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辽吉古裂谷中的双峰式火山岩及岩浆演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辽吉古裂谷中发育双峰式火山岩,这些火山岩以酸性火山岩为主,间夹基性火山岩。它们都属碱性火山岩系列,与都城秋穗在碱性岩成因类型的讨论中划分出的三种成因类型对比,明显类似于跨越型,并与我国康滇古裂谷带碱性火山岩相近。初步认为形成辽吉古裂谷中双峰式火山的岩浆可能是上地幔派生岩浆在上升侵位过程中,受陆壳物质混染而成的壳幔混合岩浆。  相似文献   

2.
邹金汐 《地质与勘探》2013,49(4):713-722
云南香格里拉县洛吉地区出露由洛吉组玄武岩和基性岩墙群组成的基性杂岩,其母岩浆起源于亚碱性-碱性系列的拉斑玄武系列,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基性杂岩体形成于构造变动的复杂环境,并与不同源区岩浆混合及一定程度的壳幔混染有关,其中的碱性玄武岩与基性岩墙属具有相似性OIB玄武岩,是深部地幔石榴石橄榄岩与尖晶石橄榄石小部分熔融的产物,形成于大陆内或陆缘裂谷转变为盆缘造山带的过渡环境,亚碱性玄武岩属于E-MORB并有向OIB过渡趋势,由源区相对浅的尖晶石橄榄石熔融形成,为洋中脊向大陆过渡环境的蛇绿岩质分子,属甘孜-理塘结合带残余产物。  相似文献   

3.
阿尔泰麦兹地区海相火山岩及其与成矿作用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进红  王京彬  丁汝福 《地质论评》1999,45(7):1116-1125
阿尔泰麦兹地区下泥盆统康布铁堡组火山岩,下亚组为偏碱性的富钠流纹岩夹少量的拉斑—碱性玄武岩和粗安岩;上亚组为钙碱性流纹岩类。其构造环境为大陆边缘活化带。下亚组基性火山岩来源于过渡—富集型地幔,酸性火山岩为壳幔混合源,岩浆经历了结晶分异、岩浆混合和岩浆不混熔作用;上亚组酸性火山岩来源于地壳,岩浆演化主要为与上地壳和海水的同化混染作用。本文还探讨了火山岩与铁和铅锌成矿作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羌塘赤布张错地区新生代火山岩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K-Ar同位素年代学研究成果,将赤布张错新生代火山活动划分为3期:第Ⅰ期(40.1~35.1Ma)火山喷发较弱,形成小范围分布的细粒安粗岩和斑状粗面岩;第Ⅱ期(26.5~17.6Ma)火山喷溢最为强烈,形成大面积厚层黑色气孔状安粗岩;第Ⅲ期(5.5~4.61Ma)由潜火山作用形成球粒状、斑状粗面岩岩丘。新生代火山岩系包括高钾钙碱性系列和钾玄岩系列,高钾钙碱性火山岩形成于始新世,属于壳源岩浆系列;钾玄岩系火山岩形成于中新世一上新世,属于幔源岩浆系列。由老到新,岩石系列由高钾钙碱性系列一钾玄岩系列演化,岩性由安粗岩一粗面岩演化。  相似文献   

5.
山东荣成地区俚岛盆地火山系是钙碱性系列,属于中基性-酸性火山建造类型,岩石化学及地球化学等特征表明流纹岩并不是中性岩浆连续演化的结果,而是原产物。中性岩类是由于洋壳部分熔融作用而形成中性(少量偏基性)岩浆结晶的产物,与大陆边缘活动带高钾型安山岩十分相近。流纹岩是由于中性岩浆上涌引起浅部陆壳第三次部分熔融而产生偏酸性岩浆结晶的产物。  相似文献   

6.
钱祥贵 《云南地质》1999,18(4):413-424
笔者详细研究了剑川-马登,鹤庆-甸南碱性的火山岩系,火山学,岩石学,岩石化学及同位素特征,并对剑川城西之火山岩岩相进行了划分,提出剑川-马登,鹤庆-甸南之火山岩有同源性,是上地幔橄榄岩局部熔融并运移至壳幔混合层,经改造形成富碱岩浆房,喷出地表形成。  相似文献   

7.
滇西新生代碱性火山岩,富碱斑岩深源包体岩石学研究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吕伯西  钱祥贵 《云南地质》1999,18(2):127-143
首次发现滇西新生代碱性火山岩、富碱斑岩中存在深源的碱性超基性-基性岩,还有前人报道的常见超镁铁质岩,岩石类型有碱性辉石岩、碱性辉长岩、无辉斜长岩、正长斜长岩。系统研究了此两种岩类的产状、岩石学、岩石化学及成因机理,认为碱性岩和辉石岩是代表富集地幔顶部,由二辉橄缆岩部分熔融形成的碱性超基性-基性岩和钙碱性岩岩片和楔形体。  相似文献   

8.
新疆阿尔金地区长沙沟一带奥陶纪侵入岩及其演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疆阿尔金地区长沙沟一带发育的侵入岩岩石类型包括辉石岩、辉长岩、辉绿辉长岩、石英闪长岩和石英二长闪长岩。野外地质特征和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就位时代均为奥陶纪。其中基性超基性侵入岩具有幔源型特征;中酸性侵入岩显示I型和地S型双重特征,其岩浆主要来源于上地幔,在岩浆上侵过程中同化混染了部分壳源物质,使其具有壳幔混合源的岩浆性质。基性超基性侵入岩形成于超大陆裂解构造环境,系与大陆裂谷或深大断裂有关的深成岩浆作用的产物,中酸性侵入岩是汇聚阶段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在皖赣沿江地区分布着大量中生代侵入岩体及其岩石包体和相关的夕卡岩矿床。本文在综合整理作者研究团队近30年来所获得的区内大部分侵入岩体及其岩石包体和夕卡岩矿床研究资料的基础上,聚焦区域中生代壳幔相互作用与多成因夕卡岩成矿过程分析,为发展壳幔成矿学打下一定基础。基性侵入岩和镁铁质岩石包体的同位素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资料表明,皖赣沿江地区在中生代发生了碰撞后(145~135 Ma)富铜金和造山后(130~120 Ma)富铁金幔源岩浆底侵作用和相应的壳幔混源岩浆作用。壳幔混源岩浆作用主要包括结晶分异作用、同化混染作用、岩浆混合作用和岩浆熔离作用。夕卡岩矿床地质调研和镜下观察结果显示,两期壳幔混源岩浆侵入晚古生代到早中生代围岩地层后引发了多成因夕卡岩成矿作用,形成了接触交代、层控、岩浆和复合叠加等多成因夕卡岩矿床。接触交代、层控、岩浆和复合叠加夕卡岩矿床分别以热液交代、沉积+热液交代、岩浆结晶+热液交代和沉积+岩浆结晶+热液交代矿物组合和结构构造为特征。在碰撞后酸性-中酸性侵入岩体中产有富Cu和Zn等成矿物质的元古宙变质岩包体,表明碰撞后富铜金的底侵玄武岩浆或其演化岩浆在浅位岩浆房中同化了元古宙变质基底成矿物质(铜锌等)储库导致铜进一步富集,从而形成更富铜的酸性-中酸性岩浆。在碰撞后中基性-基性侵入岩体中产有含大量Cu-Fe硫化物(黄铜矿和磁黄铁矿)和氧化物包裹体的深位和浅位堆积岩,表明碰撞后富铜金的底侵玄武岩浆在深位岩浆房中和其演化岩浆在浅位岩浆房中发生了强烈的结晶分异作用导致铜铁亏损,形成更富金的中基性-基性岩浆。酸性-中酸性侵入岩体中夕卡岩包体和夕卡岩中辉长岩-夕卡岩过渡包体的存在表明,碰撞后富铜金的底侵玄武岩浆在侵位处同化晚古生代含铜铁矿源层的碳酸盐地层导致铜进一步富集,形成更富铜的夕卡岩岩浆。更富铜的酸性-中酸性岩浆、更富金的中基性-基性岩浆和更富铜的夕卡岩岩浆是形成碰撞后时期接触交代和层控夕卡岩铜矿、接触交代夕卡岩金矿和岩浆夕卡岩铜矿的最重要控制因素。在造山后中基性-基性侵入岩体中产有含大量Cu-Fe硫化物(黄铜矿和磁黄铁矿)和氧化物包裹体的堆积岩,表明造山后富铁金的底侵玄武岩浆在深位岩浆房中发生了强烈的结晶分异作用导致铜铁亏损,从而形成更富金的中基性-基性岩浆。造山后富铁金的底侵玄武岩浆在侵位处同化晚古生代含铜铁矿源层的碳酸盐地层、早中生代铁矿源层或者早中生代铁硅矿源层,导致铁、铁和铁硅的进一步富集,分别形成更富铁的夕卡岩岩浆、基性岩浆和中基性岩浆。更富金的中基性-基性岩浆及更富铁的夕卡岩岩浆、基性岩浆和中基性岩浆是形成造山后时期接触交代夕卡岩金矿、岩浆夕卡岩铁矿、矿浆型铁矿和接触交代夕卡岩铁矿的关键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0.
长白山区图们江流域新生代火山岩的岩石化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图们江流域新生代火山岩以溢流式喷发为特征,其主要岩石类型以拉斑玄武岩为主,含少量玄武质粗安岩、碱性玄武岩、玄武质安山岩和粗面玄武岩。根据图们江流域火山岩的Mg#(Mg#=100Mg^2+/(Mg^2++Fe^2+))值多数≤60,Ni含量〈100μg/g和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综合表明,形成火山岩的岩浆不是原始岩浆,它们是原始岩浆在上地幔经历了橄榄石、辉石分离结晶作用后形成的以拉斑玄武岩为主,包括碱性玄武岩和粗面玄武岩等演化岩浆,结晶分异作用是岩浆演化过程的主要控制因素。拉斑玄武质岩浆在上升过程中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壳源物质同化混染作用,发生在上地壳遭受较大程度混染的岩浆K2O含量明显偏高(〉2.6%),形成玄武质粗安岩。  相似文献   

11.
羌塘西北部松西地区新生代火山岩由安山岩、英安岩和晚期火山颈相流纹斑岩3种岩石类型组成,属于钙碱性-高钾钙碱性岩石系列.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LREE,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负异常,反映源岩具有壳源特征,基性端员的SiO2含量<53%,表明松西地区玄武安山岩不可能完全由陆壳直接局部熔融产生,应该有少量基性的地幔物质加入.岩浆Eu负异常不明显,说明岩浆来源于加厚陆壳中下部,是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发生长期碰撞挤压导致青藏高原北部包括羌塘地区的陆壳缩短和加厚、拉萨地块大陆岩石圈的北向俯冲作用以及羌塘陆块之下上涌的软流层物质的底侵作用,引发增厚下地壳发生部分熔融形成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导了位于金沙江-哀牢山断裂带中段6个暗色超基性-基性火山岩的岩石学特征与稀土微量及Sr-Nd-Pb同位素地球化学数据,并对其成因和起源条件等进行了讨论。研究表明这6个暗色超基性-基性火山岩属于钾质碱性-钙碱性系列,依SiO2含量包括超基性、基性(或中基性)岩类。岩石的Mg#值较高(54.53~79.81),属于高镁火山岩。所有岩石样品具有富集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的特征。Sr-Nd-Pb同位素显示,源区具有具有较明显的Dupal异常和EMⅡ型富集地幔端元的特征。火山岩的岩石学与地球化学一致表明,本区多数暗色基性火山岩具有原生岩浆性质,其成因与富集地幔的部分熔融有关。源区显著的EMII富集地幔端元可能是扬子古陆和古特提斯洋的双向俯冲及俯冲的下地壳物质和古特提斯洋壳沉积物的再循环的物质记录。这套岩石形成于印度-欧亚大陆碰撞后的剪切和拉张构造环境,软流层地幔的上涌与俯冲的古特提斯洋壳沉积物和扬子古陆壳物质的混合,是诱发源区发生部分熔融的主要原因。金沙江-哀牢山断裂带强烈的剪切和拉张,使这些岩浆直接快速喷发至地表,因此形成具有原生岩浆性质的火山岩。  相似文献   

13.
新疆东准噶尔北部地区中泥盆世双峰式火山岩组合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韩宝福 《地质学报》1991,65(4):317-328
新疆北部额尔齐斯河和乌伦古河之间的东准噶尔北部地区的中泥盆世火山岩,可以分成基性火山岩和酸性火山岩两类。中性火山岩的缺乏使之不能成为钙碱性火山岩系列,并明显表现出火山岩成分间断,说明这是一个典型的双峰式火山岩组合。双峰式火山岩组合的形成和大陆裂谷作用或大陆拉伸作用有密切关系。在地壳减薄较强烈的地方,地幔部分熔融产生的岩浆直接上升到地表喷发,形成基性火山岩,但岩浆在上升过程中经历了橄榄石和(或)部分辉石的分离作用;在地壳减薄较小的地方,上升的幔源岩浆在下地壳中聚集,导致下地壳部分熔融,所产生的岩浆在地表喷发,形成酸性火山岩。  相似文献   

14.
羌塘腹地新生代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与青藏高原隆升   总被引:31,自引:3,他引:28  
羌塘腹地新生代火山岩产出于青藏高原地壳向北减薄、地壳泊松比值向北发生异常增高的过渡地区。该区火山岩在藏北地区新生代火山岩中形成时代最老,为 4 4.1± 1.0Ma~32.6± 0.8Ma。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区内新生代火山岩形成于大陆碰撞造山后的拉张环境,为壳源岩浆和幔源岩浆的混合产物。藏北高原的隆升与岩石圈地幔的拆离、地壳拉伸减薄及火山活动密切相关,由此推测藏北高原的主要隆升起始期为 4 0Ma左右。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出露的前寒武纪变质岩系、中、新生代岩浆活动以及新生代玄武岩中上地幔包体的岩石学与地质压力计研究,结合地球物理测涤资料与高温高压下岩石中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实验成果,提出了华北大陆三个地区(河北平原、太行-五台、鄂尔多斯)的地壳-上地幔岩石学结构,讨论了界面性质及其演化。在强调v_p、vb、σ结构与岩石学结构共同约束的基础上,有效地识别了不同地区硅铝质陆壳在物质组成上的差异和上地幔低速层或矿物相转变等特征。本文提出壳-幔岩石学结构及其演化,密切地与陆壳主要形成时期的太古-早元古构造岩浆事件相关,又与显生宙构造岩浆事件对它的改造程度有关,壳-幔岩石学结构是我们追索大陆的构造性质及其演化的一个重要记录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试论辽东地区古元古代壳幔混合杂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曲洪祥  张永 《辽宁地质》2000,17(3):199-205
辽东地区古元古代条痕状花岗质杂岩呈东西向展布于辽东古裂谷带中,侵入辽河群,最高可达大石桥岩组。曾被认为是幔源岩浆结晶分异,或壳源重熔岩浆侵位的产物。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杂岩属钙碱性,是以S型花岗质岩为主的I型与S型的混合型花岗岩。杂岩物源主要来源于壳源区火山-沉积岩和壳幔过渡区的玄武岩-沉积岩,是壳幔混合层部分熔融体在伸展机制向挤压机制启动期转化阶段形成的复杂岩石,可称壳幔混合杂岩。  相似文献   

17.
广西东南部罗容杂岩体由辉长岩-闪长岩-二长岩-正长岩组成,马山由碱性辉长岩-正长岩-花岗闪长岩-花岗岩组成。它们富K、富大离子亲石元素(LIL),无Nb、Ta负异常等特征表明它们是形成于板内环境的钾玄质侵入岩。罗容杂岩体的各种岩石和马山的基性岩的εNd(T)稍低,为-0.6,此岩石单元是由幔源岩浆加热地壳使之熔融的壳源岩浆形成的,并伴有幔源岩浆的混合或交换。此二杂岩体形成于拉张构造环境。地幔物质上涌导致了中生代华南地壳张裂以及华南大规模花岗岩和相关矿床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长白山地区新生代火山岩主要为玄武岩类、粗面岩类和碱性流纹岩类。其中奶头山期碱性玄武岩中含有幔源的尖晶石二辉橄榄岩包体和辉石岩包体。幔源包体及不同期次火山岩的主要矿物是橄榄石、单斜辉石、斜方辉石、尖晶石、斜长石、碱性长石。不同寄主岩石中的矿物组成及其化学成分具有一定的变化,反映了岩浆分异演化的特征;矿物及火山熔岩中的包裹体成分及玻璃熔体结构的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地下深处的岩浆含有较多的挥发分,岩浆上升过程中发生了强烈的出溶作用;岩浆由起源经分异演化上升到地壳浅部直至喷发,幔源的挥发分减少,而浅成或壳源的挥发分增多,特别是在岩浆喷发过程中,地下水或大气成分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论新疆兴地基性超基性杂岩分带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笔者将兴地基性超基性杂岩划分为南北两个岩带.南岩带(称为兴地河基性超基性岩带)形成于中元古代,系幔深橄榄拉斑玄武质岩浆活动的产物,具铜镍硫化物成矿专属性,北岩带(称为且干布拉克-团结村偏碱性超基性岩带)形成于晚元古代,系幔源碱性橄榄玄武岩浆、碳酸岩浆及类金伯利岩浆活动的产物,具蛭石、磷灰石、透辉石成矿专属性。  相似文献   

20.
北大巴山碱质基性—超基性潜火山杂岩的辉石矿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大巴山碱质基性-超基性潜火山杂岩中有7种岩石含有新鲜的单斜辉石,它们分属于透辉石、普通辉石及霓辉石。单斜辉石可划分为5种成因类型:(1)斑晶、微斑晶及微晶;(2)深源捕虏晶;(3)半同源捕虏晶;(4)异源捕虏晶;(5)地幔型捕虏晶,本文涉及前4类辉石。单斜辉石的研究表明:(1)7种含辉石的岩石为同源岩浆结晶分异作用的产物,源岩浆为碱性-过碱性幔源岩浆。(2)初始岩浆形成于77km以下深度,上升过程中岩浆曾在3个不同深度储积。(3)岩浆上升至近地表处,在冷凝固结前曾有多次潜火山隐爆活动发生。(4)霓辉石捕虏晶的出现代表区内存在另一种碱基性岩浆活动。(5)辉石成分指示碱质基性-超基性次火山杂岩形成于陆边板内裂陷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