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长江中下游转换构造结现象经典、结构复杂、过程清晰,是中国东部中生代以来有时空联系的多种构造的集中展现。该构造结的主要内涵包括:1) 3大构造类型:大陆造山带(大别造山带)、陆缘剪切带(郯庐断裂带)和陆内热点(下扬子热点);2) 3大应力方式:华南和华北两大板块近SN向的挤压,太平洋板块作用下东亚陆缘剪切和中国东部伸展背景下的下扬子热点;3) 3大转换机制:特提斯与太平洋两大构造域的构造体制转换,中生代从SW-NE向到近S-N 向再到SE-NW 向的挤压方向转换,区域性的挤压应力作用向伸展应力作用的应力方式转换。可见,长江中下游转换构造结的结构、属性和演化过程完整记录了中生代以来变化有序的构造演化和丰富多样的构造属性,展示了区内复杂连续的动力学系统背景下的深部过程与浅表响应,揭示了全球性特殊的岩石圈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2.
论长江中下游成矿动力学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长江中下游是我国东中部著名的中生代金属成矿带,更是长江工业走廊的矿物供应基地,素称工业摇篮.从地质演化和成矿动力学角度,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在我国、甚至世界上具有鲜明的特色.首先,成矿大地构造背景和过程经历了由板缘到板内的环境,成矿作用发生在挤压向伸展的转换过程;其次,成岩成矿受基底构造和深部作用控制、与特有的基底有关;最...  相似文献   

3.
秦岭印支期成矿作用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卢欣祥 《矿床地质》2006,25(Z2):179-180
秦岭碰撞造山经历了长期板块构造的俯冲碰撞和板块边缘构造演化,于印支期最终完成,形成了统一的中国大陆,并由此转入陆内变形。Au、Mo多金属矿床同位素年龄资料表明印支期是秦岭的重要成矿期,其成矿作用明显受到构造演化控制,反映特定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和作用过程。秦岭印支期成矿作用不仅奠定了中国东部中生代成矿大爆发的基础,而且为研究碰撞期和碰撞期后构造体制快速转换的研究提供了新线索。重视秦岭以及中国印支期成矿作用的研究,对正确认识秦岭成矿带的区域成矿规律、造山带演化的深部动力学过程,建立符合中国和东亚实际的成矿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秦岭造山带的印支运动及印支期成矿作用   总被引:27,自引:1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秦岭碰撞造山经历了长期的板块构造的俯冲-碰撞的构造演化,于印支期最终完成对接拼合,形成了统一的中国大陆,并由此转入陆内变形。众多Au、Mo多金属矿床的同位素年龄资料表明,印支期是秦岭的重要成矿期,其成矿作用明显受到构造演化的控制,反映特定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和作用过程。秦岭印支期成矿作用不仅是中国东部中生代成矿作用的先导和开始,奠定了中国东部中生代成矿大爆发的基础,而且为碰撞期和碰撞期后构造体制快速转换的研究提供了依据。重视秦岭以及中国印支期成矿作用的研究,对正确认识秦岭成矿带的区域成矿规律、造山带演化的深部动力学过程,建立符合中国和东亚实际的印支期成矿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东北亚中生代火山岩研究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林强 《世界地质》1999,18(2):14-22
东北亚中生代火山岩包括大陆边缘北北东向线型火山岩带,以及大陆内部俄罗斯西伯利亚、蒙古、中国大兴安岭等面型火山岩带。它们是东北亚古亚洲洋构造域向太平洋构造域转换时期深部地幔地球化学过程以及东亚大陆与古太平洋板块相互作用的产物。对它们的研究涉及古生代古亚洲构造域闭合过程的深部地幔的动力学和地球化学演化历史,以及东亚大陆边缘由被动边缘向活动大陆边缘转换历史。古亚洲域大洋岩石圈向地幔深部潜入而引发的热地幔  相似文献   

6.
邓军  葛良胜  杨立强 《岩石学报》2013,29(4):1099-1114
构造动力体制是研究区域大地构造演化和成矿地质环境的基础,而造山带作为全球金属矿产资源集中产出的地带,同时保留了地球地质构造演化最为丰富的记录,因而是用来解剖不同构造动力体制及相关成矿环境和成矿作用的主要对象.板块构造源于大洋,描述和解释的是以水平运动为主导的板块构造导致的大陆边缘增生和大洋板块消失及与其相关的地质现象,其动力学体制称为大洋动力体制;大陆构造描述和解释的主要是大陆内部而不是边缘发生的以垂直运动(壳幔相互作用)为主导的的大陆物质增生和消失及其相关的地质现象,其动力学体制称为大陆动力体制;而洋陆转换则是水平和垂直运动相互耦合、共同作用的动力学体制,描述和解释的是洋陆转换及其相关的地质现象,可以将其称为转换动力体制.不同构造动力体制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同区转承和异区并存特点.每一种构造动力体制都可以激发造山作用,因此,地球上同时存在着不同类型的造山作用和造山带,可以归结为俯冲造山(带)、碰撞造山(带)、伸展造山(带)和陆内造山(带)等完整反映造山带演化过程的4种类型.复合造山概念科学地描述了全球不同造山带的复杂性.它具有三种涵义,一是不同时期相同或不同类型造山带在空间上的复合(叠置);二是同一造山带在不同地质历史阶段、不同构造动力体制下造山作用的时间复合(叠加);三是同时具有时空复合特征的复合造山带.对三江造山带时空结构的解析表明,它是具有时空复合特征的巨型复合造山带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福建早侏罗世火山作用的研究,对中生代大地构造演化提出了新的看法。研究认为华南地区的早中生代火山作用是印支运动后造山大陆裂解(伸展)形成的,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无关;中侏罗世是区域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性质发生重大变化的主要时期,由于古太平洋板块作用导致印支后造山裂解大陆的闭合,构造域转换发生在中侏罗世。中侏罗世太平洋板块往北西方向俯冲碰撞和持续挤压,早侏罗世的火山-沉积盆地逐渐开始闭合,开始从东西向特提斯构造域向北东向太平洋构造域的体制转换,在地球动力学体制上,由后造山阶段的伸展应力体制转换为挤压应力体制。  相似文献   

8.
哀牢山金矿带是我国最重要的喜马拉雅期造山型金矿带,形成于三江特提斯复合造山过程中。论文基于对哀牢山复合造山带区域构造背景、控矿构造系统演化、金成矿期次及其时代的系统研究,从金成矿年代序列、成矿过程构造控制及成矿作用动力学环境三个方面,探讨了复合造山过程中的金矿成矿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哀牢山金矿带发育三期金矿成矿-热事件:早期金成矿作用(61.55~63.09Ma)对应于逆冲推覆构造系统最为发育的时期,与剪切走滑断裂构造的形成同步,显示它们统一受控于印度-亚洲大陆碰撞早期的强烈汇聚挤压构造动力学体制;主期金成矿作用(33.76~36.10Ma)对应于区域挤压构造应力场的相对松弛阶段以及富碱斑岩和剪切走滑断裂构造系统最为发育的时期,受控于印度-亚洲大陆碰撞构造动力学转换体制,并可能受青藏高原物质东向逃逸和软流圈脉动隆起的联合制约,金矿大规模成矿作用与构造动力体制转换过程中的壳幔物质强烈交换与构造变形密切相关;晚期金成矿作用(26.40~30.80Ma)对应于岩石圈伸展作用的发生以及亏损地幔减压熔融产生的板内高钾岩浆岩的就位,受控于印度板块反向旋转拖曳与斜向俯冲回退的综合作用。  相似文献   

9.
长江中下游及其邻区中生代构造体制转换   总被引:16,自引:13,他引:3  
长江中下游及其邻区中生代以来经历了特提斯、古亚洲、太平洋三大构造体制复杂的转换过程,地壳活动频繁,不同期次、不同方向、不同性质的构造叠加强烈,并控制了区内的岩浆活动和热液成矿。(1)印支晚期特提斯构造体制作用,具有俯冲带性质的襄樊-广济断裂带和先后具有左旋平移转换断层性质的郯庐断裂带产生。(2)燕山早期特提斯构造体制向古亚洲构造体制和太平洋构造体制转换,其一,晚侏罗世古亚洲构造体制近南北向挤压,桐柏-大别造山带形成共轭剪切带。其二,晚侏罗世与早白垩世之交古太平洋板块活动,NE向展布的华南板内构造形成。(3)燕山晚期脉动式伸展构造产生大规模火山喷发和岩浆活动;晚白垩世-始新世长江中下游地区盆-岭构造形成。(4)喜马拉雅早期太平洋构造体制下近E-W向挤压作用,近S-N向展布的红色盆地发生反转,呈NE-SW向线状展布。  相似文献   

10.
中国大陆构造中的西秦岭-松潘大陆构造结   总被引:121,自引:10,他引:111  
位于中国大陆中部的西秦岭—松潘大陆构造结属于地壳尺度上的巨型构造。该巨型构造是在中国大陆完成其主体拼合过程中 ,在特提斯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太平洋和古亚洲及其后的环西伯利亚弧形构造三大构造动力学体系共同作用下 ,由构成中国大陆的主要造山带及地块交接汇聚而成 ,成为东西向的中国大陆中央造山系、近南北向的川滇—贺兰构造带和中新生代以来形成的青藏高原之间交接转换的关键构造域。在先期构造基础上 ,构造结形成具有东、西和北三个重要边界以及内部东北、东南、西南和南端等多个具体构造结点。其内部主干构造勉略—阿尼玛卿构造带又将其划作西秦岭和松潘地块南北两部分。西秦岭—松潘构造结主要形成于中国大陆印支主拼合期 ,并叠加印支期后陆内构造。构造结内组成与结构复杂 ,构造样式繁多 ,包含有丰富的大陆地质信息 ,实属研究中国大陆地质与大陆动力学不可多得的天然实验室  相似文献   

11.
以南秦岭及邻区为例, 从大陆岩石圈地幔尺度上探讨了早古生代以来4 种大陆动力学成矿系统及其14 种不同的成矿系列, 并指出了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主要成矿系列及今后的找矿方向。在早古生代大陆岩石圈地幔垂向构造扩展动力成矿系统中, 陆缘主动裂谷盆地中, 陆缘主动裂谷盆地中Ni-V-Mo-Au-U-Se等是主要成矿系列。晚古生代岩石圈地幔俯冲收缩导生大陆壳伸展形成的伸展动力学成矿系统中, 形成的4种成矿系列是具有重大经济价值的主要成矿系列。印支期陆陆碰撞造山期形成的含金剪切型金成矿系列及燕山期- 喜马拉雅期陆内造山期热泉型金矿成矿系列中, 常形成大型-超大型金矿矿集区。  相似文献   

12.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构造岩浆侵位的接触构造体系与成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在中国南部古大陆边缘构造带扬子边缘构造区探讨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构造岩浆侵位的不同接触构造体系与成矿.构造岩浆侵位有三步曲,一是地球深部构造岩浆的形成;二是构造岩浆侵位的动力作用;三是在表壳与围岩形成不同侵位接触构造样式的成矿场地.最后,作者例举大冶铁矿和铜陵铜矿两成矿区的构造岩浆主动侵位形成顶沉构造(rooffoundering)和超复侵位于围岩顶垂体(roof-pendent)之上,并形成不同深度的转折接触构造控矿体系.该侵入接触控矿体系应是在区内向不同深度“逐级开拓”找矿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13.
中上扬子地块周缘巨型成矿带是多旋回多阶段构造演化背景下成矿作用的产物。主要的成矿系统包括沉积-热水沉积成矿系统类、后生盆地流体成矿系统类、岩浆热液成矿系统类三大类。南华纪沉积-热水沉积锰成矿系统、震旦纪沉积-热水沉积铅锌成矿系统、震旦纪—寒武纪沉积-热水沉积银钒多金属成矿系统、二叠纪沉积-热水沉积锰成矿系统主要发育在古大陆边缘且形成于大地构造挤压向拉张的转换期,大型、超大型矿床定位受大陆边缘构造网络系统的制约,成矿的有利环境是拉张断裂控制的裂陷槽,同生断裂系统和深部含矿流体的持续补给是关键的控矿要素。印支—燕山早期后生盆地流体Pb-Zn成矿系统是本区主要的成矿系统且发育在盆山结合带,大型、超大型矿床定位主要受断裂、层位与岩性联合控制。燕山期岩浆热液型Pb-Zn多金属成矿系统受侵入接触构造体系控制,Pb-Zn矿体主要发育在外带;燕山期岩浆热液型Au多金属成矿系统主要发育在盆山结合带,大型、超大型矿床定位受断裂、褶皱构造和隐伏花岗岩的联合控制。本文初步构建了中上扬子地块周缘主要金属矿床成矿谱系。  相似文献   

14.
北祁连造山带两种构造基底岩块及成矿系统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北祁连造山带中存在“南方型”和“北方型”构造基底岩块。“南方型”构造基底岩块和柴达木古陆相似 ,“北方型”构造基底岩块则和华北古陆相似。两种不同的构造基底岩块随着祁连洋的消失而相遇于北祁连造山带 (缝合带 )中。在祁连洋的俯冲过程中 ,形成了不同的成矿系统 ,与“北方型”构造基底岩块有关的成矿系统为加里东期活动大陆边缘成矿系统———白银、清水沟铜及多金属成矿组合 ;与“南方型”构造基底岩块有关的成矿系统为中、新元古代活动大陆边缘弧后裂解成矿系统———镜铁山—柳沟峡铁成矿组合 ,加里东期活动大陆边缘与俯冲作用有关的成矿系统———岩浆热液钨成矿组合及铅锌成矿组合。两种构造基底岩块的确认 ,可为北祁连缝合带的成矿系统的建立及找矿工作 ,提供新的思路 ,也为北祁连造山带性质的认定 ,提供成矿作用信息方面的限制。  相似文献   

15.
青藏高原南部晚新生代板内造山与动力成矿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李德威 《地学前缘》2004,11(4):361-370
青藏高原晚新生代构造隆升是板块碰撞成因还是板内造山过程 ,关系到高原形成机制、演化过程以及岩石圈动力学与大陆动力学的关系等一系列重大科学问题。近年来在冈底斯发现多个以斑岩铜矿为主的大型和超大型矿床 ,其成矿时代为 2 0~ 12Ma ,与青藏高原构造隆升时代一致 ,也与笔者10年前以大陆动力学和成矿动力学为理论指导的预测结果吻合。青藏高原南部晚新生代大量的地质、地球物理、矿床等方面的证据根本不支持碰撞造山理论 ,如青藏高原内部伸展边缘逆冲、碰撞与隆升之间时差明显 ,壳内低速层和低阻层发育 ,造山与成盆关系密切 ,板内隆升环境下发生大规模构造变形、岩浆活动和动力成矿等。青藏高原南部晚新生代构造隆升作用是在新特提斯开合转换、碰撞造陆之后 ,在下地壳层流作用的驱动下 ,发生板内造山、地壳增厚、热隆伸展和改造成矿的构造成矿过程 ,大规模的板内金属成矿在 3~ 4Ma以来的均衡隆升、成山过程中进一步改造。  相似文献   

16.
额尔古纳造山带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额尔古纳造山带属加里东期造山带。因该造山带发育了一系列燕山期铜多金属矿床,并且它位于着名的得尔布干深断裂带的西北侧,故也称为得尔布干成矿带。额尔古纳造山带属西伯利亚板块东南缘加里东期陆缘增生带。形成之后又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的改造,特别是燕山期沿得尔布干等北东向深断裂发生了大陆裂谷作用和强烈构造岩浆活动,使之最终形成了一系列不同类型的铜钼矿床和银多金属矿床。这些矿床在空间上构成“三层楼”结构。本文阐明了额尔古纳造山带成矿作用的重要地质因素,表明成矿作用是多期复杂地质构造作用的综合结果。  相似文献   

17.
中国区域成矿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翟裕生  邓军  彭润民 《矿床地质》1999,18(4):323-332
本文以区域大地构造演化和区域岩石圈组成为基础,将中国大陆划分为6个成矿域:天山-兴蒙成矿域,塔里木-华北成矿域。秦-祁-昆成矿域,扬子成矿域,华南成矿域,喜马拉雅-三江成矿域,并描述了它们的基本下,按照不同地质时代,简述了中国大地构造演化与主要矿床过程,并从中国近处大地构造背景和地质成矿演化历史出发,探讨了中国区域成矿特色,初步提出8点;(1)大陆边缘成矿显著;(2)发育叠加复合成矿作用;(3)壳  相似文献   

18.
通过综合研究,提出鄂皖赣相邻的地区处于华南洋构造域扬子反S型构造体系东部,燕山期时与滨太平洋构造域新华夏构造体系郯庐断裂带集群复合,形成一个由巨量金属矿质堆积的巨型内生金属矿集区。钨、铜、金、银、钽、铀、铁多金属在国内均占有重要地位,拟称之为鄂皖赣巨型矿集区。研究论证了晋宁期华南洋的位置及其陆缘弧盆系统。进一步论述了该区中新元古代以来自晋宁期华南洋、扬子-加里东期华南裂谷系到华力西-印支期陆表海的地质发展演化、构造格局及成矿作用。重点讨论了燕山期陆内活化造山与岩浆成矿大爆发的构造活动方式以及构造复合控岩控矿特征。初步构建了鄂皖赣燕山期巨型矿集区的框架及其成矿带、成矿亚带、主要矿集区、重要矿田的空间展布。在此基础上研究指出,晋宁期华南洋及其陆缘弧盆的地质背景是有利的成矿之基;欧亚板块与古太平洋板块强烈的相互作用引发的燕山期陆内活化造山,导致多源成矿岩浆与成矿流体大爆发是大规模成矿之源;两大构造域、两大构造体系复合是形成巨型矿集区之因。  相似文献   

19.
Issues on China Regional Metallogeny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In recent years,the study of regional metallogeny,anim portant field in the study of ore deposit geology,has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from worldwide geologists.Its purposeis to illustrate regularities of m ineraliz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ore deposits and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regional explo-ration and appraisementof potential minerals.This paper pro-poses several tentative opinions pertaining to regional metal-logeny of China.The discussion in this paper may improve ourunderstand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