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天环坳陷上古生界裂缝的类型、成因及分布开展野外露头、岩心宏观及镜下微观裂缝的观察、描述与测量,并结合成像测井分析等资料,明确构造裂缝系统对气水分布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证实鄂尔多斯盆地天环坳陷北部地区上古生界地层发育了不同组系、规模、力学性质及不同产状的构造裂缝系统,构造裂缝系统是研究区天然气发生垂向运移的主要通道。构造裂缝发育的差异性对气水分布起到了一定的调整作用,是导致研究区气、水分布复杂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根据塔巴庙地区上古生界地层完钻井的岩心、薄片裂缝观测、测井裂缝解释成果的分析,结合盆地区域构造应力历史、裂缝充填物的稳定同位素特征,对研究区裂缝的成因类型进行确定,分析认为研究上古生界地层中的裂缝为典型的区域性裂缝,具有如下特征:1)岩心上表现为张性的高角度或垂直裂缝,成组出现;2)无论砂岩、泥岩均发育该类裂缝,砂岩比其他岩类相对发育;3)裂缝形成期次与最大燕山期构造活动期一致;4)裂缝产状稳定,走向与燕山期构造主应力方向基本相同;5)裂缝分布不受局部变形所制约。在总结了控制裂缝发育的地质因素后,利用有限元法古构造应力场模拟技术,结合地层特征,对研究区主要层位的区域性裂缝的分布特征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3.
陕北斜坡上古生界构造裂缝及其天然气成藏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上古生界气藏发育多套储层,中上部储层(石盒子组及石千峰组)与烃源岩(山西组下部及本溪组煤系地层)之间发育280~350 m致密砂泥岩隔层,由于盆地断裂构造不发育,天然气运移通道及成藏模式成为该区气藏研究的焦点。在岩心观察、微裂缝研究、测井解释、岩心孔隙度-渗透率实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成岩作用及裂缝形成时间分析,对研究区上古生界隔层裂缝分布与中上部气藏之间的匹配关系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上古生界主要发育剪性裂缝,裂缝形成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裂缝的形成在改善储层渗透性的同时,为天然气的纵向运移提供了必要的运移通道。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上古生界隔层裂缝与中上部气藏在时空上具有良好的耦合关系,形成了基于裂缝运移及砂岩储存的石盒子组与石千峰组“岩性-裂缝型”气藏。  相似文献   

4.
塔中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裂缝发育特征及主控因素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主要依据塔中地区40多口钻井的奥陶系岩心裂缝观察、深浅侧向测井和FM I成像测井的响应特征等综合识别裂缝和获得裂缝特征参数。研究认为塔中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构造裂缝大量发育,以高角度缝和微裂隙最为发育,大、中缝较少,有近一半裂缝为未被充填的有效缝;平面上沿断裂带由西向东裂缝线密度变大,有效性增强;纵向上发育上奥陶统裂缝段、中—下奥陶统顶部100 m内裂缝段和深部裂缝段,中—下奥陶统顶部100 m内为裂缝集中发育段;裂缝发育程度与断裂构造和岩性关系密切,在断层发育密集区或多组断裂交汇处裂缝最发育,距离主断层或次级断层越近裂缝越发育,白云岩裂缝发育程度好于灰岩;好的裂缝发育区位于塔中地区东部多组断裂带交汇的部位。  相似文献   

5.
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63油层组属于特低渗储层,裂缝发育、分布情况及裂缝的有效性已成为制约油气有效勘探开发的瓶颈之一。以统计法为基础,综合应用岩石破裂法和能量法,以非均质性储层有限元应力场模拟为手段,对华庆地区长63储层天然裂缝发育程度和分布进行了定量化预测研究,同时结合定向岩心、薄片裂缝定量观测结果,主要依据裂缝方位、间距和密度等特征参数,初步建立了长63储层天然裂缝分布网络概念模型;该模型描述了储层裂缝发育基本状况,包括天然裂缝密度、裂缝展布形态和不同井区裂缝组合的差异性。同时,根据长63储层岩心裂缝充填情况与充填概率、裂缝结构面力学性质以及裂缝产状与现今水平主应力走向之间的关系,对储层裂缝系统的有效性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储层中无效裂缝居多,达85.6%,有效裂缝仅为14.4%;但经压裂改造后,NEE-NWW向范围内的天然裂缝系统往往易改造或转变为“有效”“显”裂缝系统,提高了储层渗流能力。  相似文献   

6.
李继岩 《沉积学报》2020,38(2):420-428
构造裂缝是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储层中最重要的储集空间类型之一。以济阳坳陷平南下古生界潜山为研究对象,利用岩芯观察统计、元素地球化学、矿物学、岩芯常规分析等多种技术方法,分析了构造裂缝发育特征,阐明了构造裂缝发育期次与充填特征以及构造裂缝发育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受不同时期、不同性质、不同方向构造应力场控制,研究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中发育形成期次、走向、充填时期、充填程度等具有明显差异的3组构造裂缝,分别为印支期南北向挤压形成的近东西向早期全充填构造裂缝、燕山期北北东—南南西向拉张形成的北西—南东向晚期部分全充填构造裂缝、喜山期北西—南东向拉张形成的北东—南西向晚期部分全充填的构造裂缝。构造裂缝发育程度主要受控于碳酸盐岩岩性、层厚2个内因与距断层距离1个外因等3个因素。  相似文献   

7.
<正> 塔里木盆地自80年代在古生界取得突破以来,已成为中国石油工业最重要的战略接替区。但在过去的近20年中,塔里木盆地的找油之路并不平坦,盆地的勘探部署不断遭遇“令人生畏的复杂地质条件”的挑战,其古生界的油气勘探仍是世界性难题。“裂缝碳酸盐岩勘探开发技术”和“盐下地震成像技术”是塔里木盆地勘探开发中的两个热点问题。本书紧密围绕这两个热点,精心选译选编了北美、中东、欧洲等主要碳酸盐岩油气区在裂缝碳酸盐岩分类、裂缝空间分布特征、成岩  相似文献   

8.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塔巴庙地区上古生界致密砂岩气藏的低孔、低压、低渗特点给开发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天然裂缝的存在对致密砂岩气藏经济开发意义重大,致密砂岩中裂缝发育层段往往是天然气富集区,天然裂缝能大大改善致密砂岩储层渗透性,研究其发育状况及分布规律对储层压裂改造及水平井开发技术的实施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塔巴庙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伊陕斜坡构造带上,构造平缓,地层倾角仅1°左右,一般认为不具备裂缝发育条件,然而大量岩心观察、薄片分析、物性测试、测井及试井资料证实,研究区的确不同程度地发育垂直裂缝和高角度裂缝.对裂缝的形态、产状、密度及裂缝分布范围研究后认为,天然裂缝主要是在区域应力、差异压实和异常高流体压力综合作用下形成的,断裂作用不是该区裂缝发育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9.
埕岛中东部潜山带古生界和太古界储层裂缝分布评价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本文根据埕岛地区地质、测井、试井等资料,对研究区古生界及太古界地层中裂缝的参数进行了估算和评价。采用曲率法、应力场模拟技术及断裂因子等方法,对研究区风化期破裂缝及构造裂缝分布进行了预测评价。  相似文献   

10.
陕200井区是在鄂尔多斯盆地靖边气田发现的一批具有潜在储量的区块,对该井区天然气富集规律的认识有助于更好地进行勘探开发。研究认为:沟槽与裂缝的不同配置关系对马五段各小层天然气的富集程度产生不同的影响,上古生界天然气首先沿沟槽垂向穿层运移至奥陶系下古生界马五段各个小层中,然后再沿裂缝转为小层内的侧向运移;沟槽发育越完善,裂缝密度越大,则天然气富集程度越好。马五1亚段、马五2亚段在沟槽和裂缝的双重作用下,其含气饱和度高于仅有裂缝的马五41小层,研究区各层段天然气富集程度从小至大依次为马五1亚段、马五2亚段和马五41小层。  相似文献   

11.
本文简述了分形在下列几方面的研究成果,即沉积岩孔隙、岩石物性、油田构造和分布、粘滞指进与采油、油藏描述和评价、裂缝油藏。  相似文献   

12.
岩石渗透率与其应力的关系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周远田 《矿物岩石》1999,19(1):33-38
根据岩石成岩过程中岩石结构和受力变化,分析了岩岩渗透率和应力的指数关系,并且认为它受岩性和岩石结构的影响,通过多种常用和新式应力模型及岩心样品渗透率的研究,证明了上述关系的存在。将渗透率和应力的关系用于油报储层和煤层气储层的实际应用中显示,油气储层测试用最能描述岩石力学性质受泥质影响的是自然伽玛测井曲线,以此消除和降低岩性的影响,从而改善 力计算的准确性,通过提取分离率高的测井方法-微球型聚信 井  相似文献   

13.
济阳坳陷西部惠民凹陷第三纪火山岩型油藏成藏机理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在全面剖析济阳坳陷惠民凹陷第三纪火成岩空间分布规律的基础上 ,对本区火山岩的成藏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 ,总结了惠民凹陷火山岩型油气藏的成藏模式。惠民凹陷的主要烃源岩来自于南部的临南洼陷和北部的滋镇洼陷 ,由于本区火成岩主要沿 2个生烃凹陷间隆起带的临邑帚状断裂带展布 ,保证了火山岩带有充足的油源条件。油气运移的输导体系是由渗透性砂岩、断层、裂缝和不整合面的三维空间组合 ,研究区的临邑帚状断裂带、多期发育的裂缝和不整合面对油气向火山岩储层的运移至关重要。储集空间是储层质量好坏的决定因素 ,惠民凹陷的火山岩储层存在各种的原生储集空间 ,同时由于次生的断层活动和火成岩拱张作用形成了丰富的次生储集空间 ,极大地改善了本区火成岩的储层物性 ,是本区形成各类火成岩圈闭和油藏的保证。本区火成岩存在 3种类型的油气藏 ,即火成岩作为储层、火成岩作为盖层或遮挡层以及火成岩侵入动力型油气藏  相似文献   

14.
柴达木盆地石炭系地层特征与分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首先对柴达木盆地露头区的石炭系地层特征进行了研究,根据古群的对比,确定了岩石地层的时代;然后根据柴达木盆地新完成的参数井--霍参1井的资料进行地质、地震统层;在解释了现有的地震剖面的基础上作出了盆地东部地下石炭系的分布范围图,这一成果对指导柴达木盆地石炭系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河北省沉积岩、火山岩、侵入岩、变质岩类的岩石密度、磁化率、电阻率、极化率等与常量元素含量的相关分析结果初步表明,虽然在整体上两者具有相关性,但并非参数间都是显著相关的,这反映每种物性参数与元素含量所反映的岩石成因或岩石所处状态的侧重面不同,说明物探方法与化探方法反映的地质现象的角度不同。  相似文献   

16.
孙英杰  付广  张然 《现代地质》2003,17(3):318-322
通过对松辽盆地北部5套泥岩盖层和3套气源岩空间分布面积的比较,以及对盖层封闭能力形成时期与气源岩大量排烃期的比较,研究了松辽盆地北部5套泥岩盖层与3套气源岩之间的时间和空间匹配关系及其对天然气聚集程度的控制作用,指出扶杨油层和萨、葡、高油层是松辽盆地北部天然气聚集与分布的有利层位。扶杨油层天然气富集程度在空间上存在差异,大庆长垣以东地区好于大庆长垣以西地区。萨、葡、高油层和黑帝庙油层的天然气富集程度在空间上存在差异,大庆长垣以西地区好于大庆长垣以东地区。  相似文献   

17.
松辽盆地南部长岭地区中、新生界地层中有登娄库组、营城—火石岭组、青山口组、嫩江组 4套主要烃源层 ,目前已在长岭地区北部及东部地区的青山口组中发现了工业性的油气层或含油气显示。分析了主要烃源层的分布特征和地球化学条件 ,并系统地剖析了青山口组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 ,青山口组存在两类地球化学特征不同的原油 (Ⅰ类、Ⅱ类 ) ,其中Ⅰ类原油主要分布在大情字井的青二段—青三段的中部 ,Ⅱ类原油主要分布在大情字井的青二段—青三段的上部及大老爷府—双坨子构造中。通过油源对比分析表明 ,Ⅰ类原油主要来源于青山口组的中部 (青二段、青三段 ) ,并与储层互层的烃源岩。Ⅱ类原油与青山口组下部的青一段烃源岩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推测其油源主要为这套烃源岩 ,其次可能是下白垩统烃源岩 ,嫩江组烃源岩的贡献不大。  相似文献   

18.
冀中坳陷斜坡带奥陶系潜山油气成藏条件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研究工作依据实际资料和新的地质认识,对冀中坳陷文安斜坡和杨村斜坡奥陶系潜山带的构造格局及古潜山油气藏的形成条件进行了剖析。该区发育有正向和反向正断层,奥陶系地层形成一个地垒状潜山带,上覆石炭—二叠系地层,具有新生—古生—古储—中堵的成藏条件。石炭—二叠系煤系和下第三系泥岩为供烃源;不整合面、断面及北西向断裂为供油通道。油气成藏的主力因素储层的发育明显受白云石化、岩溶和构造破裂作用的控制,喜马拉雅期的岩溶作用是由活动断层导入岩溶水而得以进行的,因此,孔隙、裂隙相对富集的岩层与活动断层的匹配是潜山储层形成的关键地质条件。潜山古风化壳并不是制约储层发育的唯一因素。对该类储层的评价应构造分析与地层分析相结合。储集条件影响了油气的富集,长期活动的大断裂控制了油气的分布。  相似文献   

19.
松辽盆地梨树断陷双龙地区白垩系火石岭组发育中心式和裂隙式两种喷发型火山,其在发育规模、油气成藏等方面存在不同。中心式喷发型火山活动剧烈,持续时间长,火山岩分布面积广,厚度大,岩性从基性火山岩逐渐向中性火山岩转变;裂隙式喷发型火山活动弱,持续时间短,火山岩分布面积小,厚度薄,岩性主要为中性火山岩。中心式喷发型火山与湖盆水体相邻,形成火山-湖泊沉积环境,火山岩、砂砾岩、深湖-半深湖泥岩交替沉积,使得中心式喷发型火山发育区的火石岭组具有良好的生、储、盖条件,并形成自生自储型生储盖组合方式;裂隙式喷发型火山远离湖盆水体,火山岩的分布与深湖相泥岩没有直接接触,加之储层物性差,因此裂隙式喷发型火山发育区的火石岭组油气成藏条件差。通过对研究区钻井、试油、地震等资料的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西部中心式喷发型火山发育区是火石岭组有利的勘探区域,其烃源岩为深湖-半深湖泥岩,储集体包括火山碎屑岩、砂砾岩和火山岩,储集空间主要为裂缝和孔隙。  相似文献   

20.
构造地球化学测量在找金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马庄山地区构造地球化学测量找金试验和在特克斯县15号水系沉积物异常区开展构造地球化学测量的推广应用证明:构造地球化学测量工作,以遥感地质构造解译为先导,民裂裂构造裂隙充填物及蚀变岩石为采样介质,较岩石地球化学测量更具有矿直接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