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通过30个组合样品的分析,研究了华北克拉通古元古代到第三纪的碎屑沉积岩地球化学变化.结果表明,华北克拉通后太古宙沉积岩组成并不均一.元古宙沉积岩组成变化范围较大,元古宙以后的沉积岩Eu/Eu,w(Cr)/w(Th),w(Sc)/w(Th)和w(Sm)/w(Nd)等元素质量分数比值较低,具有后太古宙沉积岩的典型特征.三叠纪泥质岩的上述元素比值明显增大,相容元素质量分数很高,表明其源区有较多镁铁质组分加入.作者将这一变化归因于三叠纪华北克拉通和扬子克拉通发生的陆-陆碰撞作用.碰撞过程中秦岭-大别造山带深部地壳的镁铁—超镁铁岩大量出露,随后被剥蚀、搬运至华北克拉通的沉积盆地内.  相似文献   

2.
喻学惠 《地学前缘》1998,5(4):319-328
文中提供了甘肃西秦岭新生代碱性火山岩全岩稀土、微量元素和Sr,Nd同位素分析资料。研究表明,区内火山岩为一种过渡类型岩石,火山岩强烈富集LREE和亲石元素的特征,以及高的Ti含量和较高的Cr,Ni,Co含量,既不同于中国东部新生代玄武岩,也不同于中国西部造山带钾玄岩类火山岩,而显示与洋岛玄武岩和克拉通内某些高钾火山岩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该区火山岩具有较低的ε(Nd)值和N(87Sr)/N(86Sr)比值,在w(Rb)/w(Nb) w(La)/w(Nb),w(Ba)/w(Nb) w(La)/w(Nb)和ε(Nd) w(Ba)/w(Nb)等地球化学判别图中,显示出火山岩源区具有Dupal同位素异常和EMⅠ地幔地球化学端员组成,软流圈对火山岩的起源和成因具有重要的贡献,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指示源区包含了古老大陆下被交代的岩石圈地幔的信息。  相似文献   

3.
西南极利文斯顿岛百耳斯半岛中生代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祥身  李钟益 《岩石学报》1998,14(4):503-519
西南极利文斯顿岛百耳斯半岛中生代火山岩是晚侏罗纪至晚白垩纪三期火山活动的产物。岩石普遍贫钾,轻稀土元素略为富集,但轻重稀土分馏不强烈;Sr、K、Rb、Ba、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明显富集,Nb和Ta明显亏损,过渡金属族元素Cr和Ni强烈亏损,表明它们属于火山弧环境中生成的钙碱性系列岩石。白垩纪中期和白垩纪晚期岩石的87Sr/86Sr比值主要在0.7039~0.7053之间变化,εNd>0,87Sr/86Sr相对1/Sr、Rb、K和SiO2等的变化不大,表明其源区岩浆可能直接来自上地幔,很少受到壳源物质的混染。而晚侏罗纪火山岩的Sr同位素比值较高,说明早期岩浆可能受到少量地壳物质的混染。但在Th/Ta-Th和Th/Sm-Th图解上所有岩石的投影点分布趋势相同,趋势线的斜率>0。百耳斯半岛中生代火山岩是上地幔部分熔融生成的同源岩浆不同期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赣中变质基底的Nd同位素组成和物质来源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0  
本文研究了赣中变质基底的Nd同位素组成。前震旦系变质沉积岩:143Nd/144Nd=0511827—0512052,TDM=1597—2124Ma,∈Nd(T)=-360~+111;震旦系浅变质沉积岩:143Nd/144Nd=0511918—0512233,TDM=1360—1405Ma,∈Nd(T)=-326~-055。上述Nd同位素特征表明:赣中前震旦系变质沉积岩的物源来自其东北缘华夏地块的基底碎屑和岛弧地区的幔源火山物质;而震旦系浅变质沉积岩的物源主要来自前震旦系的剥蚀,并有一定量的幔源物质加入;上述研究亦为赣中变质基底归属于华夏地块提供了重要的同位素证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提出一组εNd-La/Nb、εNd-Ba/Nb和εNd-Nb/Th图。在这些图中岛弧火山岩呈三角形分布,从而将其源区的三个主要端元(MORB型亏损地幔、俯冲洋壳析出流体、陆源沉积物)同时显示在一张图上。据此,岛弧火山岩可根据其源区特征划分成两类:二端元型(无陆源沉积物)和三端元型。此外,EMII型幔源岩石在这些图中也被分成两类:与岛弧火山岩类似的,具有高La/Nb、Ba/Nb和低Nb/Th的大陆溢流玄武岩和某些橄榄岩包体;具有低La/Nb、Ba/Nb和高Nb/Th的萨莫德型海岛玄武岩。它们对应的EMII富集地幔端元也可分为两种:EMIIM,由俯冲洋壳析出流体交代楔型地幔而成;EMIISR,与陆源沉积物再循环进入对流上地幔有关。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了南秦岭印支期(—200Ma)宁陕岩体群中8个花岗岩类岩体的Pb、Sr、Nd同位素组成。宁陕岩体群花岗质岩石以低放射成因Pb同位素组成为特征,初始(87Sr/86Sr)t比值变化于0.70495—0.70908之间,εNd(t)值变化于-2.41—-8.55之间,Nd同位素模式年龄(TDM)变化于1.20—1.71Ga之间,从该岩体群的东部到西部,呈现εNd(t)逐渐降低而TDM逐渐增高的规律变化。宁陕岩体群的岩浆源区主要来自于南秦岭的深部地壳,在岩浆源区中,类似南秦岭耀岭河群的基性火山岩占有主要比例,南秦岭较古老的地壳物质仅有少量参与,然而,从该岩体群的东部到西部,这种古老地壳物质参与比例逐渐增高。根据花岗岩对深部地壳物质组成的指示,佛坪穹窿的深部地壳主要由垫托于佛坪群之下的晚元古代基性岩浆物质组成。从该穹窿的东部到西部,地壳深部含有古老地壳物质的比例逐渐增高,由此反映佛坪穹窿的深部地壳物质呈现出东西分带,具南北向构造,这不同于佛坪穹窿地表浅部物质的环形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7.
江万  莫宣学 《岩石学报》1999,15(1):89-97
青藏高原冈底斯带花岗岩及其中铁镁质微粒包体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冈底斯花岗岩带岩石类型是钙碱性、中铝质的。10对花岗岩及包体的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SiO2与Al2O3、CaO、MgO、FeOT都是呈线性降低的趋势、二元素散点图及共分母图(如La-Ce,Sm-Nd,Th-La,La-Ba,Th/Yb-Ta/Yb,Zr/Y-Zr,Cs-Rb,SiO2-Zr/TiO2)具有不同程度的直线变异关系,而花岗岩及包体的同位素地球化学表明花岗岩中含有大量幔源组分,说明与岩浆混合作用及(或)成分分异有关。花岗岩及包体的常量元素、微量及稀土元素、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两者具有同源性。  相似文献   

8.
青藏北部板内火山岩的同位素地球化学与源区特征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邓万明  孙宏娟 《地学前缘》1998,5(4):307-317
藏北新生代火山岩以钾质熔岩为主,以LREE和Sr,Ba,Z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的富集为特征。区内火山岩的Sr,Nd和Pb同位素成分在时、空及组成分布上存在规律性变化,即从早期的夏威夷岩(始新世)向中期的中性钾质熔岩(晚中新世)到最晚期的酸性次火山岩(上新世以后),有N(87Sr)/N(86Sr)比值、N(206Pb)/N(204Pb)比值递增和N(143Nd)/N(144Nd)比值递减的趋势。大量的Sr,Nd和Pb同位素测试结果分析表明藏北新生代火山岩至少存在三种不同类型的源区:软流圈地幔,EMⅡ型富集地幔,伴生的少量酸性熔岩则可能是陆壳重熔的产物。各岩浆源随着时代的变新有向上迁移的现象。其中钾质熔岩的所谓EMⅡ型富集地幔源是本区特有的“壳幔过渡带”或者称“壳幔混合层”。在青藏及邻区,该层厚度达到20~30km,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厚的地区。藏北新生代火山岩是新生代以来青藏高原岩石圈的缩短、加厚及快速拆沉等岩石圈构造演化必然结果,也是深部地质作用的反映,可能具有板内地幔柱、板内初始裂谷、板内俯冲等多种成因模式。  相似文献   

9.
李曙光 《地球化学》1994,23(2):105-114
本文提出一组εNd-La/Nb,εNd-Ba/Nb和εNd-Nb/Th图。在这些图中岛弧火山岩呈三角形分布,从而将其源区的三个主要端元(MORB型亏损地幔,俯冲洋壳析出流体,陆源沉积物)同时显示在一张图上。据此,岛弧火山岩可根据其源区特征划分成两类:二端元型(无陆源沉积物)和三端元型。此外,EMII型幔源岩石在这些图中也被分成两类:与岛弧火山岩类似的,具有高La/Nb,Ba/Nb和低Nb/Th的大  相似文献   

10.
根据中生代火山岩和侵入岩的岩石类型与组合及其岩石化学特征等,将中国东南中生代大陆边缘分成陆缘火山(岩浆)弧(Cva)、陆缘弧后(间)火山盆地带(Abv)和裂陷火山(岩浆)带(Rv),并深入研究了它们的Sr、O、Pb和Sm、Nd同位素组成特征。Cva具较低的ISr和δ18O值及变化较大的Pb同位素组成与较高的εNd值;Abv具较高的ISr和δ18O值及较稳定的Pb同位素组成与较低的εNd值;Rv则具较低(较稳定)的ISr值和Pb同位素组成及变化较大的δ18O值与εNd值。由此推断,Cva和Abv的岩浆均为陆缘亏损地幔与上地壳成分混合形成(前者地幔成分居多,后者以地壳成分为主),Rv的岩浆则具陆内交代-亏损地幔与较多的下地壳物质混合源的成因特征。  相似文献   

11.
贾望鲁  高山 《地球科学》1999,24(2):204-210
通过30个组合样品的分析,研究了华北克拉通古元古代到第三纪的碎屑沉积岩地球化学变化。结果表明,华北克拉通后太古宙沉积岩组成并不均一。元古宙沉积岩组成变化较大,元古宙以后的沉积岩Eu/Eu,ω(Cr)/ω(Th),ω(Sc)/ω(Th)和ωSm)/ω(Nd)等元素质量分数比值较低,具有的后太古宙沉积岩的典型特征,三叠纪泥质岩的上述元素比值明显增大,相容元素质量分数很高,表明其源区有较多镁铁质组分加入  相似文献   

12.
北秦岭古聚会带壳幔再循环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以同构造期代表古洋壳残片的蛇绿岩及产于古岛弧的玄武岩为基础,通过Nd,Pb同位素与微量元素示踪及岩浆源区分析,揭示出北秦岭元古宙上地幔以强亏损(εNd(t)+6.3~+7.3)和高的Yb/Hf,Nb/La和Th/La比值为特征,北秦岭地壳和上地幔明显具有Pb同位素比值高的特征.北秦岭丹凤群岛弧火山岩、二郎坪群弧后玄武岩以及松树沟蛇绿岩中变拉斑玄武岩εNd(t)、放射成因Pb同位素、Y/Tb和Ti-MgO研究表明,本区玄武岩存在两类性质不同的岩浆源.一类与亏损的北秦岭岩石圈上地幔源区有关;另一类与携带海洋沉积物的洋壳板块俯冲参与有关.由此,论证了北秦岭古聚会带壳幔之间物质再循环  相似文献   

13.
新疆西天山菁布拉克岩带基性-超基性岩的全岩εNd(t)约为-5.1-+6.4,87Sr/86Sr(t)约为0.7037-0.7094。幔源岩浆同化围岩和结晶分异联合作用(即AFC过程)可以解释这些岩石的Nd、Sr同位素组成。  相似文献   

14.
张成立  金海龙 《岩石学报》1999,15(3):430-437
武当地块基性岩墙群与耀岭河群基性火山岩的Sr、Nd、Pb同位素特征反映它们具相同的混合地幔源区。前者的(^87Sr/^86Sr)i=0.6905 ̄0.7061,εNd(t)=-1.9 ̄5.0,Δ^208Pb/^204Pb=35.49 ̄190.26,Δ^207Pb/^204Pb=4 ̄85,Th/Ta低,La/Yb变化大;后者的(^87Sr/^86Sr)i=0.6487 ̄0.7075,εNd(t)=0  相似文献   

15.
新疆阿拉套山花岗岩类的特征及成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岩石化学、REE、Sr,Nd,O,Pb同位素等角度讨论了新疆阿拉套山花岗岩类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本区存在两个系列的花岗岩,东部以Ⅰ型为主,西部S型花岗岩占主导地位。同时,本区岩石的Sr,Nd,O同位素组成可以用AFC模式加以解释,即它们是由幔源岩经过同化地壳围岩同时结晶分异形成。当然也不排除幔源组分较多的优地槽不成熟沉积物发生重熔形成的可能。  相似文献   

16.
青藏高原西部喜马拉雅期花岗岩类特征及岩石系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青藏高原西部喜马拉雅期花岗岩类岩石组合为透辉石正长岩-透辉石花岗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主要造岩矿物有钾长石、斜长石、石英、黑云母、透辉石和角闪石。岩石化学成分富碱、高钾、K2O/Na2O比值大,微量元素富集Rb,Sr、Ba、Th、U和LREE,Sr、Nd同位素组成具有幔源特征,岩石属于钾玄岩(shoshonite)系列。  相似文献   

17.
云南老王寨金矿区煌斑岩的地球化学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黄智龙  王联魁 《地球化学》1996,25(3):255-263
报道了云南老王寨金矿区与金矿化时空密切共生的煌斑岩的地球化学资料。主要元素研究表明,研究区煌斑岩属钾质-富钾质钙碱性煌斑岩;过渡元素分配模式为典型幔源岩石的“W”型,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高场强元素、稀土元素以及相对高^87Sr/^86Sr、低^143Nd/^144Nd比值等特征都暗示,该区煌斑岩源于交代富集地幔;地质发展史,不相容元素分配模式,Sr、Nd同位素组成及有关模拟计算表明,俯冲进入地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扬子块体南缘构造侵位于板溪群(及相应地层)的皖南和赣东北晚元古代蛇绿岩进行了系统的元素和Sm-Nd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两套蛇绿岩具有类似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即二者的火山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均类似于形成于弧后盆地构造环境的拉斑玄武岩。但是,两套蛇绿岩的Nd同位素组成明显不同。赣东北蛇绿岩具有相当均一的高εNd(T)值(+5.5±1.2),表明来源于一较亏损的上地幔源区,并且没有受到明显的较成熟地壳物质的混染。相反,皖南蛇绿岩的εNd(T)值低,并有较大的变化范围(+4.5──1.0),并和Sm/Nd、Nd、MgO、SiO2呈明显的二元混合相关关系,表明蛇绿岩是由亏损幔源岩浆(初始εNd(T)≈+5.5)在结晶分异过程中与地壳组分(初始εNd(T)≈-1)混合形成的。皖南和赣东北蛇绿岩的Nd同位素和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以及该地区的同时代花岗岩和火山岩的时空分布特征,可以用华南和扬子元古宙陆-弧-陆碰撞模式来解释。大约在1.0Ga前,扬子和华南块体之间存在一多岛弧洋盆。大陆边缘岛弧和大洋岛弧在扬子块体南缘发育演化。皖南和赣东北蛇绿岩就是在大陆边缘盆地和弧间盆地演化过程中形成的洋壳构造侵位的碎片。该地区I型  相似文献   

19.
陆壳垂向增生的两种方式:以大兴安岭为例   总被引:35,自引:13,他引:22  
邵济安  韩庆军 《岩石学报》1999,15(4):600-606
本文讨论了大兴安岭由于中生代底侵作用形成的两种类型的陆壳增生方式: 1) 来自地壳底部壳幔混源岩浆房的花岗岩和火山岩对上部陆壳的增生, 岩浆的侵位和喷发集中在145~115 Ma, 它们具明显的幔源岩石同位素特征, 如正的εNd (t)值(0~4),低的87Sr/86 Sr 初始比值(0.704~0.708)等; 2)早中生代形成的镁铁-超镁铁质堆晶岩(241~214 Ma)对下部陆壳的增生。  相似文献   

20.
石林  解广轰 《岩石学报》1997,13(4):488-498
利用微量元素和Sr,Nd,Pb同位素资料,得出了南极罗斯岛及泰勒谷地区火山岩来自于上地幔,五个地区火山岩具有相同的源区。岩石具有大洋岛屿玄武岩(OIB)的特征。来自地幔的火山喷发的岩浆未遭受地壳物质的混染作用。地幔源区是具有高μ(=206Pb/204Pb)比值的地幔组分HIMU与亏损地幔组分DMM混合作用的结果,其中以HIMU组分为主,原生岩浆由具HIMU组分特征的深部地幔柱与浅部的DMM混合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