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区是一个较为完整的自然地理单元,是中国亚热带东部最北面的山区。地处长江与淮河之间,跨鄂、豫、皖三省。地理座标为北纬29°44′~33°09′;东经112°28′~117°44′。土地总面积19645平方公里。 一、区域地质地貌背景 桐柏大别山区的南部为江汉平原及长江中下游平原;北侧为黄淮太平原;西部为低平的南襄盆地;东面为开敞的江淮平原低丘陵。本区四周为平原环抱,是广阔平原中的一个孤状山地丘陵区。区内地形大势呈现为中部高,自中部向外围四周海拔高度渐次降低,依次出现山地——丘陵——岗地——平原景观,构成比较完整的地貌组合系列。 在构造上本区属秦岭褶皱系的东延部分。长期以来,该区一直被认为是分隔华北地台和扬子板块的“淮阳古陆”1、并与其东北部张八岭相连,形成淮阳山脉。其构造走向:先是由北西——南东,然  相似文献   

2.
一、地貌生态环境相当脆弱,应特别注重开发中的保护 桐柏大别山区位于鄂、豫、皖三省交界地带。西起南襄盆地,东连江淮平原丘陵,其范围包括46个县市,土地总面积约94540平方公里。由于受淮阳山字型地质构造体系的制约影响,山体呈弧形以西北——东南走向突起展布于黄淮大平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之间,构成长江与淮河两大水系的自然分水岭。  相似文献   

3.
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复杂,动物资源丰富。根据长扛流域生态环境的区域分异及动物类群组合的不同,并按照分区原则,将该流域分为10个动物生态区,即:Ⅰ.长江源头高原动物生态区;Ⅱ.横断山地动物生态区;Ⅲ.秦巴山地动物生态区;Ⅳ.四川盆地动物生态区;Ⅴ.贵州高原动物生态区;Ⅵ.三峡、武陵山地动物生态区;Ⅶ.桐柏山、大别山动物生态区;Ⅷ.长江中下游平原动物生态区;Ⅸ.江南丘陵动物生态区;Ⅹ.南岭山地动物生态区。  相似文献   

4.
本文所指的川东,包括涪陵、万县两地区。总面积约6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360万。探讨本区的生态系统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对四川盆地平行岭谷和盆周地区,乃至我国亚热带山地丘陵区,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一、自然条件与生态学问题 从地貌上看,本区西部属四川盆地平行岭谷区,东部属盆周山地。区内山地占总面积51.5%,深丘占30.9%,浅丘和平原占17.6%。交通上,东部有长江三峡的夔门作入川的门户,南北有高山耸立作为四川的屏障。  相似文献   

5.
大别山位于安徽省、湖北省、河南省交界处,西接桐柏山,东延为霍山(也称皖山)和张八岭,向东绵延约380公里,南北宽约175公里。西段作西北一东南走向,东段呈东北一西南走向,长270公里,一般海拔500~800米,山地主要部分海拔1500米左右,是长江与淮河的分水岭。大别山素以革命老区,雄、奇、险、幽闻名于世。  相似文献   

6.
秦岭─黄淮平原交界带气候边际效应初探*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本文基于地理学和生态学中边际效应的观点,论述山地与平原两大系统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作用,形成一些既不同于山地又异于平原的特殊气候现象──气候边际效应。分析指出,气候边际效应在秦岭-黄淮平原交界带中主要表现为坡地暖带、强降水效应和干旱效应,并对这三种气候边际效应的特征及成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地理学和生态学中边际效应的观点,论述山地与平原两大系统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作用,形成一些既不同于山地又异于平原的特殊气候现象──气候边际效应。分析指出,气候边际效应在秦岭-黄淮平原交界带中主要表现为坡地暖带、强降水效应和干旱效应,并对这三种气候边际效应的特征及成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目的是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社会、经济效益的较大提高。但其基础是生态环境的正向演替。生态环境的改善又是以土地为立足点的。因此土地利用研究在小流域综合治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 商城县吴河小流域地处大别山北麓的低山丘陵地带,河南省商城县鲇鱼山水库上游。此流域以流入鲇鱼山水库的吴家河为干流,向上游有两条支流注入,整个流域总面积为24.24平方公里。 该流域以山地丘陵为主,河谷平原仅沿主河道和两条支流呈狭窄带状分布。据调查,全流域山地丘陵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74.6 %。且大部分是由花  相似文献   

9.
通过梳理和集成近年研究成果,综述了过去2000年中国主要农耕区拓展的阶段性及其间全国耕地面积和其中近千年垦殖率变化的主要特征。主要结论有:① 中国主要农耕区第一次大规模拓展出现在西汉,从黄河中下游拓至整个长江以北地区;第二次在唐宋时期,主要是长江以南农耕区域从平原低地拓垦至丘陵山地;第三次在清中叶以后,主要是对东北、西北和西南等边疆地区的拓垦和山地的深度开发。② 过去2000年中国耕地面积呈波动增加趋势,公元初突破5亿亩(1亩≈ 667 m2),8世纪前期突破6亿亩,11世纪后半叶达近8亿亩,16世纪后期突破10亿亩,19世纪前期突破12亿亩,1953年逾16亿亩,1980年逾20亿亩。③ 中国耕地空间分布的主体格局至11世纪前后就已基本奠定。1080年前后,黄淮海、关中平原等的垦殖率达30%以上,长江三角洲、鄱阳湖平原、两湖平原和四川盆地等达30%左右。1850年前后,华北平原、汾渭盆地和陇东地区、四川盆地、两湖平原、鄱阳湖平原及长三角地区等的垦殖率均超过30%。2000年前后,东北平原、黄淮海地区、汾渭盆地和陇东地区、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等农业区中有2/3以上垦殖率超过50%,辽西丘陵、坝上高原、黄土高原及南方各省的丘陵山地也多达15%以上;西北绿洲农业带及青藏高原河谷农业带的局部地区也达50%以上。  相似文献   

10.
武夷山市资源优势分析和开发利用探讨黄民生(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系)武夷山市位于福建省北部,属山地丘陵区,境内东、西、北群山环抱、峰峦连绵,中南部地势平缓。地貌类型分为平原、丘陵、山地和盆谷四大类。以中低山类型为主,占全市土地面积65.6%,河谷平原和山间...  相似文献   

11.
我国幅员辽阔,地貌类型复杂,种类繁多。这些千变万化的区域地貌景观,都固有其发生、发展的规律。从宏观上来讲,一般认为反映在地貌上有三条重要界线;第一条是南北向界线,即贺兰山——六盘山——龙门山——横断山;第二、三条则为东西向的界线,即天山——阴山和昆仑山——秦岭——大别山。这几条界线相互交切,勾绘了中国地貌形态结构分区的主要轮廓。在第三条界线中的东段秦岭、大别山一线,北部以堆积平原、高原为主,高峻山地不多;南部绝大部分是山地、丘陵和小型盆地。因处于东部季风湿润区,在外营力的表现上以流水作用为主。天山——阴山以北的蒙新高平原地区,  相似文献   

12.
山地平原交界带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论述陆地系统界面-山地平原交界带的概念、分布、自然灾害与资源环境特点及其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分析指出,山地平原交界带不仅是自然资源丰富、多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地带,而且又是社会、经济、文化方面的明显过渡带,具有独特的自然、经济、人文地理景观。加强山地平原交界带等陆地系统界面的研究,对建立和发展陆地系统科学,实施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吴主孙权统一江南后,为保吴国的长治久安,在黄石铁山大规模开采铜铁矿藏制造刀剑、农具,富国强兵。黄石铁山是长江中游的璀璨宝地,熠熠生辉。铁山地处扬子准地台下扬子坳陷褶皱带的大冶坳陷褶皱朿内,按地质力学观点,属淮阳山字型构造前弧西翼。铁山侵入体为燕山早期产物,其矿床类型属接触交代型(矽卡岩型)铁铜矿  相似文献   

14.
山地地区自然环境复杂多变,山地遥感有着与平原遥感不同的特点。一般地说,山地遥感数据自动分类精度低于平原地区。对于地面分辨率较低的数据如陆地卫星的多光谱扫描(MSS)数据尤其如此。提高土地覆盖自动分类精度,是发展有效的山地遥感方法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对于调查和评价山地自然环境、资源和土地利用状况,规划和开发山区,发展山区经济是十分有益的。 在目视判读中,提高山地遥感分类精度的重要途径,是利用地理相关信息。但在遥  相似文献   

15.
大别山天堂寨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特征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张光富  沈显生 《山地学报》2000,18(5):468-473
对大别山天堂寨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的科、属、种分别进行统计,分析了其区系组成、区系性质和区系特点及其生态学特征。种的相似性系数分析结果表明该区与九华山、黄山、板桥山地的区系联密切,而与武夷山、长白山、秦岭的区系关系则较为疏远。在植物区第亲缘上,该区隶属东亚植物区、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华东地区。  相似文献   

16.
七千年来姚江平原的演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姚江平原属于宁(波)—绍(兴)平原的一部分,西起曹娥江,东止于甬江,南界四明山山地,北临杭州湾。平原高程绝大部分在5米以下。但有不少孤丘和低山凸出于平原上,略排成东西两列:东列在慈溪县南,余姚县北,东西横亘;西列界于上虞与余姚两县间,南北纵列。姚江干流自西向东横贯平原南部(图1)。姚江平原是浙江省的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淮阳县黄花菜以其花蕾肥大、色泽金黄、油大质脆、久煮不烂、曝晒不干闻名遐迩,是全国六大产区之一。 淮阳黄花菜的栽培始于周朝。据传,孔子周游列国,途经陈国(淮阳)时,国君大摆宴席,款待这位圣人。当孔子与两个学生吃着黄橙橙的金针菜时,虽喜形于色却不知为何物。圣人说:“就叫它黄花菜吧”。从此,黄花菜成了陈国即今淮阳特产了。  相似文献   

18.
郭丽英  胡业翠 《山地学报》2005,23(1):121-125
以温州乐清为例,在土地利用现状特点与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山地城市土地资源的利用潜力在于山地、平原和海域的综合资源优势。建议重视山地一平原一海涂土地资源开发的系统设计和分区规划,促进市域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与持续高效利用,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开创良好的土地保障环境。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植物区系地域分异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桂宾 《地理科学》2003,23(6):734-739
在最新植物区系资料的基础上,对河南省境内的大别山、桐柏山、伏牛山南北两坡和太行山等地的种子植物区系的差异性和相似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为大别山与桐柏山的关系最为密切,伏牛山南北两坡的关系最为密切,而太行山与前四者的相似性系数均小,它们在中国的植物分区中应分属于三个不同的植物地区。大别山和桐柏山应属华东植物地区,太行山属华北植物地区,而伏牛山南北两坡关系密切不宜分为两个植物地区,但伏牛山中国特有种的地理成分更接近华中植物地区。  相似文献   

20.
一、豫南山区概况 本文所讨论的豫南山区,包括固始、商城、潢川、光山、新县、罗山、信阳(县、市)、桐柏、沁阳、确山共11个县市,土地面积22391平方公里,人口682.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22.7万人,分别占全省的13.62%、8.92%、9.14%。 本区位于东径112°50′~116°00′,北纬31°20′~33°10′之间,处于大别山和桐柏山北侧,南与湖北省毗邻,北与沿淮平原接壤,西为南阳盆地,东连皖西丘陵山地。地势自南向北逐渐降低,全区土地构成,山地、丘陵、平地大致各占三分之一。因地处北亚热带边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