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对青海南部西南三江多金属成矿带北段陆日格斑岩钼矿床开展了锆石LA-ICP-MS U-Pb和辉钼矿Re-Os同位素定年研究.研究表明,陆日格黑云母花岗斑岩、细粒花岗斑岩的锆石LA-ICP-MS 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62.1±0.4Ma、61.7±0.3Ma,所测锆石均显示岩浆成因特点,锆石U-Pb年龄可代表斑岩的结晶年龄;5件辉钼矿的Re-Os加权平均模式年龄为60.7±1.5Ma,锆石U-Pb同位素年龄与辉钼矿的Re-Os年龄非常吻合,所获年龄准确厘定了陆日格矿床的岩浆活动与矿化时限为早古新世.陆日格与三江带中北段主要斑岩型矿床成岩成矿年龄相差近20Ma,表明三江北段自古新世起,区域内至少有两期较大规模的斑岩成矿作用,作为目前已知新生代三江成矿带最早的一次岩浆成矿事件,陆日格斑岩钼矿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与找矿工作意义.  相似文献   

2.
安徽沙坪沟斑岩钼矿锆石U-Pb和辉钼矿Re-Os年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沙坪沟斑岩钼矿是大别成矿带近年发现的超大型矿床。在对矿化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成岩成矿年代学研究。采用LA-ICP-MS锆石U-Pb测年技术,得到含矿岩体的成岩年龄。细粒石英正长岩与中粒石英正长岩分别形成于122.51±0.81Ma和121.5±1.3Ma,正长斑岩形成于120.7±1.1Ma。通过矿床辉钼矿Re-Os同位素分析,获得其模式年龄为100±1.8~113.6±1.7Ma。成岩与成矿时差约7Ma,指示含矿热液活动时限较长。长时间的热液活动可能是形成沙坪沟超大型斑岩钼矿床的重要因素。沙坪沟钼成矿时间与大别带钼矿化时间(133~110Ma)高度一致,与东秦岭晚期钼矿化时间相同。大别带钼矿是秦岭-大别成矿带的组成部分,形成于相同构造背景下,是区域构造岩浆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东天山赤湖斑岩钼铜矿床的形成时代和成矿地质背景至今尚存在争议,前人根据同一成矿带中土屋-延东斑岩铜矿的同位素地质年龄信息,认为赤湖钼矿的形成时代为中-晚泥盆世,系塔里木板块北部活动陆缘泥盆纪岛弧火山-深成作用的产物;近期一些研究者根据赤湖斑岩钼铜矿区斜长花岗斑岩锆石U-Pb和谐曲线年龄,认为矿化斜长花岗斑岩的侵位时代为晚石炭世,成矿作用与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南部活动陆缘晚石炭世汇聚阶段钙碱性岩浆侵入作用有关.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笔者对赤湖斑岩钼铜矿区矿化斜长花岗斑岩体进行了锆石SHRIMP U-Pb定年研究,获得322Ma±10Ma(95%可信度)的年龄值,表明赤湖斑岩铜矿床的形成时代为晚石炭世,成矿作用与晚石炭世钙碱性岩浆浅成侵位有关.  相似文献   

4.
贵县龙头山金矿位于大瑶山隆起西南部,成矿作用与燕山晚期流纹斑岩和花岗斑岩有关.金(银)矿体主要赋存于斑岩和断裂破碎带中.运用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离子探针(SHRIMP)分析技术,作者对矿区流纹斑岩和花岗斑岩进行了锆石U-Pb定年,获得流纹斑岩和花岗斑岩的年龄分别为103.3±2.4Ma(95%可信度,MSWD=2.1)和100.3±1.4Ma(95%可信度,MSWD=0.40),表明龙头山金矿区的成岩成矿作用都发生于中-晚白垩世.并认为花岗斑岩和流纹斑岩系同期岩浆作用的产物,矿床是在同一成矿作用下形成的,似乎不存在多期矿化的可能.  相似文献   

5.
采用SHRIMP锆石微区U-Pb测年及角闪石40Ar-39Ar测年对冈底斯成矿带东段工布江达县沙让斑岩钼矿区的角闪石闪长岩体进行了年代学研究。对角闪石闪长岩中单颗粒锆石11个样品点分析,其206Pb/238U年龄范围在(45.39±0.77)~(52.7±3.3)Ma之间,加权平均值为(47.17±0.41)Ma,(n=11,MSWD=2.0)。对角闪石样品采用40Ar-39Ar阶段升温测年,年龄谱呈马鞍形,说明角闪石样品存在过剩氩,加权平均年龄(55.10±0.79)Ma不具地质意义,最低坪年龄(53.25±0.60)Ma接近但大于角闪石的结晶年龄。综合前人研究结果,笔者认为:①角闪石闪长岩体形成年龄为(53.25±0.60)Ma,属于喜马拉雅期,相当于始新世,岩体侵入时间早于含矿主岩体斜长花岗斑岩的形成时间。②受后期花岗斑岩体侵入热事件的影响,锆石的蜕晶化作用导致年龄偏小,角闪石Ar-Ar法最低坪年龄基本代表成岩年龄。③斑岩钼矿的形成与主碰撞期岩浆底侵作用有关,始新世早期,冈底斯成矿带的地壳已经增厚到可以产生地壳熔融的厚度,形成斑岩钼矿。④冈底斯成矿带存在40~65Ma的主碰撞期,显示出念青唐古拉成矿带具...  相似文献   

6.
哈萨克斯坦巴尔喀什成矿带是中亚成矿域重要的晚古生代斑岩铜钼和云英岩-石英脉型钨钼成矿带,是受走滑断裂边界控制的中亚多核成矿系统的核心之一。本文根据锆石SHRIMP U-Pb定年、40Ar/39Ar热年代学、磷灰石裂变径迹定年和热历史模拟,厘定了巴尔喀什成矿带西部地区晚古生代最晚期深成岩浆侵入事件。研究表明,原来被认为是属于三叠纪的后碰撞花岗岩类侵入岩体,给出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289.7±2.3Ma,为早二叠世。结合前人研究,本文探讨了巴尔喀什成矿带西部从深成岩浆侵入、钨钼成矿作用、区域冷却到剥露作用热历史的全过程。晚古生代最晚期花岗岩类侵入体具有与钨钼矿床相同的晚中生代剥露作用年龄(92.4±5.9Ma)。  相似文献   

7.
杨梅珍  侯坤  陆建培  蒋凤  付晶晶 《地球科学》2012,37(6):1327-1337
索纳嘎钼铅锌多金属矿床是近些年继迪岩斑岩型钼矿床之后在二连-东乌珠穆沁旗多金属成矿带发现的又一个中型金属矿床,其以花岗斑岩岩浆热液体系的细网脉斑岩型钼矿化和热液脉型铅锌矿化的矿化组合为特点.采用锆石LA-ICP-MS U-Pb和辉钼矿ICP-MS Re-Os同位素精细测年技术,对成矿相关索纳嘎花岗斑岩的锆石和3个细网脉浸染型钼矿石的辉钼矿样品进行了同位素年代学测定,分别获得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164.8±2.0 Ma(MSWD=0.71)、谐和曲线的交点年龄167.8±2.6 Ma(MSWD=1.4)和187Re-187Os模式年龄加权平均年龄166.9±2.3 Ma.结果显示,索纳嘎钼铅锌多金属矿床成岩成矿年龄在误差范围内相一致,确立了二连一东乌珠穆沁旗成矿带早燕山期(167 Ma左右)一次重要钼多金属成矿事件.该时限与内蒙北部地区中生代早期大规模火山喷发作用时限相一致.综合分析认为,东乌珠穆沁旗一带167 Ma和140 Ma左右的2次重要成矿事件与研究区乃至大兴安岭南部地区中生代2次大规模火山喷发和岩浆侵入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老山口铁铜金矿区位于准噶尔北缘的喀拉通克—卡拉先格尔成矿带南段,矿化与岩浆侵入活动有关。本文利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方法对老山口铁铜金矿区的中粒闪长岩、正长岩、黑云母闪长岩和闪长玢岩进行了年代学研究,获得其年龄分别为353.8±1.9Ma、366.3±1.9Ma、3±2.3Ma和379.7±3Ma,表明矿区存在三期岩浆活动。其中黑云母闪长岩和闪长玢岩的年龄,在误差范围内一致,它们可能为中泥盆世同源岩浆演化的产物,且岩体侵入时代与准噶尔洋俯冲阶段花岗岩及卡拉先格尔斑岩铜矿带含矿斑岩年龄较一致,表明其可能是板块俯冲阶段的产物。闪长岩和正长岩的年龄分别为353.8±1.9Ma和366.3±1.9Ma,与东准噶尔北部青格里河下游一带后碰撞花岗岩类和布尔根一带后造山伸展A型花岗岩的年龄接近,而地球化学特征却存在差异,说明老山口正长岩和闪长岩体是俯冲晚期阶段的产物。根据地质特征,老山口铁铜金矿的形成与闪长岩及闪长玢岩侵入有关,因此岩体年龄也限定了矿区存在两期铁铜金矿化,即379Ma左右和354Ma左右。  相似文献   

9.
云南哈播斑岩型铜( 钼 金)矿床地质与成矿背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哈播斑岩铜(-钼-金)矿床位于哀牢山-红河新生代成矿带南端西侧,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个斑岩型矿床.矿区内出露的哈播侵入体具有多期侵入的特征,花岗岩依次侵入的序列为坪山花岗岩、三道班花岗岩、阿树花岗岩、哈播南山花岗岩(37.3 Ma),随后有4期斑岩侵入到哈播南山花岗岩中,依次为黑云母钾长石斑岩、石英钾长石斑岩、石英二长斑岩和晚期黑云母钾长石斑岩岩脉.采用LA-ICP-MS锆石U-Pb年龄法测定黑云母钾长石斑岩和石英二长斑岩的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36.20±0.20 Ma和36.19±0.22 Ma,哈播南山花岗岩和4期斑岩具有相似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都有富钾、高氧化态和类似岛弧花岗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可能具有相同的来源.辉钼矿Re-Os年龄显示,哈播矿床的成矿年龄为35.47±0.16 Ma.相似的成岩-成矿年龄暗示哈播矿床成岩和成矿作用是一个连续的岩浆-热液过程,与玉龙斑岩铜矿相似.基于哈播矿床的岩石学、地球化学特点,结合前人关于青藏高原东部斑岩铜矿的研究成果,我们认为哈播斑岩矿床可能为藏东富碱斑岩带向东南的延伸,与玉龙斑岩铜矿带具有相似的成因,为哀牢山-红河新生代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晚碰撞构造转换背景下的重要产物.  相似文献   

10.
滇西马厂箐斑岩型铜-钼-金矿区成岩成矿时代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马厂箐铜-钼-金矿化集中区位于云南省祥云、弥渡、大理三市县接壤部位,是滇西成矿带上矿化类型较全、成矿元素复杂、成矿条件独特的斑岩型矿集区.系统的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表明:马厂箐矿集区正长斑岩锆石U-Pb年龄为(35.6 +0.3) Ma;花岗斑岩锆石U-Pb年龄为(35.0 +0.2) Ma;(似)斑状花岗岩锫石U-Pb年...  相似文献   

11.
新疆哈图-包古图金铜矿集区锆石年龄及成矿特点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申萍  沈远超  潘成泽  潘鸿迪  代华五  孟磊 《岩石学报》2010,26(10):2875-2893
晚古生代,新疆西准噶尔地区发生了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和广泛的金、铜成矿作用,形成了哈图-包古图大型金铜矿集区。锆石SHRIMP U-Pb年龄测量表明,含矿闪长岩体形成于312.3±2.2Ma~332.0±2.8Ma,矿集区岩浆活动及其成矿作用发生在石炭纪。哈图-包古图矿集区成矿作用有4个显著特点:(1)地幔流体活动强烈;(2)构造应力转化快速;(3)拉斑系列和钙碱性系列岩浆成矿;(4)多种矿化类型集中发育等。哈图-包古图矿集区发育石英脉型-蚀变岩型金矿床、斑岩型铜矿床和同期的石英脉型-蚀变岩型金矿床以及热液脉型铜金矿床的成矿系列。  相似文献   

12.
姚安金矿床位于金沙江-哀牢山富碱斑岩带中段,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扬子板块西缘与三江特提斯造山带结合部位,其成矿与新生代富碱岩浆-岩浆热液密切相关。野外调查发现矿化仅存在于黑云母正长斑岩体内,而与黑云母正长斑岩空间关系密切的石英正长斑岩却未发现矿化。为探讨黑云母正长斑岩与石英正长斑岩岩体含矿性差异,运用电子探针、LA-ICP-MS分析方法,以富矿黑云母正长斑岩和贫矿石英正长斑岩岩体内的磷灰石作为研究对象,对比磷灰石之间的差异,探讨磷灰石记录的岩浆演化以及反映岩浆氧化还原条件和流体活动性相关信息。测试结果表明,姚安矿区富矿岩体与贫矿岩体磷灰石均为岩浆磷灰石且富F、低Cl;富矿岩体磷灰石相比于贫矿岩体磷灰石具有较大的δEu变化范围与较低的δCe,指示富矿岩体具有较高的氧逸度,高的氧逸度会抑制金以硫化物形式沉淀,从而增强了岩体的成矿潜力。富矿岩体磷灰石具有较高的Ce/Pb比值与低的Th/U比值,表明岩浆形成过程中成矿岩体流体活动性较强,岩浆分异较强。富矿岩体角闪石和黑云母的发育表明岩浆具有较高的水含量,高水含量可以增加金属元素在熔体中的溶解度,并且高水含量的岩浆在演化过程中水也较易达到饱和,发生对成矿有重要意义的流体出溶。总之,在姚安地区,高氧逸度,高水含量以及强流体活动性是成矿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应用高精度离子探针锆石U-Pb测年方法,获得普朗斑岩铜矿床中3件矿化石英二长斑岩的锆石年龄分别为228±3Ma、226.3±2.8Ma、226±3Ma。锆石形态和铀钍参数均属典型的岩浆锆石特征,年龄值在误差范围内近似一致,表明形成矿化斑岩的中酸性岩浆从岩浆房快速上升侵位。结合前人已发表的矿化斑岩的黑云母Ar-Ar坪年龄及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龄等数据,推测普朗斑岩铜矿的岩浆—热液系统从岩浆侵入至矿化阶段的持续时间可能长达10Ma以上,主成矿期约为216~214Ma。从岩浆房分异出的富含成矿物质和挥发份的岩浆流体在相对较晚阶段对普朗复式岩体发生了强烈的蚀变作用并可能进一步萃取了岩体中的成矿物质。  相似文献   

14.
毛堂金矿是位于河南省"毛堂—蒲塘铜金矿带"上的一个小型金矿,矿体主要产于老田岩体的Ⅲ号岩体中,成矿作用与隐爆角砾岩和花岗斑岩关系密切。通过对与成矿有关的隐爆角砾岩和花岗斑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年,获得其成岩年龄分别为143.0 Ma±1.2 Ma和141.4Ma±1.5Ma,代表矿床的形成时代;对花岗斑岩进行Hf同位素测试,其εHf(t)值分布范围为-3.4~4.2,平均为1.6,显示其源区为镁铁质新生地壳。毛堂金矿形成于早白垩世,受花岗斑岩、隐爆角砾岩及其构造-裂隙控制,矿床类型属于隐爆角砾岩型金矿。  相似文献   

15.
魏家钨矿床位于湘南西部铜山岭地区,是近年来在南岭成矿带西端新发现的一超大型矽卡岩型钨矿床。矿体主要产于祥林铺花岗岩与其围岩的接触带内,其形成与祥林铺花岗岩密切相关。为厘清其成岩成矿时代,本文对魏家钨矿区的花岗斑岩和石英斑岩进行了锆石LA-MC-ICP-MS U-Pb测年。结果显示,矿区花岗斑岩侵位时间为(157.8±0.9)Ma(MSWD=1.06),石英斑岩侵位时间为(158.3±1.4)Ma(MSWD=0.2)。矿区内花岗斑岩与石英斑岩侵位时间在误差范围内一致,表明两者可能是同一岩浆演化至不同阶段的产物,矿区内花岗质岩浆活动与钨多金属成矿作用时限约为158 Ma,为南岭地区中生代"大规模成矿"作用(160~150 Ma)的组成部分。另外,花岗斑岩中捕获有少量加里东期的岩浆锆石(435 Ma),指示该区曾发生加里东期岩浆活动,这与华南地区广泛存在的加里东期构造岩浆活动事件吻合。魏家钨矿成岩成矿时代的厘定对于在南岭成矿带西端寻找晚侏罗世钨矿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西藏甲玛超大型铜矿区斑岩脉成岩时代及其与成矿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甲玛铜多金属矿是冈底斯成矿带上资源储量达到超大型规模的又一个重要矿床,2010年7月已正式投产。产于矽卡岩、斑岩和角岩中的辉钼矿Re-Os定年已表明甲玛矿床的铜钼成矿时代集中于17~14Ma,而成岩时代的研究相对较少,尤其是矿区及外围大量出露的近南北向展布的斑岩脉。本文选取矿区铅山上52号平硐内的2件弱矿化斑岩脉样品,花岗斑岩(JM52-0)和花岗闪长斑岩(JM52-46.7),首次开展斑岩脉的锆石SHRIMP U-Pb定年,获得的206Pb/238U-207Pb/235U协和年龄分别为14.2±0.2Ma和14.1±0.3Ma,代表了甲玛矿区地表出露的近南北向展布的斑岩脉侵位时岩浆锆石的结晶年龄。斑岩脉的成岩时代与区域上与近南北向正断层系统及裂谷裂陷带有关的冈底斯含矿斑岩侵位时代(18~12Ma)一致。甲玛的成岩成矿时代显示了成岩作用与成矿作用基本同期,且与冈底斯成矿带东段主要斑岩型-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的成岩成矿时代基本一致,成矿高峰集中在17~14Ma之间,指示了冈底斯在中新世的岩浆构造活动事件,而且表明了甲玛铜钼矿化与岩浆热液的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大瑶山区古里脑和龙头山金矿床地层、岩浆岩含矿性的分析,并进行断裂构造作用多期性的分析和岩浆期后断裂成矿作用的讨论,认为该区深部地层和岩体中的金元素在次火山—斑岩期后断裂构造热液的作用下逐步向上叠加、富集成矿;矿体与岩浆岩体在空间上具有密切的关系;构造-热液作用导致次火山岩、斑岩体或周围地层产生破碎,并使成矿热液沿裂隙充填和再充填而形成金矿体,区内凡构成工业富集的富矿体和含金石英脉或破碎带都与多期次活动的构造-热液作用有关。因此,多期活动的构造-热液作用在大瑶山区具有非常重要的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18.
位于西秦岭西段夏河—合作金成矿带的德乌鲁岩体内外接触带金多金属成矿区,主要包括以地南、老豆、下看木仓、吉利及老虎山―阿什加等金矿床(点),其中以地南是德乌鲁岩体近年新探明的一处大型金矿。它们的成矿地质特征基本相似,矿床均产于岩体内外接触带,矿体呈脉(板)状、透镜状,严格受断裂破碎蚀变带控制。矿床的S-H-O-B稳定同位素组成特征表明,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活动。LA-ICP-MS锆石U-Pb年龄显示,德乌鲁石英闪长岩和老豆石英闪长斑岩的锆石加权年龄分别为(238.6±1.3)Ma和(247.6±1.3)Ma;与金矿化紧密共生的绢云母40 Ar/39 Ar坪年龄为(248±3~249.9±2.7)Ma,成岩与成矿时代接近。岩石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这两类岩石地球化学性质相似,均为富碱、偏铝质、轻稀土元素富集、Eu中等到弱负异常、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属于较典型的Ⅰ型花岗岩,具有活动大陆边缘弧岩浆地球化学属性。岩石的Sr-Nd同位素组成(87 Sr/86 Sr)=0.702~0.704,暗示其源区主要为富钾的基性下地壳,并有幔源物质加入。研究结果表明,成岩和成矿作用均发生于印支期,成矿作用可能与区域逆冲-推覆作用及相伴生的酸性岩浆侵位密切相关,矿床成因类型为岩浆热液成因。区域内构造发育,岩浆活动频繁,金多金属矿床(点)分布广泛,金资源潜力大,找矿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19.
为讨论石湖金矿的形成与麻棚花岗岩体、石英闪长玢岩脉之间的联系,对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玢岩进行了U--Pb年代学研究,并分别对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玢岩、矿化蚀变岩和围岩的地球化学进行了系统测定。麻棚花岗岩体U--Pb年龄为(124.8±1.4)Ma(MSWD=0.74),石英闪长玢岩脉年龄为(127.3±1.1)Ma(MSWD=1.15),但二者地球化学特征表现不同,应有不同起源。地球化学特征表明,麻棚花岗岩与矿化蚀变岩具有较一致的稀土、微量元素配分型式,而与围岩差别大,说明金矿的成矿流体来源与麻棚花岗岩关系密切。此外,花岗闪长岩具高钾钙碱性,且重稀土亏损、轻稀土富集、弱Eu异常、高Sr--Ba和高Sr/Y、La/Yb比值,表明麻棚岩体的形成有幔源岩浆的混入。笔者认为成矿流体和成矿物质来源为幔源岩浆底侵和混合,并以花岗岩浆为载体而迁移上升。结合矿床地质特征,初次提出闪长玢岩脉与矿体时空关系密切,这应是闪长玢岩脉作为隔流体层对来自麻棚花岗岩体的成矿流体具有一定的封闭作用,使得矿化、蚀变富集产出,即岩脉封闭作用。石湖金矿的成岩成矿机制与中生代期间岩石圈减薄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密切相关,应是一种非造山型金矿。  相似文献   

20.
毛登矿床位于内蒙古锡林浩特境内,是大兴安岭南段典型的钼铋锡铜矿床,产于阿鲁包格山杂岩体晚阶段侵位的碱长花岗岩和花岗斑岩以及下-中二叠统大石寨组火山角砾岩中。本文以碱长花岗岩为主要研究对象,开展了岩石地球化学、Sr-Nd-Hf同位素、锆石U-Pb定年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以探讨成岩时代、岩浆结晶的物理化学条件及其对成矿的制约。研究显示,碱长花岗岩锆石结晶年龄为140.5±0.8Ma,侵位于早白垩世。岩体高硅,富碱,贫钙、镁、铝,富集Rb、F、Th、Nd、Sm、Zr和Hf等元素,亏损Eu、Ba、Sr、P、Nb、Ti和轻稀土等元素,轻、重稀土分馏较小,具稀土四分组效应。碱长花岗岩锆石Ti温度为654~817℃,Ce^(4+)/Ce^(3+)值为0.1~19,岩浆氧逸度lg f(O 2)为-25.7~-18.6,表明原生岩浆为高温、低氧逸度的熔体。岩体具较高的εNd(t)值(-0.1~+2.9)和正的εHf(t)值(+4.0~+9.3)以及年轻的二阶段模式年龄(t Nd DM2=699~940Ma;t HfDM C=600~936Ma),表明岩浆源区来自含大量幔源组分的新生地壳的部分熔融。碱长花岗岩经历了高度分异演化和熔体-流体作用,具高F、低氧逸度特征,是毛登矿区钼、铋、锡、铜金属矿化形成的重要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