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5 毫秒
1.
第 一期加强矿区化探研究………………………………(1)两度体磁异常的规格化问题……………………(5)t维1(异?tr化向同一水平的三种方法—……·( 2)钻孔电磁波法模型研究结果……………………(24)水系沉积物和土壤中硫化物相选择性溶解的研儿…………………………………………(”2)山区重力工作中的斜尺视距测量法……………(35)重力仪分项零点改正方法的补充………………(40)JJ—2型积分式激发电位仪—…………·,………··(42)原子吸收光谱分析………………………………(46)区域重力测量与金属矿重力测量有何异同?··’·’·’“”’…  相似文献   

2.
陈晓吾 《黄金地质》2003,9(1):66-70
为了提高轻型山地工程点位测量精度,解决矿区控制点少,视距超限,精度过低的问题,以竖基尺法代替传统的普通视距法测距。该方法是以视距尺的定长作基线,利用经纬仪测定基线两端点的竖直角,求出立尺点至测站点间的距离,在不同距离内用普通视距法、竖基尺法及DM504测距仪测中法进行距离测量,将DM504测距仪所测的距离作为真值。试验时采用3和4m的花杆同时进行。在同精度观测条件下,竖基尺法的精度比普通视距法高,当基尺定长为4m时,测距精度可达1/300以上,距离增大到400m时,相对误差仍能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3.
距离测量是一项比较复杂的测量工作.为了减少其复杂性,一般多是增加角度工作量以及采用视距测量、视差(横尺)距离测量等方法.我们在工作中采用过纵尺距离测量,兹加以介绍,以供有关同志参考.纵尺距离测量,就是利用一个固定的纵尺观测纵尺上下端的垂直角,借解析法来求出水平距离(如图).  相似文献   

4.
在重力测量中,用经纬仪敷设重力测网,再用水准测量测定每个重力测点的高程,由于速度慢、效率低,常常直接影响大面积重力普查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5.
多环法计算重力垂向二次导数程序一例王光杰(长春地质学院)多环平均值加权法是计算重力垂向二次导数常用的有效算法。在多年工作实践中,我们逐步优化了该方法的计算程序。该程序有三个特点:边界不损失,考虑了空区,短小易读。为了边缘不损失,计算平均值时,在边缘采...  相似文献   

6.
前言重力法用于铁矿勘探对有磁性的和无磁性的矿体都能进行定量研究;可以作为找无磁性矿体的一种手段;还可以用来寻找和研究有利于生成铁矿的地质构造.它主要是和其它地球物理方法一起配合地质工作综合使用.重力法曾用来找富铁矿,对寻找和研究含铁燧岩型铁矿也非常有用.在重力法中是测量垂向重力加速度的微  相似文献   

7.
关于重力勘查的高度改正应采用何种高程系统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力勘查的观测值必须进行正常场与高度改正,为此要测量重力测点的平面位置与高程,尤其对高程测量精度要求甚严。以前测地工作使用经纬仪、水准仪和测距仪等,高程系统按“规范”(1)采用大地水准面的“正高系统”.近来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开始应用于重力勘查中,GPS测量的高程为WGS-84的“大地高系统”,这样需要把“大地高”换算到“正高”.这样做即要花费许多工作量,又会增加换算中产生的误差。本文通过对地球正常重力场理论公式的分析,认为可以采用GPS测量的大地高进行重力高度改正。  相似文献   

8.
以吉林省长春市净月潭附近的废弃采石场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基于数字摄影测量的边坡结构面信息采集的控制测量研究。控制测量分级布设:首级平面控制采用一级导线测量,高程控制采用全站仪对向三角高程法和全站仪垂距测量法,通过对比两种方法的观测结果,发现在一些地形起伏较大的地区,全站仪垂距测量法可以满足高程控制测量的精度,而且方便快捷,同时探讨了GPS-RTK控制测量在数字摄影测量中的应用;次级坡面控制采用空间极坐标测量法。通过控制测量,可以为边坡结构面信息的摄影测量获取提供准确、可靠的基准。  相似文献   

9.
张龙  张凯  周琴  李国民  刘宝林 《探矿工程》2019,46(11):43-49
机械式自动垂钻工具具有耐温性高、成本低、适用范围广等优点,是一种适用于深井和超深井控制井斜、提高垂直精度的重要技术手段。但由于其纠斜、防斜是靠重力及机械结构来实现的,在粘滑振动的工况下工作精度会受到巨大的影响。因此,本文从粘滑振动的产生机理出发,总结出其具体影响因素,并对现有国内外抑制粘滑振动的手段进行对比分析,寻求适用于机械式自动垂直钻具的可行粘滑振动抑制方法,为工具防斜纠斜能力的进一步提升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0.
铝土矿是山西省的优势矿种之一,保有资源储量居全国之首。然而浅部的铝土矿勘查殆尽,后备可开采资源不足,需要加大对中深部隐伏铝土矿的勘查。本次工作在山西省霍西云义地区,利用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CSAMT法)以及高精度重力测量法,结合钻孔数据,基本查明了研究区的构造断裂情况,初步绘制了奥陶系灰岩侵蚀面并推测出了铝土矿含矿段的赋存范围。这表明本次工作对古喀斯特地貌发育地区减少无效工程的数量和控制边界颇有成效,对今后山西省中深部的煤下铝土矿勘查工作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岩溶塌陷研究目前主要关注100 m以浅的浅部岩溶,埋深大于100 m的深层隐伏岩溶塌陷的研究较少,也未形成成熟的调查方法和标准。深埋岩溶区存在岩溶塌陷的风险,以往资料表明,断裂构造、覆盖层结构等对深埋岩溶塌陷具有重要控制作用。要评价深层隐伏岩溶塌陷的危险性,查明各主控因子的发育特征是前提条件。文章以北京平原区东部深层隐伏岩溶塌陷为例,分析对比了重力测量、电阻率测深、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CSAMT)、高密度电法及微动测量等5种方法在调查断裂构造、碳酸盐岩地层顶板破碎程度、覆盖层厚度以及覆盖层底部土层结构等4个主控因子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在平原区调查深层隐伏岩溶塌陷主控因子,断裂构造特征建议选择重力测量法和CSAMT;碳酸盐岩地层顶板破碎程度以电阻率测深和CSAMT为好;适用于覆盖层厚度探测的方法为CSAMT、微动测量法和电阻率测深法;覆盖层底部土层结构的探测可优先选择微动测量法和电阻率测深法。  相似文献   

12.
地质力学模型实验作为一种便捷高效、成本低廉的研究方法,不仅可以将工程的破坏过程直观地呈现出来,而且可以作为了解工程整体力学特征、破坏模式和稳定情况的重要研究手段,在各类岩土工程问题的研究中有着广泛应用。由于地质力学模型材料的变形模量较低,同等应力条件下应变极其敏感,因此模型实验中变形测量显得至关重要。为了提升地质力学模型实验中变形量测的便捷性和准确性,对目前地质力学模型中对变形测量的主要方法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表明:目前对于模型变形量测的方法主要分为电测式测量方法、光学测量方法和机械式测量方法,其中电测式测量方法主要包括电阻式应变片法和位移计法,光学测量方法主要包括光纤类传感器法、数字图像相关法、光弹性贴片法和云纹干涉法,机械式测量方法主要包括百分表测量法和经纬仪观测法。通过对各种方法工作原理、主要应用案例及优缺点的阐述对比,得出不同方法的主要区别是测量范围和适用范围的差异,其中百分表测量法适用于测量小区域变形;测量内部变形可选择电阻式应变片法及光纤类传感器法;较大区域的变形可选择位移计法及光纤类传感器法;指定点位移可选择经纬仪观测法;全场观测可选择数字图像相关法、云纹干涉法以及光弹性贴片法。该成果可为相关地质力学模型实验的变形测量提供实验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地质部物探研究所,陕西省地质局综合研究队承担的“区域重力资料整理,处理成图自动化”研究是地质部重点科研项目,自七八年下达至八一年先后列为科技计划。本项目主要是配合目前各省相继开展的1∶20万区域重力测量工作,以提高其各个环节的精度和效率而设计的。方法技术的研究包括利用航照技术解决不规则测网重力测量中的测地工作(主要由陕西省综合研究队承担)和建立“区域重力资料整理、处理、成图自动化系统”—简称RG—81系统(主要由物探研究所研制)。  相似文献   

14.
西非被动大陆边缘重力滑脱构造发育演化及成因机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西非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在晚侏罗世伴随大西洋的裂开而形成,陆内裂陷构造旋回(晚侏罗世-早白垩世阿普特期(Aptian))主要发育陆内裂陷构造;过渡期构造旋回(阿普特期)沉积了一套潟湖相塑性层(盐岩);被动大陆边缘构造旋回(早白垩世阿尔布期(Albian)至今)共发育了两期重力滑脱构造,早白垩世阿尔布期-渐新世发育一期(早期)重力滑脱构造,中新世至今发育了另一期(晚期)重力滑脱构造。西非被动大陆边缘同一期重力滑脱构造具有从早到晚由陆向海的前展式发育规律,且多期重力滑脱构造具有从早到晚由陆向海迁移的进积叠加规律。西非被动大陆边缘重力滑脱构造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是大地构造背景、地层掀斜、滑脱面形态,其中大地构造背景控制重力滑脱构造体系类型,地层掀斜是引起地质体重力滑脱和变形的根本、控制构造变形的强度,滑脱面形态控制着重力滑脱构造类型和发育位置;次要控制因素是差异重力负载和塑性滑脱层等。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宽缓型凹面斜坡和窄陡型斜坡滑脱面下的西非被动大陆边缘重力滑脱构造成因发育模式。  相似文献   

15.
为了准确划分内蒙古某地区的地质体边界和断裂位置,采用解析信号振幅和斜导数法对化极后的高精度磁法数据进行了处理,并将其综合解释结果与利用垂向一阶导数与总水平梯度法的综合解释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解析信号振幅和斜导数法综合解释了7条断层和2条岩体分界线,解释结果与实际地质资料吻合较好,而通过垂向一阶导数与总水平梯度法综合解释了6条边界线,与实际资料具有一定误差。说明解析信号振幅和斜导数在识别一些地质体边界和确定某些断裂位置时,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本文叙述了在河南省黄庄磁异常解释中所使用的电算处理方法(解析延拓、垂向一阶、二阶导数、磁场三分量、磁源重力异常、以及最优化选择法等)。并介绍了这些方法在确定地质体埋深、圈定其边界,以及分辨磁异常等方面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7.
沉积重力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力在地质作用中,特别是在引起地壳变形上的重要性,早在十九世纪末就已引起地质学家们的注意(K.A.Kühn,1863;C.F.Naumann,1850)。特别是雷伊尔(E.Reyer,1888)提出的重力构造概念,后来被许多地质学家应用于阿尔卑斯推覆体的研究中。廿世纪以来重力构造的研究又有了很大的进展,如哈尔曼(H.Haarmann1930)的脉动说和范别麦林(Van.Bemmelen 1931)的波动说。他们认为由于地壳的垂向运动继而由于重力作用而引起了重力构造。近年来我国地质学家们也颇为重视(马杏垣等,1963,1975,1982)。  相似文献   

18.
依据理论模型实验的方法,讨论了利用重力资料圈定地质构造边界方法的应用效果,分析了重力场垂向二阶导数、水平总梯度模极值、重力等值线梯度带、重力垂向一阶导数等方法在圈定地质构造边界方面的优缺点,为区域重力资料地质解释提供较为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基于离散余弦变换(DCT)的重力异常垂询二阶导数的计算方法是笔者提出的新方法。以无限长水平圆柱体为例研究了DCT法的计算规律:模型实验证实,该法计算的无限长水平圆柱体重力异常垂向二阶导数的精度与采样闻隔、剩余密度及圆柱体半径大小无关。与圆柱体轴心埋藏深度成正比。通过分析给出了基于DCT的合适的线性滤波方式,滤波后的重力异常垂向二阶导数与理论二阶导数拟合效果好,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20.
在地质钻探过程中,常会出现钻孔轴线偏离勘探线剖面和勘探线剖面不垂直于地质界面(地层、矿层、断层面等)走向的情况.因此,在编制勘探线地质剖面图的过程中,必须进行孔斜校正.目前常用的孔斜校正法有:1)垂直投影法;2)界面走向投影法;3)界面视倾角投影法;4)垂迹投影法;5)界面交线投影法等.这些方法均有各自的使用条件和要求.选用投影法的基本原则是:1)尽可能如实地反映地质界面在剖面上的形态、产状和位置;2)尽可能减少对钻孔轴线形态的歪曲.在这些方法的具体应用中,常采用作图法、计算法、表算法或图算法.过去除对垂直投影法的简化问题作过较多的研究外,对其余方法则研究较少.有的即使将作图法、计算法简化成了表算法或图算法,但仍欠简便,且有时容易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