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6篇
自然地理   3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6 毫秒
1
1.
对环县、长武和渭南3个剖面末次间冰期以来黄土-古土壤样品进行了粘粒(2μm)提取,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技术对粘粒样品的伊利石结晶度,即KI值(1.0nm衍射峰的半高宽)进行时空变化分析。结果表明,环县剖面的KI值在黄土-古土壤中差异不大,而中南部的长武与渭南剖面能很好地反映冰期与间冰期旋回特征;在空间上,古土壤S_0和S_1的KI值自西北向东南呈现逐渐增加趋势,而黄土L_1层仅在最南部的渭南剖面呈现较高的值,环县和长武剖面差异不大,均呈现较低的值。综合分析影响黄土KI值变化的各个因素后,认为风化成壤作用可能是影响黄土-古土壤伊利石结晶度指标变化的主要因素,可以作为东亚夏季风环流强度演化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临汾市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自然或人为的原因造成了许多环境地质问题。这些环境地质问题成为临汾市城市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通过分析临汾市的环境地质条件,进而探讨了临汾市当前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3.
黄土高原东西部全新世剖面炭屑记录的火环境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黄土高原东、西部全新世3个典型黄土—土壤剖面磁化率和炭屑浓度进行分析和对比研究,探讨该区域剖面中炭屑含量变化及其所记录的火环境变化特征。马兰黄土堆积时期,气候干旱而不稳定,地方性和区域性火频繁发生,炭屑含量较高;全新世早期,气候由冷干向温湿过渡,但仍较干旱,炭屑含量相应也较高;全新世中期是全新世最为温暖湿润的时期,炭屑含量出现全新世时期的最低值,但在夏商文化时期和庙底沟文化时期炭屑含量出现峰值,则是人类活动的结果;全新世晚期,在干旱的气候条件下,人类活动加速了火的频率和强度,炭屑含量大幅度增加。在全新世不同时期,黄土高原东、西部的炭屑含量存在一定差异,黄土高原东部火活动较为微弱,而西部火活动相对频繁,这是火环境条件区域差异性的表现。  相似文献   
4.
珠穆朗玛峰地区雪冰中重金属浓度与季节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e concentrations of heavy metals Ba, Pb, Cu, Zn and Co in snow pit collected in September, 2005 from the accumulation area of the East Rongbuk Glacier (6523 m a.s.l.), which lies on the northern slope of Mt. Qomolangma, were determined by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ICP-MS). Concentrations (pg/ml) of heavy metals are Ba2-227, Co2.8-15.7, Cu10-120, Zn29-4948 and Pb14-142, respectively. The δ18O was determined by MAT-252. The time period of the snow pit spans from autumn 2005 to summer 2004. Seasonal variations of the concentrations and δ18O are observed, of which Pb, Cu, Zn and Co are much lower in summer monsoon season than that in non summer monsoon season, suggesting that different sources of heavy metals contributed to the site. EFc (crustal enrichment factors) is Co3.6, Cu27, Pb33 and Zn180, respectively. Higher EFc values of Pb, Cu and Zn suggest that Pb, Cu especially Zn are mainly contributed by anthropogenic sources. Foundation: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40501014; No.40871058 Author: Duan Jianping (1981–), Ph.D. Candidate, specialized in climate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  相似文献   
5.
讨论了我国深源地震以及大陆地区,台湾地区、全国范围的浅源和中源地震与太阳活动的关系。分析了2000多年来我国不同地区发生的6级以上地震与太阳活动11年周期相位的关系,认为太阳活动影响我国地震的效应具有地区性。  相似文献   
6.
刘琦  韩军青 《地下水》2011,33(3):64-65
城市滨水区是城市中最具生命力的景观形态,是城市理想的生态走廊.但是社会经济的发展在给滨水区带来空前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了建设失控、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诸多新的问题.阐述城市滨水区的生态特征,并分析了目前城市滨水区建设中存在的生态危机,试图探索一些新的观察与解决问题的措施.同时,通过滨河区治理创造出山西省城市良好的自然景观...  相似文献   
7.
张瑜  韩军青 《地下水》2011,33(2):182-183,186
山西作为我国能源大省,"富煤、富气、少油"是本省能源结构的典型特征,从而导致其二氧化碳排放量一直位居我国前列,如何实现从"高碳"到"低碳"的过渡,是山西省目前面临的最严峻挑战。运用SWOT模型分析评价了山西发展低碳经济的优劣势及其机遇和挑战,并构建了SWOT矩阵,对山西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山西地质遗迹评价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秀兰  韩军青 《地下水》2010,32(3):168-170
作为拥有丰富地质遗迹资源的山西,合理开发利用这些资源,对山西的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对山西地质遗迹资源进行初步研究并建立相关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9.
泥河湾盆地虎头梁湖相叠层石的生态环境分析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作者之一曾于1993年报道过在泥河湾盆地虎头梁剖面发现的第四纪湖相叠层石,并根据测年数据和其中所含的藻类化石,认为它是末次间冰期的温暖期中藻类生命活动的产物。近年来,作者对叠层石的生态环境做了进一步的分析。结果表明,所发现的湖相叠层石主要生活在古泥河湾湖水深0.4~46cm左右的湖滨浅水地带;在末次间冰期中气温最高的时期,温暖干燥的气候环境和盐度较大的湖泊水体,为藻类的繁衍和叠层石的形成提供了适宜的条件。通过湖相叠层石的生态环境分析,不仅有助于重建古泥河湾湖的环境,而且也有助于加深对本区末次间冰期气候的了解。  相似文献   
10.
8.2 ka B.P.、5.5 ka B.P.和4.0 ka B.P.事件为全新世3次典型的气候突变事件。本文以海岱文化区的主体——山东作为研究区域,综合分析全新世古气候变化、新石器考古文化等方面的资料,研究认为3次气候事件在研究区具有不同的响应方式,对海岱文明的影响也各不相同。其中,8.2 ka B.P.和5.5 ka B.P.事件均以干冷为特征,分别对研究区后李文化的产生和大汶口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4.0 ka B.P.事件是一次洪水与干冷事件前后接踵的组合事件,它通过不同的影响机制导致了研究区各个区域的史前文明在4.0 ka B.P.事件前后普遍发生衰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