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阿尔金-东昆仑山是青藏高原的组成部分,它和西昆仑山一起共同组成高原的北缘山地,这一庞大的山系与喜马拉雅山脉遥相对峙,共扼于青藏高原的南北两侧,增添了“世界屋脊”的雄姿。阿尔金-东昆仑山具有高耸的地势,复杂的地形。由于地处内陆,毗邻极度干旱的塔里木盆地及其中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因而在气候上干旱少雨,整个山地以高寒荒漠自然景观为其特点。  相似文献   

2.
很难想象,在被称为世界屋脊之屋脊的西藏阿里却繁衍出那么多神奇的故事 !  如果说有关“万山之祖”的神山岗仁波齐和“圣湖之王”玛旁雍措的种种传说更近似于一个神话,那么,传说中的“古格王国”却真是一段历史。   十多年前,一张偶得的明信片闪电一般灼亮眼睛,那是一座夕阳中火一样燃烧的古堡,凝视它的人绝不肯称它废墟。它太——美。   图片上印有一行文字:古格王国遗址。拿着它,我问过无数人。许多人根本不知它为何物,有人甚至问我,“这座土堡可是在非洲 ?”有个听说过它的人,带我来到地图前,指了指距拉萨尚有 1800公…  相似文献   

3.
藏北高原地气之间的水分循环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12  
利用GAME-Tibet期间所取得的高分辨率土壤温度、含水量以及降水量资料,对藏北高原地气之间的水分循环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唐古拉山以南平坦地表7-8月份地表蒸发的水汽量可达177.1mm,占同期降水量的73.2%;唐古拉山以北平坦地表7-8月份地表蒸发的水汽量可达73.3mm,占同期降水量的57.7%。地表土壤通过蒸发不但将大量的水分输送给其上的大气,而且将热量传给了其上的大气,从而抑制了土壤温度的升高。如果仅就唐古拉山南北地表蒸发而言,引起其较大差异的原因主要是降水量的不同。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现有灾异史料所覆盖时段(1803-1958年)西藏水灾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指出:①1803-1958年,西藏水灾发生(县)次数波动比较大;19世纪40-80年代为西藏的水灾多发期;1924、1954年为严重水灾发生年;②西藏水灾空间分布差异显著,主要分布在“一江两河”地区。其中,日喀则、山南地区的水灾(县)次最多,其次为拉萨市、林芝地区,昌都、阿里、那曲地区则水灾发生相对较少;③高强度的持续降水为西藏水灾发生的关键诱导因子,河流暴涨、漫溢、改道为重要媒体,山崩、雪崩、山洪及泥石流等要素为特定地貌条件下的主要致灾因子,雹灾、地水上涌等也是不容忽视的致灾因子;④19世纪40-80年代西藏气候湿润。  相似文献   

5.
西藏大骨节病区的地理环境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西藏90%以上的大骨节病县分布在高山温带环境中,病区最暖月平均气温在10~18℃之间,≥0℃日数在180~350天之间;病区集中分布在喜马拉雅山与冈底斯山和念青唐古拉山之间以及横断山北段山间地带的山区或高山谷地地区,病县山地、丘陵占78.4%,非病县山地、丘陵面积占66.7%;就海拔高度而言,病区主要分布在3600~4000m之间;病区涉及多种类型的耕作土壤,其中酸性棕壤和暗棕壤、灰褐土和石灰性褐土、褐土性土等淋溶、半淋溶土壤类型是大骨节病集中分布区;在高山土壤类型中病区趋于分布在典型亚高山草甸土和山地灌丛草原土地带,而亚高山草原土带相对较少。西藏大骨节病区地理环境特征既与内地大骨节病区有很强的相似性,又因其独特的地域分异格局而具特殊性。  相似文献   

6.
西藏山地半淋溶土壤分布与大骨节病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通过西藏大骨节病县与非病县山地耕型褐土和灰褐土各土壤亚类的对比分析表明,山地褐土和灰褐土环境是西藏大骨节病主要土壤类型。其中大骨节病县有3.2万公顷耕种褐土,占全部耕种褐土的89.4%,而非病县仅0.4万公顷,占10.6%;同样,近3.9万公顷的耕种灰褐土分布在病县,占全部耕种灰褐土的97.4%,而非病县仅0.1万公顷,占2.6%。相似的半淋溶耕型土壤环境,雅鲁藏布江南岸多为非病区,北岸多为病区,可能与北岸念青唐古拉山和南岸喜马拉雅山的岩性和成土物质来源差异有关。同时土壤水土流失也可能是影响大骨节病分布的重要因素,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多为病区,而非病区多分布在地势较平坦的地区。因此系统研究西藏典型大骨节病区的土壤分异及其土壤侵蚀程度的差异对探讨未来西藏大骨节病的分布与流行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帕米尔高原是自汉武帝以来开辟的丝绸之路必经之地,早在中国汉代就以"葱岭"相称,因多野葱或山崖葱翠而得名。帕米尔高原,地处中亚东南部、中国的西端,横跨塔吉克斯坦、中国和阿富汗。是亚洲多个主要山脉的汇集处,主要居民为塔吉克族。"帕米尔"是塔吉克语"世界屋脊"的意思,高原海拔4000米~7700米,拥有许多高峰。该高原是地球上两条巨大山带(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带和帕米尔-楚科奇山带)的山结,也是亚洲大陆南部和中部地区主要山脉的汇集处,号称亚洲屋脊。  相似文献   

8.
植被物候是评估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指标,掌握其时空变化有利于理解陆地植被生态系统与气候变化间的关系。然而,当前关于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春季物候(生长季始期,Start of Growth Season,SOG)变化趋势及驱动机制方面仍然存在诸多争议。本文基于MODIS-NDVI数据采用动态阈值法和偏相关分析等方法提取并分析青藏地区2000—2015年高寒草地SOG时空变化趋势和空间分异特征,结合同时期气象数据基于像元尺度直观量化其对气候变化响应的空间分布特征。结论如下:(1)2000—2015年青藏地区高寒草地SOG整体上由东南向西北逐渐推迟,同时呈现河谷地区早、高山地区晚的特征;(2)2000年以来青藏地区高寒草地SOG呈明显提前趋势,提前幅度约为0.33 d/a,但在不同的草地类型上存在差异。空间分布上,呈提前趋势的区域主要分布于青海东部、三江源地区,呈推迟趋势的区域主要集中分布于西藏阿里南部等区域;(3)研究时段内青藏地区高寒草地SOG与温度、太阳辐射量及降水量相关性均较明显,但相对于太阳辐射与降水量而言,SOG对气温的响应更为敏感。本研究结论对全球变化背景下植被一气候关系的理解及高原的生态安全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三峡库区山地灾害基本特征及滑坡与降水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占山  张强  朱蓉  江志红 《山地学报》2005,23(3):319-326
分析三峡库区山地灾害的基本特征,着重讨论库区滑坡灾害与前期降水量的相关关系,运用Fisher判别法则建立该区滑坡发生的降水预报方程。结果表明,三峡库区山地灾害主要出现在雨季,7月发生最为频繁,灾害种类多样,主要以滑坡为主,降水是诱发山地灾害的主要因素;当日和前5d的暴雨日数、当日和前10d降水量与滑坡发生的关系最为密切,诱发库区滑坡灾害的主要降水类型为暴雨诱发型和多日中大雨诱发型;通过Fisher判别方法,以两个降水因子建立起的滑坡发生的预报方程,对于三峡库区滑坡发生具有一定的判别能力,为库区山地灾害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的西部,西藏铁路宛若一条钢铁巨龙,自北向南蜿蜒在世界屋脊,它穿越了昆仑山、可可西里、唐古拉山等高山大漠,在沉寂万年的荒原上,绘画出了一个醒目的现代化符号。这条被人民颂之为“天路”的青藏铁路已于今年7月1日正式开通试运营。经历了5年有余的风风雨雨,横空出世,她载着激动,载着神往,载着幸福奔向万众瞩目的终点站——海拔3641米的圣城拉萨。  相似文献   

11.
论述东南季风在太行山山脉因地形影响而形成两次爬坡和出现两个最大降水高度的特征,建立推算山地降水量的数学模型,计算出太行山燕山山地的一日最大可能降水量,对合理利用山地的降水资源,科学安排山区农林牧业的生产,搞好山区的综合治理与开发,提供了一个定量方法,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桐柏山和大别山分布在河南省与湖北省的交界地带,属淮阳山地的西部。大别山是指淮阳山地中的一段重要山岭。淮阳山地横跨我国中部,是长江与淮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其海拔虽然不很高(大部属低山,少数为中山),但是,因其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之间,相对两大平原论之,山势算得高峻、雄伟。从而,山南山北形成了不同的自然条件——气候、降水量、植被及农作物等多方面都有大的区别。  相似文献   

13.
山地,特别是高山,自然环境特殊,蕴藏着许多自然奥秘和资源,历来是科学家们向往的地方。中国是个多山国家,也是世界上山地最发达、山地研究内容最丰富的国家。 中国西部地区,群山汇集,高峰荟萃(照片1)。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被誉为世界第三极(即高极)。单就我国境内及边境的中喜马拉雅山而言,它便汇集有海拨  相似文献   

14.
成都平原之土地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区域概述 成都平原位四川盆地西北部,海拔五百至七百公尺,面积约五千方公里,人口约五百万,在政治区划上跨有一市二十县。 平原之西邻为藏边山地,与西藏大高原相连,海拔在三千公尺以上。平原之东缘为龙泉山脉,系突峙盆地中之山岭,海拔约一千公尺。两者之间,为一洼地。源自藏边山地诸河,自山区骤入洼地,所挟泥沙,委弃沉积,初为各自独立之冲积扇,日积月累,群扇相连,乃成为今日广大之山麓冲积平原。  相似文献   

15.
一 区域概述 成都平原位四川盆地西北部,海拔五百至七百公尺,面积约五千方公里,人口约五百万,在政治区划上跨有一市二十县。 平原之西邻为藏边山地,与西藏大高原相连,海拔在三千公尺以上。平原之东缘为龙泉山脉,系突峙盆地中之山岭,海拔约一千公尺。两者之间,为一洼地。源自藏边山地诸河,自山区骤入洼地,所挟泥沙,委弃沉积,初为各自独立之冲积扇,日积月累,群扇相连,乃成为今日广大之山麓冲积平原。  相似文献   

16.
正新疆喀什地区红其拉甫口岸,坐落在"世界屋脊"帕米尔高原、中国与巴基斯坦边境线附近,海拔4733—5300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国门"!帕米尔高原地跨塔吉克斯坦、中国和阿富汗,位于中亚东南部、我国最西端的喀什地区。"帕米尔",塔吉克语意"世界屋脊":因是地球上两大山带(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带和帕米尔——楚科奇山带)的"山结"与亚洲中、南部五大山脉(喜马拉雅山、喀喇昆仑山、昆仑山、天山、兴都库什山)  相似文献   

17.
西藏冰冻圈消融退缩现状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气候变暖是全球性问题,而西藏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尤为剧烈。以西藏冰冻圈为研究对象,在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论述了西藏冰冻圈的消融退缩与全球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认为西藏冰冻圈消融与退缩是对全球气候变暖的直接响应。西藏冰冻圈的消融退缩对该区生态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主要包括:冰川消融直接导致了河川径流量变化以及冰川型泥石流、冰湖溃决等灾害的频发;高原冻土层的消融导致了冻融侵蚀增强、高寒草甸以及高寒沼泽草甸的退化和种群演替,同时还导致了地表向干化方向发展,加剧了区域荒漠化趋势。  相似文献   

18.
气候变化影响植物物种地理分布,研究不同气候情景下物种的地理分布有助于物种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为准确了解西藏沙棘(Hippophae thibetana)种植适宜生境,本研究收集了118个西藏沙棘种群分布点、19个气候因子和3个地形因子数据,利用MaxEnt(最大熵)模型和ArcGIS软件平台模拟了当前气候情景下西藏沙棘的适宜生境,探讨影响其生长的主导因子及阈值,并对其在4种不同气候情景下2041—2060年和2061—2080年的适宜生境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当前西藏沙棘高适宜生境和适宜生境面积分别为33.32万km~2和51.65万km~2,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集中在西藏、四川、青海和甘肃;(2)影响西藏沙棘地理分布的主导因子是海拔、最湿季降水量、最冷季平均温度,其中各因子的适宜生长阈值分别为:海拔2 500—4 800 m,最湿季降水量200—420 mm,最冷季平均温度-12—0℃;(3)未来不同气候情景下,西藏沙棘的高适宜生境、适宜生境和低适宜生境面积均出现缩减。该研究有助于西藏沙棘的野生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和扩大种植。  相似文献   

19.
太行山燕山山地降水推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东南季风在太行山山脉因地形影响而形成两次爬坡和出现两个最大降水高度的特征,建立推算山地降水量的数学模型,计算出太行山燕山山地的一日最大可能降水量,对合理利用山财的降水资源,科学安排山区农林牧业的生产,搞好山区的综合治理与开发,提供了一个定量方法,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论山地气候带和气候型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毛政旦 《地理研究》1989,8(3):21-29
本文论述了山地高度气候带与纬度气候带在形式上的联系和物理成因上的区别;在达种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划分山地高度气候带的基本原则,并提出山地最基本的气候型有四个,即高山气候,谷地气候,坡地气侯和高原气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