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本文记述了发现于辽西下白垩统义县组陆家屯的一完整恐龙头骨及下颌。它代表侯氏红山龙(Hongshanosaurus houi You,Xu et Wang,2003)一成年个体。比较研究表明红山龙,作为鹦鹉嘴龙科的第二个属,与鹦鹉嘴龙属区别于具有较长的吻部(约头骨长的一半),和椭圆形且长轴指向背后方的外鼻孔,眼眶和下颞孔。  相似文献   

2.
本文记述了发现于辽宁省下白垩统义县组一几近完整的幼年恐龙头骨及下颌。分支系统分析表明它代表边头类鹦鹉嘴龙科一新属种:侯氏红山龙,并发现异齿龙是边头类的姊妹群。  相似文献   

3.
<正>2003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学者尤海鲁、徐星和汪筱林,发表了对产自内蒙古赤峰市附近下白垩统义县组地层的一种新恐龙属种化石的描述。因发现地点位于著名的中国北方新石器时代晚期红山文化分布区,故以此命名属名,种名则以同一研究所学者及化石保管者侯连海命名:侯氏红山龙(Hongshanosaurus houi)。特征:小型素食恐龙。两足行走,上、下颌前端有骨质喙,脸颊两侧有咀嚼用齿列。头骨与鹦鹉嘴龙很像,主要区别是:红山龙的头颅骨比鹦鹉嘴龙低平,眼框椭圆形而非鹦鹉嘴龙的圆形。  相似文献   

4.
192 2年 ,美国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馆长H .F .Osborn派出的中亚考察队在蒙古吴启盆地下白垩统吴启组发现一种双足行走的小型鸟臀类恐龙化石。经Osborn研究认为是一个新的恐龙科 ,命名为鹦鹉嘴龙科的蒙古鹦鹉嘴龙。甘肃哈拉吐老街及内蒙古等地下白垩统也有发现。特征 :成年个体长达 2m ,幼年个体长约 0 2 5m。头窄长 ,鼻短 ,高位鼻孔 ,喙嘴形似鹦鹉嘴。头骨后有短棘刺向后伸 ,形成不明显颈盾 ,枕骨大孔小 ,耳缺发育。牙齿三叶形 ,上下颌骨复侧各约 7枚 ,适于咀嚼植物茎叶。胃里有胃石 ,以助磨碎食物。颈短 ,背椎 16枚 ,荐椎…  相似文献   

5.
根据发现于中国辽西九佛堂组一几乎完整的成年中国翼龙的头后骨架,对中国翼龙的鉴定特征进行了修订。翼龙的修正特征包括头骨相对长且具有不发育的头骨嵴;一些肢骨元素之间的生长比率不变,比如第二翼指骨与第一翼指骨的长度之比率为0.73;翼掌骨与第三跖骨长度之比率为4.5;第三跖骨与胫骨的长度之比率约0.21,以及第一和第二翼指骨骨干直。通过对中国翼龙的非成年个体和成年个体肢骨元素比率的比较,显示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一些肢骨之间生长比率是不变的,比如第一和第二翼指骨之间,翼掌骨和第三跖骨之间,第三跖骨与胫骨之间;而另一些则不同,比如肱骨比翼掌骨生长得快,及股骨也比胫骨都生长得快。中国辽西早白垩世九佛堂组中国翼龙(爬行动物纲:翼龙目)新材料@吕君昌$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 @刘金远$大连自然博物馆!116023 @王旭日$大连自然博物馆!116023 @高春玲$大连自然博物馆!116023 @孟庆金$大连自然博物馆!116023 @季强$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  相似文献   

6.
基于采自河北上侏罗统后城组的4件不完整角龙类标本建立了该类群的一个新属种,聂氏宣化角龙(Xuanhuaceratopsnieigen.etsp.nov.)。聂氏宣化角龙与另一晚侏罗世的角龙,发现于辽宁的杨氏朝阳龙共享许多进步特征,具有很近亲缘关系。但聂氏宣化角龙仅有一颗前上颌齿,不同于杨氏朝阳龙;另外,其方骨及肩胛骨也不同于杨氏朝阳龙。我们认为这两个分类单元代表角龙类的一个原始支系,发生于鹦鹉嘴龙与新角龙类这一阶元辐射之前,并为此建立朝阳龙科。中国河北上侏罗统后城组的一新角龙类@赵喜进$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北京,100044,中国 …  相似文献   

7.
本文记述了由中加恐龙合作计划发现于内蒙古巴音满都乎晚白垩世的一几近完整头骨化石。新材料代表原角龙科恐龙一新属种:道德森巨吻龙(Magnirostris dodsoni gen.et  相似文献   

8.
根据一不完整的化石骨架,建立蜥脚类恐龙一新属新种:姜驿元谋龙(Yuanmousaurusjiangyiensisgen.etsp.nov.)。它以背椎神经弓的构造比峨嵋龙的复杂的多,而比盘足龙的简单为特征。背椎上具有9条棱嵴,在神经弓的侧面构成3个窝。背椎神经棘的侧面形成类似于峨嵋龙和巴塔哥龙(Patagosaurus)的上下延伸的槽。元谋龙比峨嵋龙进步而比盘足龙原始。元谋龙和巴塔哥龙相似的背椎构造显示了它们之间有密切的关系。云南省元谋一新的蜥脚类恐龙@吕君昌$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 @李绍学$云南省元谋人陈列馆!元谋,651300 @季强$中国地…  相似文献   

9.
中国甘肃省酒泉地区公婆泉盆地早白垩世恐龙化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尤海鲁  罗哲西 《地质学报》2008,82(1):139-144
中国甘肃省酒泉地区公婆泉盆地下白垩统新民堡群的恐龙化石主要由1992年中日丝绸之路恐龙考察计划和1997~2000年中美马鬃山恐龙考察计划发掘和研究。先后发现的恐龙包括兽脚类、蜥脚类、禽龙类和新角龙类等。这一新的公婆泉恐龙组合的主要特征是同时包含了在晚白垩世占主导地位的几类恐龙的基干分子,如戈壁巨龙(Gobititan)是巨龙型类的基干分子,马鬃龙(Equijubus)是鸭嘴龙型类的基干分子,而古角龙(Archaeoceratops)和黎明角龙(Auroraceratops)是新角龙类的基干分子。公婆泉恐龙组合的另一特征是其某些成员的体型较大,如似鸟龙类和镰刀龙类恐龙是同期同类中最大的。比较研究发现,公婆泉盆地新民堡群的恐龙和辽西热河群的恐龙关系密切,但前者的整体来说要比后者进步。考虑到公婆泉盆地新民堡群的时代(Albian)较辽西热河群(Hauterivian晚期-Aptian早期)晚,公婆泉恐龙组合似应代表中国北方早白垩纪鹦鹉嘴龙恐龙动物群进化过程中较进步的一个阶段。  相似文献   

10.
20 0 2年6月~7月间,十几位中外古生物学者在辽宁省北票市上园镇燕子沟附近中生界义县组底部地层中,发掘出了两具恐龙头骨化石。经研究确定,属于一种新发现的原始角龙类恐龙。研究者为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研究所的徐星、汪筱林、尤海鲁、美国原野博物馆的PeterJ .Makovicky和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MarkA .Norell ,将这种新发现的小型恐龙命名为“燕子沟辽宁角龙”。角龙类恐龙是恐龙演化历程中最后的和最多样化的代表之一,以植物为食,通常分为两大类:长有颈盾的新角龙类和具有与鹦鹉相似喙部的鹦鹉嘴龙类,它们之间的系统演化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中国辽西早白垩世九佛堂组发现大量反鸟类。最近本文作者又在辽西朝阳大平房九佛堂组发现了一新始反鸟。根据一具有头骨的完整的始反鸟骨架,建立一新属种:棘鼻大平房鸟。新鸟与其它已知中生代鸟类不同,区别在于个体中小型,鼻骨上具有明显棘突,以及胸骨具有长和短两侧突。反鸟类是早期鸟类最繁盛的一个分支,分异性十分明显,新鸟的发现不但是鸟类史中惟一具鼻骨棘突的鸟类,而且又给早期鸟类的多样性提供了新材料。中国辽西九佛堂组一新的始反鸟@李莉$沈阳师范大学辽西中生代古生物研究所!110034 @段冶$沈阳师范大学辽西中生代古生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12.
中国辽西著名的中生代义县组地层中,发现一异趾型攀援反鸟类——利伟大凌河鸟。这是中生代鸟类的首次记录,1、2趾与3、4趾明显对握,个体大小似辽西鸟;从骨骼发育情况看,是一亚成年个体。叉骨突短小,与已知的其它反鸟不同;前肢第三掌骨较第二掌骨稍长且粗壮;具有20枚尾椎组成的尾巴,尾椎结构似驰龙类,无尾综骨;羽毛发育较好,保存有小翼羽和较长的尾羽,连同异趾型足为其树栖生活方式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这一新的反鸟的发现也进一步说明了早期鸟类与恐龙的关系。中国发现首例中生代异趾型鸟类@张子慧$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京,100037,中…  相似文献   

13.
2003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学者尤海鲁、徐星和汪筱林,发表了对产自内蒙古赤峰市附近下白垩统义县组地层的一种新恐龙属种化石的描述。因发现地点位于著名的中国北方新石器时代晚期红山文化分布区,故以此命名属名,种名则以同一研究所学者及化石保管者侯连海命名:侯氏红山龙(Hongshanosaurushoui)。  相似文献   

14.
钱迈平 《地质学刊》2014,(2):288-288
<正>1996年,在蒙古南戈壁省元上都附近上白垩统牙道黑达组发掘出一保存良好的恐龙头骨和相连的10节颈椎及破损的左肩带化石,起初鉴定为伶盗龙(Velociraptor)。1998年5月,美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著名古生物学家马克·诺瑞尔(Mark A Norell)等采用计算机化X射线轴向断层造影扫描研究后,确定是驰龙科的一个新属种。2006年正式发表研究结果,描述并命名为白魔龙(Tsaagan mangas),属  相似文献   

15.
1938年 ,中国著名古生物学家杨钟健在云南省昆明市郊对采自禄丰盆地上三叠统下禄丰组的小型兽足类恐龙头骨前部及下颌骨等一批骨骸化石进行了研究 ,鉴定其属一种腔骨龙。为纪念揭开抗日战争序幕的芦沟桥事变 ,将其命名为芦沟龙。分类位置 :爬行纲 (Reptilia) ,晰臀目 (Saurischia) ,包计龙科 (Podokesauridae)。特征 :大小如鸵鸟。头骨较小且吻长。鼻孔小且位靠前。眼眶圆 ,眶前孔三角形。下颌细长且下缘直。前上颌骨和上颌骨分别有 5颗、10颗牙齿。牙齿侧扁且微向后弯 ,呈匕首状 ,后缘具小锯齿。生性 :成…  相似文献   

16.
鹦鹉嘴龙(Psittacosaurus)是广泛分布于东北亚(包括中国北方、蒙古、西伯利亚等地)的一类小型鸟臀类恐龙。早白垩世时,它们在中国北方与其它动物共同组成了一个独具地方特色的动物群。最近,我们在辽宁北票义县组中采获了几具鹦鹉嘴龙类(psittacosaurids)化石,确认了该类化石最早可出现于晚侏罗世晚期。值得注意的是,有几件标本保存有明显的胃石(gastroliths),这是我国首次发现的确切的恐龙胃石化石,本文特加以报道。1描述在我们所采集的几件标本中,都或多或少地可以观察到一些胃石。其中一件鹦鹉嘴龙化石个体较小,身体全长…  相似文献   

17.
根据发现于辽宁省西部下白垩统义县组的一近乎完整翼龙骨架 ,确立了鸟掌龙类一新属新种 :崔氏北方翼龙Boreopterus cuiae gen. et sp. nov.。崔氏北方翼龙以其数量多的牙齿 ,且前部的九对牙齿大于后部的牙齿 ,上下颌的第四对牙齿稍微大于第三对等特征不同于辽西及其周边地区所发现的任何具有头骨保存的翼龙类。总的来说 ,它的牙齿大小和形状的变化不及变化很大的其他鸟掌龙类如Anhanguera piscator和 Coloborhynchusrobustus。这一新分类单元与其它的鸟掌龙类共有相对大的第三和第四对牙齿。辽西早白垩世一新的鸟掌龙类化石@吕君昌$中国地…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记述了一件采自辽西北票四合屯义县组下部东方翼龙的新标本。通过与正型标本的比较,证明东方翼龙为一有效的属,隶属于梳颌翼龙科。根据对新标本的研究,东方翼龙的修订特征应为:两翼展宽不超过1.25m,尺骨与飞行指的第二指节及胫骨几乎等长,第三足庶骨与胫骨长度之比约为0.40。论杨氏东方翼龙在翼手龙类的系统位置@吕君昌$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 @高春玲$大连自然博物馆!116023 @孟庆金$大连自然博物馆!116023 @刘金远$大连自然博物馆!116023 @季强$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  相似文献   

19.
鹦鹉嘴龙类皮肤印痕化石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姬书安  薄海臣 《地质论评》1998,44(6):603-606
本文报道的辽宁西部北票市四合屯地区鹦鹉嘴龙类的皮肤鳞片化石,是迄今鹦鹉嘴龙类皮肤印痕的确切报道。该恐龙皮肤表面覆盖着小的鳞片,这些鳞片呈多边形,镶嵌式排列,其形态及大小在不同的部位略有变化。这类小型恐龙最早出现的时代为晚侏罗世晚期,早白垩世是其繁盛时期。  相似文献   

20.
记辽宁一新翼龙化石(喙嘴龙亚目)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姬书安  季强 《江苏地质》1998,22(4):199-206
记述了辽宁北票四合屯炒米甸子组中一新翼龙化石,该翼龙个体极小,两翼展开仅约40cm。化石具有同形齿、长尾、极短的翼掌骨和非常发育的后肢第Ⅴ趾等特征,因而无疑可归入喙嘴龙亚目喙嘴龙科(Rhamphorhynchidae),并代表一新属种弯齿树翼龙(Dendrorhynchuscurviden-tatusgen.etsp.nov.)。该化石是我国及东亚晚侏罗世喙嘴龙类翼龙的首次记录,它的发现有力地表明包括中华龙鸟和孔子鸟在内的辽西四合屯化石层的地质时代应为晚侏罗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