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发明了一种新型的放射性普查仪。它的特点是,除了能探测放射性强度外,还能确定射线的方向和放射源的位置。探测器的组成部分为:1.装有闪烁晶体的密封容器;2.把闪光变成电脉冲的元件;3.包在容器外的旋转铅屏,在屏的一侧有一个用来定向接收射线的开槽。仪器是这样设计的,在阴极射线管的屏幕上能够显示出脉冲的变化,并用极座标来表示射线的方向与强度。仪器可用于汽车γ普查。  相似文献   

2.
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在国内一些较大的无机分析研究所和实验室比较常见亦较为成熟。而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以下简称X荧光能谱分析)的应用在国内还不多见。有几个单位开展了以放射源作激发源的X荧光能谱分析,由于受放射源强度的限制,所以分析灵敏度低。我们利用中子活化分析用的美国SCORPIO—3000系统程序控制多道能谱仪和Si(Li)探测器,以及一台苏制YPC—50M型X光机并自制试样架,组成一台X荧光能谱仪(图1),开展X荧光能谱分析,实现了能谱仪多功能利用。  相似文献   

3.
数字测井仪使用源强较大的伽玛源及中子源,其射线强度较模拟测井要大得多。为减少射线损伤,有必要探讨数字测井常用放射源的射线照射剂量当量和防护方法。本文概略介绍了数字测井中的核测井方法和放射源;计算了测井人员不同接触方式时可能接受的射线剂量当量及正常防护时的人年均剂量当量,并提出了数字测井射线防护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根据地勘行业所用放射源的特点,确定了废旧放射源的种类、活度、表面剂量率和表面污染率等参数的检测方法,并将方法应用于对上百个未知放射源进行检测和档案整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罗立强  Marija  Popovic 《岩矿测试》2006,25(1):49-54
硅锂半导体探测器在常规X射线光谱分析中已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已发展多种非常规X射线探测器,如四叶花瓣型Ge探测器、Si漂移与电耦合阵列探测器、超导探测器、CdZnTe探测器、钻石探测器和无定型硅探测器等。文章对其工作原理、进展和应用等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6.
在伦琴发现X射线的早些年代里,不同能量的X射线是根据它们的穿透物质的能力来区分的。布拉格利用晶体衍射把不同波长的X射线区分开。莫塞莱利用此种方法得到了许多X射线谱,此种方法至今仍用于X射线的测量及研究。无论使用何种方法对X射线进行测量,都需要一个合适的X射线探测器。最早的探测器为盖格计数管,后改用正比计数器及闭烁计数器。七十年代初期,固体探测器经过短时间的发展和完善,目前已广泛用于X射线测量。X射线能谱仪可应用于矿物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在国内一些较大的无机分析研究所和实验室比较常见亦较为成熟。而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以下简称X荧光能谱分析)的应用在国内还不多见。有几个单位开展了以放射源作激发源的X荧光能谱分析,由于受放  相似文献   

8.
现场X射线荧光分析技术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葛良全 《岩矿测试》2013,32(2):203-212
本文从携带式X射线荧光仪器、现场分析技术和技术应用三方面论述了现场X射线荧光分析技术的进展.从X射线激发源、X射线探测器和电子线路单元等角度,将携带式X射线荧光仪划分为四代,即以放射性同位源为激发源、以NaI(Tl)闪烁计数器为X射线探测器为技术特征的第一代仪器;以放射性同位素源和正比计数器为技术特征的第二代仪器;以放射性同位素、电制冷半导体探测器和以嵌入式微处理器为控制核心的多道脉冲幅度分析器为技术特征的第三代仪器;以低功率微型X射线发生器为激发源、电制冷半导体探测器和全数字化X射线能谱采集器为技术特征的第四代仪器.在现场分析技术方法方面,论述了X射线仪器谱解析技术、基体效应校正技术和现场原位分析中不平度效应、湿度效应、荧光颗粒不均匀效应校正技术进展.介绍了现场X射线荧光分析技术在地质矿产普查、环境污染调查、文物现场鉴定和合金分析等领域的应用进展.指出了目前国产携带式X射线荧光仪处于第三代和第四代仪器水平之间,低功率微型X射线发生器和电制冷半导体探测器还依赖于进口,全数字X射线能谱采集器还有待商品化;现场多元素分析的准确度和方法检出限都有待进一步改善;便携式仪器的应用领域有待拓宽.  相似文献   

9.
新型电致冷半导体探测器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军  侯新生 《物探与化探》2006,30(4):374-376
用于探测X射线的锂漂移型硅探测器需在液氮条件下低温保存和使用,因此限制了其应用范围。介绍了一种采用电致冷方式的新型半导体探测器,并通过把液氮致冷的Si(Li)探测器与电致冷的Si-PIN探测器进行比较,论证了电致冷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对基于PIPS探测器的天然氡钍子体探测装置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探测器与放射源之间最佳探测距离为3mm;对电荷灵敏前置放大器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与理论参数相符。PIPS探测器能量分辨率好,实测对214Po的特征峰能量分辨率为4.9%。整个探测装置的不稳定度小于5%,保证了测量氡钍子体α粒子潜能浓度时结果稳定可靠。探测装置可以不需要人工更换滤膜而连续运行,适合在无人操作的情况下对天然氡钍子体进行连续在线测量。  相似文献   

11.
X射线荧光测井中 ,井液位于井下探管与井壁之间 ,它的影响不但表现在对特征X射线的吸收 ,而且表现在对源初级射线和特征 X射线的散射。井液的校正采用硬件与软件相结合的方法 ,在硬件上 ,使含有探测器的部分制成单独的短臂 ,有效地保证了探测窗与井壁的良好接触 ;在软件上 ,提出的双散射峰法和散射峰 -逃逸峰法 ,能够校正 0 - 10 mm厚的井液对 X射线荧光测井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在厚靶的非破坏性x射线荧光分析中,以钇做外标元素,研究了不同样品形状及与源、探测器距离不同时,引起接收到元素荧光强度差异的校正方法。给出了对不同形状瓷片中元素特征峰计数校正前后的比较。探讨了此种方法带入的测量误差。  相似文献   

13.
在铀矿勘探工作中,为了现场测定铀含量,我们已经完成了中子—活化测井系统的初次野外试验。通常用测井仪(利用γ射线探测器)测量镭,而不是测具有很弱的γ强度的铀。地质过程经常把铀和镭分离开来,从而使γ读数值不能指示真正的铀含量。  相似文献   

14.
微束微区X荧光矿物探针分析仪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种新的矿物微区成分分析技术与矿物探针分析仪主要针对显晶或隐晶矿物的成分分析。该分析仪是以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分析原理为物理基础,采用X光管和X聚焦透镜组成微束X射线激发源、以电致冷Si-PIN半导体探测器为X射线探测器和数字X射线谱采集器组成能量色散射线X荧光分析系统;采用40倍光学放大和CCD相机相合实现微区的显微放大,通过程控三轴微控台实现微区的定位。该探针分析仪能够实现对样品表面Φ35μm范围内多元素定性与定量分析,快速鉴定矿石的物质成分,精确度好于10%(RSD)。测定对象可以是天然岩石、矿石及其光片、薄片样品等;可应用于野外条件下的现场和驻地的岩矿石矿物的微区快速成分分析。  相似文献   

15.
γ测井仪或物探编录仪野外核查常用的6号或5号226Ra源及密度测井时所挂137Cs源发出的核辐射无色无味,若不注意防护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文章介绍了铀矿勘查中放射源γ射线对人的辐射有效剂量当量的估算,为工作人员的安全防护提供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应用半导体探测器和放射性同位素激发的 X 射线荧光法分析了地质样品中痕量铀。~(57)Co 激发源制成峰与本底比率高的形式。取10分钟测量时间,用强度为0.26×10~9贝克勒尔(0.26GB_q)的激发源,方法的检测限为24微克/克,源的强度增强10倍,检测限可提高到9微克/克左右。对于锡、铈、钨和钍的检测限亦作了测定。  相似文献   

17.
自我国煤田开展放射性测井以来,一直使用钴(Co60)放射源进行伽玛伽玛测井。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感到使用这种放射源存在着下列缺点:1.钴源属强放射源,对人体损害较大。2.钴源的寿命不算长,半衰期为5.26年。为确保数据的准确性,至少每年需标定强度一次。3.近年来,开始试验用放射性测井进行煤质分析(主要是煤灰分测定),由于钴源的半衰期不算长,相对而言,强度的稳定性较差。因此,以测得资料作定量分析,精度受到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一九八一年四月,我队施工的402孔孔深161.74米处岩性为破碎的白云岩。电测时,由于孔壁掉块卡塞,强力提拉时电缆从安全接头处脱开,而放射性测井仪(φ57×2340毫米)探管却掉入孔内。如果放射源捞不上来遗弃孔内,不但该孔要报废,经济上造成上万元损失,同时会导致地下水的放射性污染,连影响半径之内同一水平的其他在用水井也将受到影响。但处理也比较困难。因为放射源室在探管的下部,表面是胶木的,强度很低。我们先后运用其它方法两次打捞无效。后来采用“喷反—爪簧—喉形接头”组成的打捞器一次打捞成功。打捞器结构及事故探  相似文献   

19.
安装了具有NaI(Tl)探测器和单道分析器的γ射线能谱仪,用于分析岩石中的放射性元素铀、钍(放射性强度为10~(-6))和钾。本文介绍了结构细节、操作方法以及能谱仪输出数据的分析方法。讨论了误差、探测极限、样品计数时间、重复性以及实验室之间的结果比较。并略述了这方面工作的进一步打算。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测井记录质量,减少测井操作人员接收射线的剂量,特向测井队介绍一种既简便又安全的测井放射源装卸装置,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