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球土壤变化暨生态系统长期试验国际研讨会侧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7年12月10~14日, 由美国Duke大学Nicholas环境与地学学院发起,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地学与生物学部领域研究网络化计划(Research Coordination Network)、临界层探测计划(Critical Zone Exploratory Network)和美国农业部土壤过程计划(USDA Soil Process Program)资助的"全球土壤变化暨生态系统长期试验研讨会"在美国Duke大学召开.  相似文献   

2.
国际水文计划第四阶段(IHP-Ⅳ,1990~1995)取名“变化环境中的水文学及可承受开发的水资源”,已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5届大会(1989年10~11月,巴黎)批准,于1990年起开始执行。这项为期6年的中期计划自信“将揭开水科学和水管理发展  相似文献   

3.
国际古气候模拟比较计划(PMIP)是古气候领域里的一项长期开展的大型国际研究计划。该计划的主旨是利用气候数值模式,通过开展一系列针对古气候变化的模拟试验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机理,确定气候系统内部的各种影响气候变化的关键反馈因子; 通过比较不同气候模式对不同于现代气候(古气候)的模拟能力评价模式的优劣,进而促进气候模式的发展; 同时也为全球变化背景下利用气候模式预估未来气候变化提供借鉴。PMIP自1991年酝酿开始至今经历了PMIP1(1991~2001年)、PMIP2(2002~2007年)两个阶段,并正在开展第三阶段(PMIP3)(2008~)的研究。本文简要回顾了近10年来PMIP研究进展及概述了未来PMIP将要开展研究的重点领域和方向,主要包括4个主题: 1)基准(benchmark)时段(6kaB.P.和21kaB.P.)模拟; 2)间冰期和温暖期气候模拟; 3)快速气候变化模拟; 4)不确定性研究。  相似文献   

4.
2013年10月起,国际综合大洋钻探计划将改名为国际大洋发现计划,进入新的阶段,新近发布的2013-2023年科学计划提出了四大科学主题,包括:(1)气候和海洋变化(2)深部生命及生物演化的环境驱动;(3)深部过程及其对表层环境的影响;(4)人类时间尺度上的环境与灾  相似文献   

5.
地震后陇南特大地质灾害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于2008年"5.12"特大地震对陇南地质环境和气候环境的影响,2008年和2009年两次特大暴雨引发了滑坡和泥石流特大地质灾害.本文从地质环境变化和引发特大暴雨的高空气流,分析了特大地质灾害的成因,提出了地质灾害的应对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国际古气候模拟比较计划(PMIP)是古气候领域里的一项长期开展的大型国际研究计划.该计划的主旨是利用气候数值模式,通过开展一系列针对古气候变化的模拟试验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机理,确定气候系统内部的各种影响气候变化的关键反馈因子;通过比较不同气候模式对不同于现代气候(古气候)的模拟能力评价模式的优劣,进而促进气候模式的发展;同时也为全球变化背景下利用气候模式预估未来气候变化提供借鉴.PMIP白1991年酝酿开始至今经历了PMIP1(1991~2001年)、PMlP2(2002~2007年)两个阶段,并正在开展第三阶段(PMfP3)(2008~)的研究.本文简要回顾了近10年来PMIP研究进展及概述了未来PMIP将要开展研究的重点领域和方向,主要包括4个主题:1)基准(benchmak)时段(6kaB.P.和21kaB.P.)模拟;2)间冰期和温暖期气候模拟;3)快速气候变化模拟;4)不确定性研究.  相似文献   

7.
王文华  秦翔 《冰川冻土》2007,29(6):854-854
2007年12月7~9日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我国冰冻圈动态过程及其对气候、水文和生态的影响机理与适应对策》973计划项目2007年学术年会和学术交流会议,在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以下简称中科院寒旱所)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筹)召开,会议主要汇报了973项目2007年进展及2008年计划与进度安排.首席科学家助理丁永建研究员主持了开幕式,中科院寒旱所副所长吕世华、中科院资环局局长傅伯杰分别代表中科院寒旱所和中科院资环局致词,欢迎各位专家组成员到会指导工作.项目咨询专家组副组长施雅风院士、项目咨询专家组成员李吉…  相似文献   

8.
藏北高原土壤温湿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利用"全球协调加强观测计划(CEOP)亚澳季风之青藏高原试验"(CAMP/Tibet,2001—2010)的观测资料,从不同的时间尺度分析了藏北高原不同地点不同深度的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0 cm以上日平均土壤温度呈正弦变化,而10 cm以下土壤温度变化不大;各层土壤温度最高都出现在7~8月;年际气候的差异至少可以反映到40 cm土壤;各层土壤湿度无明显日变化,存在明显月变化,夏季降水量的多少对各层土壤湿度都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谢子波  朱奎  鲁帆  许怡然  宋昕熠 《水文》2019,39(1):44-49
潮白河流域是北京市的重要供水来源,分析变化环境下流域内水资源的变化规律,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稳定、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结合SWAT模型模拟了潮白河流域的水文循环过程,分析了流域内1960~2008年的蓝水绿水资源变化情况并对未来的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潮白河流域的蓝水流与绿水流在研究期内都呈显著减少趋势,绿水储量呈增加趋势但不显著,它们的变化倾向率分别为-19.33mm·10a~(-1)、-6.92 mm·10a~(-1)与0.70 mm·10a~(-1)。未来趋势预测的结果表明这一变化趋势还将持续。  相似文献   

10.
山地系统提供了诊断和分析全球变化的最佳场所,通过对山地环境的研究,了解山地系统内物理、地球化学和生态系统演化的过程,可以准确理解山地环境变化对全球变化的贡献及反馈机制.本文重点针对山地系统的一系列研究计划、山地环境要素研究和近年的研究热点碳循环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和回顾,并提出了未来山地环境研究应当重点关注的内容.近二、三十年来,国内外山地环境研究蓬勃兴起,推行了一系列研究计划,通过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在山地气象、水文、生物、生态、土地利用和人类活动影响等多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近年更是在全球碳循环方面开展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山地环境碳库是目前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之一.我国的山地环境研究在今后应更加关注以下3个方面的工作:1)山区环境变化指标的长期监测和分析;2)开展山地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研究;3)基于模型的不同类型山区环境变化的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11.
国际全球变化研究计划综览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全球变化研究是80年代兴起的跨学科、综合性的迄今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研究活动,其目的是研究人类所面临的一系列重大而紧迫的全球环境问题,即研究造成这些全球环境问题的物理过程、化学过程和生物过程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以解释当今日益显见的变化的意义,从而提出措施以减缓或适应全球变化的结果。国际全球变化研究计划由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和全球环境变化中的人类因素计划(HDP或HDGECP)组成。本文浓缩介绍了这三个计划及其核心计划的科学目标、研究内容、实施期限、预期成果等关键内容。  相似文献   

12.
南海海-气通量交换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8年的"南海季风试验(SCSMEX)"已经过去10年了,SCSMEX启动的南海海-气通量试验研究也有10个年头.在SCSMEX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南海季风爆发期近海面层通量观测和湍流结构的观测研究"支持下,10年来在西沙实施了3次(1998年、2000年、2002年)海-气通量观测试验,开展了试验资料分析研究,重点是西南季风爆发前后海-气通量交换过程研究,辐射通量、感热通量、潜热通量、动量通量随天气条件的变化研究,海-气通量日变化,通量交换系数以及通量变化对低层大气、上层海洋的影响研究.对10年来南海通量研究作一回顾,对未来的通量观测研究计划特别是2008"亚洲季风年"西沙通量观测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全球环境变化与综合灾害风险防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加深理解全球环境变化对可更新资源保障能力和灾害发生频率、强度和时空格局的影响。近年来发生在世界各国的巨灾造成了严重的灾情,如2008年中国南方的冰冻雨雪灾害,2007年孟加拉国的台风灾害,2005年的美国卡特里娜飓风等。加强对全球环境变化背景下的综合灾害风险防范研究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为此,在CNC IHDP的领导下,CNC IHDP RG工作组向IHDP提出了开展全球环境变化与综合风险防范研究的建议。经过2年多的努力,作为IHDP新一轮国际性核心科学计划——综合风险防范(IHDP IRG)已经得到IHDP SC的认可,即将于2009年4月在德国波恩IHDP科学大会期间正式宣布启动。该核心计划为从事风险研究、管理和具体实践方面的全球顶级专家和组织搭建交流平台,并引导未来国际综合风险防范研究从综合灾害风险防范的科学、技术与管理问题入手,通过案例对比,从多学科角度,对综合灾害风险防范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创新性研究,以推动全球综合减灾实践的深入发展。CNC IHDP RG作为这一核心科学计划的倡议、发起和主要组织者,通过该计划的成功实施,不但可以在国际上充分展现我国综合灾害风险研究领域的成果,更将有助于大幅度提升中国在全球环境变化研究中的国际地位。  相似文献   

14.
CMIP研究计划的进展及其在中国地区的检验和应用前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由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推动制定的CMIP计划,是一整套耦合大气环流气候模式的比较计划.该计划旨在通过比较模式的模拟能力来评价模式的好坏,促进气候模式的发展;同时也为生态、水文、社会经济诸学科在全球变化背景下预估未来环境变化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CMIP计划从AMIP开始,经历了CMIP1、CMIP2、CMIP3几个阶段的发展,并已为模式研究提供了迄今为止时间最长、内容最为广泛的模式资料库.尽管模式的模拟结果仍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不足,但世界各国纷纷利用该资料库进行模式发展以及与气候变化相关的多学科研究,为预估未来的环境变化提供了不可替代的科学依据.对其作了简要回顾,并对其在中国地区存在的问题和潜在应用前景作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5.
刘振兴 《第四纪研究》2002,22(6):500-509
本文论述了“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简称双星计划)及其与全球环境变化的关系。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包括两颗小卫星,分别运行于目前国际上地球空间探测卫星尚未覆盖的近地赤道区和近地极区。双星计划的主要科学目标是用高分辨率的仪器在近地空间的主要活动区探测场和粒子的时空变化;研究磁层空间暴(磁层亚暴、磁暴和磁层粒子暴)的触发机制及其对太阳活动和行星际扰动的响应过程;建立地球空间环境的动态模式。为了实现科学目标,赤道区卫星和极区卫星上各载有8台探测仪器。近地赤道区卫星的轨道是:近地点550km左右,远地点60000km左右,倾角约28.5°;近地极区卫星的轨道是:近地点700km,远地点40000km,倾角约90°。为了使双星计划与欧洲空间局ClusterII卫星相配合,赤道区卫星计划于2003年6月发射,极区卫星计划于2003年12月发射。双星计划与ClusterII卫星相配合,可形成地球空间6点探测计划,这将成为21世纪初国际上重要的地球空间探测计划。本文概要讨论了双星计划与地球系统各圈层的关系,包括与大气圈、生物圈、地球内部各圈层及全球环境变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973"计划资源环境领域数据汇交进展与数据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数据汇交对于促进科学数据的整合集成,增强国家科技投入的效益,提高我国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经过充分研究,科技部基础司选择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资源环境领域作为试点,于2008年启动数据汇交工作,并专门成立数据汇交中心。2008年,按照数据汇交计划制定、数据汇交准备、数据实体汇交、数据共享服务4个阶段的工作流程,分"已结题"、"即将于2008年结题"和"在研"3种类型开展汇交工作,完成了24个结题项目的数据汇交,汇交数据总量超过620 GB。为了保证数据汇交的可操作性和规范化,数据汇交中心制定了包括核心元数据规范、数据文档格式等7项标准规范;研制了数据汇交软件工具;建立了海量数据存储环境;设计开发了数据汇交共享服务网络平台。面向数据服务进一步的需要,分析了已汇交数据情况,具体分为5种类型,即定点长期监测和野外定点调查类、区域调查和统计分析类、模型计算类、试验化验分析类、客观或主观描述类,并提出了相应的数据展示策略。  相似文献   

17.
新千年生态系统评估——背景、任务和建议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士洞 《第四纪研究》2001,21(4):330-336
于2001年6月5日正式启动的"新千年生态系统评估”(Milleniurn Ecosystem Assessment,缩写为MA)是一项利用已有的生态学知识为资源环境决策服务,从而改善生态系统管理状况的全球性国际合作计划.其主要内容是对2000年陆地、淡水和海洋生态系统的状况进行评估,对2030年生态系统的变化状况进行预测,并提出改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有效策略和途径.该计划的成功实施将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和科学意义,因此我国政府和广大学者应当积极参与.为此,建议成立国家层次的协调机构.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全球变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林海 《地学前缘》2002,9(1):19-25
文中简要回顾了中国全球变化研究的历史 ,指出 ,1986— 1990年是中国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研究的初期 ,围绕IGBP主要科学问题如古环境、气候和海平面变化以及地气相互作用方面开展了有计划、有组织的研究。1991— 1995年中国全球变化研究有了较大发展 ,研究范围扩展到陆地生态系统 ,全球气候变化预测、影响和对策 ,中国生存环境变化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持续利用等领域。1996— 2 0 0 0年其研究进一步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相结合 ,成功实施了一批以中国科学家领衔的国际研究计划。随着新世纪的来临 ,中国一系列全球变化大型研究计划相继启动 ,使全球变化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特别是集成研究方法的应用 ,在解决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由环境恶化所带来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组织全球变化的区域响应以及全球变化适应性等研究方面得到了深化和加强。  相似文献   

19.
对位于新疆北部阿勒泰地区福海县的乌伦古湖WLG10C孔岩芯进行了环境磁学分析,以平行孔(WLG10B) AMS14C测年为年代框架,重建了该地区全新世以来气候环境变化.结果显示:1)乌伦古湖磁性矿物以细颗粒亚铁磁性矿物为主,并含有少量不完整反铁磁性矿物和富铁绿泥石类粘土顺磁性矿物,磁学参数xARM和xARM/x可用作气候变化代用指标,记录了研究区气候环境变化;2)研究区在全新世早期(7300cal.aB.P.以前)为冷干气候,中、晚全新世(7300cal.aB.P.以来)为暖湿气候.在4600cal.aB.P.左右为该湖高湖面时期,在3500 ~2500cal.aB.P.之间存在与全球范围一致的突发冷事件.乌伦古湖全新世气候变化与周边环境记录较一致,气候变化模式符合中亚干旱区全新世气候变化西风模式.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全球环境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生才 《地球科学进展》2005,20(10):1153-1156
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国际全球变化人文因素计划(IHDP)、生物多样性计划(DIVERSITAS)分别侧重研究全球环境变化过程中的不同方面,是当前全球环境变化领域主要的国际性研究计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