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云南个旧锡矿是全球最大的锡多金属矿床之一,但矿区内同时代花岗岩成锡矿潜力差异显著,其控制因素仍不清楚。本文选取贫矿的龙岔河似斑状花岗岩和成锡矿的老厂-卡房(后文简称老-卡)花岗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全岩地球化学成分和黑云母成分分析,系统研究个旧矿区不同花岗岩成锡矿潜力差异的控制因素。测试结果表明,龙岔河花岗岩和老-卡花岗岩具有相似的、以表壳物质为主的岩浆源区以及较高的初始熔融温度,表明岩浆源区和熔融条件不是控制二者成矿潜力差异的主要原因。黑云母成分显示老-卡花岗岩和龙岔河花岗岩均具有较低的氧逸度,岩浆演化过程中锡为不相容元素,有利于锡在残余熔体中富集,表明氧逸度条件也不是导致成矿潜力差异的关键因素。龙岔河花岗岩发育角闪石、榍石、黑云母,而老-卡花岗岩发育岩浆白云母,指示后者分异程度更高。此外,与龙岔河花岗岩相比,老-卡花岗岩具有富硅,贫钛、铁、镁、钙和稀土元素特征,稀土元素呈现“海鸥式”配分模式,并且具有较低的Nb/Ta、Zr/Hf、K/Rb和较高的Rb/Sr比值,同样指示老-卡花岗岩具有更高的结晶分异程度。并且相比于龙岔河花岗岩为准铝质的特征,老-卡花岗岩的过铝质特征有利于锡分配进入岩浆出溶的流体相中富集成矿。因此,岩浆性质和演化程度是导致个旧地区不同花岗岩成矿潜力差异的主要原因,龙岔河花岗岩形成锡矿化的潜力较小。  相似文献   

2.
芙蓉锡矿田骑田岭复式岩体主要由早阶段角闪石黑云母花岗岩和晚阶段黑云母花岗岩组成.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角闪石黑云母花岗岩中的黑云母属于铁黑云母,黑云母花岗岩中的黑云母属于铁叶云母.相对于黑云母花岗岩,角闪石黑云母花岗岩中黑云母的MgO、TiO2含量偏高,Al2O3含量偏低.矿物化学研究结果显示,角闪石黑云母花岗岩中黑云母的结晶温度、氧逸度(logfO2)分别为680℃~740℃、-16.00~-15.31,黑云母花岗岩中黑云母的结晶温度、氧逸度分别为530℃~650℃、-19.20~-17.50.从角闪石黑云母花岗岩到黑云母花岗岩,岩浆结晶温度和氧逸度逐渐降低.与花岗岩有关的共存流体性质的研究发现,与角闪石黑云母花岗岩共存的热液流体log(fH2O/fHF)fluid,log(fH2O/fHCl)fluid,log(fHF/fHCl)fiuid值分别为4.22~4.39,2.78~3.24,-1.82~-1.73,而与黑云母花岗岩共存的热液流体log(fH2O/fHF)fluid,log(fH2OfHCl)fluid,log(fHF/fHCl)fluid值分别为3.27~3.53,2.85~3.22,-0.75~-0.22,可见与两种岩石类型共存热液流体的性质存在明显差异,且热液中Cl、Sn含量变化与岩浆结晶分异指数呈正相关关系.骑田岭岩体从角闪石黑云母花岗岩到黑云母花岗岩,随着岩浆的演化.岩浆结晶期后分异出的热液流体向富Cl和Sn方向演化.芙蓉锡矿田的成矿流体应主要来源于黑云母花岗岩岩浆结晶期后分异出的岩浆热液.  相似文献   

3.
毛登矿区位于内蒙古锡林浩特,是大兴安岭南段典型的锡钼铋多金属矿床.文章选择毛登矿区阿鲁包格山斑状二长花岗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高精度锆石U-Pb定年和锆石、角闪石、黑云母矿物学研究,以探讨成岩时代、岩浆结晶的物理化学条件及其对成矿的意义.研究显示,斑状二长花岗岩锆石U-Pb年龄(140±0.9)Ma,侵位于早白垩世;锆石w(Ti)为(3.99~10.9)×10-6,结晶温度672~805℃(平均734℃),岩浆氧逸度lgf(O2)为-19.6~-14.4.角闪石化学成分显示富铁(w(TFeO)为22.38%~26.41%)、富钙(w(CaO)为9.57%~10.36%)、贫镁(w(MgO)为5.67%~8.09%),暗示了岩浆经历了明显的结晶分异演化作用;w(Al2O3)为5.13%~6.29%,小于10%,以及Si/(Si+Ti+Al)值(0.86~0.88)大于0.765,表明具壳源角闪石特征;角闪石结晶温度709~753℃,形成压力145~241 MPa,形成深度5.5~9.1 km,寄主岩浆氧逸度lgf(O2)为-16.6~-15.4,含水量H2Omelt为3.6%~4.4%.黑云母化学成分显示,富铁(w(TFeO)为24.73%~28.53%)、镁(w(MgO)为6.21%~9.02%),IMg(Mg/(Fe+Mg))值(0.28~0.39)小于0.5,表明具壳源黑云母特征;黑云母结晶温度为650~712℃,寄主岩浆氧逸度lgf(O2)为-18.3~-16.5;黑云母IMg值与华南含锡花岗岩IMg值区间范围一致,且IFe值(0.61~0.72)较高,显示岩体与矿区内Sn矿化关系密切.结合前人研究,认为斑状二长花岗岩可能为新生地壳经部分熔融后,在上升过程中经历较明显的结晶分异演化作用而形成;具A型花岗岩特征,成岩环境处于伸展构造背景.岩浆演化处于较低氧逸度,较高温度,较高的水、F和Cl含量的环境,是毛登矿区锡、钼、铋多金属矿化形成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4.
黑云母的成分特征对指示岩石成因与成矿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电子探针技术对个旧矿集区花岗岩中黑云母矿物化学研究表明,龙岔河斑状花岗岩、马松斑状花岗岩和神仙水等粒花岗岩中的黑云母属于铁质黑云母,白沙冲等粒花岗岩和老卡等粒花岗岩的黑云母属于铁叶云母。龙岔河岩体、马松岩体、神仙水岩体、白沙冲岩体和老卡岩体的黑云母结晶温度分别为679.57~711.46℃,632.83~711.55℃,572.23~661.61℃,450~620℃和500~708℃。各个岩体的固结压力分别为123.30~155.09 MPa,147.92~258.66 MPa,291.81~361.64 MPa,321.21~489.08 MPa和338.19~469.73 MPa,表明个旧矿集区花岗岩属中深成相。相比于其它岩体,神仙水岩体和白沙冲岩体形成于较高氧逸度条件。w(FeO~T)(18.58%~26.91%)、氧化系数(0.390~0.123)和镁质率(0.05~0.54)等特征,表明个旧矿集区花岗岩既有A型花岗岩的特点,也有I型花岗岩的特点。w(MgO)(0.57%~9.27%)表明其岩浆源区有壳幔混源的特点。低氧逸度和高温的花岗质岩浆有利于晚期分异的流体形成锡矿化,马松岩体和老卡岩体与Sn成矿更密切。  相似文献   

5.
周云  梁新权  蔡永丰  付伟 《地球科学》2017,42(10):1647-1657
黑云母的化学组成特征对揭示花岗岩的源区特征、形成环境、后期热液作用以及成矿元素富集特征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对与锡田钨锡多金属矿床成矿作用密切相关的锡田燕山早期花岗岩黑云母和长石成分进行了系统的电子探针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黑云母具有富铁贫镁、高铝低钠的特征,其MgO和FeOT含量分别为0.12%~1.35%和15.47%~23.24%,类似于高铁黑云母;其含铁指数Fe/(Fe+Mg)较高,集中在0.87~0.99,属于铁叶云母;其长石主要以正长石和钠长石为主.这些特征暗示了寄主岩石源区以壳源为主.结合相关区域地质资料,表明锡田燕山早期花岗质岩浆具有较高的温度和较低的氧逸度.黑云母具有高的含铁指数、较高的结晶温度和低的氧逸度等特征均有利于锡成矿,可以作为勘探锡矿的标志之一.综合分析认为,在锡田花岗质岩浆演化过程中,岩浆结晶期后分异出的流体趋向于向富锡的方向演化,是锡田多金属矿床成矿流体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6.
《地学前缘》2017,(5):76-92
九龙脑岩体位于南岭成矿带东段崇余犹矿集区内,是由四个期次花岗岩组成的复式岩体,从早到晚分别为中粗粒黑云母花岗岩(γ2-1a5)、中粗粒斑状(含白云母)黑云母花岗岩(γ2-1b5)、细-中细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γ2-2a-2b5)、细-中细粒(含黑云母、石榴石)花岗岩(γ25),以其为中心,钨锡、金银铜铅锌、铀、铌钽等多矿种、多期次、多成因矿床分带产出。通过对花岗岩的矿物学研究,确定九龙脑花岗岩中的钾长石以正长石为主,斜长石为钠-更长石,黑云母为富铁黑云母-铁叶云母-铝铁叶云母,原生白云母较次生白云母具有高铁、锰、镁、氟、氯和低铝特征,石榴石属于锰铝榴石-铁铝榴石,绿泥石为鲕绿泥石-蠕绿泥石(铁绿泥石)-铁镁绿泥石,副矿物中常含微量的稀有金属元素。原生白云母和钛铁矿的存在以及黑云母矿物化学特征指示九龙脑花岗岩为S型花岗岩。第一期次花岗岩结晶时具有较高的氧逸度,其黑云母结晶温度为550~600℃;第二、三、四期次花岗岩结晶时具有相对较低的氧逸度,其黑云母结晶温度分别为600~700℃、600~700℃、550℃。第一、三、四期次花岗岩中绿泥石的形成温度分别为385~400℃、300~370℃、359~397℃,显示九龙脑花岗岩经历了中高温热液流体的影响。矿物化学特征表明,九龙脑花岗岩与南岭地区成钨锡钼铋矿的花岗岩具有相似的矿物组成,第一期次、第二期次、第四期次花岗岩可能与矿田内丰富的钨、锡、铌钽、铀矿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在详细的野外地质和岩相学观察基础上,对胶西北中生代玲珑期、郭家岭期和伟德山期花岗岩中的黑云母和角闪石进行了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结果显示,玲珑期,研究区中部和南部花岗岩中的黑云母为铁叶云母和铁质黑云母,其MgO为4.07%~6.53%,具有壳源型黑云母的特征;北部主要为铁质黑云母和镁质黑云母,MgO介于9.13%~11.57%之间,具壳幔混源型的特征;郭家岭期和伟德山期花岗岩中的黑云母以铁质黑云母和镁质黑云母为主,MgO为7.62%~15.38%,均为壳幔混源型,其中的角闪石均属于钙质角闪石,M值为0.44~0.76。暗色矿物成分显示玲珑期花岗岩的源区物质主要为壳源,郭家岭期和伟德山期的以壳源为主,有少量幔源组分参与。三期花岗岩中黑云母结晶温度主要集中于550~700℃,而角闪石的结晶温度为600~750℃,从玲珑期到郭家岭期再到伟德山期,即从早到晚,黑云母的结晶温度有升高的趋势;全铝压力计估算结果显示,黑云母和角闪石的结晶压力具有降低的趋势。郭家岭期和伟德山期花岗岩中黑云母结晶过程中的氧逸度分别为-15.0~-9.0和-15.3~-8.8,明显比玲珑期的(-17.5~-13.2)高。结合胶西北金矿的时空分布特征,认为花岗岩结晶过程中较高的氧逸度和幔源物质的参与可能是有利于金矿化的重要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8.
滇西古永地区花岗岩中黑云母成分特征及其成岩成矿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滇西古永地区花岗岩与锡矿床在成因上密切相关。黑云母的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古永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的黑云母为铁质黑云母,小龙河锡矿床黑云母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中的黑云母为铁叶云母。两花岗岩体中黑云母总体显示出富铁(w(TFe O)=22.39%~27.91%)贫镁(w(Mg O)=1.08%~10.51%,含镁系数为0.07~0.50)的特征;但两岩体花岗岩中黑云母的化学成分具有明显的差异,古永花岗岩体中黑云母表现出相对富镁,为含幔源物质混入的I型花岗岩;而小龙河成矿花岗岩体中黑云母相对富铝贫镁,为典型壳源过铝质的S型花岗岩。古永花岗岩体和小龙河花岗岩体中黑云母的结晶温度分别为700~750℃、620~650℃,氧逸度(lgf(O2))分别为-14.0~-13.8、-17.5~-17.2。古永岩体花岗岩中黑云母结晶压力为67~120 MPa,结晶深度为2.54~4.55 km。表明本区花岗岩形成于相对高温、低氧逸度、较浅的环境。相对于古永花岗岩体,小龙河花岗岩体具有更大的Sn成矿潜力,更有利于本区锡矿床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黑云母是花岗岩中最常见的暗色矿物,其成分特征可以指示岩石成因和成矿环境。薄竹山雷达站花岗岩中黑云母矿物化学成分表明该花岗岩中的黑云母属于铁镁质黑云母,Ti温度计计算的黑云母结晶温度为665~756℃,结晶氧逸度介于-12~-16之间,其固结压力为98.44~386.29 MPa,对应的形成深度为3.72~14.60 km,表明薄竹山雷达站花岗岩形成于中深成环境。w(Al2O3)含量高以及原生白云母的出现表明该花岗岩可能属于S型花岗岩。黑云母中w(MgO)含量为7.52%~9.99%,镁质率(IMg)为0.41~0.50,氧化系数为0.075~0.167,以及Mg/(Fe3++Fe2++Mg+Mn)值>0.38均指示雷达站花岗岩兼具I型花岗岩的特征,雷达站花岗岩岩浆源区具有壳幔混合的特点。中高温及低氧逸度的成岩环境有利于W、Sn矿床的形成,I型花岗岩的特点利于Cu、Pb、Zn、Ag矿床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赣中金滩岩体黑云母花岗岩和二云母花岗岩的岩石成因及其差异,探讨二云母花岗岩中铀的富集机制,利用电子探针对两类岩石中的黑云母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岩相学和矿物化学研究。结果显示,黑云母花岗岩中的黑云母为镁质黑云母和铁质黑云母,二云母花岗岩中的黑云母为铁质黑云母。黑云母花岗岩的结晶温度为660~722℃(平均692℃),二云母花岗岩的结晶温度为630~691℃(平均669℃);二云母花岗岩相对黑云母花岗岩具有更低的氧逸度条件,但二者都具有相当高的氟含量。综合黑云母化学成分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认为二云母花岗岩的源区富铀特征是导致铀富集并形成富铀花岗岩的物质前提,低温、低氧逸度和高F含量等物理化学条件是促使U富集的有利因素。  相似文献   

11.
黑云母作为花岗岩中含量最高的暗色矿物,其成分特征对指示岩石成因与成矿起着重要作用。云南个旧卡房锡多 金属矿床的形成与花岗质岩浆活动密切相关,卡房花岗岩包含有大量黑云母,通过电子探针测试方法,对该花岗岩中的 黑云母成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显示,黑云母为富铁黑云母,具有富硅、铁、铝、钾、钛,贫锰、镁、钙、钠等特 征,含铁指数为0.67~0.83。黑云母的成分特征暗示其结晶温度为500~708 ℃,结晶压力为202~538 MPa,对应的结晶深度为 7.64~20.35 km,表明卡房花岗岩形成于中低温环境、属于中深成相。综合研究认为,卡房锡矿田花岗岩具有高铁指数以及 氧逸度由高到低变化趋势等特征是锡成矿的有利条件,可以作为在本区寻找锡矿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城上复式岩体中黑云母进行详细的岩相学观察和矿物化学成分分析及对黑云母组分的特征及其成岩指示意义的讨论,发现城上花岗岩类中的黑云母均具有富铁贫铝高钛低镁的特征,北部中细粒黑云母花岗闪长岩中的黑云母属镁质黑云母,形成的结晶温度约670℃~710℃,氧逸度10~(-12.4) MPa~10~(-13.2) MPa,成岩压力68 MPa~234MPa,相应的侵位深度为2.6km~8.9km,属Ⅰ型花岗岩,源区物质可能为未经风化的火山岩或少量地壳酸性岩浆和地幔基性岩浆的混合产物;南部大斑中粗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的黑云母属铁质黑云母,形成的结晶温度约648℃~710℃,氧逸度10~(-14.8) MPa~10~(-16.1) MPa,成岩压力为265 MPa~377 MPa,相应的侵位深度为10.0km~14.2km,而中斑中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的黑云母属铁叶云母-铁质黑云母,形成的结晶温度约600℃~645℃,氧逸度10-16.6 MPa~10~(-17.6) MPa,成岩压力为417 MPa~559 MPa,相应的侵位深度为15.8km~21.1km,与他共存的热液流体中相较其他更富氟,均为典型的S型花岗岩,源区物质应是较纯的沉积物质。  相似文献   

13.
Cu和Sn在中酸性岩浆作用过程中地球化学行为明显不同,少见2种类型矿床与同一岩浆作用共生。滇东南个旧Sn-Cu多金属矿田矿床和燕山期岩浆岩联系紧密, Sn-Cu共生,都达超大规模,国内外罕见。目前对个旧矿田Sn-Cu共生控制因素探讨不多。本研究通过矿区二长岩、似斑状花岗岩及其中暗色包体和等粒状花岗岩黑云母电子探针分析,探讨区内岩浆氧逸度及挥发相组成特征,分析其与区内形成Sn-Cu组合矿床的关系。二长岩和似斑状花岗岩及其暗色包体中的黑云母为铁质黑云母,等粒状花岗岩中黑云母属于铁叶云母。似斑状花岗岩和二长岩岩浆氧逸度较高,位于HM缓冲线附近,具较高Cl/F值;等粒状花岗岩浆氧逸度低,分布在NNO缓冲线附近,具较低Cl/F值,表明个旧矿田既发育高氧化及高Cl/F值岩浆,也发育还原及低Cl/F值岩浆。高氧化、高Cl/F值岩浆演化及出溶流体有利于形成Cu矿床,而还原、富F岩浆岩的形成与演化则更有利于形成Sn矿床。因此,个旧矿田Sn-Cu共生可能与区内发育2套性质不同的岩浆系统有关。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电子探针分析对采自泰国北部成矿(沙蒙矿床)和贫矿(Tak岩体)花岗岩体中的黑云母开展了对比研究,以期厘清花岗岩制约锡成矿的控制因素。结果显示,成矿和贫矿花岗岩中的黑云母均属于岩浆成因,前者偏铁质,具有S型花岗岩黑云母成分特征;后者偏镁质,与I型花岗岩黑云母成分一致。利用机器学习拟合的黑云母温压计,估算成矿花岗岩早期岩浆结晶温度和压力分别为812~858℃(平均835℃)和702~882 MPa(平均781 MPa),而贫矿岩体对应的温度和压力分别为795~833℃(平均811℃)和188~373 MPa(平均226 MPa)。两类花岗岩具有明显不同的侵位深度、岩浆氧逸度和初始挥发分。研究表明,在伸展构造体制下,深部地壳的富F变沉积岩高温熔融形成的还原性岩浆,经长距离运移至较浅的深度侵位更有利于锡成矿。  相似文献   

15.
根据大兴安岭毕利亚山碱长花岗岩黑云母的电子探针(EPMA)测试结果,对黑云母的化学成分特征、成因类型及结晶时的温度和氧逸度进行了研究,并探讨岩浆源区的性质及成岩背景。毕利亚山碱长花岗岩黑云母具有高Si(SiO_2:39.876%~42.419%)、富Mg(MgO:18.138%~20.02%)、贫Fe(FeO~t:10.549%~11.468%)特征,属镁质黑云母;黑云母的结晶温度为590℃~650℃,且具有较高的氧逸度。其∑Al的值为1.01~1.044,Fe/(Mg+Fe)的值为0.228~0.262。Mg/(Mg+Fe~(2+)+Mn)的值为0.673~0.834,FeO~t/(FeO~t+MgO)的值为0.345~0.387,指示了其岩浆源区为富镁的岩石圈地幔,并且在岩浆演化过程中发生混染作用。  相似文献   

16.
岩背花岗岩黑云母矿物化学研究及其对成矿意义的指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岩背火山-斑岩型锡矿含黄玉黑云母花岗岩和含黄玉花岗斑岩中黑云母矿物化学研究表明,含黄玉黑云母花岗岩中的黑云母属于富铁黑云母,含黄玉花岗斑岩中的黑云母属于铁叶云母。含黄玉花岗斑岩的成岩温度为720℃~730℃,logfO2为-15.5~-15.7;含黄玉黑云母花岗岩的成岩温度为510℃~550℃,logfO2为-19.2~-18.7。含黄玉花岗斑岩成岩温度、氧逸度高于含黄玉黑云母花岗岩成岩温度和氧逸度。与含黄玉花岗斑共存热液流体log(fH2O/fHCl)fluid值为4.29~4.99,与含黄玉黑云母花岗岩共存热液流体log(fH2O/fHCl)fluid值为3.15~3.67。因此,相对于含黄玉黑云母花岗岩,含黄玉花岗斑岩岩浆演化过程中分异出的流体富F和Sn,即岩背含黄玉花岗斑岩岩浆演化过程分异出的原始流体以富F和Sn为特征,结合有关岩背Sn矿成矿流体的研究结果,进一步揭示出岩背Sn矿成矿流体为岩背含黄玉花岗斑岩岩浆演化过程分异出的岩浆热液,相对于含黄玉黑云母花岗岩,含黄玉花岗斑岩与锡成矿关系更密切。  相似文献   

17.
黄背岭-中鱼库钼多金属矿矿区是栾川矿集区目前的重点找矿区域。通过对黄背岭含矿斑状花岗岩与中鱼库隐伏的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进行岩相学观察与黑云母的化学成分特征分析,探讨了本区的岩石成因及成矿潜力。结果表明黄背岭和中鱼库花岗岩中的黑云母都属于镁质黑云母。黄背岭花岗岩中的黑云母Ti=0.15apfu~0.20apfu,具有退变质与固相线下交代成因的特征,中鱼库花岗岩中的黑云母Ti=0.27apfu~0.35apfu,具有岩浆成因的特征。从岩体浅部到深部,黄背岭岩体结晶压力为93 MPa~14 MPa,结晶深度为3.4km~0.5km。中鱼库岩体结晶压力为145 MPa~58 MPa,结晶深度为5.3km~2.1km。两岩体浅部结晶压力大,深部结晶压力小,表明两者均为快速侵入。两岩体均属壳幔混源的I型花岗岩,是深源中浅成花岗岩。两岩体形成时的温度分别为939.4℃~1 006℃,833℃~966℃,氧逸度分别为10-11.8 MPa~10-10 MPa,10-13.08 MPa~10-10.4 MPa。两者形成时的温度与氧逸度均较高,与其共存的流体都富氟,有利于钼钨多金属矿成矿。综上并结合透岩浆成矿作用的观点,认为本区成矿潜力大。  相似文献   

18.
尾亚—天湖地区位于新疆中亚造山带东南部的中天山地块内,晚古生代—中生代岩浆活动强烈,产出了战略性关键矿产尾亚钒铁磁铁矿。在详细岩相学观察的基础上,对尾亚、天湖和沙泉子南岩体中的角闪石和黑云母进行了电子探针(EMPA)测试分析,限定了 3个岩体结晶的温压条件、氧逸度、含水量和含铁指数等要素,为解析中天山地块的岩浆-成矿物化条件及其区域找矿勘查工作提供参考。测试结果表明,该区花岗岩类中的角闪石富镁、钙、钠,贫钾,属于钙角闪石族;黑云母有高镁、钛、铝、钾和低硅、钠的特征为镁质黑云母。角闪石和黑云母的化学成分揭示其寄主岩浆为钙碱性造山带岩系,具有壳幔混源的特征,推测可能是板块俯冲背景下由地幔楔与大陆地壳物质混熔形成。根据角闪石-黑云母矿物温压计,估算出沙泉子南石英闪长岩的结晶温度为651~753℃,压力为31~79 MPa,尾亚二长花岗岩和钾长花岗岩的结晶温度为762~833℃,压力为85~215 MPa,天湖花岗闪长岩的结晶温度为668~812℃,压力为31~117 MPa。3个岩体岩浆结晶时的氧逸度lgf (O_2)范围为-15.7~-9.4,而且在角闪石结晶时岩浆具有较高的含水量。综合分析,认为该区的花岗岩类具有高温、低压、高氧逸度、富水和高含铁指数的特点,有利于Fe等成矿元素在流体中富集,具有良好的铁矿成矿条件。进一步利用角闪石-黑云母压力计,计算了花岗岩类岩体的侵位深度,从而估算出岩体的剥蚀程度处于2.2~5.5 km,且区域的隆升剥蚀量差异明显;结合现有的矿产地表展布特征,推测天湖岩体一带深部仍具有较好的铁矿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9.
《地学前缘》2017,(5):62-75
长江岩体和九峰岩体同为粤北诸广山复式岩体中的燕山期花岗岩体,它们的矿化特征具有显著差异,是诸广山地区典型的产铀岩体和不产铀岩体。本文利用电子探针对两岩体中黑云母和绿泥石开展了详细的矿物化学研究。结果显示,长江岩体中黑云母富铁贫镁,为铁叶云母,黑云母绿泥石化较为严重,绿泥石类型主要是蠕绿泥石和铁镁绿泥石,偏铁质绿泥石,主要形成于较还原环境;九峰岩体中黑云母为铁质黑云母,绿泥石化较弱,绿泥石类型多为蠕绿泥石、铁镁绿泥石和密绿泥石,偏镁质绿泥石。黑云母的成分特征显示,长江岩体结晶温度为600~650℃,氧逸度lgf(O2)为-16~-17,挥发分组成显示出相对高F、低Cl的特征;九峰岩体结晶温度为680~720℃,氧逸度lgf(O2)为-14~-15,挥发分组成显示出相对低F、高Cl的特征。综合地质特征和矿物化学特征可知,较低的温度和氧逸度、较高的挥发分F含量是岩体产铀的有利因素。  相似文献   

20.
为揭示桂东北姑婆山一带花岗岩的成岩成矿特征,本文对姑婆山岩体进行了黑云母矿物化学成分分析和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花岗岩中黑云母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黑云母具有富铁镁、贫钙钠的特征,w(TFeO)为26.78%~31.06%、w(MgO)为2.98%~6.60%,且w(TFeO)与w(MgO)呈明显的负相关性,说明其结晶过程中主要发生了Fe2+←→Mg2+的置换反应;黑云母的含铁指数为0.68~0.84,属于高铁黑云母,氧逸度为-17.0~-15.5,结晶温度为680~705℃,平均为695℃;黑云母的全铝压力计显示黑云母结晶的压力为69~179 MPa,平均为115 MPa,对应的侵位深度相当于2 621~6 755 m,平均深度为4 331 m。年代学分析结果显示,采自姑婆山岩体的两个代表性花岗岩样品形成年龄分别为(162±3)和(163±2)Ma,为燕山早期,与华南中生代大规模岩浆-成矿作用时代一致。综合上述分析,姑婆山岩体形成于较高温度、低氧逸度、较浅的环境,显示出良好的锡成矿性,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