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腐泥煤变质系列的红外光谱和X衍射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淄博、滕县两煤田不同煤级与腐植煤共生的腐泥煤系列进行了对比研究。红外光谱特征为:反映芳环-C=C-键伸缩和弯曲振动的1600cm-1峰的吸收值都小于共生腐植煤;反映芳烃CH基团面外弯曲振动的880cm-1峰只在腐植煤中出现,而810cm-1峰的吸收值全部高于腐植煤;两次出现了在腐植煤中从未出现过的810cm-1>750cm-1的情况;芳烃结构指数>08,而腐植煤则全部<08。X线衍射结果:LC都随煤化作用的进行逐渐增大,在Cdaf为92%±达峰值,然后又逐渐变小;两个系列相比,全都是腐泥煤较大;La都随煤化作用的进行逐渐增大,大部分腐植煤比腐泥煤的大;d(002)都随煤化作用的进行逐渐变小,两个系列相比都是腐泥煤的较小。  相似文献   

2.
南华北区两类不同还原型镜质组化学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博里叶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分析方法,探讨了南华北区两类不同还原型镜质组化学结构物差异和随煤阶的变化。较强 原型镜质组明显比同煤阶较弱还原型镜质组含有较多的脂类结构,较少的芳环结构。随煤阶的增高,镜质组结构向芳环晶化程度增强的方向演变,芳香度、面网间距、晶核高度和宽度及芳环层数等结构参数均呈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3.
刘大锰  杨起 《地球科学》1998,23(1):79-84
采用显微傅利叶红外光谱(micro-FTIR)技术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不同煤级中基质镜质体,丝质体,藻类体,角质体,孢子体及树脂体的化学组成与结构演化特点,研究结果表明,随煤级增加,煤显微组分中脂族结构成分先后后减,含氧官能团减少,芳烃富集且芳环缩合度增加;在相同的热演化程度下,丝质体基质镜质体和类脂组含更多的芳香结构成分和较少的脂族结构成分,及具更高的芳香缩合度,而基质镜质体又较类脂组含更多C=C  相似文献   

4.
样品采自伊敏褐煤盆地中一个因次火山活动形成的烟煤区,包含了从褐煤到瘦煤的变质系列。红外光谱分析表明,煤的含氧基团在褐煤阶段已开始消失,烷基和芳环同步增加,在R^O=1.10%时达最大值。顺磁共振自由其浓度和X-衍射参数La/Lc介于区域变质和岩浆接触热变质煤之间,芳核外官能团的热演化超前于芳核骨架及R^o的演化。  相似文献   

5.
鄂尔多斯盆地煤显微组分的micro-FTIR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显微傅利叶红外光谱(micro-FTIR)技术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不同煤级煤中基质镜质体、丝质体、藻类体、角质体、孢子体及树脂体的化学组成与结构演化特点.研究结果表明,随煤级增加,煤显微组分中脂族结构成分先增后减,含氧官能团减少,芳烃富集且芳环缩合度增加;在相同的热演化程度下,丝质体较基质镜质体和类脂组含更多的芳香结构成分和较少的脂族结构成分,及具更高的芳香缩合度,而基质镜质体又较类脂组含更多CC/CH,且基质镜质体中含较多的ArOAr,COC等交链结构.反射式micro-FTIR具制样简单、快速准确等优点,且能进行单组分分析,无须分离样品,具透射式micro-FTIR和粉末红外光谱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是煤及源岩显微组分微区化学分析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6.
煤红外光谱的精细解析及其煤化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技术,采用计算机曲线拟合方法对红外光谱进行分峰处理,通过对自然演化系列和人工模拟实验系列样品的研究,定量分析了不同煤化程度煤的红外光谱特征。研究表明,煤的红外光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定量表征煤化作用程度。含氧基团和烷基侧链随煤化程度的增高以不同的速度发生脱落,且脱落的速度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羧基的减少主要发生在Rmax为0.5%之前,但可以持续到肥煤阶段;脂肪基团的脱落主要发生在沥青化作用阶段内,并导致生成大量的烃类,沥青化作用之前发生的脂肪基团的脱落是煤的未熟和低熟油形成的主要原因;在沥青化阶段之后的高演化阶段,煤中的烷基侧链已经脱落殆尽,芳环缩合程度明显提高。红外光谱的分峰技术和定量,为精细解析煤的结构特征和煤化作用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利用超薄切片透射电镜分析技术,在华北东部太原组和山西组、吐─哈盆地侏罗系腐植煤中检出了超细纹层。超细纹层在腐植煤中呈分散状、间隔状和密集状,前二者主要存在于无结构镜质体中,后者则存在于沥青质体或层状藻类体条带中。超细纹层来源于微藻类细胞的抗分解外壁,是藻类在超微层次的重要表现形式。腐植煤形成过程中藻类的贡献较藻类体数量所反映的要高。  相似文献   

8.
样品采自伊敏褐煤盆地中一个因次火山活动形成的烟煤区,包含了从褐煤到瘦煤的变质系列。红外光谱分析表明,煤的含氧基团在褐煤阶段已开始消失,烷基和芳环同步增加,在R°=1.10%时达最大值。顺磁共振自由基浓度和X-衍射参数La/Lc介于区域变质煤和岩浆接触热变质煤之间,芳核外官能团的热演化超前于芳核骨架及R°的演化。   相似文献   

9.
泥炭藓煤热模拟系列二阶导数红外光谱研究彭文世,陈德玉(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510640)关键词泥炭藓煤,热模拟,二阶导数红外光谱许多科学家曾用红外光谱技术研究过煤和干酪根的热演化问题:详细讨论了不同变质程度的煤和沥青的红外光谱[1];利...  相似文献   

10.
为正确区分腐泥煤与腐植煤的地球化学特征,对山东淄博煤田10个地质勘探钻孔中共生的腐温煤与腐植煤样品的水分、硫含量、发热量、灰产率及灰成分、微量元素等进行了分析测试和对比研究,研究表明与共生的腐植煤相比,大部分腐泥煤具有低硫、高灰、高密度、富含微量元素等特点。二者在地球化学特征上的明显差异是因为其成煤物质基础不同。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给出了30个菱镁矿-菱铁矿的化学成分和红外吸收频率。实验资料表明,随着矿物中Fe含量的增加,相应红外带的频率有规律地向低频方向移动,二者间有着密切的相关关系。对于ν2-Fe/(Mg Fe)的相关性,用最小二乘法得到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为:Y=880.7-0.1450X 相关系数 r=0.9690。  相似文献   

12.
人工热压处理有助于天然柯巴树脂聚化,使其萜烯类侧链上的共轭双键断键,可转变为具一定商业意义的绿色、黄绿色、深橙黄色及黑色柯巴树脂。采用SEM,FTIR,^13C NMR等分析测试方法对热压处理前、后柯巴树脂样品的微结构、红外吸收光谱、^13C NMR共振谱进行了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热压处理可导致柯巴树脂样品中的初级胶粒相互聚合,形成尺度约为180~210 nm的次级异形微球胶粒,微球胶粒聚合体呈无序分布,彼此间形成良好的界面结合;位于3 077(νC-H),1 643(νC=C),889 cm^-1(νC-H)处的红外吸收谱带以及δ=15.8×10-6,82.0×10-6,108.0×10^-6,215.1×10^-6化学位移^13C NMR共振谱峰逐渐消失,由此派生的δ=135×10^-6~13^7×10-6和δ=33.9×10^-6化学位移13C NMR共振谱峰则具重要的鉴定意义。  相似文献   

13.
A series of seven Permian Australian bituminous coals of varying rank, were examined by quantitative infrared spectroscopy, using absorption coefficients K(cmmg?1) and elemental analysis in the form of bond equivalence data. Both analytical techniques were found to be complementary in their average structural predictions. The coals were chemically fractionated into Total Solvent Extractables (T.S.E.), Solvent Extractable Humic Acids (S.E.H.A.) and insoluble Kerogens. Molecular condensation was found to decrease for the T.S.E. fractions, and increase as expected, for the insoluble kerogen fractions, as a function of increasing coal rank. The effect of aqueous base extraction upon the kerogen fraction, observable as an increase in oxygen by bond equivalence, could be related to minor changes in I.R. absorption coefficients and difference spectra.  相似文献   

14.
无烟煤泥岩夹矸的岩石矿物学特征及其研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孔明 《矿物学报》2003,23(3):235-240
对山西晋城矿区3号无烟煤层进行了实地观测,采集了一定数量的标本,通过显微镜下鉴定、差热分析、X射线粉晶衍射分析、红外吸收光谱分析等一系列测试手段对无烟煤层中泥岩夹矸的岩石矿物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对其主要成分高岭石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无烟煤层中泥岩夹矸的主要成分高岭石因受不同因素的影响而向不同方向发生转化,主要表现在高岭石向伊利石转化,并有伊利石-蒙脱石(I/S)混层矿物及蒙脱石出现。造成这种煤的变质程度升高而其夹矸成分转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区域变质作用及周围介质条件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15.
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技术,对乌达矿区低温氧化和新鲜煤样进行了红外光谱测试,通过两类煤样的特征官能团吸光度的对比分析.揭示了煤在氧化前后特征官能团的变化规律:氧化后的煤样中脂肪族和芳烃CH减少,酸酐C=O从无到有,芳烃骨架C=C基本不变,进而研究了其对煤自燃倾向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脂肪族和羟基含量越高,煤自燃倾向性越大。  相似文献   

16.
The Mahakam delta (Kalimantan, Indonesia) coals represent all the evolution stages between freshly-deposited plant/peat material, lignites and bituminous coals. The geochemical techniques used to study this coal series included elemental analysis, extraction of humic compounds, infrared spectroscopy and 13C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of the total coal.The main mechanisms of early maturation in this series are loss of oxygenated compounds, aromatisation and condensation of the organic matter. These changes, which have already been suggested for other coal series and partially reported for sedimentary organic matter, were confirmed and described in more detail for the Mahakam coal series.  相似文献   

17.
垦西特稠油化学降粘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艳玲  胡江 《地球科学》1998,23(6):605-609
详细研究了胜利油田垦西特稠油中的胶质、沥青质用降粘剂处理前后的红外特征吸收峰和透射电镜照片的变化。由红外光谱数据和透射电镜分析可知,降粘剂分子借助强的形成氢键的能力和渗透、分散作用进入胶质和沥青质片状分子之间,破坏了胶质、沥青质分子平面重叠的聚集体,使聚集结构变得疏松,表明聚集有序性降低是稠油降粘的主要机理。  相似文献   

18.
对采自澳大利亚Carnperdown钛闪石分别进行了浓度为1,2和3mol/L的盐酸溶解实验,溶解时间分别为:110,170,245,335,455,605,785,995,1235和1505min。浸蚀后的酸液用ICP-AES进行了金属阳离子浓度测定;残余固体则用X射线衍射法和红外吸收光谱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酸浓度愈大,角闪石阳离子的浸出浓度也愈大。这与一般的硅酸盐矿物的溶解规律相一致。此外,阳离子的溶出量主要受晶体结构制约,连接相邻工字梁的曰位离子优先溶出。致使在溶出液中Ca^2+浓度与其它八面体阳离子的浓度比大于分子式中的比值。基于对未浸蚀样品和浸蚀后残余固体的X射线衍射和红外吸收谱研究可知,阳离子的溶出并未造成闪石结构中硅氧骨干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周炎如 《沉积学报》1987,5(1):37-47
应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可以达到最大信噪比的特性,有效地获得了粘土矿物复合体中的单体差示红外谱图。避免了X衍射光谱中的矿物间衍射线的覆盖和色散型红外光谱中谱带重叠等不利因素,为粘土矿物复合体的鉴定提供了新的途径。研究表明,对痕量和近似的矿物组分都可以得到谱峰不受任何影响的纯正的红外谱图。差示定量结果也十分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