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理教学》2006,(11):46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防灾方面采取的对策最突出的有三项:一是兴修水利,治理河患。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就兴修了芍陂、漳水渠、都江堰、郑国渠等一批著名水利工程。秦汉以降,治理河患就是一项国家急务。东汉明帝曾命王景主持治河;北宋政府也曾动用巨大财力治理河患,并提倡植树护堤;元朝工部尚书贾鲁治河,也取得了巨大成就;明朝著名水利专家潘季驯以“束水攻沙”之法治理河患,黄河河道因此基本稳定了200多年;清康熙帝将“三藩”、河务、漕运列为三大政事,“夙夜廑念,曾书而悬之宫中柱上”。  相似文献   

2.
塔里木河(下称塔河)冲积平原位于塔里木盆地北缘,北接天山南麓山前冲积——洪积倾斜平原,南抵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西起喀什噶尔河、叶尔羌河,和田河(以下简称三河)下游的冲积平原,向东直达孔雀河下游地区。在东径79°50′—东径88°,北纬40°15′—41°25′  相似文献   

3.
窟野河流域河岸沙丘地貌格局及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风水交互作用是黄土高原北部风蚀水蚀交错带特殊的侵蚀营力,并致该区土壤侵蚀强度加重。以毛乌素沙地窟野河流域作为研究区,基于影像解译及数理统计方法,研究河道与沙丘交互地貌过程。结果表明:(1)窟野河“三河夹沙”区沙地以河流为中心呈现出对称条带状格局分布,距离河流,依次呈现出流动沙丘、固定半固定沙丘、丘陵沟壑区的空间格局;(2)典型河段河道与沙丘空间格局呈现出河道穿越流动沙丘、河道两侧斑块状沙丘镶嵌分布、两河交汇处流动沙丘分布等3种格局;(3)河道弯曲系数与河道两侧沙丘活动性的变化之间呈现出一定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4.
黄河流域是古代中国河患较为频繁的地区。由于河患的频繁,致使这一地区古代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交通道路的变迁即是其中一例。黄河郑州—开封河段于黄河中、下游的分界处,对于我们研究水患与古代交通道路的形成具有典型意义。由于水患的加剧,改变了这一地区原有的地形地貌条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城市、聚落和交通道路的格局与黄河水患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今天这一区域内城市、聚落和交通道路是受明清黄河水患影响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5.
先秦时期黄河下游存在的两大分流,各在其下游段形成九河分流系统,即冀州九河与兖州九河o《尔雅》释九河,实属兖州九河即《汉志》河下游分流水系,在今高唐、黄骅、利津之间。《禹贡》河所播冀州九河,在今深县、黄骅、天津、容城之间。古白洋淀消亡的关键因素是《禹贡》河泥沙的长期堆积,其消亡过程即为《禹贡》河九河的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6.
京郊平谷区西北部有一个叫刘家店镇的半山区镇,总面积35.6平方公里,山场面积2.3万亩,所辖14个行政村,共有9536口人,北京——密云,三河——兴隆,密云——三河三条公路贯穿境内,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小镇境内坐落着“丫髻山”旅游风景区,景区内的千年古道观、碧霞元君祠始  相似文献   

7.
区域地壳隆升或地槽回返褶皱成山后,斜坡上出现平行状水系。随着河流的溯源侵蚀,分水岭后退,水系适应内外力条件演变成不同型式,并发生河流袭夺。导致河流发生袭夺的决定性原因,一是袭夺河的快速溯源侵蚀,二是位于分水岭反面的高位被袭夺河的河床下与古分水岭下潜蚀作用和块体运动。湔江支流之一海子河在早更新世末依次袭夺了古花园沟河(已消失)和古银厂沟河(原石亭江右支流)等河。  相似文献   

8.
近几十年来西北江三角洲网河区顶点的河相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西北江三角洲网河区顶点马口、三水两水文站1959-1988年的实测大断面、流量、流速和水位资料,采用Leopold的水力几何形态关系建立断面河相关系,探讨两水文观测断面的河相关系特征、年际变化及河相关系的差异。河相关系表明,西北江三角洲的断面水力几何形态指数β1值相对较小,而β3值相对较大,代表了珠江特有的丰水少沙河流的河相关系。  相似文献   

9.
玛纳斯河泥沙特征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玛纳斯河的泥沙资料,分析了玛纳斯河泥沙的一般特性,并对玛纳斯河红山嘴水文站县移质泥沙和推移质泥沙与其它水文要素之间的关系作了论证。  相似文献   

10.
一个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河流。上海是典型依河兴市,借河发展的河口海岸城市,没有苏州河就不会有上海今天的繁荣。苏州河是一条沉淀了上海城市兴衰、往事、传说的母亲河!  相似文献   

11.
贡嘎山东坡海螺沟的河川径流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贡嘎山高山水文观测试验系统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对海螺沟冰川河以及黄崩溜沟的径流特征进行了初步探讨。由于大气降水同是冰川河及黄崩溜沟径流的重要补给来源,故其径流量的季节变化明显带有大气降水过程的烙印,显得丰、枯分明。在冰川河,冰雪融水和地下水在枯水季节的稳定补给改变了大气降水对冰川河径流的年内分配过程;在黄崩溜沟,由于冰雪融水和地下水对其径流的补给非常有限,大气降水过程对其径流过程的影响便明显大过冰川河。  相似文献   

12.
伊春河河水溶解态有机碳含量和输出通量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陶澍  梁涛 《地理学报》1997,52(3):254-261
在测定了伊春河不同季节河水溶解态有机碳含量和流量的基础上,探讨了DOS含量与流量的关系和时空湾化规律,并计算了伊春河DOC输出通量。研究结果表明,非冰封期伊春河DOC主要来自外源,其含量从上游至下游逐渐升 高。  相似文献   

13.
泥河湾盆地的水下黄土堆积及其古气候意义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夏正楷 《地理学报》1992,47(1):58-65,T001
本文论述了泥河湾盆地第四纪河湖相地层中水下黄土堆积的特征,认为水下黄土堆积是介于气下黄土堆积河湖相沉积之间的一种过渡类型,水下黄土和气下黄土都是干冷气候条件下的产物,而河湖相沉积则形成于相对温湿的气候环境。在沉积剖面中水下黄土和河湖相沉积交替出现,形成水下黄土-河湖相沉积系列,这个系列反映了气候的周期性变化,它可以与我国洛川剖面的黄土-古土壤系列及深海岩芯V28-239的氧同侠素气候期,很好地进行对比。这为我国华北第四纪古气候地层序列的建立,又提供了一个重要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论述全新世中期,滦河冲积扇平原上的古河型是曲流河,晚全新世之后,演变成现在的辫状顺直和微弯曲河型。并探讨它的成因与古环境。  相似文献   

15.
全新世滦河冲积扇的发育和河型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全新世中期,滦河冲积扇平原上的古河型是曲流河,晚全新世之后,演变成现在的辫状顺直和微弯曲河型。并探讨它的成因与古环境。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格尔木河所反映的环境现状以及格尔木市开发所带来的影响,对格尔木河表层沉积物共计9个采样点的七种重金属元素(As、Cd、Cr、Cu、Ni、Pb、Zn)的浓度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利用多元统计方法(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及相关性分析)以及不同的污染和生态风险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得出以下结论:格尔木河表层沉积物元素Cd主要来源于人类活动输入,Igeo指示元素Cd、Cr在格尔木河下游污染程度达到轻度污染,其他元素无污染,mCd指示各采样点的污染程度为无-很低,指标PLI指示各采样点的污染程度为低或中等,整个研究区域的PLIzone值为1.06,指示研究区域内沉积物的重金属污染程度中等。单元素的潜在风险指数(Ei)指示重金属生态危害程度均很低,各个采样点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也指示为低等级,但仍要注意人类活动引起的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尤其是元素Cd的输入。出格尔木市后元素浓度及Igeo值均逐渐增高,mCd、PLI及RI同样有显著的增长趋势,指示格尔木河受格尔木市人类活动的影响。格尔木河中游(格尔木市区段)相对于格尔木河上游及下游整体均表现为低浓度、低污染及低生态风险,指示格尔木河河道治理对控制重金属污染、改善河流环境及保护生态环境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黄河是我国第二条大河,它哺育着在这里劳动生息的亿万人民,是中华民族的摇蓝,对祖国的繁荣有过很大的贡献。但由于历史上中原战乱不断、自然灾害频繁,对黄河的治理与开发停滞不前,从而使黄河成为一条闻名于世的害河。华北经济的兴衰与黄河的治理开发密切相关,几经起伏。建国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黄河的治理与开发,经过40年来的努力,黄河已从一条被称为“中国之忧患”的害河,开始成为造福于人民的利河,这一历史性转变也使得华北平原的经济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地理教学》2005,(1):47-48
香水河:在非洲安哥拉有一条叫勒尼达的小河,全长仅6公里,人离该河很远的地方就能闻到扑鼻奇香。这是由于河底生有很多植物且能开出香花,香花溶于水中所致。  相似文献   

19.
杨霄  韩昭庆 《地理学报》2018,73(1):129-137
高宝诸湖位于江苏省中部,紧邻大运河西岸,是淮河重要的入江水道。近300年来受到黄淮关系演变和人类垦殖活动的影响,高宝诸湖的形态发生了较大变化。在对古今地图中高宝诸湖的形态进行数字化和空间比较的基础上,结合对历史文献和部分钻孔资料的综合分析,将高宝诸湖的演变分为三个阶段:① 清康熙至乾隆年间为近300年来水域面积最大的时期,1717年水域面积为1606.02 km2;② 清中期以后受淮河通过高家堰不定期排泄泥沙的影响,湖中沙洲开始发育;③ 1851年开始,淮河改道经由洪泽湖东南的三河闸,通过高宝诸湖进入长江,其携带的部分泥沙在高宝诸湖沉淀下来,形成三河三角洲,随着三河三角洲在在高宝诸湖内的不断淤涨,湖面萎缩速度加快,1868年湖面缩小到1494.03 km2,1916年为1071.97 km2,2011年为886.90 km2。洪泽湖泥沙是导致近300年来高宝诸湖不断萎缩的主要原因,此外,圩田的兴建进一步加剧了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20.
黄渭洛三河汇流区湿地景观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李景宜 《干旱区地理》2008,31(2):210-214
流域经济快速发展使得黄河、渭河及北洛河三河汇流区湿地景观变化显著。应用GIS/RS技术与景观格局分析软件FRAGSTATS,对1989、1996、2000年5月黄渭洛三河汇流区湿地景观的演变过程进行计算和分析,探讨了湿地景观格局特征的变化趋势以及湿地景观演化的驱动力因素,主要结论为:①水文因素和人文因素是汇流区景观变化的主要驱动力;②草地、盐碱地和裸地的面积在增加,而耕地和水域的面积在减少;③土地盐碱化形势依旧严峻,分别有1.38 km2的耕地、0.54 km2的草地和0.47 km2的水域演化为盐碱地;④景观指标表明湿地景观多样性和均匀性逐年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