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ICP-MS)、冷蒸汽原子吸收光谱(CV-AAS)、显微镜光度计和煤化学等方法,对江苏徐州大屯矿区张双楼12-1号钻孔腐泥煤(太原组17号煤层)和龙固煤矿腐植煤(太原组21号煤层)的煤岩煤质和微量元素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徐州大屯矿区腐泥煤中藻类体含量很高,是典型的藻煤,其挥发份产率和氢含量是腐植煤的1.5倍;腐泥煤的Sr/Ba为1.43,腐植煤为0.48,揭示该腐泥煤是在比较开阔的海水中形成的;腐泥煤和腐植煤中的不相容元素在原始地幔标准化曲线上具有一致的Pb显著富集、Ti显著亏损的分布特征,其稀土元素丰度球粒陨石标准化曲线形态相似,均显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的特征;腐泥煤中Ce和Eu元素未发生价态变化,腐植煤中Eu显示负异常。  相似文献   

2.
腐泥煤和腐植煤生物标志物色谱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代表低、中、高三个煤化阶段的三对共生样品的可溶组分的色谱质谱(GC/MS)联机分析的结果看,饱和烃和芳烃的组成,在腐泥煤和腐植煤两个变质系列中始终存在明显差异。比如腐泥煤的碳数分布较宽,OEP值始终都低于共生腐植煤;所含的芳烃种类少,数量也少,有些大大低于共生的腐植煤有些腐植煤中的标志物在腐泥煤中找不到。  相似文献   

3.
腐泥煤变质系列的煤岩煤质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1993年在淄博煤田发现的与腐植煤共生的腐泥煤变质系列为基础,对腐泥煤和腐植煤两个变质系列进行了煤岩,煤质等诸方面的对比研究,获得如下认识,这两个系列不仅在低变质阶段差异显著,由于物源的不同,在中、高变质阶段仍在诸多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腐泥煤变质系列的红外光谱和X衍射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淄博、滕县两煤田不同煤级与腐植煤共生的腐泥煤系列进行了对比研究。红外光谱特征为:反映芳环-C=C-键伸缩和弯曲振动的1600cm-1峰的吸收值都小于共生腐植煤;反映芳烃CH基团面外弯曲振动的880cm-1峰只在腐植煤中出现,而810cm-1峰的吸收值全部高于腐植煤;两次出现了在腐植煤中从未出现过的810cm-1>750cm-1的情况;芳烃结构指数>08,而腐植煤则全部<08。X线衍射结果:LC都随煤化作用的进行逐渐增大,在Cdaf为92%±达峰值,然后又逐渐变小;两个系列相比,全都是腐泥煤较大;La都随煤化作用的进行逐渐增大,大部分腐植煤比腐泥煤的大;d(002)都随煤化作用的进行逐渐变小,两个系列相比都是腐泥煤的较小。  相似文献   

5.
中国腐泥煤的岩石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通过对中国12个煤田腐泥煤及共生有机岩的岩石学特征的研究,揭示了其与腐殖煤的差别。根据我国腐泥煤的显微组成特点,笔者划分出了7种显微岩石类型,它们代表了特殊的形成环境与生源输入。这些类型在地质分布上具有相当大的稳定性,亦可用作腐泥煤的宏观描述。  相似文献   

6.
淄博煤田发现一个腐泥煤变质系列不少煤地质学者想了解腐泥煤变质系列与腐植煤变质系列的区别,但是难以找到一套完整的不同煤化程度的腐泥煤,致使有的学者把分散于世界各地的不同地质条件下不同变质程度的腐泥煤集中起来对比研究,或者是以低煤化腐泥煤的热模拟产物代替...  相似文献   

7.
腐泥煤的煤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腐泥煤的煤化作用特征目前了解甚少.对我国产出的不同时代、不同煤化程度腐泥煤,结合热模拟试验,并通过与腐殖煤的对比,较系统地研究了在煤化作用过程中,腐泥煤的宏观和微观岩石学特征、元素组成和化学结构的演变规律。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腐泥煤的煤化作用机理,研究了其煤化程度指标,提出了其煤级划分方案。   相似文献   

8.
在石油、天然气、页岩气和煤层气资源勘探开发方面,镜质体反射率指标被公认是唯一可对比的烃源岩有机质成熟度评价指标。为准确测定窑街矿区海石湾井田油A层腐泥煤的有机质成熟度,采集井田钻孔煤岩样品,开展显微镜下显微成分反射光、荧光光学特征观测。测试发现,油A层腐泥煤中存在2种不同特征镜质组,一种为发荧光的镜质组,反射色低、反射率测值低;另一种为不发荧光镜质体,反射色高、反射率测值相对偏高。油A层沉积环境分层明显,上部为腐泥煤,显微成分以藻类体为主,含有大量的黄铁矿,反映深部沼泽强还原环境;下部显微成分以腐泥基质、基质镜质体、角质体为主,相较于上部,藻类体及黄铁矿含量明显降低,反映出其沉积物源发生变化,藻类等低等生物输入比例降低,高等植物物源比例增高,反映为相对较弱的还原环境。根据井田地层沉积环境、油A层腐泥煤显微组成及其与下部煤二层腐植煤的镜质组成熟度对比分析,认为油A层腐泥煤中不发荧光镜质体的反射率能够反映其真实的成熟度,与下部煤二层处于同一变质阶段。研究认识为开展腐泥煤有机质成熟度分析提供了新的方法、思路,当煤岩层中高等植物含量较少,或者与其相邻地层成熟度差异较大时,建议将局部测试结果与整个煤系各煤/岩层进行比对,同时结合其镜质体荧光特征和沉积环境综合判断分析。   相似文献   

9.
利用超薄切片透射电镜分析技术,在华北东部太原组和山西组、吐─哈盆地侏罗系腐植煤中检出了超细纹层。超细纹层在腐植煤中呈分散状、间隔状和密集状,前二者主要存在于无结构镜质体中,后者则存在于沥青质体或层状藻类体条带中。超细纹层来源于微藻类细胞的抗分解外壁,是藻类在超微层次的重要表现形式。腐植煤形成过程中藻类的贡献较藻类体数量所反映的要高。  相似文献   

10.
腐泥煤变质系列热解色谱和氯仿沥青“A”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滕县、淄博两煤田与腐殖煤共生的不同煤级的腐泥煤进行了热解和氯仿沥青“A”的族组份分析,获得如下认识:热解的结果,Tmax、S1、S3、Ip全部高于共生腐殖煤,It全部低于共生腐殖煤,S2和Cp在低煤化阶段高于腐殖煤,而中,高煤化阶段则低于腐殖煤;氯仿沥青“A”都随煤级的增高而减少,腐泥煤全部高于腐殖煤,腐泥煤从低煤级到高煤级其族组份的排序从饱和烃>非烃>芳烃>沥青质变化到非烃>芳烃>沥青质>饱和烃;而腐殖煤族组份的排序则从沥青质>芳烃>非烃>饱和烃>沥青质。  相似文献   

11.
赵师庆 《地球化学》1985,(4):363-370
腐植煤不同的还原性质,不仅在我国华北聚煤区晚古生代含煤建造的煤层中有明显表现,而且在我国各聚煤区、各成煤时代不同含煤建造的煤层中也均有不同程度的显示。  相似文献   

12.
用IR-1600系列傅利叶变换红外线分光光度计对腐植煤系列的褐煤、长焰煤、气煤、工、焦煤、瘦煤、贫煤和无烟煤煤样的镜质作了测定,共红外光谱特征反映了它们在变质程度上的区别。得出的镜质体芳核C=C键红外吸收波数随煤级变化曲线,反映腐植煤的芳核C=C键红外吸收波 随煤化程度增加而降低或向低波娄迁移的规律。有理由相信、腐植煤的煤化程度或牌号煤也可以用红我光谱方法精确确定。  相似文献   

13.
运用煤岩学和地球化学方法, 对中国山西浑源等4个典型的菌藻类煤进行了综合研究, 结果表明, 菌藻类煤在物理、化学组成和特性上与腐植煤有明显的区别; 其形成环境主要受 p H、Eh值和有机质含量的制约, 其中皮拉藻和轮奇藻具有含量高、生存时间长的特征; 并在此基础上对菌藻类煤作了成因分类。   相似文献   

14.
腐泥煤变质系列的核磁共振谱和顺磁共振谱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核磁共振和顺磁共振谱对等变质系列的腐泥煤和腐殖煤进行了对比研究,两种谱图清楚地表现出两个变质系列各煤阶的峰形和峰值都有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15.
腐泥型煤二次生烃热解模拟的荧光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4块腐泥型煤原样及热解模拟残渣样的荧光特征的研究,对腐泥煤二次生烃特征加以探讨,得出主要结论为:(1)当开始二次生烃时,将出现蓝移现象,蓝移现象标志着二次生烃的开始;(2)蓝移现象发生的起始位置(镜质组反射率为标志)及蓝移现象的强度与样品的原始成熟度有密切关系,伴随着原始成熟度的提高,蓝移现象发生的成熟度位置将逐渐后移,其与初始成熟度的差值将先增大后减小,增大与减小的转折点推测位于1.4 6%~1.80%之间。   相似文献   

16.
解光新  李小彦  庄军 《煤田地质与勘探》2001,29(6):8-11,T001,T002,T003,T004
通过对我国不同时代,不同产地煤层中菌藻生物化石的种类和丰度研究,观察到煤层中的菌藻类生物具形态各异,属种繁多,数量丰富的特征。经热模拟实验证明:菌藻类煤的成烃能力比同煤级的腐植煤高,(甲烷高1-2倍,液态烃高4-5倍),尤其对深水区形成的腐泥煤,是石油的主要母质。因此,今后在寻找煤层气或煤成油的有利区块时,应深入的研究成煤环境和成煤物质。  相似文献   

17.
浙西康山可燃有机岩矿脉的实质与成因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对浙江西部康山可燃有机岩矿脉的镜下观察与煤,石油沥青的热模拟产物的对比,稳定碳同位素,生物标志物,微量元素的分析对比,以及大量陆源碎屑物和自生矿的的存在,确定这种可燃有机岩矿脉的实质是腐泥质盆煤-无烟煤,而非石油衍生物,不属于经过运移的石油沥青;综合区域地质条件,矿脉产状和分析数据对比,再次确认其来源为下寒武统荷塘组腐泥煤。  相似文献   

18.
460铀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机理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振强 《辽宁地质》2001,18(1):28-33
460铀矿床是我国华北地台北缘一个有代表性的火山岩型铀矿床,该矿床研究对我国北方火山岩型铀矿找矿具有理论指导意义。本文从岩石化学、微量元素、铀钍演化、共生与伴生元素、稳定同位素、成矿温度及成矿年龄等方面研究了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并探讨矿床的成矿机理,建立矿床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9.
陈宝泉 《福建地质》2005,24(4):221-228
通过闽北前寒武纪变质岩地层岩石共生组台特点以及各层组岩石多元素定量分析结果的研究,阐述了闽北前寒武纪变质岩地层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和金、银、锡、钽等成矿元素丰度特征。统计表明,微量元素、成矿元素局部明显偏高或偏低,与混合岩化作用或后期热液叠加改造有关。  相似文献   

20.
头寨滑坡玄武岩腐岩的岩石化学和矿物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化学全分析、薄片鉴定及扫描电镜等测试、观察手段,分析了头寨滑坡发生的岩体玄武岩及其腐岩玄武岩腐岩的岩石化学和矿物学特征。化学全分析结果表明新鲜玄武岩与核心石在除Fe外,其它组分无明显的改变;核心石在转变为腐岩过程中Si、Ca、Na、Mg等元素逐渐流失,Fe、Al等逐渐富集,同时烧失量LOI和化学蚀变指数CIA显著增加,硅铝比逐渐减少。薄片鉴定表明主要矿物化学风化作用顺序为玻璃质、辉石、斜长石,与造岩矿物风化稳定性序列一致,腐岩中主要的次生矿物为蒙皂石及绿泥石。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到风化前锋形态曲折,风化前锋附近矿物呈现物理裂痕,沿着解理面更易出现,风化前锋两侧的岩石矿物形态差异显著。岩体的化学-物理耦合风化作用不仅表现在宏观尺度上,而且在细观-微观的尺度上更为明显。铁元素的价态变化存在于玄武岩腐岩形成的整个过程之中并导致岩石体积增大,从而产生物理裂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