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北阳原东目连第四纪湖相叠层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北省阳原县东目连村泥河湾组中发现的第四纪湖相叠层石,形态有柱状、包心菜状和皱纹状。叠层石中的微生物主要为蓝藻门中的纤细席藻(Phormidiumtenue(Menegh)Gomont)湖泊鞘丝藻(LyhgbyalimneticaLemmermann),色球藻科(Chroocoocaceae),念球藻科(Nostocaceae)  相似文献   

2.
河北阳原东连第四纪叠层石古环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闵隆瑞  朱关祥等 《地质学报》2002,76(4):446-453,T003
组成阳原县东目连湖积台地的第四纪“泥河湾”地层中,发育多层藻迹层和一层“菜花形”,“锥体状”大叠层石(个体高20cm),大叠层石层延伸1km,构成古藻坪微地貌。经OSL和古地磁测试,大叠层石年龄推测为220ka左右。镜下叠层石片子中见蓝藻门的纤细席藻种Phormidium tenue(Menegh)Genegh和湖泊鞘丝藻种Lyngbya Linnetica Lemmermann等。不同形态叠层石反映不同发育阶段,藻迹发育于高水位边缘部位,大叠层石发育于高水位与代水位之间边缘部位。亮层和暗层交替出现的纹层构造是组成叠层石的基本结构构造,它们是由蓝藻丝体生长代谢活动所致。据同位素,磁化率,粒度,地球化学元素,X衍射,孢粉和生物化石等分析,认为气候暖干,盐度高及大量苔藓虫,介形虫,龙介科蠕虫等生物存在的环境有利于大叠层石形成。叠层石可能属半咸水湖,滨湖浅水环境,但据首次在第四纪泥河湾层中发现的苔藓虫和龙介科蠕虫管分析,其成因是否与海水有过联系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生物壳体的Sr/Ca、Mg/Ca比值能反映其沉积水体的Sr/Ca、Mg/Ca比值,在一定条件下反映水体的盐度、温度,并分别与宿生水体的盐度、温度呈正比关系。生物壳体的^87Sr/^86Sr比值是恢复盆地古水文条件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以著名的泥河湾盆地小渡口剖面的第28层为实例,力图通过对有孔虫、介形虫、腹足类生物壳体Sr/Ca、Mg/Ca比值与^87Sr/^86Sr比值的对比研究,并结合前人所作的中更新世古地理特征研究,来恢复生物壳体沉积时泥河古湖水的温度、盐度,进而进行古气候、古环境的恢复。研究结果表明:在0.97-0.94Ma间,古泥河湾湖为一陆相湖泊,湖水的温度、盐度变化趋势相吻合,均呈低-高-低的演化特征,可能对应着盆地水体的扩展-退缩-扩展变化。其中,在0.96-0.95Ma间,古泥河湾湖具有较高的温度、盐度特征。  相似文献   

4.
吉云平  王贵玲  赵华 《地学前缘》2016,23(3):178-185
位于河北省西北部的阳原盆地在第四纪期间长期被泥河湾古湖所占据,堆积了巨厚的第四纪河湖相地层,其中夹有多层化学沉积。文中对广泛分布于盆地西端河湖相地层顶部的白色化学沉积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野外调查和年代测试、电子显微镜扫描观察、X射线粉晶衍射、常量和微量元素分析,以及硅藻和介形类化石鉴定等一系列实验手段,确认北梁地区地层中的灰白色化学沉积主要由文石组成,其年龄大致在270 ka前后,属中更新世晚期,是在当时比较温干的气候环境下,湖泊逐渐萎缩、湖水不断咸化、文石类矿物大量析出的结果。该地区的泥河湾古湖于中更新世晚期消亡。本研究首次发现了中更新世晚期的化学沉积,在时代上明显区别于以前发现的晚更新世晚期化学沉积。该化学沉积的发现为探讨泥河湾古湖消亡过程和原因提供了直接的沉积学证据,对于重建我国北方中更新世晚期的古环境也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河北阳原东目连第四纪叠层石古环境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组成阳原县东目连湖积台地的第四纪“泥河湾层”地层中,发育多层藻迹层和一层“菜花形”、“锥体状”大叠层石(个体高20 cm),大叠层石层延伸1 km,构成古藻坪微地貌。经OSL和古地磁测试,大叠层石年龄推测为220 ka左右。镜下叠层石片子中见蓝藻门的纤细席藻种Phormidium tenue(Menegh)Genegh和湖泊鞘丝藻种Lyngbya Limnetica Lemmermann等。不同形态叠层石反映不同发育阶段,藻迹发育于高水位边缘部位,大叠层石发育于高水位与低水位之间边缘部位。亮层和暗层交替出现的纹层构造是组成叠层石的基本结构构造,它们是由蓝藻丝体生长代谢活动所致。据同位素、磁化率、粒度、地球化学元素、X衍射、孢粉和生物化石等分析,认为气候暖干、盐度高及大量苔藓虫、介形虫、龙介科蠕虫等生物存在的环境有利于大叠层石形成。叠层石可能属半咸水湖、滨湖浅水环境,但据首次在第四纪泥河湾层中发现的苔藓虫和龙介科蠕虫管分析,其成因是否与海水有过联系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泥河湾地区第四纪下限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主要根据泥河湾地区红崖剖面资料,着重讨论泥河湾层的时代归属、第四纪下限和泥河湾古湖的演化等问题。笔者认为,泥河湾层不仅包括下更新统,而且还包括部分中更新统和部分上新统,但不包括上更新统;第四纪下限年龄为2.6MaB.P.。本文还提出泥河湾古湖早在第三纪就已经形成,自第四纪以来至少有五次大的湖水涨缩,可能曾经一度干涸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牛绍武 《地质通报》2019,38(8):1259-1265
龙凤山藻属(Longfengshania)由叶状体、柄和固着器三部分组成,类似高等植物根、茎、叶的器官分化,分别营光合作用、支撑藻体和固着功能,营海底固着生活。关于其形态学特征,特别是关于它的系统分类一直存在不同看法。根据形态学特征、个体发育中的生物重演律,以及古生态、古气候特征等认为,该属更接近于褐藻门海带目海带科的一些分子,似为海带目的早期原始类型。由于该属藻体较小,叶状体(叶片)全缘无褶皱或刻裂,固着器不分枝足状,与海带科也有较大区别,加之时代久远,在海带目中另立一科也是适宜的,经过适当修订后,进一步确认了龙凤山藻科的存在。对龙凤山藻属与龙凤山藻科的定义进行了重新修订,初步解决了它们的系统分类问题,为古藻类的早期演化提供了化石证据,具有生物学上的重要意义。概述了海藻类各门、纲、目及科级藻类的一般形态学特征,以供对比研究时参考,从而为确定龙凤山藻属的系统分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试论“上泥河湾层”与“午城黄土”的时代归属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陶书华 《地质论评》1980,26(1):47-50
关于桑干河流域湖积层的地质时代问题,早在1924—1927年间,巴尔博(G.Barbour),德日进(Teilhard de Chardin)、桑志华(E.Lincent)在沿桑干河河谷的泥河湾至大同一带进行地质考察时,就创立了“泥河湾层”这一地层名称。1931年,德日进和皮维坨(J.Piveteau)对“泥河湾层”中的化石进行了研究,认为“泥河湾层”的时代属上新世末期,并  相似文献   

9.
泥河湾盆地虎头梁湖相叠层石的生态环境分析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作者之一曾于1993年报道过在泥河湾盆地虎头梁剖面发现的第四纪湖相叠层石,并根据测年数据和其中所含的藻类化石,认为它是末次间冰期的温暖期中藻类生命活动的产物。近年来,作者对叠层石的生态环境做了进一步的分析。结果表明,所发现的湖相叠层石主要生活在古泥河湾湖水深0.4~46cm左右的湖滨浅水地带;在末次间冰期中气温最高的时期,温暖干燥的气候环境和盐度较大的湖泊水体,为藻类的繁衍和叠层石的形成提供了适宜的条件。通过湖相叠层石的生态环境分析,不仅有助于重建古泥河湾湖的环境,而且也有助于加深对本区末次间冰期气候的了解。  相似文献   

10.
胶南地区五莲群中管孔藻类的发现及其意义赵达,程立人,刘茂修(长春地质学院)本文所描述的红藻门、管孔藻科2个新属中的3个新种Shandongsolenoporaorientalis、Wu-liansolenoporaKunshanensis和Wulia...  相似文献   

11.
西沙群岛西科1井第四纪钙藻及其生态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西沙群岛西科1井第四纪地层中的钙藻进行了初步研究, 共鉴定钙藻3科7属, 包括红藻门珊瑚藻科让氏藻属、蟹手藻属、珊瑚藻属、石枝藻属和石孔藻属, 以及绿藻门松藻科仙掌藻属和粗枝藻科伞轴藻属.通过对地层中钙藻形态功能的分析, 西科1井第四纪早期海水较深, 沉积环境为礁前相, 中期外礁坪和内礁坪交替沉积, 至晚期出现短时间的泻湖相之后沉积环境演变为礁后滩相.西科1井第四纪钙藻在造礁功能上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 (1)通过自身的钙化作用, 为生物礁的生长供应微小碳酸盐颗粒沉积物; (2)利用自身形成的节片结构和生物捆扎-粘结结构参与造礁.   相似文献   

12.
李文辉 《广东地质》2001,16(2):55-62
粤东北的梅县、兴宁、蕉岭一带前泥盆纪地层出露较广,自下而上划分为楼子坝组、南岩组、黄连组和林田组。除南岩组外,其余各地层单位均含丰富的微古植物化石,划分为Leiopsophosphaera(光球藻)-Trachysphaeridium(粗面球形藻)-Laminarites(片藻)和Leiopsophosphaera(光球藻)-Micrhystridium(微刺激)-Reticulum(粗网球藻)两个组合,并认为该地区可能存在元古代地层。  相似文献   

13.
湛江田洋玛珥湖的形成与演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运用新一代高精度,无扰动钻探技术,从田洋玛珥湖成功地获取了222.4m结构连续完整的第四纪湖相沉物样品,在古气候,古环境变化方面作了一定研究。根据众多钻孔揭示和火山岩石年代学与地层接触关系的研究,田洋玛珥湖是在两期火山活动后形成的。早期火山发生在早更新世(2.30-1.64Ma),生成湛江期火山岩,前后4次喷发,并形成一个深凹的火山口积水坑,晚期火山发生中更新世(0.73-0.20Ma),生成石峁岭火山岩,由于高温(1000℃以上)岩浆,热液,蒸气与原火山口积水的机械混合而发生剧烈爆炸,形成一个典型的玛珥湖,并经历空湖-深湖-半深湖-浅湖-沼泽5个演化阶段,以其独特的封闭性与特殊的物化条件,成为研究全球变化的重要场所。  相似文献   

14.
西沙-南海北部晚第三纪生物礁的比较沉积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蔡峰  王玉净 《沉积学报》1996,14(4):61-69
在西沙群岛琛航岛一井晚第三纪生物礁中发现了9属43种造礁钙藻和9个生物化石群落,与在南海北部陆架珠江口盆地惠州33-1-1井发现的7属16种造礁钙藻,7个生物化石群落() 及在莺歌海-琼东南盆地区莺6井发现的5属21种造礁钙藻和5个生物化石群落() 一起,并列为迄今在研究区发现生物礁的三大典型研究剖面。本文较详细地从比较沉积学的角度讨论了这三个生物礁的异同点。生物礁最为重要的鉴定标志就是它具备典型的生物骨架结构。利用有关三个生物礁化石群落的鉴定成果、分布特征、组合关系、剖面演变规律的资料,指出皮壳状与坚硬分枝状珊瑚藻(Melobesiae)、直立分节状珊瑚藻(Coralinaa)和仙掌藻(Halimeda)在成礁过程中形成格架,扮演了“开路先锋”、“主力军”、“收容队的角色;尤其绿藻门仙掌藻作为其中最为重要的骨架生物之一在西沙生物礁中形成剖面序列,对于完善成礁理论和探索中国的“Messinian”事件-“南中国海”事件具有重要的古海洋学意义。三地生物礁因陆架海与陆缘海的区别而在沉积环境方面有所不同;成礁基有碳酸盐台地、古老的前第三纪基岩或“海台”;主要成礁期为中新世不同阶段;重要的岩石类型包括珊瑚藻礁灰岩与白云。  相似文献   

15.
泥河湾层古环境演变的分析模式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岳军  文启忠 《地质学报》1990,64(3):248-256
本文以泥河湾古湖小渡口剖面为例,选取指示古环境的特征标志:CaCO_3、C/P_2O_5、Fe~(2+)/Fe~(3+)、pH值、Eb值,进行几种统计数学模型分析,以便筛选变量,确定定量性指标。并结合其他因素,探讨其古环境演变特征。通过分析:泥河湾层在冷的气候条件下,往往以还原作用为主,介质pH值为偏碱性。第三系、第四系的界线可能在第13层,此界线与古地磁的松山反向极性世—高斯正向极性世界线(M/G界线)相一致,年代约2.48Ma,并与其它项界线大致吻合。地球化学带Ⅰ包括冷带1;带Ⅱ包括冷带2、3;带Ⅲ包括冷带4;带Ⅳ包括冷带5。  相似文献   

16.
泥河湾等中新生代内陆古湖盆现代可划分为埋藏型、覆盖型或裸露型古湖盆,具有诸如内陆静湖沉积区的水文地质特征,研究其沉积相及储水构造等水文地质特征,在内陆干旱、半干旱区供水水源地具有重要的水文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太湖全新世沉积物的古盐度指标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沉积物中的Ca/(Fe+Ca)比值和硼含量随水体含盐度的高低而相应增减,它们都是较好的古盐度指标。本文对太湖全新世的沉积物进行了古盐度指标的分析。并与现代湖泊和海洋沉积物作了对比,结果反映东太湖为陆相沉积环境,而西太湖则主要为海相沉积环境。此结论与古生物化石的结论一致,从而证明了太湖地区于全新世期间经历了大规模的海侵,并形成海湾-湖环境。同时也证明了这些古盐度指标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当前,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古生物工作者十分重视研究古老的微植物化石,特别对于晚元古代及早古生代的微古植物化石的研究,取得了显著成绩。根据外貌特征,微古植物可以分成六个主要群落:球状藻(Sphaeromorphida),棱状藻(Scaphomorphida),多面藻(Edromorphida),刺球藻(Sphaerohystrichomorphida),卵形藻(Ooidomorphida)及椭状藻(Ellipasoidomorphida)。并包括几个亚群落和很多  相似文献   

19.
泥河湾古湖的形成机制及其与早期古人类生存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泥河湾盆地位于汾渭裂谷系的东北端,是裂谷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近纪初恒山-大同一带发育软流圈上涌柱,导致岩浆喷发和地壳变薄,距今25~24Ma,阳原-石匣一带开始沉陷形成盆地,北侧出现伸展造山带。受到挤压作用使盆地内地壳缩短并在盆地南侧形成台地。上新世末至早更新世为盆地沉陷最盛时期,泥河湾古湖形成。距今2.0~0.8Ma,该地区为温和的温带气候环境,有的时段为亚热带气候,同时火山喷发的火山灰和风成沉积为盆地土壤提供了丰富矿物质养分,湖泊周边地区动植物繁盛,为早期古人类在此栖息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该裂谷型盆地是适于早期古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地区,泥河湾盆地将是我国最有可能发现早期古人类化石的地点。  相似文献   

20.
卷曲藻Grypania属在蓟县高于庄组中的确认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系统描述了采自天津蓟县长城系高于庄组宏观藻类化石1属4种(包括1新种)。认为前人所建新属桑树鞍藻属(SangshuaniaDu,1986)即为美国西部上前寒武系贝尔特超群格雷松页岩中的卷曲藻属(GrypaniaWalteretal,1976)。高于庄组(1434Ma)与格雷松页岩(1400Ma)在层位上大体相当,得到古生物化石上的直接证据,具有重要的地层意义。而远隔浩瀚的太平洋东西两岸的华北古陆与劳仑古陆在中元古时产有相同的古生物化石,则蕴含着古地理古构造上的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