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在东天山地区中天山地块内发现了一套晚石炭世Ⅰ型和A型的花岗岩组合,锆石SHRIMP U-Pb定年结果为(301.4±4.6)Ma,形成于晚石炭世,二者同期不同源。Ⅰ型花岗岩组合为石英二长闪长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A型花岗岩组合为石英二长岩、石英正长岩、石英正长斑岩、黑云母钾长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A型花岗岩具板内花岗岩的特征,为经历过岛弧或碰撞岩浆事件后下地壳部分熔融的岩浆分离结晶产物;Ⅰ型花岗岩具岛弧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岩浆来源于壳幔混合源区,可能是消减带洋壳和上部地幔楔滞后熔融的产物。研究结果表明,晚石炭世中天山应处于碰撞后的伸展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2.
龙镇地区花岗岩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7,自引:8,他引:9  
张彦龙  葛文春  高妍  陈井胜  赵磊 《岩石学报》2010,26(4):1059-1073
龙镇地区花岗岩位于大、小兴安岭的结合部,属于兴安地块与松嫩地块中的A-I型花岗岩带;该区各岩体岩石类型基本相同,主要为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为高钾钙碱性系列的I型花岗岩。花岗岩中锆石的LA-ICP-MSU-Pb年代学分析结果表明,正达山岩体形成于320~315Ma,模拉布山岩体形成于169±3Ma,朝阳林场岩体形成于187~171Ma。这些花岗质岩浆的就位分别与古生代时期古亚洲洋闭合过程中的块体拼合作用及中生代古太平洋的构造演化有关。Hf同位素成分特征表明,两期花岗岩的源岩均为新元古代-显生宙期间亏损地幔来源的火成岩。结合已发表的Sr-Nd-Hf同位素资料,本文认为兴安地块大陆地壳增生的时间主要为新元古代-显生宙,这与松嫩地块一致,而明显晚于额尔古纳地块的地壳增生时间(中-新元古代),从而揭示了它们不同的地壳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3.
大兴安岭全胜林场地区晚石炭世岩浆活动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兴安岭全胜林场地区位于兴蒙造山带东段的兴安地块,出露的晚古生代花岗岩主要由中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中粗粒黑云母正长花岗岩组成,岩石未遭受变质作用。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两类花岗岩高硅(SiO2=75.72%~76.28%)、富碱(Na2O+ K2O=7.78%~8.89%)、弱过铝(Al2O3=12.42%~13.01%),TiO2、Fe2O3、FeO、MnO、MgO、CaO、P2O5等含量很低,标准矿物分子中石英、钠长石、正长石含量较高,出现少量刚玉分子和极少量的锆石、磷灰石、磁铁矿和钛铁矿等,但未见有碱性暗色矿物;稀土元素总量中等略偏高,轻重稀土分馏明显且轻稀土富集,具中等-较强的负铕异常;大离子亲石元素Rb、K、Pb较富集而Ba、Sr、Eu明显亏损,强烈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HFSE)和P元素。岩石所具有的A/CNK<1.1、标准矿物刚玉分子<1%、A/NK>1.0、P2O5与SiO2负相关、较高的分异指数(DI=92.49~97.26)等特征以及偏低的锆石饱和温度(730~834℃),均显示其具有类似于高分异I型花岗岩的特点。岩石中锆石呈半自形-自形柱状,振荡环带较发育,Th/U比值较高(大多介于0.36~1.35),为岩浆成因锆石;四个样品的锆石U-Pb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322.2±1.2)Ma、(305.9±2.4)Ma、(301.3±2.6)Ma和(294.8±1.6)Ma,代表其岩浆侵位时代为晚石炭世至早二叠世,研究区内出露的二长-正长花岗岩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岩浆侵位活动的产物。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年代学研究以及区域构造演化表明,大兴安岭全胜林场地区晚石炭世岩浆侵位活动可能发生在兴安地块和松嫩地块碰撞拼合所造成的造山晚期-造山后伸展构造背景下,二者最晚于早石炭世末已经完成碰撞拼贴。  相似文献   

4.
为了确定大兴安岭北段晚石炭世二长花岗岩的成因及其构造背景,对免渡河地区二长花岗岩样品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Hf同位素及地球化学分析测试.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二长花岗岩形成于307~308 Ma,为晚石炭世岩浆活动的产物.主量元素特征表明,二长花岗岩具有富碱(全碱=7.28%~9.08%)、高钾(K2O=3.45%~5.54%)和弱过铝质(A/CNK=1.02~1.19)特征,属高钾钙碱性I型花岗岩.微量元素特征表明,二长花岗岩具有中等的负铕异常(δEu=0.29~0.77),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Th、U)和轻稀土元素,显著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和P元素.此外Hf同位素特征显示,εHf(t)值为介于+7.7~+12.5,tDM2年龄介于501~764 Ma,表明岩浆来源于新元古代晚期下地壳新增生的角闪岩相物质部分熔融形成,并经历了显著的结晶分离过程.结合年代学、地球化学与区域地质特征,认为免渡河地区二长花岗岩是额尔古纳-兴安地块与松嫩地块碰撞拼贴后的后碰撞阶段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大兴安岭东北部哈拉巴奇花岗岩体锆石U-Pb年龄及其成因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哈拉巴奇岩体主要由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组成。样品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测定和主量及微量元素的分析结果表明,哈拉巴奇岩体为两次侵位的早古生代花岗岩体,其中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的侵位时间较早(500Ma),花岗闪长岩的侵位时间相对较晚(461Ma);岩体具有后造山花岗岩类的岩石组合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为额尔古纳地块与兴安地块碰撞拼贴作用结束后的后造山阶段的产物;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起源于相同的岩浆源区,其源区物质可能是中元古代期间地幔中新增生的地壳物质,二者地球化学特征的差别是源岩部份熔融程度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6.
大兴安岭扎兰屯南部位于中亚造山带东段,兴安地块(XB)与松嫩地块(SB)之间,是探究兴安地块与松嫩地块构造演化过程,乃至中亚造山带东段微地块聚合过程的关键地区. 对该地区出露的花岗质糜棱岩进行地质学、地球化学、锆石U-Pb测年分析,以期查明板块俯冲过程中的岩浆作用特征,并尝试限定兴安地块与松嫩地块碰撞拼合时间.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花岗质糜棱岩分为两期:Ⅰ期为早泥盆世(~398.8 Ma),Ⅱ期为晚泥盆世末?早石炭世(351.6~365.7 Ma). 两期岩石均具有高SiO2(68.20%~77.90%),富碱(K2O+Na2O=6.32%~9.67%),贫镁(MgO=0.22%~0.97%),偏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的特征. 稀土元素分布模式均为右倾[(La/Yb)N=4.33~10.77],Eu负异常(δEu=0.03~0.13),富集LILE,亏损HFSE,具有Ⅰ型花岗岩的特征. 两期花岗质糜棱岩可能为俯冲背景下岛弧岩浆活动形成的Ⅰ型?分异Ⅰ型花岗岩. 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大兴安岭北段晚古生代早期花岗质岩浆作用与兴安地块与松嫩地块的碰撞拼合作用有关,扎兰屯地区早泥盆世?早石炭世处于古亚洲洋向兴安地块和松嫩地块俯冲的构造背景下,两个地块的最终碰撞拼合时限可能为晚石炭世.   相似文献   

7.
马永非  刘永江  秦涛  孙巍  臧延庆 《岩石学报》2018,34(10):2931-2955
本文通过对大兴安岭中段扎赉特旗地区石炭纪花岗岩进行岩石学、年代学及地球化学分析,揭示其岩石成因、形成的构造背景及对增生造山作用的指示。早、晚石炭世二长花岗岩形成年龄依次为334Ma(早石炭世中期)与316Ma(晚石炭世早期)。早石炭世二长花岗岩具有较高的Si O2及Al2O3含量,铝指数均大于1. 1,为强过铝质S型花岗岩。相对较低的Rb/Ba及Rb/Sr比值反映出砂屑岩等贫泥质成分岩石为其原始岩浆的形成提供了物质来源,不同岩石类型脱水熔融实验也证明其成岩岩浆来源于变沉积岩的部分熔融。大量正的εHf(t)值和较为年轻的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637~1048Ma)说明原始成岩岩浆来源于较为年轻的下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少量负的εHf(t)值和较为古老的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1268~1863Ma),说明成岩岩浆中也有少量古老前寒武纪壳源物质的参与。锆石饱和温度计算表明岩石的岩浆结晶温度在800~850℃之间。晚石炭世二长花岗岩富集轻稀土元素及Rb、Ba、U、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具有未分异I型花岗岩的特征。其岩浆来源于石榴子石稳定区之上,具中等地壳深度的变玄武岩部分熔融。同时其正的εHf(t)值(2. 1~8. 9)和较为年轻的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701~1094Ma)说明年轻下地壳物质也参与了原始岩浆的形成。岩浆演化过程中结晶分异作用较差,熔融作用发生于H2O不饱和的条件下。早石炭世二长花岗岩形成于碰撞后构造环境,说明兴安地块与松嫩地块最晚在早石炭世中期之前已经开始碰撞缝合。晚石炭世二长花岗岩的形成则与古洋盆闭合之后碰撞拼贴板块之间因造山作用而引发的"后碰撞"相关。中亚造山带在新元古代至寒武纪及晚古生代时期均经历了重要的地壳增生事件,除水平增生外,垂向增生也是一种重要增生方式,增生机制主要通过"二阶段增生"模式实现。前期俯冲板片的断离下沉或下地壳的拆沉作用导致的幔源岩浆上升在增生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不仅提供了热量,而且提供了新的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8.
扎兰屯地区位于二连 贺根山 黑河构造带中段,区内发育韧性变形叠加的晚古生代早期花岗岩类。本文在详尽的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对该套花岗岩类的锆石U- 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其成岩年代序列,探讨岩石成因及构造背景,厘定韧性构造叠加的时限,进一步揭示扎兰屯地区额尔古纳 兴安地块和松嫩地块的拼合过程,为兴蒙造山带的区域构造演化研究提供新材料。大量年代学研究显示,扎兰屯地区晚古生代早期花岗质岩浆作用发生于405~325Ma之间,该作用可进一步细化为早中泥盆世(Ⅰ期、405~380Ma)、晚泥盆世—早石炭世初(Ⅱ期、365~350Ma)和早石炭世晚期(Ⅲ期335~325Ma)等3期。其中Ⅰ期和Ⅱ期花岗岩类属高钾—钾玄质钙碱性、准铝质—弱过铝质花岗岩类,可能为俯冲背景下岛弧岩浆活动形成的I型 分异I型花岗岩;Ⅲ期花岗岩类属中—高钾钙碱性、准铝质—弱过铝质花岗岩类,可能为后碰撞背景下岩浆活动形成的分异I型- A型花岗岩。该套花岗岩类普遍叠加韧性变形,可能为碰撞后侧向逃逸作用的产物,变形时限为晚石炭世末—早二叠世(308~290Ma)。大兴安岭北段晚古生代早期花岗质岩浆作用与额尔古纳 兴安地块和松嫩地块的碰撞拼合作用有关,扎兰屯地区二者的碰撞拼合时限可能为早石炭世中期。  相似文献   

9.
小兴安岭西北部达音河岩体主要由碱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组成。碱长花岗岩的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为304.4±1.3 Ma,时代属于晚石炭世,而不是过去认为的晚侏罗世。该岩体化学组成以高硅、钾、钠,低钙为特征,富集Rb、La、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Ba、Sr、E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Nb、Ta、Zr高场强元素,反映斜长石作为源区残留相对岩浆地球化学特征的控制。该岩体同区域上十二站、新开岭、龙镇、扎兰屯等岩体构成晚石炭世造山后伸展背景下形成的I型和A型花岗岩带,反映了兴安、松嫩块体在晚石炭世结束块体碰撞造山,转入造山后伸展环境。  相似文献   

10.
勐养侵入岩体位于滇西腾冲地块梁河县南勐养镇一带,主要由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组成,其中发育闪长质包体。闪长岩包体与寄主岩石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之间呈渐变过渡关系。锆石U-Pb LA-ICP-MS定年表明,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形成年龄为127.7Ma±0.7Ma,花岗闪长岩形成年龄为115.2Ma±1.1Ma。闪长岩包体形成年龄为122.6Ma±0.8 Ma。表明该花岗岩体的形成时代属于早白垩世。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闪长岩包体为准铝质、钙碱性系列,具有低SiO2、高MgO、高K20和Mg#的特征。Sm/Nd为0.18~0.20,ΣLREE/ΣHREE=2.91~4.64,Eu存在弱到中等程度的负异常。相对富集U,Th,Rb,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Tb,Nb,Zr,Hf等高场强元素(HFSE);反映勐养闪长岩包体岩浆成分主要为幔源的特点。根据地球化学特征和微量元素构造判别图解判别结果表明,勐养早白垩世侵入岩形成于碰撞后岩浆弧环境。闪长岩包体的原生岩浆应是地幔橄榄岩部分熔融的产物。黑云二长花岗岩浆可能来源于本区中晚元古代高黎贡山群为代表的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花岗闪长岩为幔源岩浆与高黎贡山群古老地壳部分熔融的岩浆混合的产物。腾冲地块早白垩世侵入岩与班公湖—怒江—泸水—瑞丽洋盆的闭合、洋壳向南西俯冲及板块间的碰撞造山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张广才岭是松嫩地块与佳木斯地块之间的碰撞造山带,是东北"巨型花岗岩省"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锆石U-Pb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研究了张广才岭南部帽儿山二长花岗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和构造背景。锆石U-Pb年代学结果显示:张广才岭南部细粒二长花岗岩成岩年龄为(176.4±1.1)Ma,中粒二长花岗岩成岩年龄为(178.9±1.3)、(177.7±1.1)Ma,粗粒二长花岗岩成岩年龄为(180.0±1.8)、(179.9±1.2)Ma,成岩时代均属于早侏罗世。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显示:细粒二长花岗岩、中粒二长花岗岩和粗粒二长花岗岩均具有富硅、贫铝、高碱、低钙,富集Zr、Hf、Rb、K,亏损Ba、Sr、Nb、P、Ti,燕式型稀土配分模式等特征,成岩类型属于造山后A2型花岗岩。结合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区早侏罗世二长花岗岩形成于碰撞后构造背景,代表佳木斯地块和松嫩地块碰撞—拼合过程中的一次伸展作用,表明早侏罗世区域构造环境逐渐由挤压造山向造山后伸展环境转变。  相似文献   

12.
为确定大兴安岭地区晚古生代花岗质岩石的成因及其构造背景,笔者对雅尔根楚地区二长花岗岩样品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与地球化学测试分析。锆石U-Pb年龄结果显示研究区二长花岗岩形成于晚石炭世(312±2 Ma)。二长花岗岩具有较高的SiO_2(75.16%~75.32%)和全碱(8.45%~8.76%)含量,较低的MgO(0.12%~0.14%)含量,以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Th、U、K)和轻稀土元素,亏损Nb、Ta、Ti及P元素为特征,并且其ε_(Hf)(t)值和Hf二阶段模式年龄变化于+3.5~+9.5和1 103~715 Ma,表明其原始岩浆来源于新生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结合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与区域地质调查结果,认为研究区晚石炭世二长花岗岩的形成与古亚洲大洋板块向兴安地块下的俯冲作用有直接联系。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霍龙门地区位于兴蒙造山带东部的兴安地块和松嫩地块接触带上,区内花岗岩类以晚古生代花岗岩为主,岩性主要为正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碱长花岗岩和二长闪长岩等。研究区的正长花岗岩的SHRIMP锆石U-Pb定年结果为294.8 Ma±1.8Ma,表明其形成于早二叠世,且在早三叠世(244.6 Ma±4.1 Ma)遭受了较弱的岩浆侵位事件的叠加影响。该时代岩石的主量元素具有高钾(K_2O质量分数平均为4.52%)、富钠(Na_2O质量分数平均为3.85%)、略富铝(Al_2O_3质量分数平均为13.73%)、低镁(MgO质量分数平均为0.21%)和贫磷(P_2O_5质量分数平均为0.06%)贫钙(CaO质量分数平均为0.61%)的特征;微量元素表现出Th,Zr,Nd,Rb明显富集,而Ba,Sr,P,Ti明显亏损;稀土元素具有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的特征,有较明显的负Eu异常(δEu平均为0.49),轻重稀土元素分馏程度较强。岩石总体上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花岗岩。花岗岩的R_1-R_2构造环境判别图解与微量元素Rb-Yb+Nb,Rb-Yb+Ta构造环境判别图解显示,该期发育的早二叠世花岗岩处于碰撞造山晚期向造山期后伸展的构造环境,结合区域北东向大量分布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期间反映造山期后伸展环境的A型花岗岩的特征及本区所处的构造环境推测,研究区内早二叠世花岗岩应为兴安地块与松嫩地块北东向碰撞造山晚期向造山期后伸展拉张环境下岩浆侵位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李再会  林仕良  丛峰  邹光富  谢韬 《地质学报》2012,86(7):1047-1062
高黎贡-腾梁花岗岩带是冈底斯花岗岩带的东延部分。腾梁花岗岩中辉长-闪长质包体、花岗岩、石英闪长岩密切共生。辉长-闪长质包体的结构构造、矿物学特征表明,它们是岩浆快速冷凝结晶的产物。地球化学数据显示,辉长-闪长质包体为钙碱性系列,具有低SiO2、高MgO和Mg#的特征,富集Rb、Sr、Th、Ba和Ce,亏损Nb、Ta、P、Zr、Yb和Y;寄主花岗岩为中钾—高钾钙碱性系列,准铝质到弱过铝质,富集Rb、Th、Zr和Hf,亏损Nb、Ta、Ti、Sr、P和Ba,具有中等程度的负Eu异常;石英闪长岩介于二者之间。锆石U-PbLA-ICP-MS定年显示,石英闪长岩形成年龄为127.10±0.96Ma,花岗岩形成年龄为123.8±2.5Ma。结合辉长-闪长质包体形成年龄为122.6Ma,三者年龄基本一致,从年代学角度为花岗岩、辉长-闪长质包体和石英闪长岩岩浆混合作用成因提供了证据。石英闪长岩锆石εHf(t)值变化于-7.61~-3.80。结合辉长-闪长质包体、花岗岩的εHf(t)值及地球化学特征,认为花岗岩来源于古老地壳的部分熔融,辉长-闪长质包体来源于地幔楔橄榄岩部分熔融,石英闪长岩为幔源岩浆与古老地壳部分熔融的岩浆完全混合的产物。腾梁地块早白垩世侵入岩很可能与班公湖-怒江洋壳岩石圈向南俯冲的动力学背景有关。  相似文献   

15.
高黎贡-腾梁花岗岩带是冈底斯花岗岩带的东延部分.腾梁花岗岩中辉长-闪长质包体、花岗岩、石英闪长岩密切共生.辉长-闪长质包体的结构构造、矿物学特征表明,它们是岩浆快速冷凝结晶的产物.地球化学数据显示,辉长-闪长质包体为钙碱性系列,具有低SiO2、高MgO和Mg#的特征,富集Rb、Sr、Th、Ba和Ce,亏损Nb、Ta、P、Zr、Yb和Y;寄主花岗岩为中钾-高钾钙碱性系列,准铝质到弱过铝质,富集Rb、Th、Zr和Hf,亏损Nb、Ta、Ti、Sr、P和Ba,具有中等程度的负Eu异常;石英闪长岩介于二者之间.锆石U-Pb LA-ICP-MS定年显示,石英闪长岩形成年龄为127.10±0.96 Ma,花岗岩形成年龄为123.8±2.5 Ma.结合辉长-闪长质包体形成年龄为122.6 Ma,三者年龄基本一致,从年代学角度为花岗岩、辉长-闪长质包体和石英闪长岩岩浆混合作用成因提供了证据.石英闪长岩锆石εHf(t)值变化于-7.61~-3.80.结合辉长-闪长质包体、花岗岩的εHf(t)值及地球化学特征,认为花岗岩来源于古老地壳的部分熔融,辉长闪长质包体来源于地幔楔橄榄岩部分熔融,石英闪长岩为幔源岩浆与古老地壳部分熔融的岩浆完全混合的产物.腾梁地块早白垩世侵入岩很可能与班公湖-怒江洋壳岩石圈向南俯冲的动力学背景有关.  相似文献   

16.
大兴安岭多宝山地区在构造上位于兴蒙造山带东部的兴安地块和松嫩地块接触带上,区内花岗岩类以晚古生代花岗岩为主,岩性主要为碱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两类岩性的锆石SHRIMP测年结果分别为(309.0±3.0)Ma、(299.3±2.8)Ma,均为晚石炭世.其主量元素以富Si、略富Al、富碱质和低Mg、低Ca为特点;微量元素表现出富集Th、Zr、Nd、Rb、K和亏损Ba、Sr、P、Ti的特点;稀土元素具有明显的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的特征,轻重稀土元素分馏程度较强.岩石总体上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花岗岩,是岩浆经历了高度结晶分异作用的产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特征类似S型花岗岩,其源岩物质来自于地壳.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塔尔气地区位于大兴安岭中段兴安地块上,该区出露大面积晚古生代花岗岩。其锆石的 LA-ICP-MS U--Pb 测年结果显示,正长花岗岩形成于335 ± 5 Ma,二长花岗岩形成于313 ± 3 Ma,花岗闪长岩形成于320 ± 1 Ma,表明塔尔气地区花岗岩为晚古生代多期花岗质岩浆活动的产物。花岗质岩浆的就位与古生代时期古亚洲洋闭合中洋壳俯冲作用有重要关系。花岗闪长岩的176Hf /177Hf 为0. 282 833 ~ 0. 282 951,εHf ( t) 为+ 1. 1 ~ + 5. 6,TDM2 为525 ~ 752 Ma,暗示花岗岩的源岩为新元古代-早古生代时期亏损地幔来源的基性下地壳物质。结合目前已发表的花岗岩Sr --Nd 和锆石Hf 同位素资料,认为兴安地块可能从中元古代就开始地壳增生,峰期集中在新元古代-早古生代。  相似文献   

18.
于玉帅 《地质与勘探》2014,50(2):216-225
加多捕勒铁铜矿床位于冈底斯Pb-Zn-Ag-Cu-Fe成矿带西段。矿区出露的复式岩体由黑云二长花岗岩(50.9±1.8Ma)和石英二长闪长岩组成。本文以石英二长闪长岩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岩体地球化学特征、SHRIMP锆石U-Pb年龄以及原位锆石Hf同位素与稀土元素。分析结果显示石英二长闪长岩具岛弧岩浆活动特征,锆石U-Pb年龄84.3±1.4Ma,为晚白垩世岩浆活动产物,锆石Hf同位素与稀土元素指示岩浆源区具壳幔混源特征,且以古老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为主。综合分析已有研究成果及本文数据,笔者认为矿区晚白垩世岩浆活动可能与低缓角度俯冲的新特提斯洋壳有关。  相似文献   

19.
西天山哈勒尕提含矿花岗岩体位于准噶尔和伊犁地块间的西天山构造带内,其中赋含矽卡岩型铁铜矿床。岩体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组成。二长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357.9±1.3)Ma,时代为晚泥盆世。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属贫钾富钠准铝质的I型花岗岩,二长花岗岩类则属贫钠富钾的过铝质S型花岗岩。岩相接触关系、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不是同源岩浆分异结晶的产物,应源于长英质-基性麻粒岩相下地壳的分层熔融和先后侵入形成的。结合区域演化历史,西天山哈勒尕提含矿花岗岩体形成于大陆边缘弧环境,地幔动力学为靠俯冲带陆一侧的地幔上隆引起下地壳局部熔融和有少量地幔物质加入的模式。  相似文献   

20.
杨帆  姜艳艳  陈井胜  韩兴 《岩石学报》2022,(8):2467-2488
本文对华北克拉通北缘中段赤峰撰山子矿区二长闪长岩、花岗(斑)岩等进行了岩相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定年以及Hf同位素研究,以期对古亚洲洋演化形成制约。锆石U-Pb定年显示,二长闪长岩和花岗岩形成于早石炭世(341.0±2.2Ma、324.1±4.3Ma),花岗斑岩形成于晚二叠世(252.8±3.2Ma、252.0±1.5Ma)。岩石地球化学及Hf同位素表明,二长闪长岩为高钾钙碱性I型花岗岩,形成于火山弧环境,其源区可能是俯冲板片脱水交代的地幔楔部分熔融产生玄武质岩浆上涌,导致新生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并有部分玄武质岩浆加入形成的产物;花岗岩及花岗斑岩均为高钾钙碱性A型花岗岩,花岗岩形成于火山弧环境,花岗斑岩形成于造山后伸展环境,二者皆为新生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综合前人研究认为,早石炭世-晚二叠世,研究区经历了古亚洲洋俯冲、弧-陆碰撞以及造山后伸展等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