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世界地理教学中,有三个区域是把不同大洲的地区合二为一进行编排的,它们是“西亚和北非”、“欧洲东部和北亚”、“拉丁美洲”。相比而言,西亚和北非这两个地区的可比性更多、更强,本章教学效果好坏除了影响学生掌握知识程度外,还对学生掌握学习地理的许多方法如联系比较、归纳综合、以图导学等意义尤为重大。  相似文献   

2.
高中地理下册“能源概述”一节,概念颇多。如何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正确的地理概念是本章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基础。我们通过实例推导、剖析、比较分析、归纳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对概念有了深刻的理解,教学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天气和气候”一章的教学内容有“三多”:旧知识点多,重难点多,图表多。大纲对本章教学要求有“两高”:知识要求层次高,基础训练要求程度高。这都说明,本章教学任务艰巨,要求教师精心谋划教学。笔者认为除了按照常规紧扣大纲,依据课本和参照教学参考书备详案外,还要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4.
“农业生产和粮食问题”一章概念很多,许多概念,教材中没有作详细解释,教师在教学中应对这些概念作补充说明。这样,会更有助于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下面例举本章的一些概念作一辨析,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地壳和地壳的变动”一章,涉及到地质学概念和物理学知识等。地壳的变动又是在漫长的地质时期和广阔的空间中进行的,凡们根本不可能看到它的全貌。部分地质现象、鉴于中学课时安排和地区条件所限,也不可能实地考察。因而本章不少内容是教学中的难点。如何将这些抽像、难于想像的理性知识变得易于学生理解掌握?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  相似文献   

6.
1.土地资源是我国最重要和最紧缺的自然资源之一,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最基础部门。因此,“中国的土地资源和农业”一章为全册教材的重点。本章共分5节课,本节为第一教时,是讲述土地资源的特点和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因为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的空间和活动的场所.是发展农业生产必须的物质基础,因此,本节课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在全章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7.
夏小东 《地理教学》2014,(11):30-31
正【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10月第1版,八年级下册【教材简析】本章教材内容分为两节,第一节分析青藏高原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第二节为三江源地区的环境特征和保护。四大区域地理特征的描述重点均是在几大相同的地理要素上,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影响的探究方法也是相同的,所以本章第二节可谓是对青藏地区特征描述的  相似文献   

8.
李崔冉 《地理教学》2010,(18):19-21
一、导入 我们已经学过我国人口的分布非常不均: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少。这样的分布状况是由于多种因素影响而致,其中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地形,本章我们学习中国的地形。  相似文献   

9.
一、教材内容 分析在学习了中国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的总体概况,以及几个主要省级行政区的地理特点、差异的基础上,本章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认识中国的省内区域。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地理第十二章“中国在世界中”.涉及的内容多是前几章的重复再现和概括,怎样避免雷同和教学内容杂乱、枯操.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站在更高的位置看中国的现在和未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如何形成清晰的线索是教学取胜的关键。我采取纲要图示法教学.并利用分段输入纲要的技巧.生动揭示该章地理知识的内在联系.以境引趣,以趣教学,使学生头脑中形成完整、稳固的表象。对主要问题的突破采取表格法,启发诱导法、纵横比较法.使学生处于良好的激情状态.从而达到相应的教学目的。教学设计如下。  相似文献   

11.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为了向45分钟要质量、要效益,很注意“精讲多练”。笔者认为:“精讲”值得提倡,但“多练”最好改为“巧练”。当然练在重点、练在关键,适当“多”还是好的,问题在于“应试教育”的思想支配下所指的多练是“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相似文献   

12.
施鲁 《地理教学》2010,(5):13-15
地理新课程倡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要求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判断问题的能力,强调地理“活动”的开展。“活动”是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一个亮点,也是教学内容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13.
侯建成 《地理教学》2011,(11):24-27
高中地理教材中的“活动”设计是服务于地理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对地理教材的有效、有机补充和完善,这些“活动”内容的设计,对于激发学生探究地理、学习地理的情趣、培养地理基本技能和技巧、培育学生自主学习的力度,具有“源头活水”的探究作用,是对地理教学应用的—个有效途径,是地理教学“学用结合”的一个积极亮点。  相似文献   

14.
在祖国的黄土高原西部.从空中鸟瞰,高原面好似一片波浪起伏的“黄土海”。祁连山的东延支脉——兴隆山,这座石质山岭,犹如突出于“黄土海”中的“岩岛”。它又可称为“绿岛”。山坡上生长着郁郁葱葱的林木。这是黄土高原上残留的原始森林。在干旱少雨、水土流失的荒山秃岭中保存下来的一颗绿色明珠,婷婷玉:艺在千沟万壑之中。  相似文献   

15.
本节是本章教学内容的重点,主要讲述了我国地形的两大基本特点,即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通过综合分析景观图片、诗句,可以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感性认识,然后再通过模型制作、读图填表、合作探究、正反方辩论等活动,使学生对我国地形特点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有一个全面、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金子兴 《地理教学》2014,(22):25-27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Ⅰ"宇宙中的地球"一章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难点之一。该章不仅需要学生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而且还需要学生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本章出现有许多的概念,而概念是构建学科逻辑体系的起点,是清晰有序呈现知识的必要条件。厘清这些概念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对本节内容的学习,有利于对教材中地理原理和规律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地理教学》2011,(2):64-64,58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0年启动“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申报工作,此举为保护“文化多样性”,为一些处于强势文化包围下的弱势文化提供了一种继续生存的可能,而“文化自觉”则是保护“文化多样性”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8.
如何讲清高中地理教材中“自然资源”和“能源”两个概念及其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自然资源”和“能源”两章教学的基点。我们通过剖析、举例、比较、图解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对此理解深刻.概念牢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循循善诱,是古人的教学方式,也是我们现在很多教师的不二法宝,因此还产生了“引导式教学法”,这种学说认为,作为教师,要善于“教”,更要善于“导”,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较为熟悉的事物入手,或者是精心设计好问题,一环扣一环,层层剖析,步步深入,进而完成整个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20.
著名的农民画之乡——陕西省户县的“户”字,原来的写法为“”(读音与“户”同[hu])。1964年,经陕西省人民委员会报请国务院批准,改“县”为现在今使用的“户县”。“县”改为“户县”,还得从郭沫若先生的一篇文章说起。1964年5月3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郭沫若先生的长篇文章《日本的汉字改革和文字机械化》。文章提出:“应该大力压缩通用汉字的数量”,“好些生僻字眼的地名,请把它们改换成同音的常用字”。当时,胡乔木同志在杭州休养,看了郭老文章以后,就给当时的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刘澜涛写了一封信说:郭老意见很好,陕西就有不少难认难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