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纠正太阳同步卫星所获取的山地地形遥感图像中存在的反立体现象,以四川省广元市某区的遥感图像为例,尝试一种基于DEM和IHS变换的遥感图像反立体纠正方法。该方法用DEM制作的地形阴影图替换IHS变换得到的亮度(I)分量后进行IHS反变换,能有效纠正遥感图像上的反立体现象,并与原图像色彩基本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遥感、摄影测量及其相关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通过快速获取地表信息并重建三维地表成为现实.遥感图像的三维可视化对于宏观观察者(如领导干部、项目决策者等)而言,其实际效果相当于乘坐在一定高度的飞行器上进行航空路线观察,方便其决策方案设计;对于遥感图像解译者(具体的工作人员)而言,高精度的三维影像动画系列图提供了可供反复使用的真实、客观、信息连续的宏观分析地面景观影像;对于项目施工方,可利用高精度的遥感三维影像快速准确地分析地形和计算土石方填挖量;在机场规划与设计过程中,设计净空模型,对机场净空进行评定.  相似文献   

3.
海量三维地形数据集的流式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提出基于网络实时交互的海量三维地形数据的流式处理方案。通过一个输出恒定的动态多分辨率简化算法,对三维地形数据进行裁剪简化,实现与总数据量和视点位置无关的恒定数据量输出;在算法输出的非均匀高程矩阵上,进一步采用三维地形数据流式编码解码算法,将高程矩阵进行离散余弦变换到频率域,并根据频谱分析结果引入累进式传输编码解码,结合服务质量控制,根据客户端和网络的性能状况进行自适应调节。实验表明,流式处理方案可以根据运行平台性能提供不同质量的场景复原,达到基于网络的实时交互性能。  相似文献   

4.
利用机载三维遥感技术能够同步获取三维位置和光谱数据的一体化信息。三维遥感信息处理系统利用获取的三维遥感数据生成遥感地学编码图像和DEM (数字表面模型 )。该文阐述了此信息处理系统的数据处理流程和软件构成 ,同时对该系统的各处理模块进行了描述。通过对中关村地区 30 0多km2 的三维遥感信息数据的处理 ,检验了三维遥感信息处理系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卫星测图应用中,遥感影像压缩几何质量评价对于制定合理的星上压缩指标具有重要参考意义。该文从影像匹配精度评价、自动生成DSM/DEM的精度评价和摄影测量点定位精度评价方面进行几何质量评价,并分析影像压缩比与不同地形类别的重建影像质量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对于国产星上SPIHT压缩算法,在压缩比4∶1的条件下,由重建影像立体像对自动生成的DSM可以满足1∶5万数字高程模型高程中误差最低要求;在压缩比2∶1的条件下,重建影像立体像对摄影测量点定位精度满足所有地形的1∶5万测图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6.
将地貌综合的三维Douglas-Peucker方法引入地形LOD中,通过构建Quad_TIN模型,结合离散点的全局重要性分级、地形块的四叉树模型构建、高效的可见性判断及增量更新等策略,提出一种大规模地形实时动态显示的新算法。实验结果表明,在保证地形的自适应快速、逼真显示的前提下,可大大扩展三维Douglas-Peucker和Quad_TIN的适用范围及运算效率,为海量三维场景的逼真快速重构提供了现实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三维遥感信息处理系统的设计和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机载三维遥感技术能够同步获取三维位置和光谱数据的一体化信息。三维遥感信息处理系统利用获取的三维遥感数据生成遥感地学编码图像和DEM(数字表面模型)。该文阐述了此信息处理系统的数据处理流程和软件构成,同时对该系统的各处理模块进行了描述,通过对中关村地区300多km^2的三维遥感信息数据的处理,检验了三维遥感信息处理系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随着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卫星遥感图像及其应用越来越多,在地理教材和地图等出版物中也出现了大量的卫星遥感图像。卫星遥感图像具有空间尺度大、覆盖地域范围广、更新快、周期短、形象直观、可立体显示等特点。在地理课件中,获取和应用卫星遥感图像,能够增强地理教学信息的表现力和视觉冲击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对提高地理教学的效果和水平有重要作用,获取和应用卫星遥感图像也是新课标对地理教学时代件和前沿件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图像配准是将不同时期、不同视点或从不同传感器获得的同一地域目标的图像对准的过程[1-5],其主要目的是消除或减少参考图像和待配准图像之间由于成像条件不同所引起的几何形变,从而获得具有几何一致性的两幅图像。本文针对基于灰度图像配准算法中传统的梯度配准法执行效率低的  相似文献   

10.
本系统借助先进的基于OpenGL的三维可视化技术,利用ADO进行数据库编程,建立计算机辅助的“可视化矿产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矿区地形的地表模型三维立体显示,能够形象、直观地查阅矿区GIS空间矿脉信息。  相似文献   

11.
何福红  王涛  范擎宇  张振华  吴孟泉 《地理研究》2015,34(11):2124-2132
受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和反立体现象等因素的影响,单纯基于二维遥感图像提取冲沟参数精度较低。以山东省栖霞市庵里水库东岸流域为研究区,建立一种地形和遥感图像融合技术,并用于提取沟沿线、坡底线等冲沟参数,以期为沟蚀参数的大量、快速提取提供一种新方法。结果表明:① 基于HSV变换,高斯标准化地表粗糙度作为地形图像融合的权重,建立了地形与遥感图像融合方法,增强和丰富了图像中的地形信息。② 基于融合数据,结合沟沿线和沟底线坡度阈值处理,在研究区内提取了144条冲沟,总面积为1.699 km2,占流域总面积的29.89%,为强烈侵蚀。③ 选择张家沟—北丁家沟流域作为检验区,以RTK-GPS实测数据为参照,地形融合法提取冲沟的准确率和沟头平均偏移量分别为98.413%和4.12 m,其精度明显高于传统的遥感图像目视解译法(73.016%和9.61 m)。  相似文献   

12.
基于山地灾害动态过程仿真需要的考虑,并针对该动态过程仿真时渲染数据量过大所造成的实时性较差的问题,提出了利用改进的三角形二叉树LOD算法实现地形三维建模与可视化的方法。算法对山地地形数据进行了分层和分块的预处理,用三角形二叉树表示地形网格,并结合视点和局部地形的粗糙程度,动态的载入所需的地形块和释放无用的地形块,使得内存中的地形数据维持在一定范围内。实验结果表明;在对地形渲染不失真的前提下,本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地形绘制的效率,可应用到大规模山地地形的三维建模与可视化中去,为整个山地灾害的动态过程仿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本文叙述两种用于绘制建造三维地貌立体模型所需模片的制图算法。从美国国防制图局的1:250000比例尺数字地形磁带中提取高程数据,用来组装等高线立体模型和剖面立体模型。  相似文献   

14.
月面形貌仿真可以为嫦娥三号着陆前地形建立及视觉导航仿真测试提供逼真的三维月面环境。利用分形随机算法并结合月面撞击坑与石块的数学分布模型,在实现月面数字地形的基础上利用纹理映射和纹理融合的方法为月面地形添加纹理,完成了月面逼真三维环境的构建。结合导航相机的外方位元素和光照条件,实现了对该仿真月面环境的模拟环拍,支撑了嫦娥三号发射前月球车导航相机数据获取、地形建立、通行代价图计算、月球车路径规划等遥操作任务过程仿真测试。测试结果表明,仿真月面三维地形具有良好的视觉效果,满足了巡视器导航相机测试验证对精细月面地形和纹理的需求,为导航相机测试验证提供了有效的月面形貌仿真数据。  相似文献   

15.
马小宁 《地理教学》2010,(15):48-52
【命题立意】本题以地形剖面图为背景,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影响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考查了经典的立体农业问题。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借助携带地理信息的图像数据,标注未知图像的地理信息,是图像视频地理信息系统迫切需要的基于内容的检索工具。传统基于文本的地理信息标注方法主要借助人工完成,效率低下且无法运用于视频GIS检索之中,针对该问题,提出了基于流形结构的图像地理信息标注方法。该方法提取图像的视觉特征作为相似度度量,重构地理图像的流形结构,用以刻画不同视角视图图像的渐进变化规律,建立相同地理位置不同视角图像之间的内部关联,以便携带地理信息的共享。构建地理图像的流形结构需要连续视角变化的地理图像,当已有地理图像视角变化跳跃时,提出利用主动学习策略,通过交互完成视角变化跳跃位置的地理图像补充,同时进行增量式训练,提升地理信息标注方法的泛化能力。实验结果表明,给出携带地理信息的图像,该文方法可以获得相同地理位置处流形结构内的所有地理图像,高效完成地理信息标注。此外,在应对成像视角变化跳跃的情况时,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7.
基于GIS的数字地形分析的理论、方法与应用是地理信息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目前公路微地形模型缺失对汇水要素的完整表达,且汇水分析绝大部分用于自然地表模型,较难开展汇水要素约束下的公路微地形的水文分析。该文利用公路排水设计在内的公路设计数据,提取公路微地形的水文信息与高程信息,基于公路微地形三维中心线构建、横断面坐标系转换、汇水要素添加等方法流程,构建汇水要素约束下的公路微地形三维模型,在此基础上,完成公路微地形三维模型可视化表达并实现公路微地形水文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面向水文分析的公路微地形三维建模方法,可满足公路微地形三维模型可视化与水文分析应用的双重需求,为我国公路的设计、建设、运行及维护等方面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虚拟地形环境在游戏、仿真、虚拟现实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在网络环境下如何进行海量地形数据的三维表达与传输是目前研究的重点。基于对等思想提出一种适合大规模地形漫游的分布式网络结构,充分发挥客户机的作用,从而有效地减少服务器负载,采用多点下载数据,提高地形数据的传输速度。同时研究该网络结构下多点下载模型、数据预处理、数据流程和视点相关的LOD简化算法,实现网络环境下大规模地形实时漫游。实验结果表明,在分布式网络环境下,该文中提出的方案可实现大规模地形实时漫游。  相似文献   

19.
为了适应户外增强现实空间信息表达的实时性、移动性、准确性和鲁棒性,提出采用GPS结合三维电子罗盘直接获取用户头部位置和姿态数据的基于硬件跟踪设备的虚实配准方法:通过人机交互方式确定虚拟物体及属性信息在3D欧氏世界坐标系中的位置和姿态,采用GPS结合三维电子罗盘跟踪用户头部位置和姿态,得到从世界坐标到相机坐标的转换矩阵,避免了从世界坐标系到相机坐标系的转换计算.已知相机内部参数的前提下,将相机坐标转换到2D像平面坐标,实现虚拟物体及属性信息与真实场景图像的合成显示.其中GIS为户外增强现实系统提供位置相关的虚拟信息源,而户外增强现实技术为空间信息可视化表达提供了新界面.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地理学一直被认为是一门“视觉学科”,地理景观图像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当中。对于景观图像的解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个人思维和想象力,然而目前景观图像的研究较少关注学生的感知偏好。为深入探索学生对景观图像的内隐态度,提高教师对教材图像的科学应用意识,改进图像教学策略,本文引入凯利方格法,调查学生对人教版、中图版、湘教版、鲁教版四版必修《地理二》中“人口”主题景观图像的感知情况,以期了解学生的个体感知偏好,提出教材图像使用建议,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