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刘腾飞 《黄金地质》1998,4(1):35-40
龙水金矿是赋存于大宁花岗闪长岩体外接触带的破碎蚀变岩型金矿。从矿床地质、矿石物质成分及金的赋存状态、围岩蚀变、矿物流体包裹体、稳定同位素等不同方面阐明金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认为龙水金矿的形成是在变质热液成矿的基础上叠加后期岩浆热液成矿作用的复合成因金矿床。矿区外围还具有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2.
刘腾飞 《黄金地质》1997,3(1):31-37
论述了白云金矿床的地矿地质特征。从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矿石物质组分及金的赋存状态,围岩蚀变,矿物流体包裹体,稳定同位素等阐明金矿床的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认为该金矿是与碱性成矿流体有关的岩浆热液型金矿。  相似文献   

3.
戴屋金矿床位于大瑶山成矿带,其矿化主岩是寒武系浅变质细碎屑岩和板岩。岩石具较高的Au、As、Ag、Sb、Hg含量。区内广泛发育酸性斑岩类(花岗斑岩、石英斑岩)岩石。斑岩类岩石经历了明显的热液蚀变作用,主要的蚀变作用是硅化、黄铁绢英岩化和绢云母化。蚀变花岗斑岩内存在Cu、Au、As(Ag)矿化。赋存于变质岩内的金矿化体分为石英脉型矿体和硅化砂岩型矿体。石英脉型矿体受近EW向褶皱和NEE、NWW向断裂控制,硅化砂岩型矿体具层(岩)控特点,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和矿体类型表明,该矿床类似于造山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4.
牌楼金钼矿床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安庆—贵池矿集区南侧,矿区历经多阶段勘查工作,发现了具规模的金、钼矿体以及铜、铅锌等多金属矿化线索。矿体主要产于强蚀变的岩体中或其与围岩的接触带中,矿石组构以网脉、细脉状、浸染状为主,矿石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矿床金钼成矿流体主要与矿区多期次岩浆作用关系密切。结合成矿地质背景、矿区地球物理化学特征以及矿床地质特征,研究分析了矿床的蚀变类型和控矿因素,并对矿床成因进行了探讨,认为矿区金钼矿的成因类型属于斑岩型矿床,金矿化后期叠加了热液蚀变作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小秦岭金矿田中陈耳金矿床矿体宏观特征、矿石物质组成和结构构造特征、围岩蚀变、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结合前人成岩、成矿年代学研究成果,显示本区主要存在2期成矿及叠加成矿作用:早期印支期形成蚀变糜棱岩型金矿,成矿作用与韧性剪切作用有关;晚期燕山期形成石英脉型金矿,成矿作用与岩浆热液作用有关。2期成矿作用所形成的矿石类型、矿石结构构造、控矿构造的方向性质、围岩蚀变、流体包裹体特征均有较大差异,在空间上具有一定程度的叠加但不完全重叠,叠加成矿作用使矿体进一步富集。指出本区金矿具有叠加改造成矿作用的特征,在东西、南北向构造交汇部位是找金矿的有利靶区。  相似文献   

6.
紫金山矿田是东南沿海武夷成矿带中重要的多金属矿集区,是与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有成因联系的多金属矿产地。根据对矿田露采区近矿蚀变围岩和金铜矿石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总结。主量元素特征显示,SiO_2、Fe_2O_3在矿石和蚀变围岩中明显富集,Al_2O_3、MnO、MgO、CaO、Na_2O、K_2O在矿石和蚀变围岩中的含量明显低于复式岩体,矿石和蚀变围岩中的富集组分(SiO_2、Fe_2O_3)不可能来自复式岩体,而应该是来自成矿热液,显示了多期次的蚀变作用与矿化密切相关;稀土元素特征显示,蚀变英安玢岩和矿石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相似,明显富集轻稀土元素,轻重稀土元素内部分异明显且轻稀土元素内部分异现象更严重,Eu弱负异常,二者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图也十分相似,表明成矿流体来源更可能是与英安玢岩同源的岩浆热液;综合研究表明,成矿作用与幔源岩浆的参与有关,成矿物质可能主要来自幔源岩体,紫金山复式岩体也可能提供了部分成矿物质,说明深部可能存在斑岩型铜钼矿床。  相似文献   

7.
苏家铁多金属矿床位于黑龙江省张广才岭成矿带内,受一撮毛碱长花岗岩体及相关花岗斑岩岩体控制。矿体产出于花岗斑岩和大理岩的接触带及层间破裂带内,主要为矽卡岩型铁锌矿体。组成矿体的主要矿石矿物为磁铁矿和闪锌矿; 围岩蚀变类型主要有矽卡岩化、矽化、角岩化、碳酸盐化和绿泥石化,其中矽卡岩化与矿化关系密切,是区内的主要找矿标志。矿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成矿物质来自壳源岩浆演化和上部热液交代碳酸岩地层,并在矽卡岩带内形成矿化体和矿体。结合成矿地质背景,确定苏家铁多金属矿床为矽卡岩型矿床。  相似文献   

8.
印度尼西亚格拉斯贝格铜金矿床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位于印度尼西亚新几内亚岛西部伊里安查亚省的格拉斯贝格铜金矿床是世界上最大的铜金矿床之一。对该矿床的形成背景、矿体特征及其成因进行了总结,结果表明:矿体主要赋存在格拉斯贝格杂岩体中,矿体从海拔4 600m的地表一直延伸到海拔3 000m的深部,而在海拔3 000m以下仍可能存在矿化;主要矿石矿物为黄铜矿、斑铜矿、蓝辉铜矿、辉铜矿、磁铁矿、黄铁矿等;围岩蚀变主要有钾化、磁铁矿化和绢云母化等;同位素年代学证据表明其成矿时代为上新世,属于典型的环太平洋西部新生代斑岩型铜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的研究表明该矿床的成矿流体为高盐度、高温和高成矿金属浓度的岩浆流体。  相似文献   

9.
广西大王顶金矿成矿地质特征与找矿成因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地质勘查工作和综合研究,发现大王顶金矿床金矿体主要产于花岗斑岩体内、或是斑岩体顶、底部外接触带中;有构造破碎蚀变(花岗斑岩)岩型(产出黄铁绢英岩型矿石)及含金硫化物石英脉型矿石)两类矿体。矿床成因类型属岩浆热液金矿床大类中的重熔岩浆热液金矿床。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迪彦钦阿木钼矿的地质特征和矿床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昊 《地质与勘探》2016,52(3):451-461
论述了迪彦钦阿木钼矿的矿床地质特征,分析了环状矿体、围岩蚀变、矿石特征与钼矿化之间的关系,认为该矿床具有斑岩型矿床的一般特点。矿床的成矿年龄为晚株罗世(156.2±1.4 Ma),在成矿时代上、成矿规律方面,与二连-东乌旗成矿带上的其他斑岩型钼矿相似。侏罗纪末或白垩纪初,强烈的弧后伸展,诱发大规模陆内裂陷活动,在该区域形成断陷盆地,并且伴随着一定规模的中酸性岩浆活动。而本区的岩体侵位较深,受断陷盆地内早期构造影响的矿体富集,热液流体与岩性差异较大的岩石接触,形成了不规律的蚀变分带。解释了为什么钼矿体赋存在地层当中,而未发现规模较大相关岩体的原因。认为该矿床仍属于斑岩型矿床,形成于陆内裂陷构造环境,与深部岩浆活动有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11.
为讨论石湖金矿的形成与麻棚花岗岩体、石英闪长玢岩脉之间的联系,对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玢岩进行了U--Pb年代学研究,并分别对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玢岩、矿化蚀变岩和围岩的地球化学进行了系统测定。麻棚花岗岩体U--Pb年龄为(124.8±1.4)Ma(MSWD=0.74),石英闪长玢岩脉年龄为(127.3±1.1)Ma(MSWD=1.15),但二者地球化学特征表现不同,应有不同起源。地球化学特征表明,麻棚花岗岩与矿化蚀变岩具有较一致的稀土、微量元素配分型式,而与围岩差别大,说明金矿的成矿流体来源与麻棚花岗岩关系密切。此外,花岗闪长岩具高钾钙碱性,且重稀土亏损、轻稀土富集、弱Eu异常、高Sr--Ba和高Sr/Y、La/Yb比值,表明麻棚岩体的形成有幔源岩浆的混入。笔者认为成矿流体和成矿物质来源为幔源岩浆底侵和混合,并以花岗岩浆为载体而迁移上升。结合矿床地质特征,初次提出闪长玢岩脉与矿体时空关系密切,这应是闪长玢岩脉作为隔流体层对来自麻棚花岗岩体的成矿流体具有一定的封闭作用,使得矿化、蚀变富集产出,即岩脉封闭作用。石湖金矿的成岩成矿机制与中生代期间岩石圈减薄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密切相关,应是一种非造山型金矿。  相似文献   

12.
位于西秦岭西段夏河—合作金成矿带的德乌鲁岩体内外接触带金多金属成矿区,主要包括以地南、老豆、下看木仓、吉利及老虎山―阿什加等金矿床(点),其中以地南是德乌鲁岩体近年新探明的一处大型金矿。它们的成矿地质特征基本相似,矿床均产于岩体内外接触带,矿体呈脉(板)状、透镜状,严格受断裂破碎蚀变带控制。矿床的S-H-O-B稳定同位素组成特征表明,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活动。LA-ICP-MS锆石U-Pb年龄显示,德乌鲁石英闪长岩和老豆石英闪长斑岩的锆石加权年龄分别为(238.6±1.3)Ma和(247.6±1.3)Ma;与金矿化紧密共生的绢云母40 Ar/39 Ar坪年龄为(248±3~249.9±2.7)Ma,成岩与成矿时代接近。岩石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这两类岩石地球化学性质相似,均为富碱、偏铝质、轻稀土元素富集、Eu中等到弱负异常、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属于较典型的Ⅰ型花岗岩,具有活动大陆边缘弧岩浆地球化学属性。岩石的Sr-Nd同位素组成(87 Sr/86 Sr)=0.702~0.704,暗示其源区主要为富钾的基性下地壳,并有幔源物质加入。研究结果表明,成岩和成矿作用均发生于印支期,成矿作用可能与区域逆冲-推覆作用及相伴生的酸性岩浆侵位密切相关,矿床成因类型为岩浆热液成因。区域内构造发育,岩浆活动频繁,金多金属矿床(点)分布广泛,金资源潜力大,找矿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13.
新疆东准噶尔松喀尔苏铜金矿区斑岩型矿床成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喀尔苏铜金矿区位于卡拉麦里石炭纪陆相火山岩带。文章通过矿床地质、围岩蚀变、含矿斑岩、流体包裹体和同位素研究,探讨了矿床成因类型。研究表明,松喀尔苏矿床具斑岩型矿床的特征,铜金矿化体产于岩体接触带,围岩蚀变具有分带性,从岩体向围岩依次发育绢英岩化带、高岭石化带和青磐岩化带,绢英岩化带与成矿相关。含矿斑岩复式岩体系同期陆相火山活动产物,成矿作用在时间、空间和成因上与复式岩体中晚期花岗斑岩有关。花岗斑岩具有富水、富挥发性组分和岩浆爆破作用的氧化性岩浆特点,具有后碰撞花岗岩类的地球化学亲缘性,其岩浆起源于后碰撞挤压-伸展转换期的壳-幔岩浆过渡带。幔源岩浆注入、软流圈地幔底侵作用和壳-幔岩浆混合作用是形成含矿斑岩岩浆的主导因素。流体包裹体包括液相包裹体、气相包裹体和含子晶多相包裹体,激光拉曼探针分析表明,气相成分以CO2和CH4为主。成矿流体具有从高温、高盐度岩浆体系向低温、低盐度与大气降水混合的演化过程,流体沸腾或不混溶作用及温度、盐度降低是导致流体中成矿物质沉淀的主要因素。氢、氧同位素组成表明成矿流体以岩浆水为主,在成矿晚期混有大气降水。硫同位素具幔源硫的特征。铅同位素组成显示成矿作用起源于下地壳-上地幔过渡带的岩浆作用。综上所述,该矿床属于与陆相火山-侵入岩有关的斑岩型铜金矿床。  相似文献   

14.
湖南秀才洞铀矿位于诸广山北部的鹿井矿田,极具找矿潜力。为进一步查明秀才洞铀矿成矿条件,揭示岩浆岩与成矿作用关系及成矿成岩机制,本文开展了典型矿床地质特征研究,并对矿区典型岩浆岩进行了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矿区岩体属酸性岩,具富Si低Ca偏碱特征;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显示花岗岩富集Nb、U、Th和Ta等高场强元素,贫Sr、Ba、V、Cr、Co、Ni等元素,具典型A型花岗岩特征。岩浆岩及矿石稀土配分曲线均为“平展型”,具强Eu负异常特征,岩浆岩及矿石具有一定的同源性,可以为同一成矿系统。矿体均产于围岩与花岗岩接触带附近,并受断裂构造控制,岩浆岩和地层均提供了一定的铀源。结合矿床特征、成矿地质特征及与岩体的空间关系认为秀才洞铀矿是花岗岩外接触带型铀矿。  相似文献   

15.
村前铜多金属矿床位于钦杭成矿带东段,为一具有矽卡岩型矿化和斑岩型矿化的铜多金属矿床,含矿岩体为燕山早期花岗闪长斑岩,岩石具有富硅、富铝、富碱的特点,属于偏铝-过铝质钙碱性花岗岩类。岩体具有从深部向浅部蚀变增强,大部分组分活动性不明显,而成矿元素Cu-Mo-Fe-Pb-Zn-Au-Ag含量明显增加,Na2O、Sr含量降低,REE元素除Eu少量丢失外,其余均呈一致的迁入特征。岩体属Ⅰ型花岗质岩石,由具角闪石+石榴子石残留相的火成岩部分熔融形成的熔浆,混合或混染了地壳重熔型岩浆上侵就位而成。钦杭结合带东段,燕山期中酸性岩浆活动具有从176~150Ma的埃达克岩或具岛弧花岗岩特征的Ⅰ型花岗岩,至150~140Ma的S型花岗岩,向140~110Ma的A型花岗岩演化趋势,显示了地壳由厚减薄的过程,暗示其大地构造背景为岩石圈的伸展减薄环境,而形成于169.3±1.1Ma的村前斑岩体正处于伸展阶段早期。综合岩体成矿特征表明,钦杭成矿带东段及邻近地区,176~160Ma主要形成与Ⅰ型花岗质岩石有关的以Cu为主的多金属矿床;160~150Ma主要形成与Ⅰ型花岗质岩石有关的Cu-Mo矿床与W-Sn矿床;150~140Ma主要形成与S型花岗质岩石有关的以W-Sn-Mo为主的多金属矿床,以及以Ag-Pb-Zn为主的多金属矿床;140~110Ma主要形成与A型花岗质岩石有关的以W-Sn-Mo为主的多金属矿床,少量与Ⅰ型花岗质岩石有关的Pb-Zn矿床。  相似文献   

16.
老鸦泉富碱花岗岩杂岩体与侵入其中的富碱花岗斑岩岩体及云英岩型锡矿体、石英脉型锡矿体等REE配分曲线类似,均具有强烈的Eu亏损,它们的微量元素蛛网图等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也类似,是同源岩浆结晶分异演化的结果。锡矿体是老鸦泉富碱岩浆分异演化及以钠质为主的强烈碱交代自变质作用的最终产物。侵入于老鸦泉岩体内的花岗斑岩为锡矿体的直接围岩,它是岩浆结晶分异更晚期混入了更多地壳组分,并向酸性方向演化的产物,该花岗斑岩经自变质热液蚀变作用造成锡的富集并成矿。因此,碱性岩浆结晶分异晚期混有地壳组分,岩浆向酸性演化可能是碱性花岗岩形成锡矿的重要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17.
普朗斑岩铜矿岩浆混合作用:岩石学及元素地球化学证据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普朗斑岩铜矿花岗闪长斑岩中存在大量的随机分布的镁铁质微粒包体,包体与寄主岩存在渐变接触关系。包体成分为闪长质,具有岩浆结构,存在针状磷灰石,显示了快速冷却结晶的特征。包体内可见具有暗色矿物镶边的眼球状石英,表明存在岩浆混合作用。寄主岩岩体规模较小,呈岩枝状产出,包体和寄主岩均为似斑状结构,说明两种岩浆侵位和发生岩浆混合作用的深度较浅。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包体与寄主岩的之间有成分交换。包体和寄主岩强不相容元素均富集,高场强元素Nb、Ta、Ti均表现出显著的负异常,具有典型的岛弧岩浆岩的微量元素特征,包体和寄主岩Mg#较高,在同等Si条件下比玄武岩部分熔融体富K2O和MgO,意味着源区必须有幔源岩浆的贡献。普朗斑岩铜矿蚀变矿化模式反映了其成矿环境偏基性,暗示镁铁质岩浆的加入对成矿具有贡献。  相似文献   

18.
范谢均  吕新彪  柳潇  刘龙 《地球科学》2021,46(3):1083-1099
乌奴耳矿床位于内蒙古东部大兴安岭造山带中段中生代火山岩覆盖区,为近年来新发现的陆相火山岩型多金属矿床.为了对该矿区的进一步深部找矿勘查工作提供围岩蚀变和岩石地球化学信息,对乌奴耳矿床进行了详细的野外地质特征研究、岩石蚀变分带研究和原生晕研究.乌奴耳矿床中存在多期多阶段矿化特征:第1阶段斑岩型钼矿化,主要产于矿床深部的花岗斑岩体内;第2阶段岩浆热液(隐爆角砾岩)型铅锌矿化,主要产于花岗斑岩体顶部及其附近围岩的隐爆角砾岩中;第3阶段浅成低温热液型铅锌银矿化,主要产于浅部张性断裂构造中.矿区内存在至少两期与成矿关系密切的构造事件,张性断裂构造是重要的控矿因素和找矿标志.乌奴耳矿床中具有明显的围岩蚀变分带特征,蚀变矿物分布与已知矿体产状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是重要的找矿标志之一.岩石原生晕异常分布与已知矿体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具有明显的前缘晕-近矿晕-尾晕元素组合分带特征,能够为乌奴耳矿床深部找矿提供可靠信息.综合以上主要找矿信息特征,预测在乌奴耳矿床Ⅱ矿段207勘探线剖面深部有盲矿体存在.   相似文献   

19.
陈龙照 《地质与勘探》2021,57(5):1008-1016
古木口金矿是在桂东大瑶山成矿带上发现的首例中型规模以上高品位金矿,其矿床类型属于中低温岩浆热液型。该金矿矿体呈似层状、脉状、透镜状产出,受断裂、成矿结构面及构造蚀变带控制,矿床在垂向和横向上具有石英脉型、破碎蚀变岩型及斑岩型分带特征。为及时总结矿区勘查新成果,推动该区找矿新突破,研究矿体与寒武系含碳细碎屑岩系、层间引张型走滑转换断裂、花岗闪长斑岩组合要素的空间关系,以及近矿围岩蚀变矿物组合标志、土壤化探异常等成矿综合信息;运用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及异常带槽探、钻探揭露等综合找矿方法,在总结分析了矿区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矿化时空分布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该区带的找矿方向。结果显示,该矿区深部及外围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特别是北西向断裂、引张型走滑转换断裂、伸展型脆-韧性剪切异常带利于寻找破碎带蚀变岩型富金矿,其构造相对封闭环境的深部是寻找斑岩型金矿的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