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单排微型桩加固碎石土滑坡物理模型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型桩因其自身优势被广泛使用,但有关其抗滑机理的理论研究相对较少.首先对模型桩的力学特性进了标定试验,获得其弹塑性工作阶段的弹性模量,分别为0.69×104 MPa和0.04×104 MPa;再通过不同桩间距下单排微型桩加固碎石土滑坡室内模型试验,研究微型桩抗滑机理.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桩间距下单排微型桩桩后土压力主要集中在滑面以上1/3桩身范围内;桩间距较小,土拱效应越明显,微型桩抗滑失效的最大临界弯矩越大,微型桩能承受的滑坡推力越大,抗滑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2.
基于桩间土拱效应的微型桩间距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FLAC3D软件模拟计算和分析陕南勉县的微型桩治理滑坡工程实例,研究了微型组合抗滑桩在滑坡治理中土拱效应的形成、应力的变化状况,得出最佳距径比。结果显示:微型桩在滑坡下滑主动土压力的作用下,首先在沿滑移方向第1排桩桩间形成应力拱效应,然后随着距径比的增加,依次在第2排、第3排桩上形成应力拱效应,并且前排桩的荷载分担比明显大于后排桩的荷载分担比。当距径比达到一定程度后土体绕过第1桩,形成以第2排桩为拱顶,第3排桩为拱脚的应力拱。由模拟的应力云图得知,距径比3和9时,没有明显的或者不存在应力土拱效应,距径比为5~8时最为理想。  相似文献   

3.
滑坡治理是个综合治理的过程,应根据滑坡类型、规模、稳定性,结合滑坡区工程地质条件、建筑类型及分布情况、施工设备和施工季节等条件,选用多种形式综合治理,目的是将各种整治措施组合成为最有效的工程措施,降低整治滑坡的工程造价。在各种滑坡的治理中,方形抗滑桩由于强大的抗弯性能和抗剪性能使用最多,圆形抗滑桩使用较少。在特殊条件下,可以采用圆形桩的支护方式。通过在广东某个工程中的试验研究,发现圆形抗滑桩也能较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戴敬儒  周泽平  吴昕 《山地学报》2005,23(6):709-713
通过对山丘区由于基本建设过程中人为处置不当引发的工程滑坡实例的分析,按滑坡成因将工程滑坡分为:场地选址不当、切脚开挖且放坡过陡、斜坡加载填土不当和环山渠渗漏降低土体抗滑力等5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工程滑坡灾害的防治对策和治理措施,并建议在山丘区工程滑坡治理中,优先选用预应力锚固桩。  相似文献   

5.
磨刀溪岩石滑坡由于人工开挖、在支挡不当的情况下产生并逐步扩大。对此,着重采用了工程地质力学法对该滑坡进行了分析,明确了该滑坡为一切层滑坡,其发生发展与岩层的结构面关系密切。在此基础上以推力传递系数法及地基系数等为理论,确定以一排抗滑桩及一排锚索抗滑桩进行支挡,并在下排桩前采用锚索框架对桩前岩土体进行加固,以确保抗滑桩的锚固段不松弛变形,同时结合疏排水的措施对该滑坡予以彻底治理,从实践看最后一次的治理取得了成功。同时分析了前面几次失败的治理经历,从中总结了很多有益的经验和教训,并从治理实践中证明了该滑坡治理措施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值得同类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6.
针对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中边坡稳定问题及滑坡治理方法进行分析,介绍了地质灾害治理施工,边坡失稳存在的问题。结合这些内容,总结了滑坡治理技术方案,内容有桩间板工程、连接梁工程、挡土墙施工、锚杆工程。最后结合真实案例,阐述了如何提升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7.
<正>川藏铁路加查至朗县段地处西藏自治区东南部,该区新构造活动强烈,地质构造复杂且发育一系列大型-巨型滑坡,其中在加查县拉岗村沿雅鲁藏布江断裂发育一高位远程滑坡,该滑坡面积达2. 95 km2,体积约3. 6×107 m3,最大水平滑动距离3050 m,滑坡顶部与堆积体前缘高差965 m,高位远程滑坡具有体积大、运动速度快、滑动距离远和破坏力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古蔺郎酒热电联产厂场区滑坡治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晓清  李德基  崔鹏 《山地学报》2002,20(5):621-627
从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两个分析了滑坡形成的原因、动力来源和激发条件,阐述了滑坡形成过程、活动现状及发展趋势。依据以上原因,提出了抗滑锚固桩抗滑、浆砌石护坡、谷坊和潜槛固沟防冲、场区防渗排水、并加固场区地基的综合措施来治理滑坡,治理工程于1999年7月完成,保证热电联产厂的正常工作。而且经过经理后两年的运行,观测资料反映治理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白云峰  周德培 《山地学报》2003,21(6):721-725
在涪陵至彭水长约140km范围内,319国道沿线发育有滑坡32处,发育密度约为0.23个/km,发育形式以堆积层滑坡和岩石顺层滑坡为主。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总结和分析了沿线滑坡发育的地质环境和人为环境,结果表明,沿线的地质构造、地形地貌以及地层岩性组合是滑坡发育的主要原因,河流的侧向切蚀作用、暴雨以及人类的工程活动是滑坡形成的重要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10.
广德县境内多属丘陵、低山地貌,山高坡陡;降雨量充沛且集中,人类工程活动强烈,复杂的地质环境和气候条件为地质灾害的形成创造了有利条件。文章以水工环地质为基础,通过现场调查、工程勘查和样品分析,根据滑坡体变形特征,正确分析了该滑坡的成因;结合前期其他地区治理工程的失败案例和工作实践积累,合理布设了组合治理工程,为相似类型的滑坡实施治理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论滑坡学     
滑坡学可分为理论滑坡学和应用滑坡学.前者的分支有:滑坡发生学、滑坡运动学、滑坡组构学、滑坡形态学、滑坡断代-周期学、滑坡分类学、滑坡分布学、滑坡制图学、滑坡编目学和滑坡数据库系统等.应用滑坡学含滑坡研究方法论、技术手段和滑坡防御工程等.  相似文献   

12.
川藏公路拉月滑坡的块状破坏特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孔纪名  张小刚  强巴 《山地学报》2003,21(2):228-233
拉月滑坡位于东久河左岸,为典型的高位岩质滑坡。1967—08—29拉月一带山体突然发生特大型滑坡,体积超过千万立方米,是川藏公路线上著名的“拉月大塌方”灾害。文章应用块状岩体稳定性分析方法,对同结构岩石块体相互嵌合、形成具不同稳定状况的的岩体结构、控制了滑坡的发生的特点进行了分析,证明该方法判别岩质滑坡的稳定性是非常有效的。岩质滑坡在西藏与西南地区都十分普遍,因此,通过对拉月滑坡块状破坏过程的分析,对其它岩质滑坡的稳定性判别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专家知识的滑坡危险性模糊评估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滑坡发生的影响因素众多, 其危险性与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多呈非线性关系, 同时各因素之 间也存在或强或弱的相关性, 而目前的危险性评价方法难以体现这些要求。本文提出了一种借助 滑坡专家知识并利用模糊推理理论进行滑坡危险性评价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建立了①坡度与岩 层倾角之差和坡向与岩层倾向之差、②坡度和岩性、③临空面和岩性、④坡形和岩性等四种环境 因子组合, 以此将不同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融入各组合模型中, 并将四种组合所得的模糊危险 度进行叠加用于滑坡危险度的模糊评价。环境组合模型中的参数利用专家经验给出。将该方法应 用于三峡库区云阳- 巫山段, 得到了滑坡危险性的分级分布图。从滑坡危险性分布图上可清楚发 现, 本方法所计算出的危险性值在滑坡发生的地区明显高于未发生滑坡的地区, 该结果可以用于 城镇建设和重要基础规划设施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2010-07-27凌晨,四川省汉源县万工集镇后山因持续暴雨而突发高位高速远程滑坡-碎屑流,最大滑程约1.4 km,启动时滑坡体约48×104m3,沿线裹挟和铲刮沟谷及其两侧边坡松散体,到达坡脚部位滑坡碎屑流体积增大至100×104m3,最终导致沿沟的双合村一组5户20名村民失踪及下游万工集镇部分房屋被掩埋而倾倒破坏。滑坡启动区发育于万工集镇后侧二蛮山大沟内,沟左侧为二叠系灰岩(P1y),顺坡倾向沟内;右侧为强风化的二叠系峨眉山玄武岩(P2β),节理极发育;沟内早期堆积物丰富,特别是沟上游还存在一大型古滑坡体;这些不稳定物源在有利地形条件及降雨诱发下极易形成滑坡。原始沟谷上游高位陡峭地形导致山体具备高位潜在势能,具备形成高位高速远程滑坡-碎屑流的地形条件。2010-07-24—26的降雨是触发此起特大灾害的主要原因,累计降雨量达163 mm,在水的作用下启程剧动并高速下滑。采用将今论古的地质方法,从地质构造、地层序列、岩体坡体结构及坡体变形等角度研究了二蛮山滑坡孕育的地质演化史,再现了滑坡区域历史时期中重要的地质活动过程。  相似文献   

15.
高位滑坡的运动转化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位滑坡剪出口高于坡脚,它一旦滑离滑坡发生区,运动可能转化成四种形式:1.崩塌:由滑体经分级解体滑过剪出口处依次向前倾倒而成;2.碎屑流动或3.碎屑滑动:由滑动块体经碎屑化而成;4.泥石流:在适当的细粒物质量和水体条件下生成的碎屑流动。  相似文献   

16.
2017年6月24日四川省茂县叠溪镇新磨村突发特大高位顺层岩质滑坡,造成10人死亡,73人失踪,整个新磨村被毁的重大损失。通过对滑坡所处位置的地形、地质、降雨和历史地震综合分析,该滑坡是由历史上多次强烈地震形成的震裂山体在持续降雨作用下触发的高位坡—碎屑流—堰塞湖灾害链。强烈地震造成的山体内部损伤可持续影响数百年以上,是未来高烈度区地质灾害排查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快速、准确地判别滑坡灾害范围对灾情评估与救灾指挥至关重要。将高分辨率航空影像和机载LiDAR数据相结合,能充分利用滑坡体的光谱特征、几何形态与空间结构特征,提高滑坡识别的准确度。该文以海地地震诱发的滑坡识别为例,介绍了面向对象的滑坡识别思路及方法;针对海地滑坡灾害特点,选择了相应的灾害特征,并经反复试验设定了特征参数阈值;针对面向对象分类过程中特征组合与选择这一瓶颈问题,以河流沉积物和滑坡判别为例,通过特征组合试验与对比分析,发现基于NDVI与坡度特征组合的分类结果明显优于单一特征及其它组合模式的分类结果。与最大似然分类法相比,该方法的分类结果更为准确、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18.
滑坡是广东省比较常见的地质灾害,此类地质灾害对滑坡体影响范围的群众、建筑物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本文以某典型特大型滑坡的治理设计实践,研究该滑坡的成因、类型,从安全、经济、施工等方面对治理方案选型进行了对比分析,介绍了该滑坡治理所采用的工程手段,供类似滑坡治理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19.
和平沟滑坡风险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赵其华  彭社琴  孙钧 《山地学报》2002,20(5):611-615
本文从工程可靠性出发,对和平沟滑坡可能的失稳规模、方式及其危害性进行了深入分析。初步估算出该滑坡的危险性(风险)概率,否定了该滑坡治理的必要性,从而为国家节约了可观的建设资金。这一分析思路地其他工程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丹巴滑坡的位移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滑坡位移资料可为分析滑坡运动规律、发展趋势和预测预报提供依据。通过对丹巴滑坡治理过程中滑坡前部、中部和后部的位移监测资料分析,滑坡位移速度可划分为两个阶段:位移速度增加阶段和减少阶段。分析了各部位的各个阶段运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各部位位移速度在增加阶段和减小阶段的速度与时间关系的曲线拟合,表明滑坡在位移速度增加阶段具有相似的运动特征,拟合方程都较好地符合指数方程,而在速度减小阶段受治理工程的影响差别较大,拟合方程分别为对数、线性和指数方程。以监测数据的初始值和累计最大值,利用Lo-gistic模型对各部位的累计位移进行预测,预测值与实测值的拟合程度较高,表明丹巴滑坡在治理过程中的整个累计位移较好地遵循Logistic增长过程。从位移监测资料可以看出,滑坡治理工程有效地控制了滑坡的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