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珍珠坝滑坡发育特征及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滑坡体结构特征调查及分析,阐述了滑坡的形成过程,表明滑坡主体的形成在Ⅲ级阶地形成之首,并属于顺层斜坡中的滑移-弯曲型滑坡。最后通过对滑带土的强度参数测试,分析了滑坡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滑坡位于石太线下行K135路段右侧偏西,平面上呈近似椭圆形,由原有老滑坡复活而形成。根据滑坡勘察,滑坡所处地貌单元属侵蚀剥蚀低中山区,滑坡区地层组成为第四系松散堆积物下伏晚古生代二叠系石千峰组泥岩、砂岩互层。在分析滑坡几何特征、地质构造特征、水文地质条件及滑坡变形破坏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滑坡的成因,认为老滑坡的成因以自然形成为主,新滑坡则发育并活动于老滑坡堆积物中,因某部门在老滑坡体前缘修建收费站,进行了大面积不适当的工程开挖,形成临空面,加之降雨的作用降低了土体的粘聚力及抗剪强度,在上覆岩土体的重力作用下形成新滑坡。老滑坡为巨型厚层滑坡,属于自然滑坡,新滑坡为大型中层滑坡,属于工程滑坡。  相似文献   

3.
泾河南岸崩岸型滑坡的发育规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关中地区滑坡灾害主要发生在河流沿岸,产生地毁人伤的严重后果。经对泾河南岸黄土台塬地区滑坡的形成条件、发育特征、影响因素的分析,认为滑坡的形成除自然原因外,人为削坡、工程活动等因素是诱发滑坡的主要因素。通过对典型滑坡的分析,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龙胆滑坡所处的自然、环境地质分析入手,较系统地论证了龙胆溪滑坡的形成条件和主控因素。针对此滑坡的形成条件,提出了此滑坡的防治宜采用排水、支档和防冲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并进行了方案比较、可行性和安全度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重庆市麻柳嘴滑坡是一顺层发育的大型滑坡,总体积2574×104m3,因其体积大,加之位于三峡工程库区而倍受各方的关注。麻柳嘴滑坡是典型的暴雨诱发型滑坡,文章在结合分析滑坡形态、结构特征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了影响滑坡变形复活的主要因素,对滑坡的形成机制进行了有益探讨,并总结了滑坡的变形破坏特征;在滑坡位移监测的基础上,分析了滑坡的稳定现状及变形发展趋势,为滑坡治理工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南京市滑坡形成机理及诱发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京市滑坡地质灾害屡有发生,通过对已发生的土质、岩质滑坡形成机理的研究,从中找出影响滑坡发生、发展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分析了滑坡的诱发条件。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铜陵市建成区、矿山、道路沿线不断出现滑坡,成灾十分严重。根据对区内一些滑坡灾害的实地调查及部分滑坡勘查治理资料,论述了该区滑坡的地质背景及其基本特征,分析了形成原因,针对滑坡危害初步提出了防治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8.
麻柳嘴滑坡成因机制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结合麻柳嘴滑坡的形态、结构特征,考虑滑坡复活变形的影响因素,分析滑坡的形成机制,为滑坡的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西宁市北山寺滑坡包括I号滑坡、I号滑坡及大型深层蠕变体,它们对坡体上的寺院建筑及重点文物等构成严重的安全隐患,本文根据滑坡的详细勘测资料,阐明了滑坡的特征及形成机制,对滑坡在各种情况下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评价,最后提出了滑坡治理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对二郎山和平沟滑坡的地质地貌条件及变形迹象的调查基础上,结合滑坡位移监测资料分析,研究了滑坡的形成机制,并对其稳定性进行了评价和预测。  相似文献   

11.
黄河水下三角洲粉质土扰动土层特征及成因探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孙永福  董立峰  宋玉鹏 《岩土力学》2008,29(6):1494-1499
黄河水下三角洲上分布着大量的扰动土层,其性质与周围未扰动土相比有很大的差异。在老黄河口区选择扰动土层的典型分布区,利用工程地质钻探取样、原位静力触探试验和浅地层剖面探测对海底扰动土层的厚度及工程地质特征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与未扰动土相比,扰动土的重度较大、孔隙比较小、含水率较低、强度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同时,分别对风暴潮作用下黄河水下三角洲粉质土的瞬时液化极限深度和残余液化极限深度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残余液化极限深度较大。将残余液化极限深度、通过浅地层剖面探测结果所得的扰动土层厚度以及通过土工试验统计结果所得的扰动土层厚度进行了对比,发现三者对应很好。对黄河水下三角洲粉质土中扰动土层的形成机制进行了探讨,认为风暴潮作用过程中产生的土体液化是其主要诱因。  相似文献   

12.
利用7个参加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五阶段(CMIP5)的全球气候模式模拟数据,在RCP4.5、RCP8.5两种排放情景下,从年、季、月尺度上对中国以及中国的7个区域的气温和降水进行未来情景预估分析。分析结果表明:2010~2099年,两种情景下中国的气温增加明显,并呈现出春弱秋冬(尤其是一、八、九、十一、十二月)强的特征,北部(N)、西北东部(ENW)、西北西部(WNW)、西藏(Tibet)的升温趋势高于其他地区。RCP8.5情景下的气温线性趋势值大部分都高于RCP4.5情景下的值。在RCP4.5情景下,2060~2099年东北部(NE)呈现降温。两种情景下,全国降水量也呈增加趋势,呈现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的地理分布,并表现出冬弱春夏强的季节变化特征。西北西部(WNW)在全年降水偏少,春夏季黄河以北降水趋势较小,降水大值中心在长江以南地区,尤其是在五、六、七、八月份。秋季,在RCP4.5、RCP8.5情景下SE降水线性趋势分别低于或等于全国平均水平,东北部(NE)、北部(N)、西北东部(ENW)的降水线性趋势略高。在2010~2039年,在RCP8.5情景下西南(SW)的降水减少。  相似文献   

13.
边坡滚石运动轨迹分段循环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边坡滚石是在基本建设中常遇到的一种工程灾害。其防护结构的设计依据主要是边坡滚石的运动轨迹,因而要对这种灾害进行防治,首先要确定滚石的运动轨迹。根据落石运动全过程的三个阶段,即滚动(滑动)运动阶段、抛物运动阶段和与坡面碰撞阶段,利用分段循环算法分别得到了三个运动阶段的运动速度计算公式。以某岩质边坡构建相似模型,将该理论公式应用于落石运动轨迹预测,验证了公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与现有方法相比,分段循环算法具有计算原理简单明确、易于使用等优点。该方法可用于斜坡区滚石运动特征的预测,并可作为斜坡区滚石灾害防治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福泉矮蹬地区铝土矿、赤铁矿均产于石炭系九架炉组(Cjj)地层中下部,产出层位较稳定,延伸规模大.矿体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产出,产状与地层产状基本一致,矿石品位较高,变化较小.含矿岩系底厚度严格受下伏地层泥盆系上统高坡场组(D3g)厚层白云岩风化壳(喀斯特地貌)起伏控制.将该区铝土矿与修文地区大豆厂九架炉组(Cjj)铝土矿床含矿岩系等进行对比,揭示了本区铝土矿的独特之处.结合九架炉组分布范围、厚度及其变化等,对该区铝土矿资源找矿潜力进行了初步评价,拟为下一步在该区实现铝土矿的找矿突破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刘鹏  栾茂田  王忠涛 《岩土力学》2013,34(3):667-673
剪胀性是土特有的一种材料属性,而准确地描述砂土的剪胀性则是建立砂土本构模型的重要基础。大量常规三轴试验发现,在以相同加载条件下剪切时密砂和松砂会表现出完全不同的剪胀性和应力-应变关系特性,说明砂土的剪胀性不仅与其所处的应力状态有关,也与其物理状态相关。状态参量理论很好地解释了砂土所处应力状态和物理状态对剪胀性的共同作用。空心扭剪三轴试验仪可以实现不同主应力方向的单调剪切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当砂土以不同主应力方向单调剪切时,即使处于相同初始应力条件和物理状态,砂土也会表现出不同的剪胀性,说明了主应力方向也是决定砂土剪胀性的重要条件。本文通过分析试验中主应力方向对砂土剪胀性的影响,提出了一个含有主应力方向的状态参量,并建立了相应的剪胀方程。通过与试验数据的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半填半挖路基交接面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分析了交接面对半填半挖路基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在总体上将其归纳为几何特征和物理力学参数两类。研究了交接面的台阶特征、填料物理力学参数的差异性,分析了不平衡推力法在条块划分、计算结果误差方面的不足,阐明了不平衡推力法用来分析半填半挖路基交接面的稳定性的缺陷,推荐以改进的Sarma(MSarma)方法替换。以某公路半填半挖路基交接面分析为基础,将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统计方法和MSarma方法结合起来,形成了半填半挖路基交接面稳定性力学机制分析方法。采用该法研究了半填半挖路基交接面3种工况条件下各种因素对路基稳定性系数影响的敏感性排序,前4位依次为黏聚力、内摩擦角、交接面和地基倾角。在研究这4个主要参数与稳定性系数量化关系并比较变化趋势的基础上,为填料、交接面参数及路基形式选择提供了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17.
烃源岩的排烃是准确预测含油气盆地油气资源必须涉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为了得到不同有机质类型烃源岩的排烃效率、排烃机理,选取不同有机质类型烃源岩进行了黄金管模拟实验,总结了不同类型烃源岩在各演化阶段产物的变化特征与排烃效率。结果表明,烃源岩类型对总生成油与残留油中轻重烃的比例影响较大,但是对排出油中轻重烃的比例影响较低,排出油中均表现为在未熟—成熟阶段以重烃为主,在高熟—过熟阶段以轻烃为主。烃源岩的类型对生排油量的影响明显,烃源岩的类型越好,生排油量越高。Ⅰ型烃源岩的生排油量最高,Ⅲ型烃源岩最低。烃源岩类型越好,排油效率越高。Ⅲ型烃源岩排油效率低,与其生成气态烃较多、显微组分中镜质组含量较高有关。   相似文献   

18.
基于岩体蠕变效应的锚杆应力分布及其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伍国军  陈卫忠  王永刚 《岩土力学》2010,31(Z1):150-155
考虑岩体蠕变效应的锚杆应力分布及变化特征对研究工程锚固效应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目前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并不多见。首先从锚固微元体受力特点的角度出发,研究微元体在围岩蠕变条件下的受力变化规律,得到如下结论:蠕变岩体下锚杆锚固力的变化趋势和岩体所受应力状态及其变形密切相关。当微元体受拉时,锚杆轴力随时间有不断增长的趋势;而当微元体受压时,锚杆轴力则随时间不断减小。针对锚杆在黏弹塑性围岩体中的受力分布,以解析方法推导了锚杆应力峰值所在位置与围岩体塑性区重合的重要结论,且从工程数值计算角度进一步验证了锚杆应力峰值的位置特点,并分析了地下工程中锚杆应力随围岩体蠕变而逐渐增大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9.
准噶尔盆地车莫古隆起侏罗系剥蚀厚度恢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车莫古隆起位于准噶尔盆地腹部,为一个南西-北东走向的燕山期古隆起,现今构造为由北向南倾斜的单斜。该区侏罗纪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发育多个削蚀和上超不整合面,是地层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有利地区。通过地层剥蚀厚度恢复主要方法与相关条件的分析,根据研究区实际地震资料特征,采用地震剖面直接追踪法、参考层厚度变化率法和邻层厚度比值法,对车莫古隆起区侏罗系头屯河组、西山窑组、三工河组的剥蚀厚度进行了恢复,其最大剥蚀量均分布在奎屯-莫索湾一带,各层最大剥蚀厚度为260 m、340 m和140 m。其中古隆起高部位的西山窑组剥蚀量可能是由两期构造运动造成的,三工河组剥蚀量的产生可能来自后期构造运动。通过分析剥蚀厚度平面分布特征与古隆起形成、演化之间的关系,指出早侏罗世末期是车莫古隆起的雏形期,西山窑组沉积期是车莫古隆起的逐渐发育时期,侏罗纪末期是车莫古隆起快速发育时期。大量剥蚀产物的搬运为古隆起翼部斜坡区地层岩性圈闭的形成创造了条件,车莫古隆起南部斜坡区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20.
王龙  宇峰  刘智贤  徐晓飞  贾雨阳 《地质通报》2016,35(9):1448-1455
对托赖岩群变质岩的岩石特征及地球化学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托赖岩群中的片岩、片麻岩、石英岩、大理岩的原岩为沉积岩,其中片岩、片麻岩原岩为砂质岩、杂砂岩;石英岩原岩为石英砂屑岩;大理岩原岩为灰岩、白云岩。斜长角闪岩原岩为中基性火山岩,岩性为玄武安山岩。变质基性火山岩的构造环境判别结果表明,其形成于板内环境,作为托赖岩群中的特殊夹层,暗示托赖岩群沉积岩的原岩形成环境与变质火山岩的构造环境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