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是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重要基础,市县是落实主体功能区划的基本单元,市县级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可为国土资源与空间更精细化的管理提供有效支撑。本研究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个方面构建了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对宜昌市农业生产适宜性及城镇建设适宜性进行了评价,划分出适宜、较适宜、一般适宜、较不适宜和不适宜5类区域。结果表明宜昌市适宜开展农业生产的土地面积为3412 km2,不适宜土地面积为7143 km2;适宜进行城镇建设的土地面积为748 km2,不适宜土地面积为14679 km2。农业生产和城镇建设适宜性评价结果均呈现出典型的区域特征,适宜区主要分布在东部的平原区,区域整体的国土空间开发条件好;不适宜区主要分布在西部山区,区域整体的国土空间开发难度大。适宜性评价结果与规划数据有部分出入,与土地利用现状相差不大,农业生产适宜等级的土地面积比耕地保有量红线面积多132 km2,分布于农业生产适宜和较适宜区的现状耕地占耕地总面积的73.98%;城镇建设适宜等级的土地面积比建设用地底线面积少611 km2,分布于城镇建设适宜和较适宜区的现状建设用地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77.99%。将评价结果叠加在谷歌卫星图上,在空间上观察是否与土地现状一致,结果表明农业生产适宜区的评价结果准确率达100%,不适宜区的准确率为93%;城镇建设适宜区和不适宜区评价结果准确率达100%。  相似文献   

2.
江苏沿海地区工程建设地质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筑用地适宜性评价对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具有重要意义,是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无统一的地质适宜性评价标准,尚处于研究探索阶段。江苏沿海地区沉积环境复杂,软土严重区软土厚度10 m,地面沉降严重区地面沉降速率10 mm/a。通过探讨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建筑用地工程建设地质适宜性评价和基于地质环境问题的限制性因素评价方法,发现这2种方法相互结合、互为补充,可在城乡规划中发挥支撑规划编制和工程建设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3.
程雨  朱庆杰  党旭光  刘峰 《岩土力学》2009,30(Z2):505-508
城镇土地利用规划及城市建设应重视土地的防灾适宜性评价,由于地质灾害对人类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所以要从防灾的角度进行城镇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开发基于GIS城镇建设用地防灾适宜性评价方法,借助IDRISI软件,通过对比分析GIS-OWA与布尔决策和权重线性叠加(WLC)等多准则评价方法在决策策略上的区别,计算了唐山市地质灾害影响下的土地利用适宜度  相似文献   

4.
侯颖 《山东地质》2009,(6):58-59
一是加快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步伐。在规划编制中,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镇建设规划、工业布局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相衔接,统筹安排各业各类用地,为重点建设项目和城市建设提供科学用地空间。  相似文献   

5.
基于GIS地城市总体规划用地适宜性评价探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城市用地适宜性综合评价是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从定性评价转为定量评价具有重要意义,将模糊综合评判原理应用于用地适宜性评价,并对评价方法加以改进,以津市市总体规划的土地适宜性评价为例,通过与GIS技术结合,探索了定量评价的方法,讨论了评价过程中的一些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6.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几个问题讨论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未来各行业用地的法律依据。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口的增长,要求土地规划编制科学、合理,要求优化各行业用地的配置。笔者就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如何处理土地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以及利用土地信息系统实现数字规划图编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以江西省抚州市广昌县为例,探讨了运用G IS软件SuperMap D eskpro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方法。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广昌县实际情况,选取了坡度、土壤养分、水利条件等九个评价因子,将这些因子在统一的地理坐标系统下,构造评价单元层,建立评价单元属性库。确定因子对土地适宜的权重,构建土地适宜性综合评价模型,利用此模型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利用SuperMap生成评价结果并统计各用地类型土地面积。  相似文献   

8.
侯颖 《山东地质》2010,(11):18-18
近日,菏泽市国土资源局制定具体措施,大力扶持小城镇及新农村建设。一是科学编制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小城镇及新农村建设提供用地保证。菏泽市国土资源局抓住当前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机遇,统筹安排农村居民点、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和二三产业发展用地。在规划修编中,对城镇、村庄周围的基本农田进行合理调整,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目的是在土地供需矛盾突出的情况下,研究引领经济转型升级项目和民生项目的优选方法,为科学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技术支撑和依据。运用特尔菲法、层次分析法和实证分析法等开展研究,提出了土地利用规划中建设用地项目优选的基本原则、指标体系和技术方法,并以浙江省某市土地利用规划编制为例,对建设用地项目优选方法进行实证分析。土地利用规划编制中建设用地项目优选应遵循有利于耕地保护、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和项目优选指标的可获取性、综合性等原则,可考虑项目用地类型与面积、建设用地项目性质类型、建设项目用地集约化程度、建设用地项目的前期准备程度等因素作为优选指标,通过权重平均法计算项目优选综合指标值。实证研究表明,优选结果符合实际,技术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0.
上海市主体功能区划分中可利用土地资源评价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中确定了编制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根据省级主体功能区划分技术要求,本文对上海市可利用土地资源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全市适宜建设用地总量少,比例高,已有建设用地比重高,可利用土地资源总量较为贫乏,主要分布在远郊区。  相似文献   

11.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是国土空间开发规划的基础,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泰州城市地质调查成果,结合城市发展规划,全面分析了泰州城市规划区的地质资源本底、地质环境安全、生态敏感性和地下空间开发适宜性,构建了适用于泰州城市规划区的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将影响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的指标分为限制性和非限制性两大类,开展了泰州市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综合评价,并与城市空间格局规划进行比对分析,提出城镇空间和农业空间不同适宜区的差异化管控措施。结果表明,城市空间格局优化必须建立在地质资源保障和地质环境安全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开展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是对城市地质调查成果的进一步凝练和提升,是城市地质调查服务于国土空间规划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2.
昭觉县是大凉山腹地的典型彝族聚居县,也是国家级深度贫困县,以传统农业居多,为推动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昭觉县开展了现代农业园建设。笔者通过无人机航测,获取了拟建园区的高分辨率影像,使用面向对象的影像分析软件,快速提取了土地利用现状等信息,结合收集的其他资料,筛选了坡度、坡向、断层、地质灾害、土地利用、灌溉、交通、自然保护区8个评价因子,在GIS的支持下,先开展单因子土地适应性评价,然后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拟建园区土地适宜性以适宜性高和适宜性较高等级为主,二者合计2.56 km2、占79.26%,超过3/4,土地适宜性好,适宜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适合建设标准化蔬菜温室大棚和露地蔬菜种植基地,建成后,不但可以为周边地市提供蔬菜供应,还可带动园区周围农户增收,促进周围农户脱贫,发展前景好。小型无人机遥感系统具有机动灵活、成本低的优势,能快速获取小区域、大尺度农业产业园区的基础数据,在西南地区小区域土地适宜性评价中应用效果好。小区域土地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相对单一,许多大区域土地适宜性评价指标并不完全适用,需要根据土地利用的主要目的选择合适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3.
宁波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化建设快速推进,地下空间资源开发是解决城市土地资源紧张的合理途径,而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对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的影响因素,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岩土体特征、水文地质条件、环境地质问题、技术经济等指标因素的权重,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定量评价宁波东部新城浅层(-15~0m)和中层(-30~-15m)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地质环境适宜程度。评价结果显示,东部新城地下空间开发地质环境适宜性等级分为Ⅱ级较适宜和Ⅲ级较不适宜,并根据不同的适宜等级提出了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方式,为宁波东部新城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刘庆宇 《地质与勘探》2022,58(3):609-618
青海省门源县内林草地面积大于44万公顷,耕地仅不到4.2万公顷,林草地资源丰富。2016年在门源县地区开展了1:2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工作,是青海省首次在大面积林草地区开展1:2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工作,具有较好的示范作用。通过评价土壤养分、土壤环境等级划分了土壤质量地球化学综合等级,结果表明:门源县土壤质量一等优质土壤占比92.4%,二等良好土壤占0.8%,三等中等土壤占5.6%,四等差等土壤占0.9%,五等劣等土壤占0.3%。通过项目实施可服务门源县土地资源管理,为门源县土地规划利用、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及生态环境治理等提供依据,助力门源县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  相似文献   

15.
土地潜力评价是土地利用优化的前提,对土地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在土壤“地质大循环”过程中,地质建造会影响土壤保持量、质地结构、养分含量和水文条件等,并决定土地资源初始禀赋特征的规律,文章探索建立了以地质建造为基础的土地潜力评价和利用优化路径。将承德市划分为堆积建造(第四系沉积物)、碳酸盐岩类建造、碎屑岩类建造、花岗岩类建造、火山岩类建造、片麻岩建造等六种类型。在不同流域尺度上,开展基于地质建造的土地潜力评价和利用优化实践:全流域上,将承德市滦河流域划分为北部土地沙漠化草地保护修复区、中部水源涵养(中草药)发展区、南部特色林果产业发展和生态林保护区、河谷耕地农业用地发展区等七类保护和利用建议区;小流域上,针对柴白河小流域人工造林用地优化,提出花岗岩、流纹岩建造适宜造林区,砂砾岩建造一般适宜造林区,白云岩建造不适宜造林区;对小滦河小流域的土地沙化和草地退化保护修复用地进行优化,划分出耕地适宜区、湿地保护区、造林适宜区、优质牧草区、草场退化区、生态保护区等六类利用优化建议区。  相似文献   

16.
陈钰嘉  田淑芳 《现代地质》2020,34(3):626-634
矿山地质环境的评价对于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矿山环境的恢复治理有重要意义,在评价工作中最佳评价尺度的确定有助于提高评价结果的精确性和统一性。本次研究从矿山地质环境的评价内容出发,提出一种最佳评价尺度的确定方法。在不同尺度下,将评价区域按照边界划分成网格评价单元,通过定量化评价指标的尺度效应表现(异质性、一致性、信息量、破碎度),求出其随尺度变化的拟合函数,进而建立最佳评价尺度函数,并求出其评价适宜区间和最佳评价尺度。将该方法应用到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三明市大田县矿山地质环境评价中,得到新罗区和大田县的最佳评价尺度适宜区间分别为[997.8 m,1 194 m]、[955.5 m,1 297.8 m],最佳评价尺度分别为1 049.6 m、1 182.1 m。在该评价尺度区间内,所得到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并且在最佳评价尺度下评价结果的效果更好,从而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研究表明,最佳评价尺度函数受到研究区范围、评价内容分布情况、自然地理情况等因素的综合影响。该研究成果可以为矿山地质环境评价工作中评价尺度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镇赉县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遥感与GIS进行吉林省镇赉县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与生态适宜性评价, 通过分析二者差异提出土地利用调整方向及对策, 进一步优化土地利用结构。研究结果显示, 镇赉县宜林地和宜牧地的利用现状主要是盐碱地, 其次为耕地, 很少用于林地与草地; 宜农地和宜农、林、牧地利用格局单一, 耕林草比例不合理;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方向为盐碱地治理、退耕还林还草与土地利用格局优化。结合自然环境特点分析, 调整后的土地利用模式有农林复合、林草复合及开发水田等3种, 农、林、牧用地比例接近3∶1∶1, 空间格局交替安排。  相似文献   

18.
周廷刚  罗红霞  黎雯 《中国岩溶》2007,26(2):149-154
以SPOT5卫星为基本信息获取该地区的地貌数据,并根据该地区的土地利用现状、土壤特征、煤炭开采状况等9个指标,采用多因素分级指标综合评价法对南桐矿区的土地利用适宜性进行评价。按照土地的用途划分宜耕、宜园和宜林土地类三个类型,根据影响因子对土地用途的影响程度制定分级指标。评价结果表明,高度适宜、中等适宜、基本适宜和不适宜耕地分别为5 321hm2、8361hm2、7 973hm2和4 656hm2;园地分别为315hm2、629hm2、405hm2 和117hm2;林地分别为8 867hm2、7303hm2、5 977hm2 和2 643hm2。为能更好地利用土地资源和促进矿区的可持续发展,建议将原来的耕地、园地和林业用地比例10∶ 0. 6∶ 9. 4调整为10∶ 5. 7∶ 14。   相似文献   

19.
The main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discuss the efficiency of agricultural land suitability for assessing land use types in rural areas. In this research, El-Nubariya area west of Nile Delta was selected as a case study site, which considers one of the high priority regions for future development in Egypt. As input, a total of ten representative soil profiles and number of observations points were used for collecting soil samples. Based on the field survey, laboratory analysis, and satellite image interpretation in cooperation with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the physiographic map was executed. Three main landscape units were identified as follow: marine deposits, eolian deposits, and river terraces. The soils were classified mainly as Typic Torripsamments, Typic Paleorthids, and Typic Calciorthids. Land suitability assessment was done to define maps of the suitable areas for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using MicroLEIS microcomputer program and ALESarid-GIS system as well. According to the crop suitability results, the most suitable crops to grow in the study area were maize, melon, potato, sunflower, onion, garlic, olive, and date palm in the order indicated. Generally, the data on land suitability resulting from the evaluation models indicated that 56.1 % of the area is considered as suitable, 30.8 % is moderately to marginally suitable, and 13.1 % is not suitable. The main limitation factors for land suitability are the excess of salts, shallow soil depth, and inadequate drainage conditions. The output results are presented as georeferenced soil suitability maps using GIS utilit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