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黔西南泥堡金矿床大型隐伏金矿体地质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郑禄林 《地质与勘探》2014,50(4):689-699
泥堡金矿区Ⅲ号金矿体是近年来发现的受断裂控制的大型隐伏矿体,是泥堡金矿区找矿勘探工作的重大突破。该矿体受F1断层控制,其容矿岩石为蚀变沉凝灰岩。蚀变沉凝灰岩普遍发育粘土化、碳酸盐化,而与金矿化密切关联的蚀变类型为黄铁矿化、硅化,次为毒砂化。对泥堡金矿床产出特征进行分析发现,Ⅲ号矿体明显受构造(F1断层)、地层(P3l2)和岩性(蚀变沉凝灰岩)控制。结合矿床赋矿岩石、矿物组合和控矿因素分析,认为泥堡金矿的形成与晚二叠世沉积火山凝灰质密切相关,F1断层活动及燕山期热水(液)作用是Ⅲ号金矿体成矿的关键。通过对比分析,认为区域上车榔—泥堡—三道沟—潘家庄一线是寻找类似金矿体(断控型)的重要区域,龙潭组二段及蚀变沉凝灰岩是重要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2.
一个与火山碎屑岩和热液喷发有关的金矿床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泥堡金矿位于黔西南峨眉山玄武岩外缘的凝灰岩分布区,属微细浸染型矿床。文章通过对泥堡矿床的地层、岩石、构造、矿体、矿石等实地调查和综合解析,探讨其主要控矿因素和成矿作用,为今后寻找类似矿床提供参考和借鉴。研究结果表明,泥堡矿床最主要的金矿体产于茅口组与峨眉山玄武岩组之间的沉积间断面附近,是一个集矿源层、流体通道和容矿部位于一体的极具特色的成矿组合。在该区,P2-3β1-1底部富含有机质的凝灰岩,P2-3β1-1与大厂石英岩之间的热液喷发角砾岩,都是最主要的赋矿部位和容矿岩石。各种同位素和流体包裹体测试结果显示,黄铁矿中的硫与玄武岩中的硫可能都来自幔源;富含Si O2和K的低盐度、中低温成矿流体是地表水沿断裂深循环形成的;成矿时代属晚侏罗世(142Ma),是黔西南地区最早形成的金矿床之一。  相似文献   

3.
张兵强 《地质与勘探》2020,56(6):1145-1157
架底金矿是贵州省乃至全国在玄武岩地层中发现的最大原生金矿床,是近年来贵州西部寻找金矿的一个重要突破。为了加强对该类金矿床的研究,通过对矿区赋矿层位及围岩系统的岩石学、矿物学对比分析,总结出空间上,矿区金矿体可划分为上下两层,两层金矿体分别赋存在上下两个含矿体中。上含矿体为峨眉山玄武岩组第二段中部的一套以火山角砾岩(约占95%)为主,岩石具有一定破碎和蚀变的特殊岩层;下含矿体是中二叠统茅口组与上二叠统峨眉山玄武岩组的不整合界面附近,在区域构造和热液蚀变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一套构造蚀变体。两层金矿体容矿岩石主要为玄武质火山角砾岩、凝灰岩,占总量的90%以上,其次为少量的玄武质火山砾岩、浅灰色玄武岩及灰岩角砾。矿区各类围岩蚀变发育,与金矿成矿关系最密切的蚀变有硅化、黄铁矿化、白云石化。硫化物为金的主要载体,金为偏光显微镜下难以分辨的显微金、次显微金及晶格金。  相似文献   

4.
冯琳  张竹如 《贵州地质》2004,21(4):276-277
泥堡金矿的矿石类型有凝灰质生物碎屑灰岩型金矿石及凝灰岩型金矿石;泥堡金矿与水银洞金矿都是大型金矿床,两矿床赋矿地层、容矿岩石、矿体产出特征、金的赋存状态等诸多特征相似;并处于富金的峨眉山玄武岩东侧,其矿床因与该玄武岩有密切关系。应加强从泥堡——戈塘——紫木凼——水银洞一线地层中P11的研究,指导金矿找矿及勘查工作。  相似文献   

5.
黔西南凝灰岩中金矿控矿因素概述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在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贵州盘县-兴仁金矿评价等工作的基础上,对黔西南地区与峨眉山玄武岩喷发有关,主要赋存于玄武质凝灰岩中金矿的控矿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主要认为,此类金矿的区域分布受控于峨眉山玄武岩及其边缘凝灰岩分布区;区域性控矿构造,如扬子陆块西南缘的深部构造和区域性深大断裂,控制了金矿成矿域及矿田的形成和分布;局部性构造决定了矿床的定位,也决定了矿体空间分布及产出特征;蚀变控矿因素主要有硅化、黄铁矿化;各类岩层因能干性不同而分别起着导矿、容矿及盖矿作用;金矿床具有明显的层控性.这些认识,可指导黔西南乃至滇黔桂峨眉山玄武岩及凝灰岩分布区的同类型金矿的勘查及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6.
云南金平勐拉峨眉山玄武岩型铜矿矿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昌毕  王明聪 《云南地质》2012,(2):177-181,158
赋矿的峨眉山玄武岩系以爆发相角砾状玄武岩为底,沉积相凝灰岩为顶,可明显划分为三大火山喷发旋回和三岩性段,每一喷发旋回分别对应Ⅰ、Ⅱ、Ⅲ铜矿化层,喷发旋回与铜矿(化)体(层)间存在明显的对应关系,工业矿体由后期含矿构造热液叠加再富集而成。  相似文献   

7.
黔西南普安县泥堡金矿床作为滇黔桂"金三角"矿集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兼具层控型和断裂型两种类型金矿体,是近年来金矿找矿重大突破之一。含金石英脉Rb-Sr等时线法获取的层控型和断裂型金矿体成矿年龄分别为141±2 Ma和142±3 Ma,与区域金、锑成矿时代和岩浆活动时限基本对应,暗示泥堡金矿成矿动力学背景可能为环太平洋板块俯冲背景下的岩石圈伸展拉张环境。流体包裹体及稳定同位素(H、O、S)研究表明,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深部岩浆水,混入一定的变质水、大气降水,具中低温、低盐度、超压流体特征,成矿环境为弱酸性还原性环境。提出了泥堡金矿床成矿模式为深源岩浆模式:深部含矿热液沿深大断裂上涌,运移至地表浅部时,由于物化条件的改变,成矿热液中以Au(HS)~-_2、Au(HS)~0等形式迁移的贫Fe富Au流体与赋矿围岩中的活性铁发生硫化作用,从而形成富金含砷黄铁矿,导致Au大量沉淀聚集,并在有利的容矿空间(F1断层、Sbt、背斜核部及层间破碎带)和岩性组合(沉凝灰岩、凝灰岩)中沉淀就位形成金矿体。  相似文献   

8.
薛步高 《云南地质》2007,26(2):165-174
滇黔桂金三角区赋存峨眉山玄武岩组(含底部大厂层)和龙潭组含矿的岩性,主要是玄武熔岩、凝灰岩和含凝灰质、炭质的岩石,一些研究者将其归入“卡林型金矿”。本文提出应从“卡林型金矿”中剔除,另行命名为玄武岩金矿。因地幔柱成因的玄武岩,自有其独立的成矿系列。  相似文献   

9.
架底金矿床位于贵州省莲花山背斜南东翼,距背斜核部3 km,是近年来在国内发现的与峨眉山玄武岩密切相关的第一个大型原生金矿床。架底金矿床与黔西南其他金矿床类似,属微细粒浸染型,成矿流体来源具有岩浆水的特点。玄武岩是矿区最主要的赋矿地层,玄武质火山角砾岩是矿区最主要的容矿岩石。矿化趋势分析显示:莲花山背斜(次级揉褶)与近东西向复式背斜的叠加区是有利的成矿部位,控制矿床中各矿体的分布规律及产出特征;近东西向复式背斜直接控制了矿体近东西向展布的特点,且越靠近莲花山背斜核部,矿体品位越高、厚度越大。原生晕地球化学分析指示:在矿区目前已发现矿体的顶部可能还存在断控型或层控型金矿体;源自深部的含金热液沿深大断裂上涌至一定位置后沿层间破碎带由东向西运移,且至少经历了2次主要的成矿作用阶段。综合研究认为整个莲花山地区具有较好的找矿远景,区内金矿床在南北方向可能按一定规律呈等距、不等距分布,推测东西方向受叠加褶皱控制的有利成矿区距莲花山背斜核部超过5 km。区内除峨眉山玄武岩外,在上二叠统龙潭组以及三叠系中都有可能在构造有利、岩性适宜的部位形成层控型或断控型金矿体。  相似文献   

10.
贵州泥堡卡林型金矿热液蚀变矿物学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贵州泥堡卡林型金矿床是黔西南碳酸盐岩台地相区新发现的大型矿床,主要赋矿围岩为上二叠统峨眉山玄武岩组含钙质的玄武质沉火山角砾凝灰岩。因此,泥堡金矿一方面具有一般卡林型金矿的低温矿物组合和载金矿物特点,另一方面由于赋矿围岩的特殊性,还出现一些特征性的热液蚀变矿物。泥堡金矿主要载金矿物为环带状含砷黄铁矿和毒砂,其中黄铁矿可以分为6种类型:草莓状黄铁矿(Py0)为沉积成因,环带状黄铁矿核部的暗色麻点状黄铁矿(PyⅠ)为被热液改造的沉积成因,二者均以低w(As)为特点;环带状黄铁矿的内环(PyⅡ)为热液早期形成的黄铁矿,中间环带(PyⅢ)或者外环(PyⅣ)是热液活动高峰时期形成的含砷黄铁矿,具有典型的高As低S、Fe特点,是主要的含金部位。成矿晚阶段形成的黄铁矿(PyⅤ)与辉锑矿、闪锌矿共生。成矿过程中强烈的水岩交代作用下,峨眉山玄武岩组火山岩中的Ti、P、Cu等元素析出,在矿体中形成较多的锐钛矿、磷灰石、黄铜矿、黝铜矿等特征蚀变矿物。激光拉曼测试表明在低温成矿条件下形成的Ti O2矿物是锐钛矿而不是金红石,因此前人获得的金红石年龄能否代表金的成矿年龄值得商榷。相反,磷灰石、绢云母是主成矿阶段形成的新生热液矿物,其原位测年数据可大致代表金的成矿年龄,因此二者是较为合适的测年对象。成矿晚阶段出现重晶石和石膏等硫酸盐矿物,说明成矿环境更为氧化,同时由于同位素分馏,导致了与硫酸盐共生的硫化物如辉锑矿、雌黄和雄黄的δ34S值相比主成矿阶段的黄铁矿和毒砂更低。热液蚀变矿物学是探讨成矿作用过程的重要基础,在卡林型金矿研究中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贵州省泥堡金矿床矿体类型及其形成机理的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贵州省西南部泥堡金矿床深部勘探成果,开展其矿床的矿体类型及其形成机理的综合研究,取得新认识如下:(1)矿区的主矿体不是层控型,而是断控型。断控型矿体的单个矿体规模大,厚度、品位较稳定,而层控型金矿的单个矿体规模小,厚度及矿石品位变化大;(2)虽然矿床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控制,但构造、地层及其有利岩性是关键的控制因素,尤其是断裂构造因素。F1逆冲断层既是导矿构造又是容矿构造,本矿床最大的金矿体就赋存于F1断裂破碎带中的减压扩容带,即断层破碎带变宽及断层面变缓部位。这两点新认识对区域找矿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黔西南泥堡金矿床构造解析及构造控矿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泥堡金矿床地处黔西南碳酸盐岩台地相区,赋矿围岩主要为玄武质火山碎屑岩,以断控型矿体为主、层控型矿体为辅,是滇黔桂"金三角"地区典型的卡林型金矿床之一。详细的野外填图和研究表明,构造是其最主要的控矿要素之一。泥堡金矿区构造类型以断层和褶皱为主,构造线以北东向为主,北西向为辅。矿床受区域性的北东东向潘家庄断裂控制,但矿体主要受次一级的断层和褶皱控制,其中枢纽北东东向二龙抢宝背斜与北西向背斜叠加形成的穹窿构造是层控型金矿体的主要构造控制因素;断控型金矿体主要受控于F_1逆断层,逆冲断层+上盘牵引背斜构造是泥堡金矿最典型的构造控矿组合样式。印支期造山挤压奠定了矿区北东东向的总体构造格架,燕山期叠加了北西向构造。F_1虽总体表现为逆断层性质,但在燕山晚期叠加了正滑运动,并形成了张性空间,有利于的成矿流体运移和金沉淀。根据矿床构造控矿规律分析,提出F_1北部的次级断层F_(1-1)及其上盘牵引背斜为金矿有利的找矿靶区,有待今后工程验证。  相似文献   

13.
泥堡金矿床位于贵州西南部(黔西南)峨眉山玄武岩区外缘的凝灰岩分布区内,为黔西南地区重要的卡林型金矿床之一。黄铁矿作为泥堡金矿床的主要载金矿物,具有6种标型特征,包括生物碎屑黄铁矿、球丛状黄铁矿、球状环带黄铁矿、半自形-自形集合体状黄铁矿、他形黄铁矿以及半自形-自形黄铁矿。黄铁矿成因类型与全岩含金性对比研究表明,金可能主要与沉积成岩成因的黄铁矿有关。金红石、锐钛矿以及黄铁矿的矿物组合关系表明,泥堡金矿床的物质来源可能与峨眉山玄武岩有关。  相似文献   

14.
《四川地质学报》2022,(2):223-227
满丈岗金矿是青海省近几年新发现的又一中型金矿床,累计圈定了金矿体30条(M1M30),其中工业矿体18条、低品位矿体12条。该矿床以石英脉型、蚀变凝灰岩型为主,局部见破碎蚀变岩型。其中石英脉型品位普遍较高,蚀变凝灰岩型次之,破碎蚀变岩型略低。矿体一般长度在275M30),其中工业矿体18条、低品位矿体12条。该矿床以石英脉型、蚀变凝灰岩型为主,局部见破碎蚀变岩型。其中石英脉型品位普遍较高,蚀变凝灰岩型次之,破碎蚀变岩型略低。矿体一般长度在275530m,厚度2.2530m,厚度2.24.02m,平均品位Au 3.314.02m,平均品位Au 3.315.83g/t,估算金资源量15.68吨。该文通过对矿床区域及矿区地质特征、矿体特征、围岩蚀变的分析,对矿床控矿因素、成因、成矿模式等进行了讨论,认为该矿床为中低温热液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5.
甘肃新金厂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道忠 《矿产与地质》2010,24(3):204-209
新金厂金矿床含矿层位为下二叠统哲斯群下岩组火山岩段,主要岩性为玄武岩、英安岩。矿床中共有49条矿体,矿体形态主要为脉状、透镜状;矿石自然类型为含金强氧化矿石。矿床控矿因素为构造、围岩、以及围岩蚀变,其中断裂构造是控矿的主要因素,它控制了矿体的展布范围和具体特征。矿区具有良好的成矿条件——矿源层的存在、相互配套的断裂控矿系统、发育良好的围岩蚀变,因而形成了具有较高工业价值的矿床。总结出找矿模式为:围岩(矿源层)+断裂+蚀变,指出了区带、矿区及外围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6.
峨眉山玄武岩组铜矿化与层位关系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根据地球化学急变带控矿的分带性规律,在滇黔边界发现了新类型的铜矿化及工业矿体找矿线索。铜矿化一般赋存在二叠系峨眉山玄武岩组,二者之间难于识别,铜矿物以自然铜和黑铜矿为主,赋存于特定的熔结凝灰岩、火山凝灰角砾岩层位,形成作用与有机质有关,很可能形成一种新的铜矿工业类型。基于野外调研和室内岩矿鉴定,按铜矿化的矿物组合及赋存特点,初步划分为:硅质沥青铜矿化;次生氧化、硫化物铜矿化;团块浸染状自然铜矿化;热液蚀变沸石化型黑铜矿化;凝灰角砾岩型黄铜矿化和碳质、硅化木铜矿化等6种铜矿化类型。这些矿化类型分别与相应的玄武岩组韵律层相对应,其中,沥青质铜矿化类型在区域上分布广泛,沥青广泛充填于熔结凝灰岩的气孔和含矿凝灰岩、碳泥质岩石破碎带中,自然铜、黑铜矿等矿物赋存于硅质沥青岩中,矿化层稳定,找矿标志明显,具有重要的创新性研究意义和找矿价值。  相似文献   

17.
黔西南凝灰岩型金矿的层控特征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陶平  朱华  陶勇 《贵州地质》2004,21(1):30-37,23
本文系统讨论了黔西南凝灰岩型金矿的层控特征。重点认为该类型金矿明显受地层层位、岩性、岩相、层内构造及其它相关地质构造的控制,尤其是受矿源层——峨眉山玄武岩及其相邻地层岩石的控制,成矿作用也表现出层控矿床所具有的热液蚀变特征和多阶段性。  相似文献   

18.
满丈岗金矿是青海省近几年新发现的又一中型金矿床,累计圈定了金矿体30条(M1~M30),其中工业矿体18条、低品位矿体12条。该矿床以石英脉型、蚀变凝灰岩型为主,局部见破碎蚀变岩型。其中石英脉型品位普遍较高,蚀变凝灰岩型次之,破碎蚀变岩型略低。矿体一般长度在275~530m,厚度2.2~4.02m,平均品位Au 3.31~5.83g/t,估算金资源量15.68吨。该文通过对矿床区域及矿区地质特征、矿体特征、围岩蚀变的分析,对矿床控矿因素、成因、成矿模式等进行了讨论,认为该矿床为中低温热液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9.
《四川地质学报》2022,(Z1):8-14
青海维日可琼金矿床位于南祁连成矿带,哈拉湖-龙门加里东期钨、金、铅、石灰岩(钴)四级成矿亚带(Ⅳ7)。金矿体主要赋存于志留系巴龙贡嘎尔组b段地层(Sbb),赋矿岩性主要为硅质变砂岩,次为蚀变石英闪长玢岩及晶屑凝灰岩,受地层和构造双重控制。金的赋存状态主要为裸露和半裸露自然金,矿石自然类型属变质岩型及火山碎屑岩型金矿石,矿床成因类型属构造蚀变热液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20.
为了在黔西南泥堡金矿区获得找矿突破,进一步厘清矿床控矿因素,近年来,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一〇五地质大队根据其积累的黔西南地区金矿找矿经验建立了区域成矿模式,结合该区地表已知金矿体赋存特征,通过对以往大量地质资料再研究,并通过大量深部钻探工程验证,获得了一些新发现:二龙抢宝背斜是一次级褶皱,为隐伏的F1断层上盘的牵引褶皱;新发现了F1断层破碎蚀变带中的厚大金矿体,单矿体达大型矿床规模,从而使泥堡金矿达特大型矿床规模,并新发现了深部泥堡背斜核部的层控型矿体;在黔西南地区,首次在泥堡金矿区中二叠统茅口组中的断层破碎带内发现了金矿体。进一步研究得出泥堡金矿床的控矿因素是:1地层,泥堡金矿体主要产于中二叠统茅口组,上二叠统龙潭组一段、二段和三段;2构造,泥堡金矿体产于泥堡背斜南翼,主要受F1逆断层控制,其次受二龙抢宝背斜核部附近的构造蚀变体控制;3岩性,当岩石为角砾岩或砾屑砂岩、沉凝灰岩、不纯碳酸盐岩时有利于成矿,特别是岩层厚度较薄,成分复杂,孔隙多,其顶、底板为透水性差的黏土岩、粉砂质黏土岩时易富集形成金矿(化)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