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李彩侠  马煜 《地质与资源》2019,28(3):298-304
在汶川地震影响下,截至2011年龙溪河流域共计有45条泥石流沟暴发泥石流,造成重大经济财产损失.在龙溪河流域泥石流灾害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形成泥石流的地形、降水、物源成因进行了研究,认为物源和降水是激发龙溪河流域泥石流的主要原因.龙溪河流域泥石流具有群发性和小流域暴发性特征,构造带耦合特征,破坏性大和灾害链作用特征.采用MFCAM模型对龙溪河流域泥石流沟进行危险性评价,结果显示有1条沟危险性大,14条危险性中等,30条危险性小.  相似文献   

2.
李彩侠  马煜 《地质与资源》1992,28(3):298-304
在汶川地震影响下,截至2011年龙溪河流域共计有45条泥石流沟暴发泥石流,造成重大经济财产损失.在龙溪河流域泥石流灾害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形成泥石流的地形、降水、物源成因进行了研究,认为物源和降水是激发龙溪河流域泥石流的主要原因.龙溪河流域泥石流具有群发性和小流域暴发性特征,构造带耦合特征,破坏性大和灾害链作用特征.采用MFCAM模型对龙溪河流域泥石流沟进行危险性评价,结果显示有1条沟危险性大,14条危险性中等,30条危险性小.  相似文献   

3.
候旗沟流域地处青藏高原东北缘,降雨量集中且充沛,流域内支沟发育,沟谷深切,山坡陡峻,相对高差大,沟内固体物源储量丰富,沟床纵比降大,具备泥石流发育的条件。文章在深入分析4条泥石流沟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基础上,系统研究了泥石流静动力学特征、灾害史及爆发频率;采用层次分析法(AHP),选择单位面积物源储量、主沟纵比降、人口密度等10项因子,建立了泥石流易发性评价体系,通过对评价因子的定性分析和计算得到每条泥石流沟易发性大小,评价结果与历史调查结果有着很好的一致性。评价方法及评价结果对类似地区泥石流灾害的防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四川省都江堰市龙池地区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汶川地震灾区震后泥石流灾害较震前活跃,对灾区泥石流危险性进行评价是灾后重建过程中合理防灾减灾的基础工作。通过研究泥石流灾害事件中的泥石流规模、泥石流沟堆积扇面积及相应的灾害损失等基础资料,提出以泥石流在泥石流沟堆积扇上的平均堆积厚度替代泥石流规模作为主要危险因子的单沟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方法。用该方法对汶川震区都江堰市龙池镇龙溪河流域2010年"8.13"泥石流事件中的29条沟谷型泥石流进行危险性评价,评价结果中9条为高度危险,12条为中度危险,8条为低度危险。用以泥石流规模为主要危险因子的单沟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方法进行对比评价,2种评价方法中有65.5%的泥石流的危险性评价结果一致。以泥石流沟堆积扇平均堆积厚度为主要危险因子的单沟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方法更能突出规模对泥石流综合危险度的贡献,能更好地反映小泥石流流域和小泥石流堆积扇的泥石流在中小规模的泥石流总量下的危险程度。  相似文献   

5.
基于等级相关的泥石流危险因子筛选与危险度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泥石流危险因子之间的单调性差异和主次危险因子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提出了结合散点图和Spearman等级相关评价泥石流主次危险因子相关性的方法,以散点图作为危险因子初步筛选的依据,以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作为危险因子最终筛选和权重分配的依据。以云南省37条泥石流沟的基础数据为例,建立了泥石流危险度综合评价模型,以此计算东川市12条泥石流沟的危险度评价结果,计算结果表明,新方法比经典方法更能体现物源条件与动力条件对泥石流危险性的贡献,从而证明了新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武都区石门乡地处白龙江沿岸,泥石流灾害频发,严重制约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定量评价泥石流灾害的危险性,基于武都区石门乡泥石流发育特征和形成条件,建立了包含地质条件、地形地貌、水动力条件等10个指标的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权重进行赋值,对该地区6条泥石流沟进行了危险性模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对象均处于高度危险状态,其结果与实地调查结果相符。为武都区泥石流的防灾减灾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是对区域泥石流危险因子的综合分析评价。为了更科学有效地对泥石流的危险性进行评价,必须将定性与定量描述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获得较为合理的评价结果。可拓学就是一门将定性与定量描述结合起来的科学,它以形式化的模型,探讨事物拓展的可能性以及开拓创新的规律与方法。本文首先简单地分析了物元概念的可拓性,针对研究区域重庆北碚特有的地形特点,选取该区域泥石流发生的山坡坡度、相对高差、流域面积等3个因子作为泥石流地形因素的危险性评价因子,对重庆北碚区秤砣沟8条典型泥石流沟的危险性进行评价,根据这些数据,提出用物元可拓集理论构造泥石流危险性等级标准的物元矩阵和待识别对象与各指标的关联度,获得了客观合理的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8.
白龙江流域为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密集分布区。2020年8月由于强降雨激发,白龙江流域武都段发生了大规模的群发性泥石流灾害,造成严重损失。文章以白龙江流域甘肃省陇南市武都段(宕昌县两河口乡—武都区桔柑镇)为研究区,通过野外实地考察,选取流域面积、流域形状系数、平均坡度、沟谷密度、物源参照值(HI)、岩性、流域中心距活动断层距离、一小时最大降雨量、植被覆盖度作为泥石流危险性评价因子。基于灾害熵理论,分别以泥石流单沟和小流域单元作为评价单元,利用ArcGIS软件,进行区域泥石流危险性评价。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泥石流沟大多数都属于中、高危险性。致灾因子中岩性、物源参照值(HI)、距断层距离、植被覆盖度及平均坡度的权重最大,与实际考察结果一致。且以小流域单元作为评价单元的评价结果更符合研究区的泥石流发育情况。  相似文献   

9.
冕宁县安宁河流域为地质灾害密集分布区,安宁河断裂穿越于此,构造复杂,冷渍沟在上游左岸发育。在强降雨条件下,该沟就会暴发泥石流,堵塞安宁河流域和掩埋杀叶马村房屋和道路。冷渍沟泥石流具有流域面积小,主沟长度短,沟床纵比降大等特征,为了研究安宁河流域内泥石流的危险性,以冷渍沟为例,分析不同降雨周期下的泥石流暴发强度,模拟泥石流的运动过程并进行危险性评价。模拟的最大流速、最大堆积深度和降雨强度三者结合建立冷渍沟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冷渍沟泥石流危险范围内高危险区域占27%,主要集中在松散固体物质较多的沟道,中危险性区域和低危险区域各占56%和17%,该结论为危险范围内的居民和重点设施的风险管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灰色系统理论在北京山区泥石流危险度评价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泥石流灾害是北京地区严重的地质灾害之一。其危险度的评价与预测对防灾减灾意义重大。文章根据灰色系统理论的多因素关联度分析法,进行泥石流沟危险度评价。泥石流的形成暴发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多因素关联度分析就是要找出这些因素与泥石流的密切关系程度,根据各因素对泥石流作用的大小,做出综合评判。文章应用泥石流发生的重要参数——物质冲出量、流域面积、相对高差、沟谷切割深度、沟床纵坡、植被覆盖度、土层厚度、形成区山体平均坡度、降水量、崩滑塌密度进行关联度分析,将泥石流的各影响因素与泥石流规模、发展态势的紧密程度做定量分析,以此衡量各因素与泥石流之间的关联程度,寻找主、次因素。各因素按不同数量等级划分为危险、较危险及一般3个条件值,并给予3个级别划分值。再根据各因素所占权重获得各量级得分,通过泥石流各因子权重、因素量级划分及评分标准,对北京市816条沟谷进行了危险度评价。确定危险沟谷104条,较危险沟谷542条,一般危险沟谷170条。在此基础上,结合泥石流沟危害目标的性质、灾害损失及保护价值,进行泥石流危害程度评价,确定危害严重沟谷41条,较严重沟谷331条,轻微沟谷444条。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较吻合。  相似文献   

11.
永胜刘官河位于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期纳镇境内,该流域在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和气候等相互作用的影响下,易发生泥石流灾害,严重威胁了当地居民正常的生产生活及生命安全。在调查与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选取松散物源储量、流域面积、主沟长度、相对高差、日最大降雨量、切割密度和不稳定沟床比等7个评价因子,通过组合赋权法结合多因素综合评价法构建评价模型对该流域危险性进行评价,得到永胜刘官河流域泥石流属于中度危险,评价结果与该流域泥石流的实际调查基本吻合。评价结果表明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刘官河流域存在诱发间歇性中等规模泥石流灾害的可能,尤其是在雨季降雨条件下,诱发中等规模泥石流的可能性仍然较大,为该流域泥石流灾害潜在危险的预防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汶川地震后,地震灾区泥石流具有暴发临界雨量小,规模大,危险性高的特点。在考虑降雨和地震作用下,采用灰色关联法分析北川县72条泥石流沟的泥石流规模、流域面积、主沟长度、流域相对高差、流域切割密度、不稳定沟床比、年均降雨量和地震烈度8个影响因子的权重,在此基础上建立震区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模型并进一步对其进行危险性评价。结果表明:影响因子中,年均降雨量和地震烈度所占权重最大; 运用本文模型得到的评价结果与刘希林模型基本一致,但危险度值相对提高,其中有7条泥石流沟危险度提高一个等级。  相似文献   

13.
《地下水》2017,(3)
新疆南部山区泥石流灾害发育程度高,灾害暴发频发,以南疆阿图什市为例,对成灾特性进行重点分析,阐明稀性泥石流灾害赋存的地质环境条件与基本特征,对致灾三大要素——地形地貌特征、泥石流物源与水源条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市泥石流类型主要为由暴雨诱发的破面侵蚀沟谷型稀性泥石流,爆发频率及规模为中型。厘清成灾特性,为后续的防治工程设计奠定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4.
《四川地质学报》2022,(3):498-501
受尼泊尔4·25地震的影响,西藏日喀则是桑珠孜区琼母沟泥石流沟域新增了大量的泥石流物源,泥石流爆发的几率大大增加。对琼母沟泥石流的沟域平面、纵坡降等特征,对沟内泥石流形成条件进行了分析,研究了该沟泥石流的发生与沟内地形地貌、物源条件和水源条件的关系。研究成果对该地区泥石流防治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受尼泊尔4·25地震的影响,西藏日喀则是桑珠孜区琼母沟泥石流沟域新增了大量的泥石流物源,泥石流爆发的几率大大增加。对琼母沟泥石流的沟域平面、纵坡降等特征,对沟内泥石流形成条件进行了分析,研究了该沟泥石流的发生与沟内地形地貌、物源条件和水源条件的关系。研究成果对该地区泥石流防治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以昌江县红林农场26队泥石流沟为研究对象,泥石流沟发育特征及分析其泥石流形成条件,并对其危险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红林农场26队泥石流沟的地形条件、沟床比降和汇水面积等构成了泥石流沟发育的先天条件,泥石流沟上部的松散堆积物和破面崩滑物为泥石流的启动提供了物源,前期的强台风和短时间的强降雨天气诱发和启动了泥石流的爆发。  相似文献   

17.
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泸水县银坡河泥石流作了危险性评价。在综合考虑地形地貌、气象水文条件、人类活动的基础上,选取了能够准确确定的流域面积、主沟长度、植被覆盖率等6个指标作为泸水县银坡河泥石流危险性的评价因子,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的无量纲化、计算关联系数等步骤计算得到泥石流的关联度,利用关联度来推测泥石流的危险度。最后得出泸水县银坡河泥石流为高等危险度,灰色关联度分析法也适用于泸水县其它泥石流及低关联度推测泥石流危险度不准确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四川泸定县城后山泥石流灾害及其风险防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倪化勇 《中国地质》2009,36(1):229-237
四川泸定县城后山分布有3条泥石流沟,分别为孙家沟、牧场沟和羊圈沟.这3条沟谷曾多次暴发泥石流,对泸定县城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和威胁.在现场考察基础上,论述了泸定县城后山泥石流沟的分布及泥石流危害,从物源、地形地貌和降雨3个方面分析了泥石流成因,从发生时间、空间和规模3个方面论述了泥石流灾害特征,从防灾体系、监测体系、抗灾体系、报警体系、响应体系和恢复体系6个方面建立了泸定县城后山泥石流防御体系,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泸定县城后山泥石流的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9.
拟建九—绵高速公路通过四川省平武县木座乡鲁家沟泥石流堆积扇,经调查对拟建高速公路具有危险性。本文通过对鲁家沟泥石流灾害的现场调查,从物源、地形地貌、水动力条件入手,分析了鲁家沟泥石流灾害的基本特征和形成机制:鲁家沟内基岩风化严重,坡积物丰富,共计有松散固体物源量约6.308 7×106m3,雨量充沛,平均纵坡降424‰,水动力作用强,鲁家沟是在暴雨作用下,顺层斜坡失稳破坏,堰塞沟道并溃决形成的泥石流。本文对鲁家沟泥石流做RAMMS:DEBRIS FLOW数值模拟研究得出:在50年一遇的频率下,泥石流冲出量为5.68×105m3,为防治工程设计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20.
地震扰动区存在大量震裂松散坡体,在持续或者密集的降雨条件下极易转化为滑坡灾害。同时,滑坡又会给泥石流提供大量松散固体物质,增加泥石流的危险性。因此,在震区,灾害通常以"链"的形式出现,比单一灾种危害性大。为了更有效地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评价,笔者将滑坡、泥石流作为灾害链,综合地加以分析和研究。选择5·12汶川大地震中受灾严重的都江堰市白沙河流域的17条泥石流沟作为研究区,建立滑坡-泥石流危险性评价耦合模型,研究24 h不同降雨量条件下小流域滑坡泥石流危险性的变化。耦合模型包括了坡体稳定性评价模型,水文模型及以泥石流规模、发生频率、流域面积、主沟长度、流域高差、切割密度、不稳定斜坡比为评价因子的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统计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降雨量的增大,参与泥石流活动的松散物质方量持续增加,但当24 h降雨量超过200 mm后,泥石流沟的危险度等级不再发生变化;17条泥石流沟中4条为中危险度,12条为高危险度,1条为极高危险度。这说明研究区地质灾害问题相当严峻,在多雨季节存在泥石流群发的可能性,直接威胁到居住在泥石流沟附近的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对于有直接危害对象的高危险度及其以上的泥石流沟,应该按照高等级设防标准进行工程治理及发布预警报。同时也说明,将滑坡、泥石流作为灾害链研究具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