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郑州市地下水源热泵适宜区浅层地热能资源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数值模拟法确定了郑州市地下水源热泵适宜区最佳井间距,评价了郑州市地下水源热泵适宜区浅层地热能资源。  相似文献   

2.
地下水源热泵系统的地温场数值模拟研究对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项目具有重要意义。通过TOUGH2建立地下水源热泵系统的水-热耦合模型,模拟了研究区多年地温场变化趋势以及抽灌井温度变化。结果表明地下水源热泵系统运行10年后部分组团出现大量冷堆积现象,影响供暖温度。依据本结果,结合场地条件,针对冷堆积现象采用太阳能辅助热源系统进行系统强化设计,并模拟研究强化后的地温场多年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太阳能辅助热源系统可以有效提高供暖温度。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分析影响我国区域地下水源热泵建设的几个重要因素,运用层次分析的方法,建立了我国区域地下水源热泵适宜性评价的指标体系。分析过程中通过运用Arcgis、Mapgis等绘图及空间分析软件,结合我国区域部分资料,对数据进行矢量化、分类与标准化,利用Arc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对地下水源热泵建设的适宜性进行了分区。将我国已经建立地下水源热泵的区域与评价结果进行分析比较,表明所建立的指标体系正确,评价结果可信,从而为地下水源热泵系统设计人员提供了一定的依据,为地下水源热泵因地制宜、合理有序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周浩  马宇  王维志  王淑伟 《地下水》2012,(4):64-64,154
沈阳市地下水源热泵应用已经取得一定规模和成绩,但在实际应用当中还有一些问题,针对地下水源热泵在实践应用过程当中的经验和不足,探讨地下水源热泵应用和推广的一些管理措施,为地下水源热泵应用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COMSOL平台在城市地下多种资源相互影响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系统动力学方法在地下资源相互影响问题分析中存在的不足,引入了多孔介质多场耦合理论,以地下水源热泵形式浅层地热能资源开发的假想模型为例,运用COMSOL平台建立了温度场-渗流场-应力场耦合的数值模型,对比了地下水源热泵运行前后和对调抽/回灌井前后区域地下渗流场、地温场和应力场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地下水源热泵运行前后抽水井和回灌井周边的渗流场发生了显著改变,10 a之后抽水井的水温由初始的约21℃下降至约17℃,并呈现出继续下降的趋势,区域地面沉降量达2 m左右;对调抽/回灌井后,抽水井温度的下降幅度由之前的4.0℃变为不到0.5℃。COMSOL平台在地下多种资源相互影响分析及其优化利用方面展示出良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6.
以苏州城区为研究背景,阐述了浅层地温能资源赋存的水文地质条件,分析了地下水源热泵系统应用可能对地下水环境产生的影响,研究得出第Ⅱ承压含水层是该地区地下水源热泵开发利用的理想含水层.在此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指数法建立适宜性分区标准,将苏州城区地下水源热泵系统应用划分为适宜区、一般适宜区和不适宜区,并进行了分区评价.为苏州城区地下水源热泵系统的合理开发利用和制定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等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地下水源热泵系统中回灌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宏亮 《水文》2012,32(3):60-65
近年,地下水源热泵技术在我国被广泛应用,并在节能、环保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效益。但是,回灌问题仍是困扰我国地下水源热泵发展的瓶颈。以唐山市丰润区乡居假日住宅区A4区地下水源热泵系统的应用为例,从区域水文地质条件方面,对水源热泵系统中地下水回灌能力进行了分析,指出开展地下水源热泵项目时,掌握热源井所在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的重要性。探讨了影响地下水回灌能力的关键因素,其中包括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热源井成井工艺、回灌井阻塞以及地下水回灌方式。  相似文献   

8.
叶芳  曹彬  王维平 《地下水》2011,33(5):50-51,95
根据潍坊市区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地下水源热泵适宜性分区研究,确定适宜区范围。应用"热储法"对适宜区进行地下水热储量计算,得出潍坊市区地下水源热泵供热潜力为冬季供暖面积约3 800万m2。结合潍坊市区地下水源热泵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地下水源热泵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北京地区地下水源热泵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合国内外地下水源热泵研究现状,通过对北京地区地下水源热泵利用现状调查分析,重点分析了地下水水源热泵利用过程中存在的不能完全回灌、回灌水温差过大、水井布设不合理等问题。结合北京平原区第四系水文地质条件,分析了不同含水层结构下如何合理布设地下水源热泵系统的用水井,尽量避免水源热泵系统的使用对地下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以吉林省靖宇县昌盛市场地下水源热泵项目为例,采用密闭加压回灌的方式,解决了玄武岩孔洞裂隙承压水地区无法应用地下水源热泵的问题。项目运行期通过回访调研,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为该地区地下水源热泵项目应用加压回灌技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徐九儒 《城市地质》2011,6(3):40-42
本文分析了洛阳龙门地热的形成及赋存特征,提出洛阳地热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12.
汉诺坝地区上地幔尖晶石—石榴石相转变带温压条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根据汉诺坝尖晶石石榴石二辉辉石岩包体矿物成分新资料和前人的尖晶石石榴石二辉橄榄岩包体矿物成分资料,运用斜方辉石Ca溶解度温度计和斜方辉石-石榴石Al分配压力计,计算了尖晶石—石榴石相转变带的温度和压力条件,首次获得了汉诺坝地区的新生代古地温曲线。尖晶石石榴石二辉辉石岩包体代表的温度范围为930~978℃,压力范围为142~165GPa:尖晶石石榴石二辉橄榄岩包体代表的温度范围为991~1110℃,压力范围为158~216GPa,与最新的实验结果基本吻合。地温曲线沿大洋地温曲线(曲线方程为t=2524+897478p-18308p2)上方近平行延伸。推测汉诺坝玄武岩的起源深度至少为70km。二辉辉石岩包体来自较冷的岩石圈,而二辉橄榄岩来自岩石圈与软流圈的过渡带,并且表明后者的地温梯度以对流热地温梯度为主。  相似文献   

13.
福建明溪上地幔热结构及流变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传勇  韩秀玲 《地质论评》1999,45(4):352-360
通过对采自福建明溪的幔源包体样品的详细研究,建立了该区上地幔的地温线,探讨其流变学特征。所获地温线高于大洋地温线,但稍低于中国东部和澳大利亚东南部地温线。由该地温线推导的壳幔边界为38km左右,但尖晶石二辉橄榄岩在32km左右即已开始出现,表明存在上地幔物质的底侵作用。同样,尖晶石二辉橄榄岩和石榴子石二辉橄榄岩包体平衡温度有所重叠,表明两者不是截然分开,其间存在有5 ̄10km的过渡带。包体的变形特  相似文献   

14.
吴宗絮 《现代地质》1994,8(2):133-138
本文根据变质岩矿物对的平衡热力学研究结果,提出冀东地区早前寒武纪陆壳平均地温分布曲线,并讨论现代陆亮地温曲线的两种可能形态.早前寒武纪在相当于中、下地壳的部分,地温的平均梯度约为7.3℃/km,它预示了对流热传输占有重要地位(约占65%).基于传导热传输的假设,现代地温分布是一条平滑的曲线,而基于中地壳是一个含水的低速层以及对流热传输的假设,现代地温分布则可能是一条折线.退变质作用引起的放热与扩容可能是诱发地震的能量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15.
成矿流体热场直接影响矿床的成矿作用.依据湘中盆地的水文地质特征, 以锡矿山锑矿床成矿流体为例, 利用热-重力驱动型流体运移模型,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龙山岳坪峰-锡矿山(AB)剖面, 研究大气年降水量的大小对成矿流体热场的影响.首先选取一个对比降水量1200 mm/a, 计算出区域的温度场分布, 然后分别取年平均大气降水量为600、1800和2400 mm/a与对比降水量的温度场进行对比, 得出2种温度场的差值图.模拟结果表明: 大气降水的水量大小对区域流场影响较大, 而对区域温度场的影响不大, 在不同降水量条件下, 其对温度的影响在5%~20%之间.研究结论认为, 大气降水量对成矿流体的热场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6.
Shaohua Zhou 《地学学报》1996,8(6):514-524
An analytical solution has been derived for the steady-state geotherm of the continental lithosphere, using an empirical thermal conductivity model that incorporates the experimentally observed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effect. Based on recent global compilations of crustal thickness and heat flow data, a standard continental lithosphere is re-defined by a global mean model with total crustal thickness of 40 km and surface heat flow of 55 mWm-2 (within which 28 mWm-2 is assumed to be derived from deep mantle source). The thickness of the continental lithosphere (≅125 km), consistent with previous models, is given by the depth at which the geotherm intersects the potential asthenosphere temperature of 1280°C. It is shown that the new steady-state geotherm is much hotter than that based on the previously adopted model where material thermal conductivity is assumed to be constant (≅3.14 W/m/k) throughout the lithosphere. The consequence of this re-evaluation of pre-extension thermal structure in the lithosphere is that the minimum stretching factor required to cause the onset of dry mantle partial melting can be 15–20% lower than the previous estimate. Also, if minor amounts of water or other volatile element or dry basalt are present in the upper mantle, melting of the subcontirfental mantle is very likely to occur for any geotherms constructed using surface heat flows > 30 mWm-2.  相似文献   

17.
1.Introduction  Thethermalstateandrheologyoftheuppermantleareofgreatimportanceinunderstandingthestructureanddynamicsofthelithosphere,andevenforits3dimensionalor4dimensionalmapping(O’ReillyandGriffin,1985;O’Reillyetal.,1996;Xuetal.1995;Xuetal.,199…  相似文献   

18.
浅析大地电磁频谱方法探测昆明地热的效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郑杰青 《云南地质》1999,18(2):210-217
大地电磁频谱方法是省、部级“八五”科技攻关课题的研究成果,该方法已开发有岩性探测、油气直接检测、水资料探测、地热预测等功能。1996年运用该方法预测昆明地热,已完成的6口井证实了预测的实用性。该方法能够在钻探前较准确预测到地热层,给地铁水勘探开发部署提供了依据。研究认为,该方法探测昆明地热水主要是由于昆明地热水富含铁质,铁质引起的地磁场在电磁频谱上有突出响应。  相似文献   

19.
安徽长山地热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宁金野  徐洪苗 《安徽地质》2008,18(2):124-128
合肥盆地西界长山隆起,位于安徽省霍邱县西北。地壳减薄上地幔隆起是地热形成的地质背景,适当厚的高热阻盖层和高热导率的基底相配置是地热形成的基本原因。两条导水断裂是良好的导热通道,至使长山地热-400m地温达40℃以上,地温梯度达4.27℃/100m~5.46℃/100m,安徽长山地热是基底隆起聚热型,若科学合理勘探开发,将会给皖西地区带来十分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对省会经济圈建设和大别山地质公园旅游业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垂直地埋管换热器(borehole heat exchanger,BHE)是利用浅层地热能的主要换热装置,如何确定合理的地埋管间距对地源热泵系统(ground source heat pump system,GSHPs)的传热性能与经济性影响很大。以往工程应用中未考虑地埋管热负荷的动态变化,常采用最大延米热/冷负荷(即最不利情况下)的影响半径作为设计依据,使设计参数趋于保守,很难实现地源热泵系统的技术和经济优化,而考虑负荷变化的数值模拟方法耗时复杂,不便于工程应用。文章提出了一种在地埋管实际热冷负荷动态变化条件下,计算地埋管换热器影响半径的简单数学方法。该法首先推导了地埋管换热器在周期性热流边界条件下,井筒周围地层温度场的解析解,在此基础上将地面建筑物全年周期下的实际波动热冷负荷进行傅里叶级数近似展开,最后通过线性叠加每个周期函数对应的解析解,得到建筑物实际动态热冷负荷下的地层温度动态分布。提出的解析解实时耦合了地面建筑动态热冷负荷,计算结果接近实际应用,具有计算精度高、简单方便快捷的优点,便于在工程实际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