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哈拉湖流域的冰川作用特征及水资源利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拉湖盆地是祁连山西部一个海拔很高、面积较大、近似菱形的山间内陆盆地。位置约在东经97—98度和北纬38—39度之间。东西长100公里,南北最宽处75公里,面积约4780平方公里。疏勒南山雄踞于盆地北部,平均海拔超过5500米,主峰团结峰5826.8米,是祁连山的最高峰。南部的哈尔科山,平均海拔不到5000米,最高峰只有5139米。盆地东西两侧是海拔只有4240—4400米的平缓分水岭。哈拉湖位于盆地中心略偏北,湖面海拔4077米,面积581平方公里(图1)。  相似文献   

2.
<正> 新近,在湖南省辰溪县寺前乡二龙村清朝期间水牯农民起义壮烈牺牲地东南部三四公里海拔506.10m的高山上发现有一形状奇特的天然地下湖.湖面长约900m。宽约数十米至180m,一年四季湖面水位变化不大,水深37-41m。湖水无色透明,生息着1-30cm长的鲤鱼。湖面北段有一天然桥,  相似文献   

3.
该砾岩位于会东县淌塘西北约5公里的崔家箐一带,呈北东向狭长带状展布,长4公里,宽约0.5公里,两侧常呈陡壁状。砾岩出露的海拔高程自2600米到2900米不等。由于淌塘河的切割,它已被分成东、西两段。  相似文献   

4.
堰塞体尤其是深厚堰塞体的探测是工程物探界的一大难题,国内、外有关堰塞体探测的研究的资料极少。在红石岩堰塞体和古滑坡上充分开展多种物探方法适宜性试验,结果表明,被动源面波法、瞬变电磁法可在堰塞体和古滑坡全区开展,具有较好的适用性,且可达到期望的勘探深度。因此,采用以被动源面波法、瞬变电磁法为主的综合物探方法完成了对红石岩堰塞体和古滑坡探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喀纳斯"在蒙古语中意为"美丽富饶、神秘莫测"。 喀纳斯湖位于布尔津县境北部,距县城150公里,湖面海拔1374米,面积44.78平方公里,是一个坐落在阿尔泰深山密林中的高山湖泊,比著名的博格达天池整整大10倍,湖水最深处达188.5米,是中国唯一的北冰洋水系。  相似文献   

6.
红石河堰塞湖漫顶溃坝风险评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四川省青川县红石河堰塞湖是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形成的34座大型堰塞湖之一,是由东河口滑坡堵塞红石河形成的。该堰塞体高度约50 m、宽度约250 m、顺河向长度约500 m、形成的最大库容约400万m3。本文作者对红石河堰塞体做了较详尽的现场试验,包括土的冲蚀试验、土的基本物性试验等。基于现场试验数据,对土的冲蚀性和漫顶溃坝风险做了详细的分析。结果显示,从土的抗冲蚀性角度考虑,只要有水溢出就会有土体被冲蚀,这说明红石河堰塞体的漫顶溃决可能性较高。本文还提出经验公式来预测红石河堰塞体漫顶的溃决时间,大约为4.5d,如果考虑到大石块对抗冲蚀稳定性的有利影响,这一数值会增大。此外,还研究了溃决深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7.
河流堰塞的地貌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堰塞作为一种极端地表过程,深刻影响着河流地貌的变化,特别是河流纵剖面的变化。其对河流纵剖面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堰塞坝将抬高局地的侵蚀基准面,阻碍了上游河道侵蚀,形成河流裂点;另一方面,堰塞坝溃决往往形成大型/巨型洪水,造成下游河道和岸坡的剧烈侵蚀。稳定的堰塞坝形成后,在1~105 a的时间尺度上对河流裂点的发育以及河流纵剖面变化上甚至会超过构造、气候和岩性作用,占据主导。本文在简要概述堰塞地貌相关概念的基础上,介绍了部分河流堰塞的研究方法和案例,以及河流堰塞的发育过程和研究意义。目前多仅从堰塞坝与河流纵剖面的空间关系的相关性来论证其地貌响应,并且发现一些堰塞坝与河流纵剖面的相关性,但是也有一些古堰塞坝对现代河流纵剖面的影响并不显著,原因可能与堰塞坝规模、溃决洪水次数、堵江的持续时间和距今年代的不同有关,目前还缺乏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羊八井地热田位于拉萨西北90公里的一个山间盆地内。盆地呈北东南西向展布,长约20公里、宽约5—6公里,海拔4300米,其北部为念青唐古拉山脉(主峰海拔7088米),南部为唐山(主峰海拔6200米)所环抱,流域面积约600平方公里。有中尼公路和青藏公路经过热田,交通方便。 羊八井热田地表热显示非常明显,有热水湖、沸泉、热泉、温泉、冒汽地面、硫质气孔、硫华及水热爆炸等。地表热泉水温高达92℃,热异常区面积约14.7平方公里。据钻孔揭露500米深度范围内,最高温度达172℃,孔口平均温度130℃,平均压力3个大气压,钻孔平均流量约80—100吨/时,这表明羊八井盆地下面储存有丰富的地热资源。  相似文献   

9.
《中国勘察设计》2006,(7):75-75
1 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铁路 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铁路。铁路穿越海拔4000米以上地段达960公里,最高点海拔为5072米。  相似文献   

10.
峰峰煤田沿太行山东麓呈北北东—南南西向分佈。目前大致确定的范围北起临城,南迄水冶,长约145公里,东西宽约5—20公里。煤田西部为太行山余脉,中部有鼓山、紫山,最高海拔650米,高出地面约500米。煤田东部逐渐没入辽阔的黄土平原。  相似文献   

11.
哈拉湖湖滨沉积物的粒度分布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安斌 《沉积学报》1985,3(2):141-150
哈拉湖盆地是祁连山西部的一个山间盆地。哈拉湖位于盆地中心,属高山内陆湖泊。湖面海拔高度4077米,最大水深65米,平均274米[1]。湖泊呈北西西-南东东延伸,长32公里,平均宽度13公里,面积为580平方公里。哈拉湖盆地北部有疏勒南山巍峙,海拔在5000米以上,南为哈拉湖南山,平均海拔不到5000米。盆地东西两侧的分水岭均系低平的丘陵地带。南北二山由上泥盆统、石炭系和三叠系地层组成,盆地内部除零星出露第三纪地层外,余为第四系洪积、冰水冲积物覆盖。  相似文献   

12.
这是个被遗忘的地质博物馆。 湘江一级支流捞刀河,发源于长沙市东北70多公里的海拔1359.7米的石柱峰。  相似文献   

13.
加拉堰塞湖威胁其上下游的人口安全、城镇设施及生态环境。加拉堰塞体地处无人区,没有对外交通,调研困难,因此形成机制研究甚少。作者于2019年3月调研了堰塞湖现场,通过对残留堰塞体地形实测,堰塞体岩性及结构、沿途堰塞湖水毁现象调查,结合堰塞体粒度特征,查明了加拉堰塞体的物质组成、堰塞湖形成过程及湖区灾损机制。调查发现雅鲁藏布江下游左岸色东浦沟冰碛物3次活动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并于10月19日、31日两次溃决,溃口流量分别达到32000m3 ·s-1和19000m3 ·s-1。前两次活动入江体积达6500×104m3,堰塞体高度88m,蓄水至6.0×108m3后发生第1次溃决。第3次活动入江体积约1000×104m3,堰塞体垭口高度约67m,蓄水至3.26×108m3后发生第2次溃决,体现了源于冰碛物堆积、混杂大量冰块、含水率极高的类似泥石流堆积堰塞体的独特溃决机理和洪水特征。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河段堰塞湖堵江事件频发,通过加拉堰塞湖形成过程、溃决机理研究,可以为本区域堰塞湖灾害应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湖北省暴雨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自然地理概况湖北省位于东经108°26′~116°06′,北纬29°02′~33°15′,面积18.6万公里~2。其中山区占54%,丘陵占13%,平原占33%。总的地势是东、西、北三面群山环绕,江汉平原居中,南濒洞庭湖。江汉平原湖泊众多,水面面积650万亩,水面高程一般在25米以下,平原边缘为50米左右的阶地和100~200米的丘陵,成为山地与平原的过渡地带(见附图)。鄂西北:汉江以北有秦岭山脉东延山地,走向西北-东南,高程1000米左右,汉江南有武当山海拔1000  相似文献   

15.
大同盆地东南部的新构造运动与火山活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同盆地位于山西省东北部, 为桑干河流域的一个大型盆地。宽约30公里, 长约150公里, 海披平均在1000米左右, 地势自西向东逐渐降低, 盆地底部平坦似平原。  相似文献   

16.
滑坡堰塞坝是大型滑坡堆积体堵塞河道形成的土石坝。正、反粒序结构作为大型远程滑坡所特有的2种具有显著差异的地质结构特征,2种情况下坝体的破坏模式差异及稳定性影响因素亟需试验研究。文章通过室内水槽物理模型实验,对比不同粒径、不同结构的滑坡堰塞坝坝体的破坏过程差异,探究了正、反粒序结构条件下堰塞坝的稳定性差异、破坏模式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堰塞坝破坏模式的变化取决于浸润线在下游坡面的出露位置,相比上游水位有一定的延迟性;(2)正、反粒序堰塞坝的破坏模式取决于坡体渗流与下游坡面临界起动坡降的关系;(3)细砂层的位置分布,不同埋深细砂层的起动临界坡降差异和细砂与中粗砂的孔隙率差异是造成正、反粒序坝体破坏差异的主要原因。该研究成果可为大型滑坡堰塞坝的防灾减灾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为系统研究冲击碾压过程中松散堰塞坝料的细观密实机制,基于自行设计的可视化冲击碾压模型装置及粒子图像测速技术,研究了不同冲击碾压参数对堰塞坝料地基的表面变形、内部变形及颗粒位移规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冲击碾压加固过程是冲击和碾压两者共同作用,由于水平冲击作用,冲击点下方地基的变形具有非对称性。“高速轻轮”的施工参数会强化冲击效果,弱化碾压效果,造成地基表面平整性差。堰塞坝料冲击轮加固过程中的最大位移发生在三边形冲击轮圆弧面较平滑处与土体接触时,随后由于模型冲击轮重心上升,地基出现部分弹性回弹。提高冲击轮的牵引速度能够促进冲击能量向深层传递,但水平影响宽度有限;提高冲击轮的质量则能促进能量向两侧水平方向传递,但影响深度有限。对于模型试验的易贡堰塞坝料地基,冲击碾压最佳牵引速度约为0.75 m/s。结果可为堰塞坝料地基的冲击碾压浅层加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堰塞坝险情的形成演化与综合开发治理是防灾减灾领域研究的焦点问题,因坝体形成过程特殊、内部结构复杂、组成材料不均且堆积形态迥异,导致其与人工坝体差异较大,目前仍缺乏有效的安全性评估方法及科学的开发治理措施。本文列举了国内外典型的堰塞坝事件,从堰塞坝的形成、类型和结构特征等方面,总结了已有的研究成果,阐述了堰塞坝的形成机理,重点分析了崩塌、滑坡、泥石流堰塞坝的堆积演化过程研究。归纳了目前堰塞坝应急处置和综合治理的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列举了堰塞坝蓄水发电、引水灌溉、环境旅游等开发利用的成功案例。通过文献和案例汇编,建立了堰塞坝事件研究的文献资料库。鉴于堰塞坝较高的溃决风险和开发潜能,提出当前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继续努力的研究方向,为堰塞坝的风险预测及开发利用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9.
堰塞坝形成机理及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滑坡、崩塌和泥石流是形成堰塞坝的三种主要方式,其形成堰塞坝的条件非常复杂,涉及因素广泛。另一方面,堰塞坝完全堵江形成堰塞湖在世界各国山区广泛分布,时有发生,造成严重灾害。因此,有必要对堰塞坝形成机理及安全性状评估进行研究。本文主要针对滑坡、崩塌、泥石流和碎屑流形成堰塞坝机理进行介绍并探讨了堰塞坝的破坏机制。同时,通过渗透稳定性、抗滑稳定性和抗冲刷稳定性3个方面评估了堰塞坝稳定性分析,以期为堰塞湖的防治与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1981年至1983年,笔者根据当地群众提供的线索,在通海县杨广公社黄家营和河西公社石山咀社员收集的“龙骨”中,发现了一批产自杞麓湖湖相沉积物中的人类和脊椎动物化石(图1),并多次对化石产地进行调查和采集标本。黄家营的化石产出地点位于黄家营村200~0方向,约300米处。海拔高程1805米。北距杞麓湖1.4公里,高出湖水面约9米。属于通海盆地杞麓湖南岸的湖积平原。该地点原有一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