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汾连  赵太平  陈伟  王焰 《岩石学报》2013,29(10):3519-3532
攀西地区广泛发育Nb-Ta-Zr矿正长岩脉,它们在空间上与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的玄武岩、辉长岩及长英质岩体(正长岩和花岗岩)共生,但是否有成因联系并不清楚。本文对攀西地区炉库和白草两个Nb-Ta-Zr矿区中的正长岩体、无矿及含矿正长岩脉进行了锆石LA-ICPMS法U-Pb定年和Lu-Hf同位素研究。研究表明,炉库矿区正长岩体和无矿正长岩脉锆石U-Pb年龄为255.6±2.0Ma和255.6±1.5Ma,含矿正长岩脉为256.7±4.4Ma;白草矿区正长岩体和含矿正长岩脉形成时间为257.9±2.3Ma和257.8±1.3Ma。这些年龄结果均显示攀西地区Nb-Ta-Zr矿化的形成时代与正长岩体一致,说明Nb-Ta-Zr矿化的形成与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紧密相关,为地幔柱成矿系统的一部分。两个矿区含矿正长岩脉的锆石εHf(t)值分别为+0.1~+9.5(多数集中于+2~+6,炉库矿区)和-0.2~+7.7(白草矿区),与正长岩体相似(炉库矿区为+1.0~+6.6,白草矿区为+2.1~+6.2),说明含矿岩脉与正长岩体有紧密成因联系。结合锆石年龄和Hf同位素研究初步认为,正长岩体和正长岩脉是峨眉山地幔柱岩浆底侵到下地壳底部的基性岩再次部分熔融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丁枫  高建国  徐琨智 《岩石学报》2020,36(2):391-408
绒布地区位于西藏南部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中段北缘,夹持于北侧邛多江断裂和南侧的绒布-古堆断裂之间。该地区发育大量的基性岩脉。通过岩石学、年代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认为区内出露的基性岩脉类型为辉绿玢岩、辉长辉绿岩及辉长岩等。辉绿玢岩结晶年龄为137. 3±1. 6Ma,具有E-MORB的特征,未遭受岩石圈地幔或地壳混染,主要形成于大洋板内环境,受洋中脊源区的影响明显。辉长辉绿岩、辉长岩结晶年龄为147. 3±3. 6Ma,与时代接近的拉康组、桑秀组基性火山岩具有相同OIB的地球化学特征,带有岩石圈地幔物质混染的痕迹,形成于强烈拉伸的大陆边缘裂谷环境。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特提斯喜马拉雅被动陆缘处于强烈拉伸、岩石圈减薄的构造背景之下,OIB型辉长辉绿岩及辉长岩与措美大火成岩省诸多OIB型基性岩具有相似岩石成因,是大陆裂谷背景下Kerguelen地幔柱与岩石圈地幔相互作用的产物;而E-MORB型辉绿玢岩则可能是靠近大陆边缘的热点以下地幔柱与软流圈地幔相互作用的产生的岩浆沿区域深大断裂运移至大陆边缘侵位的结果。OIB型辉长辉绿岩、辉长岩的结晶年龄明显早于Kerguelen地幔柱活动的峰期(132Ma),可能是地幔柱早期活动的产物; E-MORB型辉绿玢岩的存在可作为目前对于措美大火成岩省基性岩脉类型的补充,对认识措美大火成岩省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赵志丹  唐演  朱弟成  刘栋  王青  董国臣  周肃  莫宣学 《岩石学报》2021,37(11):3399-3412
青藏高原是面积大、海拔高、时代最新的经典碰撞造山带,其演化过程被记录在各类地质作用中,包括各类岩浆作用。岩脉是与其他类型岩浆作用具有相似矿物成分的小规模侵入体,德国人Harry Rosenbusch早在1877年对其开展了系统研究。区域上大规模产出的基性岩墙群经常发育在伸展构造环境,并被认为代表地质历史时期发生的大陆裂解作用,其深部则与地幔柱或者热点存在相关。在青藏高原的羌塘地体、拉萨地体和喜马拉雅造山带发育了不同类型的岩脉或岩墙群。在羌塘地体中部出露面积约为40000km2的早二叠世(约283Ma)基性岩墙群属于大火成岩省(LIP)岩浆作用,与二叠纪中特提斯洋的初始打开有关。在西藏南部的特提斯喜马拉雅带产出的时代约为132Ma的白垩纪措美-班伯里大火成岩省岩浆作用,覆盖面积超过50000km2,其最早的岩浆作用可能代表了特提斯喜马拉雅之下大陆裂解之前孕育克格伦地幔柱头部的相关岩石圈伸展作用,并继续裂解导致了印度与澳洲大陆的裂解分离。本文着重讨论了高原南部的白垩纪以来的岩脉,它们主要发育在拉萨地体南部,蕴含了岩浆作用与构造作用的双重信息。它们具有不同的产状、成分、年龄和成因,对于揭示冈底斯弧演化、印度与亚洲大陆的碰撞过程,以及碰撞导致的高原应力状态变化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高原南部岩脉主要分为三期:(1)时代约为90Ma的岩脉,具有玄武质到中酸性的成分,主要侵位在日喀则白垩纪弧后盆地,例如在南木林县南部出现的基性-酸性双峰式岩浆作用,可能代表了冈底斯岩浆弧之上发育的伸展作用。(2)时代约为50Ma的同碰撞期岩脉,主要侵入到林子宗火山岩、冈底斯岩基或者白垩世设兴组/昂仁组沉积地层等单元中,它们发育时间为60~41Ma,其峰期作用时间与冈底斯岩浆大爆发的时间一致,可能受控于深部俯冲的特提斯洋洋壳的断裂作用。(3)碰撞后中新世岩脉,多具有埃达克质岩石的地球化学性质,与区域上钾质-超钾质火山岩和埃达克质侵入岩的时代一致,它们是高原南部加厚下地壳部分熔融作用的产物,可能受控于下地壳拆沉作用或者与南北向裂谷带密切相关的板片撕裂有关。这些岩脉的延伸方向既有南北向,也有东西向,在构造上可能代表了高原隆升到最大高度后深部拆沉作用导致的山体垮塌伴生的伸展构造有关。  相似文献   

4.
暗色岩脉与铀成矿关系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本文对暗色岩脉与铀成矿关系在铀成矿的源—运—储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暗色岩脉对铀成矿所起的作用主要是提供有利于铀沉淀富集的场所。岩脉的铀含量数倍于同类岩石是花岗岩地区暗色岩脉的特点,但不代表暗色岩脉能够为铀成矿提供铀源。根据暗色岩脉富含挥发分、所代表的岩浆活动与铀成矿作用最接近、成脉与成矿构造上的关联性以及暗色岩脉是深部岩浆浅部表现形式的成因特点,认为暗色岩脉所代表的岩浆活动、构造运动还可以为铀从花岗岩中的活化转移创造有利条件,岩脉的侵入作用虽然对围岩具有一定的加热作用,但还不能成为铀成矿的主要热源。  相似文献   

5.
热液矿床的石英脉及蚀变──岩浆液态不混溶作用的产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液矿床的石英脉及蚀变──岩浆液态不混溶作用的产物朱永峰(北京大学地质学系,北京100871)关键词含矿石英脉,蚀变作用,岩浆液态分离作用1含矿石英脉可是岩浆液态分离作用的产物与花岗质岩浆演化关系极为密切的稀有金属矿床均与石英脉相依存,大部分矿体就赋...  相似文献   

6.
中国东南部中生代基性岩脉时空分布与形成机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国东南部发育的基性岩脉见于中生代各个时期,其年龄从内陆至沿海逐渐变新,与区内花岗岩年龄有相同的变化趋势,但两者活动高峰期不重合。基性岩脉主要发育于花岗岩体内部的拉裂带,鲜见穿过花岗岩上方或周围的沉积变质盖层。中生代各时期的基性岩脉与相应时期的中酸性和基性火山岩浆活动具有清晰的分带现象。进一步研究表明,基性岩脉与同期基性火山岩应是同源不同相的产物,而中酸性喷发的岩浆与基性喷发(侵入)的岩浆,则可能分别来自壳内熔融层和壳下(地幔)熔融层或壳内岩浆层的上部和下部。中酸性与基性岩浆活动的"错峰"现象和基性岩脉带的"迁移"现象,均与本区中生代陆壳系统的内能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7.
诸广山岩体中段鹿井地区矿床周边常有花岗斑岩脉及煌斑岩脉等晚期岩脉产出。钾长石40Ar-39Ar同位素年代学测试结果表明,花岗斑岩脉与煌斑岩脉侵位年龄分别为116.24±0.49 Ma和128.27±0.86 Ma,是早白垩世地壳伸展的岩浆响应。岩脉记录的岩浆活动时代与鹿井矿田铀成矿作用时代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花岗斑岩脉与铀矿石均具有幔源特征,表明以花岗斑岩为代表的酸性岩浆在为铀矿化提供热源的同时可能还提供了部分成矿物质。在铀成矿作用过程中,以煌斑岩为代表的基性岩浆为铀成矿作用提供了热源、矿化剂、流体及动力条件等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8.
江苏宁镇花岗岩体中的辉长岩脉和方沸碱煌岩脉中的辉石、橄榄石斑晶中含有大量的原生岩浆包裹体,多数为发育良好的含有辉石、钛铁矿、黑云母和钾长石等子晶矿物的演化 型岩浆包裹体,此外,还含有一定数量的C02流体包裹体。岩浆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1220—1270℃。均一化包裹体电子探针分析结果显示,早期结晶的辉石斑晶所捕获的岩浆的酸性程度明显高于全岩。结合其它资料,认为包裹体的这一成分特点代表了岩脉成岩过程中的液态不混溶作用,同时为解释逆向岩浆活动的层状岩浆房假说提供了微观上的证据。  相似文献   

9.
湖南瑶岗仙石英脉型钨矿床成矿系统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湖南瑶岗仙石英脉型钨矿床是南岭成矿带具有代表性的矿床。长期以来,对脉型钨矿床的成矿岩体特征及各种不同类型矿化的空间与演化关系一直存在争论。文章以瑶岗仙石英脉型钨矿床为研究对象,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针对成矿岩体、含钨石英脉及与之相关的矿化开展地质地球化学研究工作,探讨了岩浆-热液演化过程中形成的各类矿化现象,从而建立了脉型钨矿床成矿系统。在瑶岗仙钨矿床中,成矿地质体即成矿花岗岩为碱长花岗岩,主要矿化类型包括岩浆岩型、云英岩析离体、云英岩脉、石英脉和毒砂黄玉层等,分布于岩体顶部接触带附近。成矿作用可划分为岩浆晚期阶段、岩浆热液过渡阶段、岩浆期后热液阶段,岩浆岩型矿石形成于岩浆晚期,云英岩析离体和云英岩脉等形成于岩浆-热液过渡阶段,石英脉和毒砂黄玉层主要形成于热液阶段,岩浆阶段→热液阶段的演化是连续的。成矿花岗岩侵位深度约为2~3 km,提供了主要成矿物质与成矿流体。成矿系统相对封闭,外来成矿物质和流体较少,含钨石英脉主要以快速充填的形式形成于岩浆固结之后。瑶岗仙矿床含钨石英脉控制垂深达1300 m,"五层楼"垂向分带不明显,顶部未出现细脉带和线脉带,而在石英大脉的顶部出现横向交代形成的毒砂黄玉层。研究表明,瑶岗仙矿区脉型钨矿床成矿系统保存较完整,代表系统顶部的毒砂黄玉层保存完好,剥蚀水平正好达到岩体顶部。  相似文献   

10.
江西德兴斑岩铜矿两期石英脉的地球化学对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德兴斑岩铜矿发育两种类型的石英脉 (Q1型和 Q2型 ). Q1型石英脉与绢云母绿泥石化伴随,是主成矿期的产物,由石英、黄铁矿、黄铜矿、少量方解石和绢云母组成 ;Q2型石英脉形成于成矿晚期,与硅化伴随,由石英和方解石组成.对两期石英脉进行了单矿物微量元素特征、氢氧同位素组成和流体包裹体测温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 Q1型石英脉中的石英 (以下简称为 Q1型石英 )富 Ti (> 10 μ g/g), Q2型石英脉中的石英 (以下简称为 Q2型石英 ) Li含量极高 (> 300 μ g/g); Q2型石英脉的流体氢同位素值低于 Q1型石英脉;虽然 Q2型石英脉的形成晚于 Q1型石英脉,但 Q2型石英脉的形成温度明显高于 Q1型石英脉.通过对 Q1型和 Q2型石英脉的地球化学对比,认为两种类型石英脉是由演化程度不同的岩浆分异出的流体形成的,大气降水的加入和岩浆脱气作用可能对流体化学特征有一定影响,两期流体的矿化特性不同. Q1型石英脉以交代方式形成,继承了岩浆成因石英的部分地球化学特征.  相似文献   

11.
幔源基性脉岩是源于地幔的基性岩浆充填先存破裂或区域性节理形成的,为岩石圈伸展和地壳拉张的产物,对研究深部地幔性质和大陆动力学演化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1~4].研究区位于政和-大浦断裂带的西部,断裂带以西地区主要为早、中侏罗世的壳源型S花岗岩类,晚侏罗世以来的岩浆活动比较弱,岩浆侵入和火山活动有局限性.因此,闽西基性脉岩的研究对探讨内陆地区岩浆活动规律和构造演化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闽西基性脉岩(半村辉绿岩脉、拔里角闪辉长岩脉、曹坊辉绿岩脉)为研究对象,利用稀土元素对基性脉岩的形成机制做了初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2.
江西西华山脉钨矿床的形成与含钨花岗岩浆演化密切相关,“附加侵入”二云母或白云母碱性长石花岗岩的出现,对脉钨矿床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脉钨矿床形成的全过程可概况为:从深熔—重熔花岗质岩浆产生→岩浆不断的分异并多次上侵→含钨岩浆的结晶分异(主侵入成岩)→碱质自交代→低熔岩浆的形成和气热分馏(附加侵入成岩)→细晶岩等的贯入和成矿流体最后从岩浆中彻底分离→成矿流体上升充填交代及其性质的演变→黑钨矿(长石)石英脉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岩脉与金矿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矿床与岩浆演化后期的岩脉在空间上相依,在形成时间上相近。金矿化多半在中基性岩脉频繁活动时形成,并具有同源性,因此,中基性岩脉可作为找矿、预测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4.
论中国最主要脉状金矿床的成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胶东(A)、辽南丹东(B)、吉林桦甸(C)、冀东(D)和小秦岭(E)等五个金矿集中区,是中国最主要的脉状金矿床产区,已探明的金矿储量约占中国已知内生金矿床储量的40%。脉状金矿床的地质和同位素地质标型特征,说明它属中深岩浆热液成因。与脉状金矿床有时间、空间静成因关联的花岗岩类不是成矿“母岩”,而是成矿同源岩。脉状金矿床形成过程中有少量围岩的矿质铅、硫的加入,介质水中有天水渗合,但它们的真正意义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15.
石英脉型钨矿床是南岭钨矿成矿带的主要矿床类型,含钨石英脉产于成矿花岗岩顶部的接触带附近,其中"带外脉式"的石英脉几乎全部产于接触带外侧。湖南白云仙钨矿田头天门钨矿床发育较完整的"带外脉式"钨矿矿化组合和空间分带,主要矿化类型包括花岗岩型和石英脉型,前者分布于岩墙上部,后者发育于上方外侧的砂岩中。笔者研究了头天门钨矿床中花岗岩和各类矿体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岩浆演化与钨的富集成矿过程。提出头天门钨矿床粗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细粒碱长花岗岩岩株→岩墙→云英岩化花岗岩→云英岩→石英脉的岩浆-热液演化-成矿全过程,成矿流体表现出"上液下浆"的分带特点。在岩墙形成前的演化过程中,成矿元素的富集主要受岩浆晚期分异作用的制约,岩墙之后的演化则主要受热液作用的影响。成矿地质体为细粒碱长花岗岩岩株以及上部的岩墙。建立了带外脉式型钨矿床成矿模型,形成机制主要为:在岩浆固结之前,岩浆中的挥发分和H2O在岩体顶部聚集引起围岩破裂,岩浆充填形成岩墙,挥发分和成矿物质在岩墙上部聚集形成花岗岩型(云英岩型)钨矿,并在外侧形成石英脉型钨矿。  相似文献   

16.
新疆东戈壁斑岩型钼矿床是新疆境内发现的第一个特大型钼矿床,与典型的斑岩型钼矿床不同的是矿体不是产于斑岩体的内外接触带,而是产于斑岩体外侧围岩脉体中。与矿化有关的脉体主要为具一定规模的石英脉,其次为钾长石脉,此外尚有复成分脉体如方解石—石英脉、萤石—石英脉、萤石—钾长石脉等。脉体之外围岩中基本无矿化。文章从东戈壁成矿斑状花岗岩体与矿化脉体的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对比入手研究了斑状花岗岩体与矿化脉体的同源性,即二者为同源岩浆演化序列,各种脉体是斑状花岗岩浆演化至期后分异的产物,说明成矿热液主要来源于斑状花岗岩浆,此研究对进一步深入探讨岩浆热液成矿作用方式及成矿作用过程具有借鉴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基性岩脉与金成矿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良  胡菲菲 《江苏地质》2013,37(2):208-211
基性岩脉是大陆伸展背景下,主要来自陆下软流圈或地幔岩石圈的岩浆侵入岩体.大量研究成果表明基性岩脉发育与金矿脉在空间展布、构造格局和形成时间具有紧密依存关系,虽然对基性岩脉是否为金矿脉提供金源尚无统一定论,但是根据基性岩脉与金矿化紧密的时空关系,基性岩脉可以作为找金矿的良好标志.  相似文献   

18.
西华山黑钨矿-石英脉绿柱石中熔融包裹体的成分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借助高温高压技术与电子探针分析,首次获得黑钨矿-石英脉绿柱石中晶质熔融包裹体的主要成分。熔融包裹体的成分主要是SiO2和Al2O3(分别平均为70.72%和13.94%)及少量K2O(2.0%),其他氧化物含量甚低,并且含有大量的挥发分(主要是H2O,达11.56%)。激光拉曼光谱分析表明,熔融包裹体液相中CO2、H2S等含量不高(分别为7.8%和4.3%),气相部分主要是一些还原性气体。熔融包裹体代表HF-H2O-花岗岩体系结晶分异最后阶段残余熔融体的成分,证实脉钨矿床的成矿流体不是单一的热水溶液,而是硅酸盐熔体与超临界流体共存的岩浆-热液过渡性流体,其成矿作用始于岩浆-热液过渡阶段。  相似文献   

19.
脉状金矿的构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脉状金矿区的大地构造位置,多处在地台(或陆台)边缘的隆起带(或褶皱带)上,区内有前寒武纪地层的出露,紧邻深大断裂,且断裂构造十分发育,多具中生代岩浆活动等。对蓬莱地区脉状金矿床,总结了控矿特征及控矿规律。  相似文献   

20.
西藏甲玛超大型铜矿区斑岩脉成岩时代及其与成矿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甲玛铜多金属矿是冈底斯成矿带上资源储量达到超大型规模的又一个重要矿床,2010年7月已正式投产。产于矽卡岩、斑岩和角岩中的辉钼矿Re-Os定年已表明甲玛矿床的铜钼成矿时代集中于17~14Ma,而成岩时代的研究相对较少,尤其是矿区及外围大量出露的近南北向展布的斑岩脉。本文选取矿区铅山上52号平硐内的2件弱矿化斑岩脉样品,花岗斑岩(JM52-0)和花岗闪长斑岩(JM52-46.7),首次开展斑岩脉的锆石SHRIMP U-Pb定年,获得的206Pb/238U-207Pb/235U协和年龄分别为14.2±0.2Ma和14.1±0.3Ma,代表了甲玛矿区地表出露的近南北向展布的斑岩脉侵位时岩浆锆石的结晶年龄。斑岩脉的成岩时代与区域上与近南北向正断层系统及裂谷裂陷带有关的冈底斯含矿斑岩侵位时代(18~12Ma)一致。甲玛的成岩成矿时代显示了成岩作用与成矿作用基本同期,且与冈底斯成矿带东段主要斑岩型-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的成岩成矿时代基本一致,成矿高峰集中在17~14Ma之间,指示了冈底斯在中新世的岩浆构造活动事件,而且表明了甲玛铜钼矿化与岩浆热液的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