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云南省磷矿资源十分丰富,它是产于早寒武世初期的磷块岩矿床,主要分布于滇东地区。这类海相沉积的磷块岩矿床,其形成和发育,明显受当时沉积古地理环境的制约,反映在含磷岩系的岩性、厚度变化,磷矿层赋存层位,层理特征,陆源矿物含量和小壳动物化石,矿石的物质组分、结构构造等方面。在垂直序列上表现出磷块岩沉积于由海进→海退→海进的旋回历程中,而富磷块岩往往出现在海退阶段的中后期,这说明成磷海盆的含磷浓度在时间上是由淡化→浓缩→再淡化的演变过程;在空间上反映出含磷岩系是平行海岸线呈带状分区的特点。这些带状分区的形成,主要是海水含磷浓度的差异,其次才是海水动力条件,氧化还原电位、水介质的酸碱度以及陆源碎屑的掺合等因素。而磷质的来源主要是生物与生物活动的循环。有利于含磷度浓缩的条件,一是相对稳定和闭塞的海盆,二是适宜的气候条件。滇东早寒武世初期的沉积古地理环境,正好是一个相对稳定和闭塞的海湾泻湖和滩间泻湖,加之气候条件适宜,从而形成了矿石质量好、规模巨大的磷块岩矿床。  相似文献   

2.
华南震旦纪和寒武纪磷块岩沉积环境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八方面探讨磷块岩沉积环境:(1)含磷岩系岩石组合;(2)磷块岩矿床与海水进退及构造运动的关系;(3)磷块岩的纬度分布与古气候条件;(4)磷块岩沉积的古地貌特点;(5)磷块岩沉积的地球化学条件;(6)磷块岩沉积的生物作用;(7)磷块岩沉积的水动力条件;(8)磷质来源。通过上述分析,不难看出,中国南方震旦纪及寒武纪磷块岩主要形成于热带-亚热带,岛屿罗列,呈半封闭状态的华南陆表海盆地。靠近古岛群的浅海湾、泻湖及水下隆起(高地)的周围,似乎是最有利的成矿坏境。  相似文献   

3.
贵州织金—清镇一带寒武系底部发育以生物碎屑磷块岩为主的含磷建造,由于其富含稀土而闻名中外。通过对黔中地区10多条含磷岩系剖面的沉积学研究,发现其具有复杂的沉积结构构造,包括角砾状磷块岩、生物磷块岩、生物碎屑磷块岩、透镜状磷块岩、交错层理磷块岩、条带状磷块岩、纹层状磷块岩等。沉积相分析结果表明,清镇一带处于潮下低能环境,沉积条带状磷块岩为主。织金毛碑冲至戈仲伍一带为潮间-潮下高能潮道环境,沉积角砾状磷块岩为主。织金熊家场至习水大岩一线,处于潮上带沉积环境,织金水淹塘至纳雍一带为潮后潟湖低能环境,沉积白云岩和磷质白云岩为主。认为富磷洋流沿毛碑冲一带潮汐水道,涌入织金戈仲伍—兴联一带,大量的磷质在障壁后海湾沉积形成磷块岩。磷块岩的沉积中心位于织金戈仲伍—兴联一带,主要成磷环境为潮间-潮下高能环境。基于含磷岩系的区域沉积特征分析,恢复了成磷期古地理,编制了P2O5含量等值线图,圈定了富磷区域,并分析成磷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4.
毛铁  杨瑞东  高军波  毛家仁 《地质学报》2015,89(12):2374-2388
在上扬子地台早寒武纪梅树村期,沉积了许多大型磷块岩矿床。贵州寒武系底部磷块岩发育,是我国重要含磷层位。贵州寒武系底部磷矿的研究历史比较悠久,研究方向主要还是集中于含磷物质来源以及磷块岩成因方面的研究。前者主要解决的是磷质来源与磷质赋存问题,但对于磷矿的就位问题研究较少。因此,对于磷矿控矿规律及含磷岩系沉积微相等有待深入。在总结前人研究的的基础上,对贵州织金-清镇一带寒武系底部含磷岩系进行大量的野外调查、剖面测试以及地质资料总结分析。认为清镇地区处于潮下低能泻湖环境,以条带状磷块岩和条带状磷质硅质岩为特征;织金戈仲伍一线,属于潮间-潮下高能沉积环境,沉积碎屑状磷块岩为主,局部沉积小壳生物磷块岩;织金熊家场浅滩和生物滩发育,属于潮上沉积环境。另外通过钻孔资料分析,发现织金地区寒武系底部磷块岩厚度变化很大,主要受灯影组顶部古喀斯特不整合面控制,滨岸磷质碎屑受沿岸海流的改造,搬运至古喀斯特洼地地区堆积,形成较厚度的碎屑状磷块岩。古喀斯特高地地区,受滨岸海流影响,沉积的磷块岩较薄,因此,建立织金寒武系磷块岩成矿控矿模式。该研究对贵州寒武系底部磷矿找矿预测工作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
滇东下寒武统磷块岩中发现大量磷质藻类化石。沉积学和扫描电镜研究表明磷块岩中所有颗粒由磷质菌藻类包绕,它们可能由富磷的菌藻类周期性死亡后蚀变形成。生物和生物化学作用形成了原生藻磷块岩;机械分选和次生淋积作用可使原生藻磷块岩进一步富集。根据  相似文献   

6.
鄂西-黔中陆缘坻是扬子地块东南缘晚震旦世陡山沱期磷块岩沉积成矿的构造古地理单元,其形态是向南东凸出的弧形,来自SE方向上升洋流抵达陆缘坻后,分成向NW和SW向两个方向洋流,磷块岩两个工业矿层随洋流方向发生有规律的迁移沉积,这在同一矿集区的不同矿段也表现出清晰的迁移沉积规律。由于陆缘坻本身古构造和古地形特点,决定了磷块岩成矿的具体位置,构成了不同的控矿模型,特别陆缘坻基底隆起迎向洋流的一侧是磷块岩大规模成矿的最佳地段,往往形成成群的大中小矿床,甚至形成超大型矿床。  相似文献   

7.
王清晨 《沉积学报》2013,31(5):751-756
叶连俊先生是《沉积学报》创办人和第一任主编,是我国沉积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本文把叶连俊先生沉积成矿理论研究的主线概括为三个环节:成矿来源-成矿作用过程-成矿预测。其中,“外生矿床陆源汲取成矿论”侧重强调成矿来源问题,“工业磷块岩物理富集成矿说”、“沉积矿床多因素多阶段成矿论”和“生物有机质成矿说”侧重强调成矿作用过程与因素,而“沉积矿床成矿时代的地史意义”则侧重强调成矿预测问题。文中指出,叶先生理论创新的工作基础主要有两条,一是他的新思想来自对研究对象的认真观察,二是他的新理论来自对表观现象的深入思考。叶先生的理论创新之路告诉我们,取得理论创新需精于野外观察,善于总结提高,敢于挑战传统和勤于超前思考。  相似文献   

8.
湘西磷块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朝东  陈其英 《地质科学》1999,34(2):213-222
晚震旦世、早寒武世是我国扬子区重要成磷时期,自滇东至湘西分别发育了台地型、过渡型和盆地型磷矿床,其中以盆地型成磷条件研究程度稍差。本文采用GC-MS、ICP-MS、形态硫分析、硫同位素、物相分析等多种实验方法研究了湘西上震旦统、下寒武统磷块岩的形成条件。从磷的来源、磷的沉积和富集等方面,探讨了盆地型磷块岩的成因。结论认为湘西磷块岩为生物、有机质聚磷作用的成矿模式。有机质主要来源于藻、菌类生物。海底热泉活动提供了丰富的磷。在缺氧的环境条件下,有机质为磷的聚集和转化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9.
杨万涛 《地质与勘探》2021,57(5):1028-1039
小米戛磷矿是云南曲靖沾益地区新发现的矿床。本文对该矿床渔户村组磷块岩的主量、微量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探讨沾益渔户村组磷块岩的成磷环境和成磷物质来源。研究表明小米戛磷矿磷块岩富SiO_2(28.50%~51.47%)、CaO(20.21%~34.31%)、P_2O_5(15.48%~25.42%)。磷块岩中Ba、Sr、Cu、Pb、Zn、V、Mo等元素富集,显示生物聚磷作用。磷块岩的Sr/Ba=0.10~1.40,U/Th比值大于1(1.35~4.15),表明磷块岩的形成可能有热液活动的参与。磷块岩稀土元素总量较高(148.84×10~(-6)~232.16×10~(-6)),经北美页岩标准化的稀土配分模式曲线近水平,但LREE/HREE=2.96~5.37,显示一定程度的轻稀土元素富集,进一步暗示磷矿的形成受热水沉积成矿作用与生物成矿作用共同控制。磷块岩中U元素高度富集(富集系数平均值8.84),V/Cr=1.08~3.01(平均值为2.12),Ce_(anom)=-0.50~-0.35,介于-0.5与-0.1之间,表明磷块岩形成于次氧化环境。综上所述,在早寒武世渔户村期的潮坪-泻湖环境,磷质沉积物发生胶结作用形成初始磷矿层;后期生物繁盛,生物遗体中所含的磷被大量地分解,不同深度的大量含磷物质伴随上升洋流进一步改造初始磷矿层,最终成矿。  相似文献   

10.
云南昆阳、海口磷矿的富集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阐明滇东早寒武世昆阳、海口磷矿沉积于牛首山古陆及滇中古陆之间的海湾泻湖环境,有利于两侧的深海槽盆洋流上升,可以将分散磷质不断带到浅水海湾之中;具有高本底值磷质的古陆,由于迳流也提供一定的磷质;由于磷质及其它生命元素源源不断供给,使得温暖、浅水海湾的菌、藻生物大量繁殖,有效地固定了海水中分散的磷质并沉聚于海湾底部沉积物中。昆阳磷矿与海口磷矿之间近东西向水下隆起的存在,从搅动的浅水产生磷质沉积物的簸选,导致较粗的颗粒磷块岩的富集。经过早期成岩阶段的酶、菌作用,使孔隙水中磷质聚集形成胶结物,进一步使颗粒磷块岩品位更富。  相似文献   

11.
鄂西磷块岩沉积序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鄂西震旦系陡山沱组磷块岩共有五个层位,根据每一层磷块岩的自然类型、结构构造和物质组分等在剖面上的变化,提出了磷块岩的宏观和微观沉积序列,探讨了序列中磷质颗粒类型与基质及胶结物之间的联系,并按沉积序列的发育程度划分出完整型、不完整型和无序型三种,提出了序列类型与磷块岩工业品位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大水闸磷矿和青龙哨磷矿是我国两个最重要的陆相磷块岩矿床,矿床规模大、品位高,是我国正在开采利用的重要磷矿基地中的两个磷矿基地。我们称这种陆相磷矿为“大水闸式磷矿”。该类陆相磷块岩是世界罕见的一种具有重大工业价值的新的磷矿类型,在磷矿分类中又增加了一个新的成员。  相似文献   

13.
兴神保磷矿含磷岩系沉积环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兴神保磷矿赋存于震旦系陡山沱组中下部,磷块岩主要为原地生物、生物化学成因的团粒、藻菌粒、壳粒、叠层石组成。它们形成于低能还原-弱氧化条件的浅水盆地,泻湖及浪基面附近的浅滩环境。按含磷岩系沉积特征划分出三个沉积相区。古隆起控制着磷块岩的时空分布。  相似文献   

14.
生物的聚磷作用是磷块岩形成不可忽视的因素,海相磷块岩的大规模形成与生物成矿作用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黔中地区震旦系有较厚的含磷岩层,震旦纪生物群的复苏和繁盛可能对同期磷块岩的沉积有促进作用。文章以震旦系瓮安富磷地层中抽提的有机组分为主要研究载体,采用生物标志物等技术从分子水平对其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正构烷烃等多种分子化石的存在,暗示其生物母质源于菌藻类;正构烷烃δ(~(13)C)值变化曲线反映了南沱冰期后海洋中低等水生生物的种类相对单一。  相似文献   

15.
会泽县黄草岭磷矿含矿层位为下寒武统渔户村组中谊村段(∈1yz),胶磷矿由砂屑、砾屑、鲕粒组成,孔隙一基底胶结,多伴铁泥质胶结,颗粒形态次圆、不规则状,细、粗颗粒含量不均;沉积环境处于古陆边缘浅海地域,矿物质来源主要取决于古陆风化淋滤作用.  相似文献   

16.
四川雷波地区磷矿属于中国昆阳式海相沉积型磷矿,赋存于下寒武统梅树村阶麦地坪组地层中。通过野外实测剖面,重点研究其岩石学和沉积相特征,在矿集区建立了潮坪沉积体系,判断麦地坪组以潮下带沉积为主,潮间带和潮上带沉积不发育,总体表现为海侵-海退-海侵的垂向沉积组合。沉积相在矿集区呈环带状分布,磷矿层厚度与地层厚度大体呈正相关关系。磷矿床的岩相古地理类型直接影响了磷质颗粒的物理富集过程,其中潮下高能带为磷矿沉积的最有利相带,是今后勘探开发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17.
刘建清  何利  江永富  何佳伟  何平 《中国地质》2022,49(6):1908-1922
研究目的】四川省雷波县至云南省永善县是寒武系麦地坪组磷矿聚集区,含磷地层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分析磷矿形成的古地理环境及其变化特征,而且结合构造背景的研究,可研究磷矿形成分布规律,为磷矿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以岩心编录及剖面测量为基础,研究了雷波地区麦地坪组含磷层系厚度、岩性、沉积相、沉积模式、构造背景、盆地性质、磷矿成因机制、磷块岩岩石学特征及其变化等。【研究成果】阐明了雷波地区麦地坪组在50km范围内,岩性、岩相的巨大差异以及磷块岩特征,指出雷波地区在麦地坪组沉积时期呈隆、凹相间的格局,缺失浅水陆棚相。白云岩相区属潮坪相,是磷矿聚集的有利地段。硅质岩属深水陆棚相,是火山活动形成的热水作用成因。磷矿的聚集是硅质岩相区火山活动,生物发育,高温洋流由下向上运动,携带生物遗体分解的高P2O5浓度海水在凹陷区两侧白云岩相区沉积和改造的结果。从大地构造背景、盆地性质、磷质来源、磷的迁移、沉淀、富集阐述了磷矿成矿作用机制,提出雷波地区磷矿是多种因素作用形成,建立了相应的磷矿成矿模式。【结论】发现揭示了新元古代末期至寒武纪早期,裂谷盆地发育的晚期阶段,一种新的磷成矿作用——隆、凹相间的古地理格局及微弱的火山活动,在空间上有效配置,并由此提出在凹陷两侧白云岩相区寻找磷矿的预测评价新思路,指出针对麦地坪组磷矿找矿的新方向,在找矿空间可由凹陷区向四周拓展。  相似文献   

18.
上扬子地区早寒武世4个小壳化石组合带建立的梅树村阶方案在2002年出版的《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地质年代)表说明书》中已正式采用(全国地层委员会,2002)。四川早震旦世陡山沱期磷矿层分布十分有限,而寒武纪梅树村期大规模磷酸盐沉积成矿作用形成有昆阳式、汉源式、清平式和宁强式等矿床类型,其中,汉源式磷矿为梅树村晚期形成。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华北地区晚石炭世的沉积环境及煤层分布特点,探讨了该区晚石炭世沉积相的典型类型,综合分析得出华北克拉通板块晚石炭世主要为陆表海环境,期间发生多次海侵海退事件,在郯庐断裂以东地区,主要发育有台地沉积体系、障壁一渴湖沉积体系及潮坪沉积体系;在盆地的北西缘地区发育潮坪泥炭沼泽,形成了海侵事件沉积,海退时期,中北部地区有利于发育潮坪泥炭沼泽和岛后泥炭沼泽,成为煤层的聚煤中心。  相似文献   

20.
陈瑞红  赵锴 《矿产与地质》2021,(1):70-75,89
昆阳磷矿位于滇池西南部,为探讨该磷矿的成矿物质来源及其沉积环境,从岩相学和元素地球化学两方面对磷矿石展开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磷块岩矿石的主要矿物成分为胶磷矿,矿体w(P 2 O 5)平均含量为26.16%,磷块岩P 2 O 5含量由地表向地下沿倾向逐渐降低,酸不溶物含量逐渐增加,在垂直剖面上,矿区中部P 2 O 5含量相对上部和下部要高。矿石结构由下至上为砾屑结构、粒屑-鲕状结构、粒屑-粉晶结构,反映了磷块岩沉积时水动力条件由高能向低能过渡。磷块岩中发育的粒序层理、潮汐层理、火焰状构造等说明其是在强海流、强风浪的冲刷簸选过程中形成,随后,水动力条件减弱,富集成矿。综合研究表明,本区磷矿床磷的初始物质来源是富磷的陆源碎屑物和富磷质的海洋生物,其沉积环境主要为浅海浪基面以上的陆缘坻、台地、浅海盆地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