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近年来黄河严重断流,形成了一些异常的沉积构造和沉积体,使河道的垂向发育及演化出现异常。黄河断流使部分河道干涸,河道受到风的作用,形成了一系列风蚀及风积,风蚀作用使河道发育一系列风蚀构造(如风蚀沟槽、风蚀蘑菇等);与此同时,风又将大量的风改造沙搬运到河道中沉积下来,形成特有的风成砂体(砂锥、砂链、砂席等)。再者,黄河断流使某些河道积水成“湖”,“湖”心沉积的低能软泥直接覆盖在河床高能相上。黄河断流后覆水非常浅,在冬季便有可能冻结成冰,并且使其下的河床被冻结,冰融化后便产生塌陷变形,使其中的原生沉积构造被深刻改造,形成特有的冰作用层,使河道发育演化出现异常。此外,黄河断流后河床干涸,如遇黄河下游降水便有可能在河道内形成径流,这种径流一方面冲蚀边、心滩,另一方面又将其冲蚀产物搬运到河床中沉积下来,形成一种非正常河水形成的沉积体,叠加在正常的河床沉积之上,使河床的垂向演化发育出现异常。河道的弱沼泽化也会使河道的演化出现异常。  相似文献   

2.
黄河下游泺口浮桥北岸的泺口边滩中后部发育了两个大型环状滑塌构造,小者长42.54 m,宽31.55 m,高0.63 m;大者长58.30 m,宽46.24 m,高0.76 m。根据几何学特征及运动要素,可以将大型环状滑塌构造分为三个部分:主体带、过渡带和消失带。主体带以规模较大的滑塌块体为主,滑塌块体宽20~30 cm,长2~3 m,高40~60 cm,呈弧片形;滑塌缝开放或被淤泥充填,此带长宽十余米;过渡带以规模中等的滑塌块体为主,滑塌块体宽5~20 cm,长0.5~2 m,高20~40 cm,也呈弧片形,滑塌缝半开放或紧闭,滑塌块体的相对运动方向在此带发生转变,由单向运动转变为相对运动;次级侵蚀沟槽在此带汇合,形成了一个放射状的大“空腔”,滑塌以此“空腔”为圆心相对滑动,并由此形成环状滑塌构造,此带长10~20 m。在过渡带之外为消失带,总体特征是滑塌块体及滑塌位移量逐渐由大到小,直至消失,此带长15~30 m。黄河泺口大型环状滑塌构造是在一种近水平条件下形成的,滑塌坡度为0.745°,滑塌是以“多米勒”骨牌方式实现和完成的。泺口边滩是以粉砂和泥质粉砂为主的易于液化的细粒物质,其滑塌构造的形成与黄河暴涨暴落导致的孔隙水过饱和及泺口边滩的特殊结构造成的渗水有关。  相似文献   

3.
黄河自 1972年发生首次断流以来,以后 2 6年间,发生断流年数就有 19年,近年则愈演愈裂。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特殊的地质作用,我们称之为异常地质作用,如汛期高含沙河水骤涨骤落,致使下游河床淤积严重,且不断抬高、展宽,并向二级悬河发育;床底不稳、河道迁移频繁,心滩、边滩上水道发育;而断流期则风的作用明显,风蚀地貌发育。水风地质作用混合,相克相伴,构成了黄河三角洲极为复杂的地质景观。又因黄河以沉积细粒物质为主,在多种因素的综合控制下,其沉积物层面或层内发育的沉积构造具有独特性,如变形层理、泥沙钟乳、液化 (泄水 )构造、气胀构造、植物划痕构造、特殊波痕及特殊流痕等,是典型的沉积构造。正确识别和分析黄河断流后的异常地质作用及由其形成的沉积构造对古河流相分析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黄河下游冰成滑塌与塌陷构造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黄河是一条有着特殊水文、水动力、沉积环境及沉积物的河流。因此,它盛产特殊的沉积现象---冰成滑塌与塌陷构造便是其中之一。冰成滑塌与塌陷构造在黄河下游非常发育,它们主要发育在边、心滩上,有时天然堤上也有发育。它们的发育深刻地影响和改造了边、心滩的沉积景观。冰成滑塌构造是一种在沉积物从冰冻状态转向冰成状态发育的一种特殊构造,其运动学特点是以滑,即以水平运动为主,冰成滑塌构造多呈鳞片状或皱褶状。鳞片状者直径多在数十厘米;“鳞片”厚度多在十厘米左右,多由数个到十余个鳞片组成。其底界是冰冻界面;皱褶状者规模甚小,每一皱褶的宽度一般宽在一厘米以内,长十到二、三十厘 米,厚二、三厘米。多由数十个微型滑塌组合成一褶皱片。在天然堤内缘有一种特殊的冰成滑塌,它们使天然堤边缘呈阶步状或沟渠状,非常引人注目。冰成塌陷构造也是一种由冰层融化所形成的特殊构造,其运动学特点是“塌”,即以垂直运动为主。冰成塌陷构造多呈多角形坑洞状。直径多在数十厘米到一、二米,大者可达十余米,深度多在十余厘米。一般成群发育。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岩心观察、录测井及岩心粒度资料,埘鄂尔多斯盆地麻黄山西区块北部中侏罗统延安组延一段的岩石组分、结构构造、粒度分布等特征进行分析,确定其沉积相类型。结果表明:延安组延一段属河流沉积体系,发育辫状河和曲流河两种沉积类型,主要包括河床和河漫两个亚相,可进一步识别出河床滞留、心滩、边滩、河漫滩、河漫沼泽、决口扇等微相。延一段延10油层组沉积时期,研究区以辫状河沉积为主,心滩发育,河道较宽,平面上摆动宽度为2~8km,主水流方向由西北至东南;延一段延9油层组沉积时期,受鄂尔多斯盆地湖水面整体抬升的影响,河道分布范围逐渐缩小,研究区以曲流河沉积为主,发育两条曲流河,平面上摆动宽度约2~4km,河道凸岸发育边滩沉积。  相似文献   

6.
大型水库运行改变了坝下游水沙条件,引起河床冲淤、洲滩形态等适应性调整,尤其是近坝段沙质河床的响应最为敏感。以三峡大坝下游近坝段沙质河段为研究对象,采用1955-2018年水沙数据与1975-2018年地形资料,研究了河床冲淤量及河床形态、洲滩形态演变及联动关系等。研究表明:伴随流域来沙量减少,1975-2018年河床为累积冲刷态势,枯水河槽冲刷量占总冲刷量的93.1%,同步发生洲滩面积减少、深泓下切;以2009年分界,滩槽冲淤逐渐由"低滩冲刷,高滩淤积"逐渐向"低滩、高滩均冲"转变;受来沙量锐减、河道采砂活动等影响,2013年以来河床冲刷强度显著增大,疏浚抛泥对滩槽冲淤的影响较小;航道工程实施前滩群演变关联性强,太平口心滩发育与头部下移引起腊林洲边滩上段面积减小并后退,对应腊林洲边滩尾部面积增大且淤宽,使得三八滩面积减小且右缘蚀退,金城洲逐渐由边滩演变为心滩;航道工程实施后太平口心滩与腊林洲边滩上段关联性减弱,受航道工程及疏浚抛泥等影响腊林洲边滩下段淤宽,引起三八滩维持面积持续减小、右缘后退及左移态势,促使金城洲萎缩且分散。  相似文献   

7.
气胀构造(Air heave structure)是一种相对不多见的沉积构造,但在黄河现代三角洲上却非常发育.它们可以发育在多种微相中,甚至在水上平原的分流河道的河床上也可以广泛发育.由于它们别致的形貌、精巧的结构而非常引人注目.在某些河段气胀构造密集成片、蔚为大观.黄河三角洲分流河道上的气胀构造一般呈圆形穹隆状,少数呈面状;直径多在数十厘米至1~2 m,面状者长宽最大可达数十米;高数厘米到二、三十厘米.气胀构造可以分为气盖、气室和基底三个部分.气盖厚十余厘米到二十余厘米,气盖表面光滑或有拱裂缝、爆裂缝、同心圈环、侵蚀坑槽、波痕、喷气泥沙火山、滑皱鳞片(或滑褶环脊)、泄气孔(坑、缝)及流痕等伴生或次生构造.黄河三角洲分流河道上的气胀构造的成因非常复杂,与黄河断流形成的独特水文、水动力条件及由此形成的河床的特殊结构和黄河沉积物的细粒(粘土、细粉砂)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8.
大型水库运行改变了坝下游水沙条件,引起河床冲淤、洲滩形态等适应性调整,尤其是近坝段沙质河床的响应最为敏感。以三峡大坝下游近坝段沙质河段为研究对象,采用1955-2018年水沙数据与1975-2018年地形资料,研究了河床冲淤量及河床形态、洲滩形态演变及联动关系等。研究表明:伴随流域来沙量减少,1975-2018年河床为累积冲刷态势,枯水河槽冲刷量占总冲刷量的93.1%,同步发生洲滩面积减少、深泓下切;以2009年分界,滩槽冲淤逐渐由"低滩冲刷,高滩淤积"逐渐向"低滩、高滩均冲"转变;受来沙量锐减、河道采砂活动等影响,2013年以来河床冲刷强度显著增大,疏浚抛泥对滩槽冲淤的影响较小;航道工程实施前滩群演变关联性强,太平口心滩发育与头部下移引起腊林洲边滩上段面积减小并后退,对应腊林洲边滩尾部面积增大且淤宽,使得三八滩面积减小且右缘蚀退,金城洲逐渐由边滩演变为心滩;航道工程实施后太平口心滩与腊林洲边滩上段关联性减弱,受航道工程及疏浚抛泥等影响腊林洲边滩下段淤宽,引起三八滩维持面积持续减小、右缘后退及左移态势,促使金城洲萎缩且分散。  相似文献   

9.
黄河三角洲上特殊侵蚀沟槽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黄河独特的水文条件、沉积物的细粒特性,以及黄河三角洲地区近年来的半干旱气候条件,尤其黄河近年来严重断流导致了黄河三角洲水上平原发育了大量的异常地质现象,特殊侵蚀沟槽便是其中之一。根据平面形态侵蚀沟槽可分为线状、树枝状、坑洞状、面状,网状及隧道状几种;横剖面形态有“U”形、“V”形、梯形或窄缝形。其规模不一,小者长数厘米,宽深数厘米;大者长数十、甚至百余米;宽十几米,深数十厘米到一米多。沟槽壁上常发育滑塌、流痕或类钟乳等次级构造。  相似文献   

10.
陕甘宁盆地西峰油田主要产层储油砂体沉积微相组合及特征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以鄂尔多斯盆地西峰地区晚三叠世延长组为例,对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体系中以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两种储油微相为主导的多种微相组合进行研究,提出将其划分为“水下分流河道区”、“水下分流河道与河口坝混合区”、“河口坝区”和“河口坝与滑塌体混合区”四段微相组合区。文中对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中的沉积微相进行了详细刻画,例如,将水下分流河道划分为箱形叠加式、箱-钟形叠加式和钟形叠加式3种;将水下分流河道与河口坝组合划分为“河上坝”和“坝上河”两大类,及其以河为主的“坝上河”、以坝为主的“坝上河”、连续式“河上坝”和叠加式“河上坝”等4种亚类;将河口坝组合划分为迁移河口坝和叠加河口坝;将河口坝与滑塌体组合划分为坝顶滑塌和坝底滑塌,并讨论了各微相组合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1.
大别造山带花岗岩类和正片麻岩的Rb/Sr分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成伟  郑祥身 《岩石学报》2000,16(3):420-424
根据花岗岩类和片麻岩的Rb/Sr比值和其他岩相学和地球化学性质,大别造山带可以分为下列四个带:(1)北大别北带:是一个灰色片麻岩和基性、超基性岩带,其灰色片麻岩的Rb/Sr比值为0.01~0.09;(2)北大别南带:为中酸性岩浆活动和强裂混合岩化的区域,其片麻岩的Rb/Sr比值为0.11%~0.40,花岗岩类为0.3%~0.9;(3)南大别带:为一构造混杂带,超高压变质作用和岩浆活动和混合岩化均有  相似文献   

12.
土的三模量增量非线性模型及其推广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殷建华 《岩土力学》2000,21(1):16-19
介绍了三轴条件下的两个三模量增量非线性应力-应变关系式。 其中一个用 K , G, J 表述的关系式便于常规有限元计算使用。在次弹性理论基础上将三轴条件下的用 K , G , J 表达的三模量关系式推广到一般的三维应力条件下。给出了三维本构关系的张量形式和矩阵形式, 并对矩阵形式中典型项目的物理意义作了解释。  相似文献   

13.
王承俭  刘婧莎 《铀矿地质》2000,16(5):309-314
本文在研究反射比法、辐照度法、辐亮度法3种场地卫星辐射定标方法的基本实施过程础上,对3种方法的标定特点进行了比较,从而提出了辐亮度法与其它两种场地辐射定标方法对比的卫星辐射定标精度检验方法。  相似文献   

14.
长白山地区最近一次火山喷发的热释光年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尹功明  李盛华 《岩石学报》2000,16(3):353-356
长白山天池在近代和历史时期有过多次喷发 ,目前仍具潜在喷发危险。因此 ,确定最后一次喷发的时代具有重要意义。在长白山白云峰至天池的坡上采集了粗面岩样品 ,通过热释光测年法中的前剂量技术测定 ,获得了各样品的 TL年龄 ,由于原先的粗面岩受到了后期火山活动时岩浆的高温烘烤 ,其热释光年龄代表了天池最后一次喷发的时代 ,距今约 5 33± 2 6 6年  相似文献   

15.
结构性软土中打桩引起的超孔隙水压力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根据结构性土体的变形特征和屈服准则, 建立打桩力学模型。 原状土变形具有典型的应变软化现象, 土体破坏满足摩尔-库仑准则, 用柱孔扩张理论, 分析了超孔隙水压力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6.
华东铀成矿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相生  王圣祥 《铀矿地质》2000,16(5):265-271
华东区域铀成矿条件优越,铀矿资源丰富,是我国铀矿的主要产区之一。本文在1:200万华东铀矿编图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区内铀矿化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区内主要铀矿化类型(火山岩型和花岗岩型)的铀成矿规律,提出两条成矿带交接部位和以花岗岩为基底、叠加中生代火山的活动区是大型、超大型铀矿床成矿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17.
泡塑-地电联用法找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的找金方法-泡塑-地电联用法。该用法将泡沫塑料吸附和地电化学离子提取等两种找金方法融为一体。通过综合研究联用法找金机理,改进提取器材料、结构及仪器设备,并结合研究金的地坏化学规律,使该联用法成为寻找隐伏型金矿的新方法。该联用法既发挥了上述两种方法的优点,又克服了二者的缺点,具有灵敏度高、探测深度大和使用安全可靠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韩庆军  邵济安 《岩石学报》2000,16(3):385-391
本文研究了内蒙古喀喇漏沁地区含镁铁质-超镁铁质堆晶岩和基性麻粒岩捕虏体的闪长岩的同位素年代学、岩石学及地球化学,得到以下几点认识:(1)闪长岩全岩和单矿物K-Ar年龄为219~223Ma。(2)闪长岩与其中的堆晶岩和基性麻粒岩捕虏无成因联系;(3)各类闪长岩可能是太古宙斜长角闪岩高度部分熔融的产物;(4)闪长岩的形成与研究区早中生代的底侵作用有关,反映了伸展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19.
“吕梁运动”新认识   总被引:38,自引:1,他引:3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吕梁运动(1.90~1.70 Ga)长久以来被认为是华北克拉通最终稳定固结的造山运动.事实上, 在古元古代末期华北克拉通以伸展-裂解构造为主, 表现为拗拉谷系发育、非造山岩浆活动(环斑花岗岩、斜长岩、辉长岩、花岗岩类及伟晶岩脉等)、大规模基性岩墙群侵位以及早期变质基底隆升或退变质构造热事件等.对已有的大量同位素年代学资料分析后证明, 这一时期的岩浆侵位与基底构造-热事件在时间上的分布具有多峰式特点, 克拉通基底隆升退变质事件滞后于岩浆侵位, 明显区别于造山带普遍记录的构造变形-变质-岩浆侵位的事件序列.古元古代末期构造格局的重新认识, 为我国克拉通在元古代超大陆中的再造模式提供了最基本的制约条件.   相似文献   

20.
盾构法施工对地层扰动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静力触探试验来研究盾构推进这种动态施工对地层扰动的影响,通过对土层力学参数的试验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总结了盾构法施工对周围地层扰动的一般影响规律,并初步定量地描述了这种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