合典型沉积构造,粒度分析、岩性特征等沉积特征进行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曼岗组应属沙漠沉积。  相似文献   

4.
在前人对甘肃白银—靖远地区早白垩世河口群(K1H)沙漠研究的基础上,对皋兰地区的河口群进行了沉积结构、构造和石英砂颗粒表面特征等综合对比分析,确认皋兰地区亦存在沙漠沉积。首次通过系统测量研究区风成沙丘的前积层的产状,对当时的古风向、古风带进行了恢复,结果表明,早白垩世晚期研究区盛行西风,与东部鄂尔多斯盆地早白垩世罗汉洞组(K1l)沙漠沉积风向记录完全一致。岩性特征与古风向的一致性表明,研究区与鄂尔多斯盆地均处于北半球西风带中,研究区可能为"古鄂尔多斯沙海"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5.
在前人对甘肃白银—靖远地区早白垩世河口群(K1H)沙漠研究的基础上,对皋兰地区的河口群进行了沉积结构、构造和石英砂颗粒表面特征等综合对比分析,确认皋兰地区亦存在沙漠沉积。首次通过系统测量研究区风成沙丘的前积层的产状,对当时的古风向、古风带进行了恢复,结果表明,早白垩世晚期研究区盛行西风,与东部鄂尔多斯盆地早白垩世罗汉洞组(K1l)沙漠沉积风向记录完全一致。岩性特征与古风向的一致性表明,研究区与鄂尔多斯盆地均处于北半球西风带中,研究区可能为“古鄂尔多斯沙海”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6.
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白垩系沉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分析测试和室内综合研究,在盆地演化的格架内,系统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下白垩统志丹群古气候、沉积相标志、古流向与物源方向以及沉积相与沉积体系等方面的特征,得出了志丹群主要为河流、湖泊相沉积的结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下白垩统志丹群发育砂体的类型与特征,讨论了各类砂体的铀成矿远景,提出华池环河组三角洲砂体对砂岩型铀矿的形成较为有利。  相似文献   

7.
鄂尔多斯盆地志丹群沉积时期的古沙漠盆地体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笔者基于一个完整的沙漠盆地内,各种地理景观、沉积环境与沉积作用、沉积类型间有机的密切联系,提出并使用沙漠盆地体系和沙漠盆地沉积体系的概念,结合将今论古的原理,在大量实际资料的分析、研究基础上,首次确定了在志丹群洛河组和罗汉洞组上段的沉积期间,有两期不同的古沙漠盆地体系和古沙漠盆地沉积体系的存在。根据各种沉积类型和剖面结构的古环境和古地理意义,对它们的次级环境和沉积体系进行了划分和讨论,重塑了这两期古沙漠盆地体系的古地理环境.依据保存的条件和地表的出露,笔者识别与恢复出洛河期古沙漠盆地体系从现盆地南部向北依次是砾模环境、丘外过渡环境和沙丘环境,而岩漠环境一般是不易被保存的,罗汉洞晚期的古沙漠盆地体系仅保存有沙丘环境和位于其南、北两侧的丘外过渡环境,而岩漠环境和现盆地市部的砾漠环境未被保存,现盆地北部的砾漠环境可能是未出露。对各种环境中的沉积类型和特征、剖面结构等均作了详尽地叙述和讨论。最后,并指出古沙漠相或古风成相的研究在沉积学的理论上和国民经济实践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江西信江盆地晚白垩世风成沙丘的发现及其古风向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长期以来,江西信江盆地晚白垩世圭峰群塘边组(K2t)均定为水成沉积,本文的研究结果则认为属风成沉积.沉积结构、构造和石英沙颗粒表面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该组的主体岩性为紫红色中-细粒净砂岩,基本不含泥质和云母等悬移质,大型高角度平板状交错层理发育,层系厚度巨大,风成沙丘前积层特征明显,石英沙磨圆度好,在电子显微镜下普遍可见风成沙特有的碟形撞击坑、新月形撞击坑和毛玻璃化表面特征,属于风成沙丘沉积.古流向恢复表明,信江盆地以西风为主,东北风为次,同时见有少量东南风与西北风.根据当时的古地理格局及地表风带模式判断,研究区位于当时的北半球西风带和东北信风带之中,同时可能存在东南向和西北向的古季风.  相似文献   

9.
正鄂尔多斯盆地是中国大陆形成最早、演化历史最长的一个沉积盆地,也是我国重要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矿产地。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清洁能源的需求,加大了对该盆地的砂岩型铀矿的找矿工作,但长期以来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铀矿目的层白垩系志丹群的古生物化石、古环境研究相当缺乏,而对于白垩纪孢粉研究更为少见,仅在1988~1992年有过几例孢粉研究(张子福,1988,1989,1992),  相似文献   

10.
谬昕 《沉积学报》1984,2(2):99-103
经国内外很多学者十几年的大量工作和努力,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石英颗粒表面特征,分析搬运机理和沉积环境的工作,在现代沉积中已取得了成功,并且已成为分析现代沉积的一个重要手段和方法。然而在分析古代沉积和重建老地层砂岩的沉积环境时,由于在长期的地质时期中,石英颗粒受成岩后生作用的影响,沉积时的原始表面遭到破坏,其搬运和沉积时留在表面的特征被掩盖,使古环境的重建发生困难,研究工作进展缓慢。并且使很多学者对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石英颗粒表面特征重建古环境的可能性产生了不同的意见。  相似文献   

11.
本次研究在柴达木盆地旺尕秀地区上侏罗统红水沟组上覆地层中,首次发现了风成沉积。地层主体为一套棕黄色细-中砂岩,由分选、磨圆好的石英砂组成;扫描电镜下可见风成砂特有的碟形撞击坑和新月形撞击坑等特征;层内普遍发育风成大型高角度板状交错层理,层系厚度巨大,风成沙丘前积层特征明显;发育液化作用产生的牵引褶曲、倒转褶曲等常见的风成沙丘同沉积变形构造。根据岩性和沉积构造特征共在地层中识别出4种沉积亚相: 沙丘亚相、丘间亚相、旱谷亚相和沙漠湖亚相,其中沙丘亚相以风成大型交错层理为显著特征,丘间、旱谷和沙漠湖亚相则以水成沉积为主。风成砂沉积的存在丰富了柴达木盆地中生代的沉积类型,为区域地层对比及西北地区晚中生代古气候和古环境研究提供了新的证据和材料。  相似文献   

12.
石英砂具有丰富的颗粒表面特征,是判别沉积环境的重要标志。利用扫描电镜对云南丽江—剑川地区宝相寺组(E2b)的石英砂颗粒表面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下部样品具水成特征,中部样品具风成特征,上部样品则具经水流改造后的风成特征。结合野外观察结果,从宝相寺组石英砂颗粒表面特征的变化规律可以看出,下部为近源洪积环境、中部为风成沙丘环境、上部为湖泊环境。其中中部样品的石英砂磨圆、分选极好,普遍具有标准的碟形、新月形撞击坑和毛玻璃化表面,是典型的沙漠砂沉积。  相似文献   

13.
崔晓庄  江新胜  伍皓  熊国庆 《地质通报》2011,30(8):1238-1244
石英砂具有丰富的颗粒表面特征,是判别沉积环境的重要标志。利用扫描电镜对云南丽江—剑川地区宝相寺组(E2b)的石英砂颗粒表面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下部样品具水成特征,中部样品具风成特征,上部样品则具经水流改造后的风成特征。结合野外观察结果,从宝相寺组石英砂颗粒表面特征的变化规律可以看出,下部为近源洪积环境、中部为风成沙丘环境、上部为湖泊环境。其中中部样品的石英砂磨圆、分选极好,普遍具有标准的碟形、新月形撞击坑和毛玻璃化表面,是典型的沙漠砂沉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