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我国煤田开展放射性测井以来,一直使用钴(Co60)放射源进行伽玛伽玛测井。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感到使用这种放射源存在着下列缺点:1.钴源属强放射源,对人体损害较大。2.钴源的寿命不算长,半衰期为5.26年。为确保数据的准确性,至少每年需标定强度一次。3.近年来,开始试验用放射性测井进行煤质分析(主要是煤灰分测定),由于钴源的半衰期不算长,相对而言,强度的稳定性较差。因此,以测得资料作定量分析,精度受到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
测井含煤地层分析方法讲座 第三讲 测井煤质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能利用测井方法确定煤质指标,这是现代煤田测井技术的重要标志。目前,利用测井方法确定的煤质指标有:灰分、挥发分产率、水分、含碳量、含氢量、含氧量以及发热量。  相似文献   

3.
能利用测井方法确定煤质指标,这是现代煤田测井技术的重要标志。目前,利用测井方法确定的煤质指标有:灰分、挥发分产率、水分、含碳量、含氢量、含氧量以及发热量。   相似文献   

4.
我们实地参观了美国地质调查所丹佛煤炭分所和美国中西部大多数私人测井公司的煤田测井,现将他们利用测井资料进行煤质、煤的灰分和发热量分析的情况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数字测井记录的数据与煤样化验数据,采用体积模型和回归统计分析等方法,对白坪勘探区二_1煤进行煤质分析。结果发现,研究区二_1煤的灰分含量与自然伽玛测井数据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并利用其线性回归方程进行灰分预测,效果较好(误差均小于10%),成果可靠,这为数字测井的综合利用提供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发热量是煤质评价和热工计算的重要指标。通过收集内蒙、山西等矿区煤的水分、灰分、挥发分及发热量数据,根据挥发分高低对煤变质程度进行分级,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煤的发热量与水分、灰分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煤的发热量与水分、灰分呈反比关系,且随着煤变质程度的降低,水分对发热量的影响逐渐增大,而灰分的影响逐渐降低。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其他矿区煤的发热量进行预测,并将预测值与实测值进行对比来验证模型的正确性,结果显示,该模型在不同矿区煤的发热量的预测中具有适用性。   相似文献   

7.
煤灰熔点是评价煤工业用途的一项重要指标,针对矿区煤质灰熔点建立适宜的数学模型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根据逐步回归分析的基本原理,利用在汝箕沟煤矿收集的43组灰分产率、灰成分与灰熔点数据,建立了该矿煤的灰熔点与显著变量之间关系的回归方程。通过F-检验和相关系数检验,表明回归方程有一定的置信度,误差分析显示回归分析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重庆地区须家河组为一套砂岩、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和煤层组成的湖滨-三角洲型沉积,煤质分级主要为中灰(特低灰-高灰)、低硫(特低硫-中高硫)、高热值(低热值-特高热值)煤;灰分与硫分等值线分布较为相似,总趋势为北东-南西向展布,呈不规则条带状和团块状分布;原煤灰分值与发热量值呈负相关性,浮煤灰分值与发热量值呈正相关性,初步得出同一采集点原煤和浮煤的灰分与发热量的相关性正好相反,煤类分布与挥发分等值线展布相似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根据平庄煤田露天矿区的地质特征和煤的形成环境特点,对西露天矿区6煤组的水分、灰分、挥发分、发热量、硫分、灰融性和C、H、N等煤质参数进行了综合分析,阐述了主要煤质参数在矿区的分布特征,探讨了煤质参数与成煤环境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在煤炭开发过程中,对煤质的评价尤为重要。依靠实验室分析来确定煤质的工业组分效率比较低,成本也比较高,因此通过建立其与测井参数之间的关系来进行各组分的计算。选取自然伽马、双收时差、密度以及三侧向电阻率这四个测井参数为输入的特征参数,煤质的水分、灰分、挥发分以及固定碳的含量作为输出结果,利用在某煤田挑选的73层测井数据当作训练样本,构建了基于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以及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的计算模型,从而建立了测井参数与各工业组分之间的关系。对19层的测试数据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这两种方法均能应用于实际的生产之中;相比之下,广义回归神经网络能更准确地计算出各组分的含量,其平均平方误差均在1%以下。  相似文献   

11.
以大峰矿地质勘探煤质资料为基础,采用Surfer和AutoCAD绘制了下组煤五煤灰分、挥发分、硫分、发热量等值线图,总结了五煤煤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灰分、发热量在矿区中心变化最明显;从矿区边缘向中心,灰分逐渐增加,至矿区中心达到最高;发热量逐渐降低至矿区中心达到最低。矿区中心部位的煤质相对稍差,东西靠近边界部位煤质稍好。圈定的无烟煤范围为大峰煤矿下组煤五煤的合理配采和煤炭产品质量调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在JXW-1型微机测井系统的煤质分析方法中,采用的是简化二元体积模型。实际应用中发现计算值与化验值有较大误差。改用回归分析方法,利用测井密度和自然伽马值两个参数,计算煤的灰分和发热量等指标,与化验值比较,误差一般在5%左右。   相似文献   

13.
在煤田勘探工作中,利用测井数据确定煤质能达到成本低、提供资料迅速的目的。为了有效地开展此项工作,本文着重介绍加拿大利用测井数据研究煤质的有关方法。   相似文献   

14.
基于褐煤直接液化特性与煤性质的关系,从煤岩组分和煤质基本性质出发,结合前人对与褐煤直接液化相关的煤岩组分和煤质指标研究成果,通过采样测试与收集数据,探讨了胜利煤田东二号露天矿6煤层煤岩组分、灰分、挥发分、H/C原子比对其直接液化的影响,提出了褐煤作为直接液化的指标要求范围。结果表明:该煤层活性组分(腐植组和稳定组)含量较高,挥发分含量大于35%、H/C原子大部分大于0. 70、浮煤灰分大部分小于10%,符合液化指标要求,可作为较理想的直接液化原料煤。  相似文献   

15.
江西中生代煤田,由于地层变化较大,没有明显的标志,煤层对比至今未能解决好。为了提高勘探精度,实破煤层对比关,从1973年开始,我们对即将勘探最终的山南井田,作了地层古生物、岩矿、煤岩、光谱、煅烧、煤质、煤灰成份、孢粉、重砂等多种分析鉴定工作,然而,所有这些手段中,只有某几个在局部层段有对比价值。后来受兄弟队的启发,又利用本井田60多个钻孔、200余条测井曲线进行对比。地质和测井的综合,为本井田及今后的对比工作开辟了一条途径和积累了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16.
以河南新郑矿区赵家寨井田为依托,通过试验和统计分析,建立了煤的工业分析指标与测井参数的相关关系及模型,揭示了煤质测井响应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煤的工业分析指标与其测井参数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表现为:原煤水分含量与密度和视电阻率之间呈负相关关系,与自然电位和自然伽马呈正相关关系;灰分与密度和自然伽马以及自然电位呈正相关关系,与视电阻率呈负相关关系;原煤挥发分与视电阻率和密度呈负相关关系,挥发分与自然电位和自然伽马呈正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还显示,煤质指标与测井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是由煤中有机质和无机质含量、性质和结构以及煤化作用等因素所决定的。分别建立了用测井曲线预测原煤工业分析指标的多元统计模型,在煤炭与煤层气勘探开发中,可以用测井曲线预测原煤工业分析指标。   相似文献   

17.
砂砾岩储层孔隙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在渗透率计算方面传统的测井解释方法误差较大,目前还没有经典的计算砂砾岩渗透率的测井解释模型。以克拉玛依油田某区八道湾组砂砾岩稠油油藏为例,首先在微观层面上分析了渗透率的主控因素。其次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建立了3套渗透率测井解释方法:一是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改进了多元回归模型;二是在岩性识别的基础上分不同岩性建立了渗透率模型;三是利用BP神经网络进行了渗透率的预测。最后对传统的经验公式与文中的3种方法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比起传统的经验公式和多元回归模型,基于不同岩性的渗透率模型与BP神经网络在实际应用中效果更好,较大幅度地提高了测井解释精度,在非均质性强的砂砾岩油藏中具有更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煤层气储层地球物理测井评价是获取煤层气参数的重要方法。根据沁水盆地柿庄区块煤层气储层的典型地质特征及该区块的测井资料和岩心分析数据,基于体积模型和概率统计模型的分析方法,计算出煤层各组分含量;对大量的测井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得出该区煤层煤阶与地层温度相关的结论;基于概率统计模型计算出的煤层组分和实验室岩心解吸测试数据,利用兰氏方程和多元线性回归导出了煤层含气量计算的经验公式,并通过该区的实际资料验证了评价方法的可信度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煤的发热量是煤质评价和热工计算的重要参数,是动力用煤计价的主要依据。以沁水盆地沁南东区块山西组3#煤为研究目标,分析了煤的发热量及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测试数据,揭示了研究区煤的发热量与水分、灰分、碳含量和氢含量相关关系,分别建立了基于水分、灰分的煤发热量预测模型1和基于碳、氢含量的煤发热量预测模型2,并对模型进行误差分析和应用结果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山西组3#煤煤类为贫煤-无烟煤,发热量与水分、灰分及氢元素含量呈负相关关系,而与煤中碳元素含量呈正相关关系;所建立的两种预测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误差小,相对误差一般小于5%,均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经对比分析,模型1的预测效果优于模型2。  相似文献   

20.
流长勘查区含煤地层为龙潭组,含可采煤层4层,编号为6、8、9、13号煤层,各可采煤层均属高硫、特低挥发分、中高固定碳、低磷、低氯、一级含砷、中高发热量煤;工艺性能具有高热稳定性、极易至中等可磨、较低至中等软化温度灰、中等流动温度灰、弱还原性、中等结渣的特征。此外,当浮煤灰分为10%时,6号煤层为极难选煤;当浮煤灰分为13%时,6号煤层为易选煤。通过对贵州流长勘查区龙潭组煤岩的研究,查明了区内煤层煤质特征,为区内煤层的对比、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