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贵州金沙长岩沟牛蹄塘组生物群化石丰富,共计25属,以海绵动物为主,另有节肢动物及藻类两大门类化石代表.海绵动物以普通海绵为主,计8属,占整个海绵动物属的57%;六射海绵5属,占海绵的36%,另有纲、目及科未定1属.节肢动物8属中高肌虫占优势,计有5属;大型双壳节肢动物2属,三叶虫仅1属.藻类共计3属.与遵义牛蹄塘生物群相比,两地均以普通海绵为主,金沙长岩沟牛蹄塘生物群海绵更为丰富,与遵义黑沙坡的海绵组成有差异.金沙长岩沟节肢动物中三叶虫少,仅1属,但高肌虫丰富,达5属,而遵义黑沙坡只有2属高肌虫,三叶虫则达4属.遵义和金沙牛蹄塘组生物群分别有藻类属4个和3个,共有属2个.两地同一生物群组成的差异,说明同处扬子浅水区的金沙长岩沟及遵义黑沙坡沉积环境可能有所差异,因而组成面貌也有差异.两地牛蹄塘生物群均具有显著的澄江生物群色彩.  相似文献   

2.
贵州寒武纪系列生物群及其研究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赵元龙  袁金良 《现代地质》1999,13(2):245-246
由牛蹄塘组生物群、台江生物群、凯里生物群组成贵州寒武纪布尔吉斯页岩型生物群。牛蹄塘组生物群由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和贵州工业大学于1998年在贵州北部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黑色泥页岩中发现,计有海绵、节肢、刺细胞、软体等动物、藻类等化石14属。台江生物群位于台江...  相似文献   

3.
澄江生物群分子在贵州遵义牛蹄塘组发现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澄江生物群是认识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重要窗口,它的分布范围一直仅限于滇东地区,员近在贵州遵义松林牛蹄塘组底部页岩中发现有Naronia,Archotuba Conoidalis,Isaxys,Perpicaris,Lingulepis,Tsunyidiscus,Scenella,水母状化石(medusiform fossil),海绵动物化石Leptomitus,类似半索动物秆壁虫Rhabdopleura化石,软舌螺类Hyolithids,宏观藻类和疑源类化石Zunyiphyton perelegans Yang et Zhao,1999,Yuknessia sp.,Longenema Ding,1996,Sphaerocongregus variabilis等。其中有一部分是属于澄江生物群分子,这是云南省外澄江生物群分子的新发现。由于生物群之下40m处还产大量海绵动物、高肌虫和藻类化石等组成的松林生物群,其上又有下寒武统明心寺组古杯动物群,因此,这一生物群的发现对研究早寒武世生物的演化也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同时,对澄江生物群的古生态学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贵州省福泉桅杆坪地区寒武系底部牛蹄塘组黑色页岩中以炭质印模的形式保存有大量宏观后生动物化石.化石微细特征保存较差,多属于疑难化石.该化石组合以化石个体较大的蠕虫状化石和疑似杆壁虫类化石为优势分子,还常见管状类化石、遗迹化石,以及少量的软舌螺、海绵骨针等化石碎片.该化石组合紧位于镍钼多金属层之上,与遵义等地区的松林生物群(牛蹄塘组下生物群)的层位相当,化石组成基本一致,但优势生物存在明显差异.福泉地区牛蹄塘组蠕虫状化石组合的发现,丰富了寒武系牛蹄塘组的生物群面貌,为研究早期后生动物演化提供了新资料和新信息.对该化石组合的进一步研究,也必将为这种特殊生物群的古环境恢复和埋藏学研究提供有利的古生物学证据.   相似文献   

5.
马海丹  杨继媛  陈爱林  侯先光  唐烽 《地质学报》2019,93(11):2715-2728
本文报道澄江生物群似斜纹海绵属Paradiagoniella的两个新种:橄榄形似斜纹海绵P.oliviformis sp. nov. 和锥形似斜纹海绵P. conicasp. nov. 。两个新种具有似斜纹海绵属的基本特征:体壁薄;由排列不规则、分级的十字骨针为基底构成骨骼;除十字骨针外,还穿插排列有五射针、六射针、弯弓形和针形双尖单轴针等。然而与模式种不同,两个新种十字骨针分级不明显;同时,两个新种在外形、骨针组成、最大十字骨针射长比等方面,与本属的其他种都存在明显差异。新材料的发现增加了寒武纪早期原始海绵物种多样性,为研究海绵动物早期起源演化提供了新信息。  相似文献   

6.
贵州沉积岩地层发育,保存有大量的化石。仅早期后生生物群或动物群就多达6个之多。从晚震旦世早期的瓮安生物群、庙河生物群至早寒武世的小壳动物群、牛蹄塘生物群、杷榔生物群及中寒武世早期的凯里生物群。  相似文献   

7.
杨继媛  马海丹  陈爱林  侯先光 《地质学报》2022,96(11):3750-3759
本文描述了云南寒武纪早期澄江生物群中原始单轴针海绵化石一新属种——群体小卵海绵Ovulispongia multa gen. et sp. nov.。群体小卵海绵为小型薄壁海绵,整体呈卵形,骨骼双层,由四个方向的单轴骨针穿插成网状,左倾方向和右倾方向骨针与水平骨针和纵向骨针斜交呈45度角;骨针之间无叠接;海绵体无口须和根须。群体小卵海绵在外部形态和骨架类型上与其他的原始单轴针海绵存在明显差异,其半紧密型骨架处于无规则排列的鬃毛海绵骨架和规则排列的细丝海绵骨架之间。另外新材料显示在海底固着取食的生态环境中,新属种用高密度的个体分布来获得竞争优势。群体小卵海绵独特的过渡形态的骨架结构和高密度生态分布为研究古生代原始单轴针海绵的骨架演化与生态空间扩张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线索,也为研究寒武纪早期海绵动物的起源和多样化提供新的化石材料。  相似文献   

8.
文章描述了云南寒武纪早期澄江生物群小细丝海绵属一新种——螺旋小细丝海绵(Leptomitella spiralis sp. nov.)。新种 具有横向骨针束围绕海绵体呈螺旋状排列的典型特征,明显区别于属内其他种;此外,在外部形态和骨针类型上与属内其他种 也存在较大差异。新种的发现增加了Leptomitella种间形态结构的多样性,也为海绵动物的早期演化及寒武纪海绵动物辐射演 化研究提供新的化石资料。  相似文献   

9.
文章描述了云南寒武纪早期澄江生物群小细丝海绵属一新种--螺旋小细丝海绵(Leptomitella spiralis sp. nov.)。新种 具有横向骨针束围绕海绵体呈螺旋状排列的典型特征,明显区别于属内其他种;此外,在外部形态和骨针类型上与属内其他种 也存在较大差异。新种的发现增加了Leptomitella种间形态结构的多样性,也为海绵动物的早期演化及寒武纪海绵动物辐射演 化研究提供新的化石资料。  相似文献   

10.
张维 《地质科学》1987,(3):231-238
本文论述了云南广南董那孟下二叠统生物礁内的串管海绵化石,提出塞巴加斯海绵科具有三个明显演化分枝,这是它们对不同生态环境长期适应的结果。文章讨论了新属Neoguadalupia与相关属的区别,确立了在串管海绵演化史上的地位,并详细描述和讨论了Neoguadalupia elegana gen.et sp.nov.  相似文献   

11.
贵州金沙下寒武统牛蹄塘组中的高肌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描述了贵州金沙岩孔镇长岩沟下寒武统(纽芬兰统一寒武系2统)牛蹄塘组底部黑色页岩中呈碳质薄膜保存的高肌虫化石,共2属1种1相似种和1未定种:朵氏昆明虫Kunmingella douvillei,昆明虫(未定种)Kunmingella sp.和新月形遵义虫相似种Tsunyiella of luna.这些高肌虫化石与最古老的三叶虫Tsunyidiscus(Mianxiiandiscus)共生,其层位可与云南的Abadiella带对比,表明Kunmingella和Tsunyiella的下限层位已下延至筇竹寺阶的底部.本应属于早寒武世高肌虫分布中区的金沙一带却发现了两区的典型分子Kunmingella和中区的Tsunyiella,说明两区与中区间的混生区的范嗣应从长宁-镇雄小区扩大至贵州的金沙和织金一带.贵州寒武系底部大量高肌虫的发现丰富了牛蹄塘生物群的组成,对研究寒武纪早期生物的演化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对贵州遵义黄家湾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镍-钼富集层进行电子探针研究,发现镍主要赋存于黄铁矿、针镍矿、辉砷镍矿、铁辉砷镍矿、紫硫镍矿、赫硫镍矿;钼主要以"碳硫钼矿"的形式存在。镍钼硫化物多与黄铁矿、白铁矿交代共生,反映矿物经历了不同的成矿阶段。岩石中不仅富集Ni、Mo元素,而且Se元素存在超常富集,可以视为热液作用或生物作用的结果。遵义黄家湾下寒武统Ni-Mo富集层应为海底热液沉积和生物沉积混合成因,其物源较为复杂。  相似文献   

13.
黔北地区位于上扬子地台区,断裂构造发育。该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海相沉积发育,以陆棚沉积为主,尤以深水陆棚沉积对页岩气形成有利。目标层位牛蹄塘组绥页1井资料分析的结果表明: 牛蹄塘组有利潜质页岩主要位于该组下部,有机质丰度高、成熟度高、微裂隙发育、含气性好,页岩气的保存条件好,牛蹄塘组上段成为保存页岩气的良好盖层。牛蹄塘组页岩气地质特征分析表明,牛蹄塘组页岩气资源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14.
Vase-shaped microfossils (VSMs) are described from the Ediacaran Doushantuo phosphorites (ca. 599–584 Ma) of Guizhou Province, South China. They are morphologically attributed to two genera and three species, and thus expand our knowledge of the Neoproterozoic protozoans in the Weng'an biota. They resemble to the VSMs from the Lower Cambrian pre-trilobitic Kuanchuanpu Formation of southern Shaanxi Province in terms of the microstructures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 fossil walls. Microscopic observations indicate that the VSMs from both the Weng'an biota and the Kuanchuanpu Formation are preserved in either single-layered or multi-layered walls, and composed of calcium phosphate in chemical composition. The present fossils also share similarities, in size and general contour, to the VSMs previously described from the Gaojiashan Member, middle part of the Dengying Formation (ca. 551–542 Ma) in southern Shaanxi. The discovery of the VSMs from the Doushantuo phosphorite is an important contribution to the Weng'an biota, and may throw much light on the early evolution and diversification of protozoans during Precambrian–Cambrian interval.  相似文献   

15.
陕南硒中毒区地层时代的厘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雒昆利 《地质论评》2003,49(4):383-388
本文通过对南秦岭大巴山的紫阳县典型硒中毒区双安乡闹热村所在地及邻区分布的基岩的岩石类型、岩相和层序等进行研究和分析,发现紫阳县双安乡闹热村硒中毒区出露的地层主要为晚震旦世和早寒武世鲁家坪组下部厚约40余米的富硒高硫黄铁矿化黑色碳质硅质板岩和黄铁矿化火山凝灰岩,该层位可以和云南下寒武统筇竹寺组下部和贵州牛蹄塘组下部的地层对比。该层岩石含硒量为10~56mg/kg,平均为32mg/kg左右,是大巴山地区所有地层和岩石中含硒量最高的。该硒中毒区主要几块高硒田块(土壤含硒量为16~36mg/kg)下部分布的就是这套高硒的早寒武世黄铁矿化黑色碳质硅质板岩和黄铁矿化火山凝灰岩地层。  相似文献   

16.
黔东北地区页岩气资源丰富,其下寒武统牛蹄塘组具有巨大的勘探潜力。在对几口探井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露头资料及地球化学特征,认为研究区牛蹄塘组页岩具有厚度大、分布广、有机碳含量高、热演化程度相对较高、储集条件较好等特征。但由于大部分针对牛蹄塘组页岩气的钻井遇到的都是含气量低、甲烷含量低、氮气含量高的页岩,因此对黔东北地区页岩气富集的主控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认为该地区牛蹄塘组页岩气具有沉积控带、断裂控藏的明显特征。  相似文献   

17.
贵州丹寨南皋地区中寒武统甲劳组的遗迹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丹寨南皋是中国南方寒武系典型地层剖面的地区之一.描述了产自中寒武统甲劳组的遗迹化石Chondrites ichnosp., Beaconichnus jiaolaoensis (nov. ichnosp.), Bifungites ichnosp., Diplichnites danzhaiensis (nov. ichnosp.), Monomorphichnus taenia (nov. ichnosp.), Palaeophycus tubularis, Phycodes pedum, Teichichnus rectus, T. palmatu. 对Beaconichnus Gevoers,1973和Qipanshanichnus Luo et Tao,1994进行了对比研究,认为这2个遗迹属为同一遗迹的不同部位,为同义名.甲劳组的遗迹化石组合属Seilacher(1964,1967)的Cruziana遗迹相,其沉积环境应为浪基面之下水动能中等的正常浅海环境.  相似文献   

18.
雒昆利 《地层学杂志》2006,30(2):149-156
根据鲁家坪组的岩性、岩相和变质程度的变化以及区域分布特征,原定义所包含的岩石内容过于庞大,混淆了岩石地层单位和年代地层单位。通过对鲁家坪组的命名地点和标准剖面所在地——北大巴山南部的陕西紫阳县鲁家坪村的鲁家坪剖面及其他剖面的详细研究,原鲁家坪组按岩性可分为三段,下段以白云岩为主;中段以厚层硅质岩为主,中段下部的硅质岩中夹磷质白云岩和灰岩,其中产小壳化石Archaeooidessp.、Protohertinasp.、Chan-celloriasp.和Hyolithids,中段上部的硅质岩中夹多层毒重石或重晶石矿层以及砂炭(石煤)和火山岩层,即以硅质岩类为主;上段以黑灰色(风化后为浅灰色)含硅炭板岩和泥灰质含炭板岩为主。根据原鲁家坪组各段岩层的岩性、岩相、岩层层序、厚度和分布范围等,原鲁家坪组的下部的厚层状灰质白云岩和硅质白云岩等与原鲁家坪组中部的厚层硅质岩及硅质板岩,以及上部的板岩和千枚岩和页岩的岩性和岩相差别较大,应从原鲁家坪组划出,暂仍称为灯影组,与三峡地区的灯影组可对比;原鲁家坪组的中上部为鲁家坪组的主体,仍称鲁家坪组。厘定后的鲁家坪组与扬子地台的下寒武统的筇竹寺组(云南)、牛蹄塘组(贵州)和宽川铺组(陕南宁强)可以对比,而与后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后者的下部以黑色页岩为主、硅质岩岩层薄,而鲁家坪组下部的硅质岩特别发育,厚度大,常常夹有毒重石矿层、砂炭和火山岩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