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结合前人资料和遥感影像解译,对青藏高原古近纪—新近纪湖相地层进行了划分与对比,确定了湖相地层的地域分布。根据古近纪—新近纪湖相地层的展布范围,初步圈定出了63个古湖泊,划分出5个成湖阶段、13个成湖期,其统计总面积大于200×104km2。古湖泊的规模、形态、展布方向明显受构造和古地理的制约。研究表明,古近纪时期的古湖泊主要分布在高原的东北部地区,新近纪时期的古湖泊主要分布在高原的西南部地区,两者之间为过渡地带。青藏高原古近纪—新近纪古湖泊的演化,从时间上讲,有从老到新面积逐渐加大的趋势;从迁移方向上讲,有古湖泊的湖相沉积由东北向西南方向逐渐迁移、古湖泊的年龄由老变新的规律。  相似文献   

2.
受东部边界郯庐断裂和西部边界太行山前大型走滑断裂的影响,渤海湾盆地中部歧口凹陷区处于伸展与走滑共同作用的地区,利用最新连片采集的超大面积地震资料开展构造研究,发现该区古近纪在发育伸展构造的同时也发育走滑扭动构造,该类构造与古近系内伸展构造共存.在剖面上依据基底和盖层中断裂组合的不同可以分为4类构造样式:走滑-复杂断裂褶皱型、走滑-简单花状构造型、逆冲-简单花状构造型和走滑-挠曲褶皱型.同时,扭动构造带不仅对盆地基底物性的改造有着有利影响,还控制了古物源的入口方式和有利砂体的展布.在前第三系、古近系和新近系构造层中形成了不同类型的有利油气藏,其中古近系挠曲背斜、大型断鼻和地层岩性油气藏以及新近系逆牵引背斜和断鼻翼部都是重要的勘探领域.近两年沿走滑扭动带及其两侧进行的油气勘探已获得成功,对该带研究具深远理论意义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兴凯湖盆地是与敦密断裂构造活动密切相关的含煤盆地,发育古近系虎林组和新近系富锦组含煤地层。利用实测剖面、钻孔岩心及测井曲线资料,对该盆地含煤地层沉积环境、层序地层及聚煤特征进行研究,在研究区识别出三角洲沉积体系和湖泊沉积体系。根据研究区内的岩性岩相变化,将区内含煤地层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Sq1和Sq2,其中层序Sq1相当于古近系虎林组,发育湖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层序Sq2相当于新近系富锦组,发育低位体系域、湖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古近纪主要聚煤环境为高位体系域的三角洲平原沼泽,新近纪聚煤环境为低位和湖侵体系域的滨浅湖淤浅沼泽和高位体系域的三角洲平原沼泽。  相似文献   

4.
伊宁盆地的“红层”与找煤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宁盆地是新疆主要聚煤盆地之一,预测煤炭资源总量2178.8亿t。通过对含煤盆地岩石地层分析,发现研究区发育三套红层,即三叠系小泉沟群(T2-3xq)红层,侏罗系水西沟群(J1-2sh)红层及古近系红层,三套红层分属于两个构造层。根据红层与煤系地层的关系分析,认为古近系红层覆盖区最有可能发现隐伏的整装大煤田。查清红层的层序,对指导找煤及加速进行煤田地质勘查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西藏阿里札达盆地上新统鼠兔类牙齿化石的发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首次在西藏阿里札达盆地上新世河湖相沉积地层中发现了鼠兔类牙齿化石,对鼠兔类牙齿化石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描述,并在同一层位中采集了大量孢粉、古动物和古植物化石。结合区域地质特征,产出鼠兔类牙齿化石地层的古地磁、ESR测年资料,沉积学特征等的简要分析,认为札达盆地鼠兔类的演化迁徙与上新世时气候由温暖湿润向寒冷潮湿-温和干旱的变化有关。显然,这一发现有助于认识青藏高原新近纪上新世的生物演化、气候变化和构造活动,并为研究青藏高原新近纪以来的生物进化、湖泊与河流演化、气候变化、古地理与古环境变迁和古近系、新近系、第四系地层划分等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6.
柴达木盆地新生代不同层次构造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柴达木盆地地震、非地震资料进行综合解释研究发现,新生代盆地深、浅层构造存在较大差异,盆地沉积在不同时期受到不同构造格局的控制。古近系受近东西向构造控制,新近系受北西向构造控制,显示了柴达木盆地新生代为不同时期受不同方向构造控制的大型叠合盆地。盆地地层深、浅层构造变形特征不同,深层表现为陡倾的逆冲断裂构造,以断块构造为主要特征;中浅层表现为滑脱褶皱与滑脱断裂构造;地表在背斜核部发育斜列展布的正断层构造。盆地经历了多旋回沉积和多方式的后期改造,不同的构造组合形成了不同的储油气构造模式,认识这一点对于盆地深层的油气勘探,特别是寻找隐蔽油气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碳酸盐岩地层中的岩溶储层十分常见,但在碎屑岩地层研究中,却很少见到关于岩溶储层的报道。在对冀东油田老 爷庙地区古近系东营组储层研究项目中,发现碎屑岩同样存在岩溶储层,而且其分布规律和控制因素与碳酸盐岩岩溶储层 十分相似。东营组砂岩储层为三角洲-湖泊沉积,钙质胶结十分普遍。根据岩心和测井资料分析发现,砂岩岩溶储层发育 在新近系和古近系之间的区域不整合面之下,孔隙主要是由砂岩中钙质胶结物溶蚀产生的。根据岩心和测井资料统计分析, 不整合面之下砂岩岩溶储层带的厚度为150 m 左右。因此,对于钙质胶结的砂岩来说,不整合面之下是有利储层发育带。  相似文献   

8.
青藏高原古近纪—新近纪古湖泊的特征及分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结合前人资料和遥感影像解译,对青藏高原古近纪-新近纪湖相地层进行了划分与对比,确定了湖相地层的地域分布.根据古近纪-新近纪湖相地层的展布范围,初步圈定出了63个古湖泊,划分出5个成湖阶段、13个成湖期,其统计总面积大于200×104km2.古湖泊的规模、形态、展布方向明显受构造和古地理的制约.研究表明,古近纪时期的古湖泊主要分布在高原的东北部地区,新近纪时期的古湖泊主要分布在高原的西南部地区,两者之间为过渡地带.青藏高原古近纪-新近纪古湖泊的演化,从时间上讲,有从老到新面积逐渐加大的趋势;从迁移方向上讲,有古湖泊的湖相沉积由东北向西南方向逐渐迁移、古湖泊的年龄由老变新的规律.  相似文献   

9.
塔北隆起西部不同构造层构造样式及其成因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北隆起西部经历多期复杂的构造演化,形成了下中上三个构造层,即震旦系到古生界构造层、中生界—古近系构造层和新近系—第四纪构造层。下构造层发育逆冲断层、褶皱、走滑构造和岩浆底辟构造;中构造层发育负反转构造和正断层;上构造层英买力地区发育盐上逆冲断层构造,东部牙哈地区仍发育负反转构造。不同地区构造层之间的关系不同,牙哈地区中上构造层与下构造层的断裂发育具有很好的继承性:深层逆冲断裂由下向上扩展,控制浅层断裂走向、倾向及其运动性质,它们在浅层发育负反转构造、兼具走滑性质。英买力地区由于发育中寒武统及古近系两侧膏盐层,膏盐层的分隔造成构造层之间构造样式的不协调及其分层性特征。  相似文献   

10.
三万年来可可西里地区湖泊环境演化序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胡东生  陈克造 《地质科学》1994,29(4):329-338
可可西里地区位于青藏高原的腹地,以可可西里地区综合科学考察资料为依据,通过湖泊沉积物层序-年龄事件与近代冰川活动遗迹的对比研究,建立了环境变化的物性柱综合剖面及其时序性,将32000aB.P.以来可可西里地区湖泊环境演化序列划分为7个旋,为深入认识青藏高原环境变迁提供新的信息。  相似文献   

11.
青海可可西里自石炭纪以来经历了复杂的构造演化和地表过程,形成了集高山、宽谷、夷平面、冰川、热泉、河流和湖泊等地貌元素为一体的高原高寒地貌,同时还包括了蛇绿混杂岩带、活动断裂带、地震遗迹和火山遗迹等地质元素。在调研前人研究资料和实地野外考察基础之上,根据IUCN(2005)提出的13类地质主题分类标准将区内的地质遗迹分为地质构造、火山和地热遗迹、山脉、地层剖面、河流和湖泊、现代冰川、冰期遗迹7类,共计60余处地质遗迹点。可可西里地质遗迹对重建古特提斯构造域、研究天然地震机制、青藏高原北部隆升过程及全球气候变化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可可西里区内地质遗迹和前人资料恢复出可可西里石炭纪以来经历了8个构造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12.
在系统分析青藏高原新生代98个残留盆地类型、形成构造背景、岩石地层序列的基础上, 对青藏高原古新世—始新世、渐新世、中新世及上新世构造岩相古地理演化特征进行了讨论: (1)古新世—始新世: 松潘—甘孜和冈底斯带为大面积构造隆起蚀源区.塔里木东部、柴达木、羌塘、可可西里地区主体表现为大面积的构造压陷湖盆-冲泛平原沉积.高原西部和南部为新特提斯海.(2)渐新世: 冈底斯—喜马拉雅和喀喇昆仑大范围沉积缺失, 指示上述地区大面积隆升.沿雅江自东向西古河形成(大竹卡砾岩).西昆仑和松潘—甘孜地区仍为隆起蚀源区.塔里木、柴达木、羌塘、可可西里地区主体表现为大面积构造压陷湖盆沉积.塔里木西南部为压陷盆地滨浅海沉积.渐新世末塔里木海相沉积结束.(3)中新世: 约23 Ma时高原及周边不整合面广布, 标志高原整体隆升.塔里木、柴达木及西宁—兰州、羌塘、可可西里等地区主体表现为大面积的构造压陷湖盆沉积; 约18~13 Ma高原及周边出现中新世最大湖泊扩张期.约13~10 Ma期间, 藏南南北向断陷盆地形成, 是高原隆升到足够高度开始垮塌的标志.(4)上新世: 除可可西里—羌塘、塔里木、柴达木等少数大型湖盆外, 大部分地区为隆起剥蚀区.由于上新世的持续隆升和强烈的断裂活动, 使大型盆地的基底抬升被分割为小盆地, 湖相沉积显著萎缩, 进入巨砾岩堆积期, 是高原整体隆升的响应.高原从古近纪的东高西低格局, 经历了新近纪全区的不均衡隆升和坳陷, 最终铸就了西高东低的地貌格局, 青藏作为一个统一的高原发生了重大的地貌反转事件.   相似文献   

13.
可可西里盆地瘭生代沉积演化历史重建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青藏高原北部可可西里盆地是高原腹地最大的第三纪沉积盆地,分布着厚度达5737.5m的新生代沉积。本文根据遍布整个盆地的野外实测剖面和地质观察点资料,采有典型剖面精确古地磁测年为基础的时间框架,开展沉积层序、岩笥特征、沉环境和古水流变化综合对比研究,将可可西里盆地新生代(约56Ma至约16Ma)划分为7个演化阶段,其中在30Ma至约23Ma期间盆地经历抬升变形,没有沉积作用发生。结果显示,前6个阶段(约56Ma至30Ma),盆地沉积中心逐渐向北、向东迁移,盆地南缘和西缘的构造逆冲作用逐步加强,而且在晚渐新世发生强烈南北向地壳缩短,反映青藏高原腹地早期隆升过程中依靠南北向地壳缩短和北东向逆冲扩展作用来实现的。在早中新世(约23Ma至约16Ma),盆地沉积物遭受低度变形,表明此期间高原以差异隆升为主。  相似文献   

14.
青藏高原北部盆地构造沉积演化与高原向北生长过程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从可可西里到河西走廊的青藏高原的北部地区,地貌具有独特的"盆-岭"相间的特征,是青藏高原隆升增长过程中长期地质作用的产物,沉积盆地记录了这一过程的演化历史。对可可西里盆地、柴达木盆地和酒泉盆地新生代的沉积充填与盆地动力学背景的研究发现,3个盆地的演化序列具有相似性,盆地的早期为走滑盆地或伸展盆地性质,中期发育前陆盆地,最后以山间盆地结束。以南北向挤压短缩为动力背景的前陆盆地是高原北部造山带运动的直接响应。高原北部前陆盆地的发育时序为:可可西里前陆盆地(53~23Ma)、柴达木前陆盆地(46~2.45Ma)和酒泉前陆盆地(29.5~0.13Ma),反映了青藏高原北部在新生代具有向北阶段性生长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可可西里西段羊湖盆地沉积、构造特征及其动力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可可西里西段新生代盆地缺乏了解是导致该区新生代地质演化存在争议的重要原因.本文以沉积学和构造变形分析为主要手段,对可可西里西段羊湖盆地时代、充填序列、物源区和变形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羊湖盆地新生界沉积厚度大于1302m,主要由下部雅西错组冲积扇相碎屑岩和上部五道梁群湖泊相碳酸盐岩组成,其岩石组合和充填序列与可可西里东段具有一致性,同时古流向和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分析显示盆地物源来南部的羌塘地块,盆地形成演化受南部褶皱冲断带制约,盆地构造变形强烈,沿褶皱冲断带和羊湖盆地地壳分别发生51%和41%的缩短.沉积充填结构和变形特征表明,羊湖盆地与东段可可西里盆地具有相同的演化历史和性质,预示青藏高原中部在渐新世-中新世在存在一个大的、统一的可可西里盆地.  相似文献   

16.
MAGNETOSTRATIGRAPHIC DATING:IMPLICATIONS FOR TERTIARY EVOLUTION OF THE HOH XIL BASIN, NORTHERN TIBET1 BGMRQ (BureauofGeologyandMineralResourcesofQinghai) .RegionalgeologyofQinghai(inChinesewithEnglishab stract) [M] .Beijing :ChinaGeolPress,1991. 2 CowardWP ,KiddWSF ,Pang,Y ,etal.Thestructureof1985TibetGeotraverse ,LhasatoGolmud.In:Sino BritishComprehensiveGeologicalExpeditionTeamoftheQinghai TibetPlateau.ThegeologicalevolutionoftheQin…  相似文献   

17.
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青藏高原始新世残留盆地的构造背景、岩石地层序列和青藏高原始新世期间的构造岩相古地理特征。松潘-甘孜和冈底斯带为大面积构造隆起蚀源区,塔里木东部、柴达木、羌塘、可可西里地区主体表现为大面积的构造压陷湖盆-冲泛平原沉积,高原西部和南部为新特提斯海。从构造岩相古地理演化的角度揭示青藏高原始新世构造隆升与沉积响应的耦合关系,划分出2个强隆升期,分别是强隆升期Ⅰ(55-51Ma)和强隆升期Ⅱ(45-34Ma)。  相似文献   

18.
We have studied the evolution of the tectonic lithofacies paleogeography of Paleocene–Eocene, Oligocene, Miocene, and Pliocene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by compiling data regarding the type, tectonic setting, and lithostratigraphic sequence of 98 remnant basins in the plateau area. Our results can be summarized as follows. (1) The Paleocene to Eocene is characterized by uplift and erosion in the Songpan–Garzê and Gangdisê belts, depression (lakes and pluvial plains) in eastern Tarim, Qaidam, Qiangtang, and Hoh Xil, and the Neo-Tethys Sea in the western and southern Qinghai–Tibet Plateau. (2) The Oligocene is characterized by uplift in the Gangdisê–Himalaya and Karakorum regions (marked by the absence of sedimentation), fluvial transport (originating eastward and flowing westward) in the Brahmaputra region (marked by the deposition of Dazhuka conglomerate), uplift and erosion in western Kunlun and Songpan–Garzê, and depression (lakes) in the Tarim, Qaidam, Qiangtang, and Hoh Xil. The Oligocene is further characterized by depressional littoral and neritic basins in southwestern Tarim, with marine facies deposition ceasing at the end of the Oligocene. (3) For the Miocene, a widespread regional unconformity (ca. 23 Ma) in and adjacent to the plateau indicates comprehensive uplift of the plateau. This period is characterized by depressions (lakes) in the Tarim, Qaidam, Xining–Nanzhou, Qiangtang, and Hoh Xil. Lacustrine facies deposition expanded to peak in and adjacent to the plateau ca. 18–13 Ma, and north–south fault basins formed in southern Tibet ca. 13–10 Ma. All of these features indicate that the plateau uplifted to its peak and began to collapse. (4) Uplift and erosion occurred during the Pliocene in most parts of the plateau, except in the Hoh Xil–Qiangtang, Tarim, and Qaidam.  相似文献   

19.
青藏高原可可西里盐湖水位上涨趋势及溃决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1年位于可可西里腹地的卓乃湖溃决引起的盐湖水位上涨和面积增大趋势仍在快速发展。遥感资料显示,卓乃湖溃决后,盐湖面积持续增加,从2012年的134.1 km2一直持续增大到2018年的197.5 km2,尤其是2016-2018年增加较快,面积增加了42.0 km2,即平均每年增加14.0 km2。水位监测数据显示,2016年5月20日至2018年11月11日期间,盐湖水位共上升了8.241 m,年平均上升2.747 m。目前盐湖的面积仅比模拟的溢出面积小19.3~21.1 km2;湖泊水位仅比分水岭最低处低4.09 m。按照2016-2018年面积和水位变化趋势,预计盐湖将在未来1~2年内可能发生溢水溃决。研究表明:近年来区域降水增加、卓乃湖溃决后地下水释放、上游湖泊出水口可能存在侵蚀扩大导致湖水继续向下输送等原因是导致盐湖水位持续上涨和面积快速增大的主要原因。利用水库溃坝预测分析模型,对盐湖溢水溃决冲沟形成时洪峰流量预测表明,盐湖溢水溃决时将形成巨大的洪峰流量,洪水将对青藏公路、青藏铁路和兰西拉光缆等造成危害,建议尽快开展盐湖潜在的湖水外溢途径地质条件调查,并设计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