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考虑了异常体的形态、异常体和围岩的电性差异、供电极和接收极测量误差、供电电流误差、仪器测量精度,以及外界干扰等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用电位异常来描述电阻率剖面法中探测深度的定义。通过编程,计算得到各向同性均匀半空间中球体异常,在电阻率剖面法中的电位异常,得出在特定条件下的探测深度。定量分析了联合剖面法中探测深度与电极距AO、供电电流和外界干扰的关系。制作并完成了软件的各种正演计算,可以为电阻率剖面法野外施工前的电极距大小、供电电流的设计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双极源在均匀半空间表面电磁场平面分布特征和探讨收发距对最大探测深度的制约关系,认为小收发距、长供电极距、短测量极距的CSAMT装置可以应用于强干扰环境下浅层地球物理勘查,并具有信噪比高、沿测线方向电磁场分布均匀的优点。简要介绍野外工作方式和数据处理方法,列举人文干扰环境下典型实测曲线、偶极-偶极电阻率测深对比试验以及浅层勘查应用实例。对比试验反演结果对应关系较好,但CSAMT有施工便利、分辨率高、抗干扰能力强的优势;应用实例推断结果与钻孔验证情况吻合,表明中小收发距CSAMT在浅层地球物理勘查中有实用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从电偶极子谐变电磁场的基本公式出发,研究了层状介质上双频激电的电磁耦合特点。经研究表明,用中梯、偶极装置观测层状介质,电磁耦合随任意层电阻率值变大而减小;随低阻层的相对变薄而变小;随收发距的减小而减小。此外,用中梯测量时,电磁耦合在AB(供电极距)中部最强,远离中部时耦合效应会逐渐减小;且供电极距越小、离主测线越远,电磁耦合也越小。而用偶极测量时,供电极距的变化对电磁耦合的影响比中梯小。  相似文献   

4.
顾观文 《地质与勘探》2023,59(4):872-882
时间域激发极化法是应用于金矿勘查的一种重要地球物理勘探手段,以往主要采用中梯扫面和激电测深组合的方法获取激电异常。中梯扫面受限于单一固定供电极距,仅能反映某一深度的激电异常分布;常规对称四极激电测深由于需要对固定测点布设不同极距的供电电极,工作效率较低,并且不适合三维探测。近些年随着大功率、阵列观测技术发展起来的类中梯激电装置可在观测区布设多组不同极距的供电电极,兼顾了激电测深与激电剖面二者的特点,为常年干旱的戈壁滩地区金属矿深部勘查提供了一种可能的探测手段。本文基于类中梯装置大功率三维激电测量技术在甘肃花牛山金矿区开展时间域激发极化法实验工作。实验结果表明:类中梯装置大功率三维激电观测能快捷高效获得研究区不同深度的激电异常;采用与类中梯装置相适应的三维反演方法对激电数据进行三维反演,可获取研究区地下三维精细电性结构;基于矿区的三维电性结构并结合相关地质资料构建的三维地质-地球物理模型,与矿区已知金矿点位置吻合,并发现了三处潜在成矿点;类中梯装置大功率三维激电测量技术在供电困难的戈壁滩地区金属矿勘查中应用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频率测深法的电磁场振幅曲线,在理想的波区条件下,只考虑地面波的作用,特征比较简单,视电阻率曲线的变化与地层电阻率随深度变化的对应关系较明显,曲线类型较易识别。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r极距受到仪器功率、灵敏度的限制,不可能选得很大。   相似文献   

6.
球体模型的视电阻率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以直流电法中二极装置为研究对象,讨论了地下均匀无限半空间中存在球形异常体的测深曲线的异常特征和探测深度问题。这里定义了最小、最大、最佳探测可靠异常极距,并讨论了最小、最大、最佳探测可靠异常极距与球体半径、球体中心埋深、相对电阻率的关系,来说明二极装置在球形异常体条件下的勘探深度。  相似文献   

7.
贵州岩溶地貌分布广泛,地质情况非常复杂,严重影响重大工程建设和地下水安全,文章提出一种改进的电法勘探技术,对不良地质体勘查取得了成功应用。以直流电法理论为基础,该方法是根据视电阻率微分统计原理,由电流密度分布规律与供电电极AB两极分布总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在野外同一供电测线(剖面)上,通过不断加密改变供电极距AB的位置,观测测量电极MN之间的电性参数变化,求取剖面相应纵向空间上,较大深度的(近地表的)近似连续视电阻率地电断面异常。此方法在深300 m以浅的岩溶区隐患排查中取得较好勘查效果,对煤矿钻孔及页岩气钻孔的选址探测误差能够控制在7%以内,值得进一步探索实践。  相似文献   

8.
高密度电法在反演过程中,电极距相比电性异常体横向长度过大时,电性异常体在反演中无法得到约束;某电极距下,当电性异常体埋藏深度增加大到一定深度时,在反演中电性异常体也无法得到约束。针对以上两个问题,利用res2dmod正演软件建立模型,再利用res2dinv反演软件对模型进行反演,通过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温纳、偶极和微分三种装置分两种情况:如果电极距小于20m模拟条件下,对于埋藏深度为5m且剖面面积不同的电性异常高阻体(异常体电阻率=100Ω·m,围岩电阻率=10Ω·m),横向反演分辨率,温纳装置大于微分和偶极装置;电极距小于12.75m时,微分装置大于偶极装置,电极距大于12.75m时,偶极装置大于微分装置。如果电极距在2m^8m范围内,对于剖面面积为4×4(m2)的电性异常高阻体(异常体电阻率=100Ω·m,围岩电阻率=10Ω·m),其最大约束深度随电极距的增大而先增大后减小;相同电极距下,偶极装置的最大约束深度>微分装置的最大约束深度>温纳装置的最大约束深度。  相似文献   

9.
电法勘探,大致可分为垂直和水平勘探两类。这里所叙述的偶极映射(Dipole Mapping)属于水平勘探。水平勘探是为了了解某一深度内平均视电阻率的水平分布情况,为此可应用梯度法及所谓水平勘探法。所谓梯度法是指在施卢姆贝格尔(Schlumberger)电极系中,固定供电电极 A、B,在 AB 联线上用比 AB 极距小得多的测量电极距 MN 测量电位梯度的方法。另一方面,所谓水平勘探法是指在温纳(Wenner)的等间距四极法、三极法、或二极法的电极系中,保持整个电极系统不变,并沿测线逐点测量视电阻率。由这些方法便得到所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50年代以来,激发极化法已逐渐被普遍的应用于地质矿产普查、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灾害地质、深部油气等方面勘测,获得了理想的效果。但之前鉴于设备性能以及供电功率等方面的限制,激发极化法的有效探测深度几乎一直停留在500m之上,对500m以下的地质体激电响应难以准确摄取。本文所讨论的激电测深单极-偶极工作装置拟地震观测系统测深技术以其探测深度大、测深效果好、工作方便效率高等优点正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现阶段的地质找矿需求。文章结合某Pb、Zn、Ag多金属矿区实际应用重点对该测深技术野外工作方法与特点进行讨论,同时结合地质认识对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与总结。  相似文献   

11.
利用大极距电阻率测深、高精度磁测和音频大地电磁法开展综合物探工作,查明工作区隐伏断裂构造及破碎带位置即寻找深部导热储水构造,推测热储层顶板埋深,圈定低阻异常区。根据当地的地质、地形与施工条件,选择合理的物探方法确定钻井位置,设计钻孔深度,施工钻孔,最终打出了自流量70m^3/h、井口水温41℃的理想低温型热水井。  相似文献   

12.
常规化探方法勘查砂岩型铀矿难以奏效。应用深穿透地球化学方法系列中的元素活动态测量法在鄂尔多斯盆地砂岩型铀矿上的试验结果表明,几种U元素活动态在矿体上方都有异常出现,特别是其中的粘土吸附态U含量级别高、异常衬度大。因此,土壤粘土吸附态U测量法是本区化探找铀矿的有效方法;取样深度和取样粒级分别以60~90cm和-120目为宜;采用400m的取样点距基本不影响本区砂岩型铀矿的找矿效果。在盆地东北部应用土壤粘土吸附态U测量法预测了3个有利地段,并在其中1个地段的深部发现了较好的铀矿化。  相似文献   

13.
小秦岭金矿区深部找矿研究——以陈耳金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小秦岭金矿区深部找矿的研究成果和陈耳金矿的勘探实践,初步分析研究认为,小秦岭金矿区是我国的又一个超大型矿集区,深部找矿条件优越、潜力巨大;在已知矿床的深部或已知矿床的外围,存在大面积的深部找矿有利地区;在深部找矿的有利部位,应该充分重视矿床主矿体的延伸、侧现、尖灭地段;石英脉型矿床(体)的深部有望寻找构造蚀变岩型矿床(体)。深部找矿的有效勘查方法应在重视地质综合研究、掌握成矿规律的基础上,运用地质、物探、化探等综合技术方法,利用地球化学轴向分带模式,预测矿体的深部富集地段,用坑内钻探工程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4.
成熟勘探的矿集区非常有必要开展新一轮的找矿,但矿床模式的局限和大埋藏深度等困难制约了这些地区的预测性找矿发现。促进其预测性找矿发现的关键战略包括:勘查模型的创新、勘查技术的创新和各种信息的综合集成预测。勘查模型的创新必须包含基于地球动力学剖析的新成矿概念,动力学数值模拟是有效的创新手段之一;勘查技术创新的主要目的是加大探测深度和提高探测与解释的准确性,必须以详细可靠的地质资料为基础;综合信息集成是利用GIS和知识驱动及数据驱动的方法充分提取各种数据中的有用信息,集成为更加可靠的预测图。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在铜陵凤凰山矿田进行了预测和勘查,并成功地发现了深部的隐伏矿床。  相似文献   

15.
EH-4的应用效果受采集频段、地质及地球物理条件的影响。为了判断在地质物探工作中选择EH-4是否合理,分析了EH-4在连山关硬岩型铀矿勘查、二连盆地砂岩型铀矿勘查及新疆伊利盆地采空区工程勘查中的应用效果,认为在硬岩地区,EH-4的勘查深度普遍能达到1 000 m左右,且其对探测断裂和岩体接触带的走向和空间展布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在沉积盆地地区,EH-4受整体电阻率和地表电阻率的影响,其勘查深度少则二三百米,多则五六百米,变化较大,虽然勘查深度不大,但其对浅部地电性质的反映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利用井中磁异常矢量分布特征能确定引起该异常磁源的走向。其作用不仅可以判断磁性体相对于钻孔的位置,而且可以进行定量和半定量计算,以及经旋转一角度采用地面方法作反演解释,计算矿体头部或尾部距已知钻孔的距离、深度,设计下一钻孔的深度、顶角、方位角。这种方法简便易行,应用在大冶铁矿的矿山深部找矿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7.
利用井中磁测异常确定磁性体走向的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井中磁异常矢量分布特征能确定引起该异常磁源的走向.其作用不仅可以判断磁性体相对于钻孔的位置,而且可以进行定量和半定量计算,以及经旋转一角度采用地面方法作反演解释,计算矿体头部或尾部距已知钻孔的距离、深度,设计下一钻孔的深度、顶角、方位角.这种方法简便易行,应用在大冶铁矿的矿山深部找矿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8.
地下障碍物雷达定位探测的技术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探地雷达以其高分辨率准确确定地下障碍物方面发挥了显作用,主要阐述了地质雷达定位探测的方法原理,通过实例讨论了雷达定位探测的分辨率及深度问题,论述了天线中心频率、测量点距及天线间距的选取技术,并成功的应用于确定桩位下方的孤石体、局部软弱夹层、管线位置,经开挖及打桩验证,雷达定位探测的准确率很高。  相似文献   

19.
促进老矿区内预测性找矿发现的知识创新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老矿区强烈的干扰背景及未发现矿床的大埋深等特殊困难制约了这些地区的预测性找矿发现,促进其预测性找矿发现的关键战略是知识创新,包括:成矿理论和勘查模型的创新、勘查技术的创新和信息的综合集成的处理的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